天仙心傳

關燈
内篇(九章) 師曰混化,天仙功夫,萬緣放下,身自寂虛。

     爰引清鎮,承照常持,正維中下,罔或刻疏。

     圓虛圓寂,圓清圓和,何内何外,何有何無。

     化化生生,一付如如,還返妙用,如斯如斯。

     成身内身,是名真吾,尊之曰宰,視之曰兒。

     溫養沐浴,乳哺爾疏,功純行粹,還我太初。

     自終溯始,诰誡無多,惟喜混穆,切戒模糊。

     模糊混穆,相去幾何,一仍圓覺,一竟糊塗。

     覺則成聖,昧則成魔,師訓乃爾,慎毋參訛。

     外篇(八章) 天仙心傳,視身晶若,假以迎鎮,如承日下。

     鎮照則生,鎮注則化,化化生生,功惟一法。

     天以一生,地以一成,身失其一,晶何得能。

     一之為一,無念而誠,有無不立,人法雙泯。

     原用之神,互根其根,置身于一,置一于心。

     大周天界,細入微塵,無色無法,混化圓真。

     是為真我,名身外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神通變化,隐現随心,功圓行滿,平升玉清。

     右二篇,餘耳食于師者。

    道光壬辰錄示金蓋諸生,内外丹訣備矣,故曰内外篇。

     圓訣(四章) 上竅九天,下極九淵,三才卵守,黃是福田。

     我處其中,混化坤乾,知還知返,無後非先。

     克純克純,無地非天,常真真常,玄之又玄。

     綿綿密密,道無不圓,功造其極,我即佛仙。

     右四章,乃示門下薛陽桂者。

    天仙心學備矣,故曰圓訣。

    小艮氏識。

     續篇(十二章) 嗟我志士,有志竟成,三尼醫世,胡不踵行。

     亦主混化,不事支離,假虛涵靜,假靜還虛。

     虛極靜笃,至道已基,三年五載,身世希夷。

     從而涵育,不自滿假,可久可大,神何敢懈。

     薄伽梵帝,烏魯斯僧,德化以來,征驗維新。

     居二千載,兵疫不侵,男尚中正,女尚幽貞。

     西域志述,佛亦猶人,經曰持世,玄奘譯文。

     功無增減,混化緻淳,事造其極,隐現随心。

     斯真至道,聖聖心言,散諸經語,世昧惰研。

     呂祖集示,顯而複湮,泥丸承墜,太虛繼宣。

     小子承之,受而未授,穆穆洞音,大滌斯究。

     爰這篡述,願以共友,虛寂恒誠,四字切守。

     右篇名續,計共十二章,乃續天仙心傳而述也。

    功訣簡易,不蔓不支,踵而行之,得大自在,真與西聖無字真經,相為表裡者也。

    謹按西域志,烏魯斯國,綿延數萬裡,厥壤肥饒,隸有屬國幹城歲仰維恤,風俗最淳,較諸羲皇有勝盛焉。

    又稽内典,即昔磔迦烏,薄迦梵帝未臨以前,烏俗尚奢,民多遊惰,屢遭海泛,不省堤防,漸緻不支。

    時有長者,名号妙月,敬信佛法。

    乃感薄伽梵帝,自由中印度,率徒二千五百人俱遙臨其地,壘磔築堤。

    長者從之,自備資斧,雇衆循壘。

    已而舉國化從,磔盡而堤成。

    既且海不揚波,烏絕霪雨。

    薄伽梵帝,乃為宣說持世陀羅尼經,以授長者,竟返中印度。

    按即釋迦佛也。

    我國貞觀間,玄奘法師返自西域奉诏而譯,禦制經序,備載如此。

    闵一得篡。

     大滌洞音(共十一節) 蓬頭瞿氏曰:教無聲臭,惟覺雍雍,不色而色,不空而空。

    太虛沈子曰:此之謂道。

     瞿又應曰:法天涵地,法地修身,至誠無息,道即吾心。

    沈曰:然,此之謂德。

     瞿又應曰:事相須則濟,物相讓則餘。

    太虛續曰:得失本無常,與計非過欤。

     沈唱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瞿應曰: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沈應曰:打破虛空便無物。

    瞿曰:然,翻身忘我見天真,可知不有有中我。

    沈乃續曰:才是金剛不壞身。

     沈又唱曰:大道本無我,觀空即住空。

    瞿乃應曰:有無都不立,真在有無中。

     沈曰:不得也無失,相将順運行。

    瞿乃應曰:此是真消息,知音有幾人。

     蓬頭唱曰:至道幾亡矣,瓦缶似雷鳴。

    太虛應曰:隻有方便法,動靜應天心。

     沈又唱曰:雲開日自現,日現雲消亡。

    蓬頭應曰:也須心内訟,消息本無常。

     瞿又言曰:隻如醫世運,運蹇且由人。

    太虛應曰:會得此宗旨,餘将先活神。

     蓬頭續曰:神乃身心主,身心即地天。

    太虛圓曰:造物無意必,故人秉世權。

     右洞音,共十一節。

    真人瞿蓬頭、沈太虛,兩相宣說于大滌洞天。

    餘心領襲之,初謂皆我心音爾。

    嘉慶元年,奉天李蓬頭到金蓋,相見情甚洽。

    餘心憶洞音,李真即躍然曰:太音聲希,神室不靖,不聞唱應者。

    題須即境以名之,方合道旨,爰名大滌洞音。

    今又三十七年矣,遙承空谷之傳聲,爰記命題而筆述,學者其深體之。

    闵一得謹識。

     自警篇(共十有九章) 鸢飛戾天,魚躍于淵,天然機炁,發自福田, 不勞俯仰,自然而然,至誠無息,大道凝焉。

     我身即地,我心即天,念即物我,我物一焉, 混而化之,密密綿綿,無時或昧,無刻或粘。

     談何容易,念絕神清,念何能絕,勿逐勿聽, 假虛假寂,由勉緻清,清造忘如,誠恒乃能。

     我毋再忽,身存能承,一旦物化,要能不能, 我年已邁,一息僅存,趁此一息,秉命承行。

     普天普地,同志少人,我毋癡待,要行立行, 未歸大造,神尚造神,何可觀望,義鞭無情。

     妙月長者,磔伽凡夫,敬信佛法,文佛感孚, 事載内典,典豈欺吾,足征足信,我可如他。

     矧斯至道,功惟維吾,緻中緻正,緻庸緻和, 如心使指,如木歸渦,謹持毋懈,慎獨無他。

     向寐何熟,迫始醒欤,已則如此,世何足識,不材問爾,責何敢辭。

     世又笑曰,斯傳果真,從學必衆,子何獨聞,世況蹇久,何不早承。

     不材默然,答無可答,神忽大言,可說難說,向待道成,錯會計得。

     純陽泥丸,往哲伺然,生年月日,悟後乃宣,斯則天機,洩何敢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