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道程寶則 原文
關燈
小
中
大
能以不洩而取樂,以為得所助,而津津向人道不以為過者也。
而能善終者卒惟斷欲一人,然亦終染三消之症而死可不懼哉。
我道之所謂交媾者,通暢之極,蓋和之至,有不知天地人我中,惟見氤氲氣象而已,聲息尚未之有,而況震顫也哉。
倘或有之,訣惟加澄我心志,而置此身于無何有之鄉,亦無須住乎。
此亦要囑,不然則所化後天,竟後天矣,豈不惜哉。
我師以專氣至柔,纂為修真家第五寶則,有以夫。
第六寶則 曰:“一塵不染。
泥丸氏曰:一塵不染,則呼吸氣無,而玄關開矣。
太虛翁曰:要知呼吸之氣不無則真氣不現,真氣現而玄關始開。
其開也有真有幻,自内而開出者真,自外而開入者幻。
又有似自外開而實自内開者,此又不可不自審。
其訣總從事于忘忘一功,厥關自開,而萬無不真也矣,其曰一塵不染。
則其無雜念也可知,念無而後息住,息住而後關開,此—定之理,然亦有一虛一寂而便開焉者,此乃氣穴,非穴氣也。
氣穴者,祖氣之所自出,而氣穴在其中,氣穴開而玄關辟矣,此一說也,知者鮮矣。
噫,此地仙之所以多夫天仙者欤。
失之毫厘,謬之千裡。
語曰:欲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
不蒙師示,到老還成骨董,是某之幸也夫,師不雲乎,氣穴不開,進火無門。
氣穴不開,聖胎不結,忘而又忘,玄關斯閱。
是二非二,是一非一,如雞抱卵,不說而說。
我師又曰:其訣且從一塵不染上始,是以修真家纂以此句為第六寶則雲。
第七寶則 曰;“凝神入穴。
泥丸氏曰:所謂凝也,先以目光注所凝處,微以意斂真氣,氤氲回轉,方以和氣寄于其間,待已忘忘則撤其機心。
凝神入穴,則氣穴暖而真火旺矣。
真火旺而關辟,無魔液不滲入而聖胎有室,嬰兒斯無失乳之護焉。
然而知之者鮮矣,是不可為外人道也。
太虛翁曰:慈哉我師也欤,關無氣穴則丹冷,胎乏陰精則乳失(此乃真精,非凡液也。
凡液乃凡氣所化,故忌滲入也。
真精乃真氣所化,玉液是也,尚非金液耳)。
……若夫老子之遊心于物初一句,乃是結胎安靈之秘奧,此非進火之候也。
汝其識之,故我師以凝神入穴為修真第七寶則,其指趣也玄矣夫。
第八寶則 曰;“泥丸氏曰:端坐習定,采取之秘訣,傳自翠虛翁,惜乎世人囫囵讀之耳,咀而味之,修道之要,行功之訣,得采之義,承受之秘,已盡備于四宇中矣。
慈哉翠虛翁,世即囫囵讀之,亦可謂一句破的,循而行之,亦自成道。
太虛翁曰:然。
端也者,寓有六時端一之義,非寓道要乎?坐也者,寓有兩目附土之義,非寓功訣乎?習也者,寓有羽趨潛陽之義,非寓得采之道乎?定也者,寂然不動之謂,非真指夫受煉之秘乎。
蓋道以勤修為要,六時端一,勤義有焉。
修以一意為訣,兩目附土,一意寓焉。
修功之作用止此,曰羽趨,曰潛陽,自然之妙理,亦自然之功效。
不待作用者也。
陰無陽則滞,陽無陰則飛,陰陽相須,自然之妙道,情淨則陽伏于海底,而群陰自四趨附,此自然之功效。
陰曰羽趨,陰無滞弊矣。
陽曰潛陽,陽得陰伏矣。
陽伏陰附,煉不虛煉,而采非妄采矣。
噫,要知采取一功,至簡至易,厥訣惟一習字義雲,丹書至重于采取一功者,陽待陰養,陰須陽化。
我惟全神專注下極,則潛陽旺,斯有陰附立化之功,而群陰羽趨之效,有不待緻而來者,我惟虛其氣機,則脈絡自無阻塞之虞。
而中有或癢或痛,或麻或跳,或涼或溫,或火燙或冰冷,或如絲如帶,或如霧如雲,種種不同,現于四肢之間。
而我隻行虛我氣機,冥其聞見,心存海底,不起一念,專守下極。
白祖所謂開乾閉巽,留坤塞艮而已。
乾者頂際也,首是也,坤者腹也,下極足心俱屬坤也,巽者鼻也,呼吸出入之門也。
言閉也者,無有呼吸之氣出入也,呼吸之氣停于内也。
艮者地戶也,人之糞門是也。
塞也者,如忍大便然是也。
開也者,有上沖之天,下達之淵之景象也。
留也者,存之之義也。
蓋指群陰羽趨,潛陽一種之陰精陰氣陰神也。
白祖之八字丹經,正當于此則中參用之,故采以示人也。
而能善終者卒惟斷欲一人,然亦終染三消之症而死可不懼哉。
我道之所謂交媾者,通暢之極,蓋和之至,有不知天地人我中,惟見氤氲氣象而已,聲息尚未之有,而況震顫也哉。
倘或有之,訣惟加澄我心志,而置此身于無何有之鄉,亦無須住乎。
此亦要囑,不然則所化後天,竟後天矣,豈不惜哉。
我師以專氣至柔,纂為修真家第五寶則,有以夫。
第六寶則 曰:“一塵不染。
泥丸氏曰:一塵不染,則呼吸氣無,而玄關開矣。
太虛翁曰:要知呼吸之氣不無則真氣不現,真氣現而玄關始開。
其開也有真有幻,自内而開出者真,自外而開入者幻。
又有似自外開而實自内開者,此又不可不自審。
其訣總從事于忘忘一功,厥關自開,而萬無不真也矣,其曰一塵不染。
則其無雜念也可知,念無而後息住,息住而後關開,此—定之理,然亦有一虛一寂而便開焉者,此乃氣穴,非穴氣也。
氣穴者,祖氣之所自出,而氣穴在其中,氣穴開而玄關辟矣,此一說也,知者鮮矣。
噫,此地仙之所以多夫天仙者欤。
失之毫厘,謬之千裡。
語曰:欲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
不蒙師示,到老還成骨董,是某之幸也夫,師不雲乎,氣穴不開,進火無門。
氣穴不開,聖胎不結,忘而又忘,玄關斯閱。
是二非二,是一非一,如雞抱卵,不說而說。
我師又曰:其訣且從一塵不染上始,是以修真家纂以此句為第六寶則雲。
第七寶則 曰;“凝神入穴。
泥丸氏曰:所謂凝也,先以目光注所凝處,微以意斂真氣,氤氲回轉,方以和氣寄于其間,待已忘忘則撤其機心。
凝神入穴,則氣穴暖而真火旺矣。
真火旺而關辟,無魔液不滲入而聖胎有室,嬰兒斯無失乳之護焉。
然而知之者鮮矣,是不可為外人道也。
太虛翁曰:慈哉我師也欤,關無氣穴則丹冷,胎乏陰精則乳失(此乃真精,非凡液也。
凡液乃凡氣所化,故忌滲入也。
真精乃真氣所化,玉液是也,尚非金液耳)。
……若夫老子之遊心于物初一句,乃是結胎安靈之秘奧,此非進火之候也。
汝其識之,故我師以凝神入穴為修真第七寶則,其指趣也玄矣夫。
第八寶則 曰;“泥丸氏曰:端坐習定,采取之秘訣,傳自翠虛翁,惜乎世人囫囵讀之耳,咀而味之,修道之要,行功之訣,得采之義,承受之秘,已盡備于四宇中矣。
慈哉翠虛翁,世即囫囵讀之,亦可謂一句破的,循而行之,亦自成道。
太虛翁曰:然。
端也者,寓有六時端一之義,非寓道要乎?坐也者,寓有兩目附土之義,非寓功訣乎?習也者,寓有羽趨潛陽之義,非寓得采之道乎?定也者,寂然不動之謂,非真指夫受煉之秘乎。
蓋道以勤修為要,六時端一,勤義有焉。
修以一意為訣,兩目附土,一意寓焉。
修功之作用止此,曰羽趨,曰潛陽,自然之妙理,亦自然之功效。
不待作用者也。
陰無陽則滞,陽無陰則飛,陰陽相須,自然之妙道,情淨則陽伏于海底,而群陰自四趨附,此自然之功效。
陰曰羽趨,陰無滞弊矣。
陽曰潛陽,陽得陰伏矣。
陽伏陰附,煉不虛煉,而采非妄采矣。
噫,要知采取一功,至簡至易,厥訣惟一習字義雲,丹書至重于采取一功者,陽待陰養,陰須陽化。
我惟全神專注下極,則潛陽旺,斯有陰附立化之功,而群陰羽趨之效,有不待緻而來者,我惟虛其氣機,則脈絡自無阻塞之虞。
而中有或癢或痛,或麻或跳,或涼或溫,或火燙或冰冷,或如絲如帶,或如霧如雲,種種不同,現于四肢之間。
而我隻行虛我氣機,冥其聞見,心存海底,不起一念,專守下極。
白祖所謂開乾閉巽,留坤塞艮而已。
乾者頂際也,首是也,坤者腹也,下極足心俱屬坤也,巽者鼻也,呼吸出入之門也。
言閉也者,無有呼吸之氣出入也,呼吸之氣停于内也。
艮者地戶也,人之糞門是也。
塞也者,如忍大便然是也。
開也者,有上沖之天,下達之淵之景象也。
留也者,存之之義也。
蓋指群陰羽趨,潛陽一種之陰精陰氣陰神也。
白祖之八字丹經,正當于此則中參用之,故采以示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