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根樹詞》注解
關燈
小
中
大
也。
可不歎諸! [李解]悟元講“人”字是本來面目,是曾見過此人者,故不覺語長心重,達己達人,慈悲切矣。
但“坤是人”的“是”字,尚未醒露。
原夫花以比人,人即借花為喻,花正新者,如人到歸根處,緻虛守靜,觀彼一陽來複,不覺春色又新矣。
這花在坤方發現,即坤見花,即花見人,花生處即人生處,故曰“坤是人”也。
丹法種鉛于金鄉,播汞于火地,金火位乎西南,西南得朋,金火合處正在坤方之上,此人乃金身火體,一片純陽,吾人真氣是也,一曰真情。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熱如火,豔如花,花氣熏人濃似酒,得之所以如醉也。
此時也,吾即摘而戴之,時不可過也。
吾更采取其心,直須吞盡也。
由花及蕊,透入層層,真個是豔麗春宮,時人知其外而不知其中,必不達花中妙理。
花中妙理,純是天機,天機流露,一訣能值萬金。
此中四、五、六、七句,皆呂祖《敲爻歌》語。
豐翁雲:“呂祖以人身借花之名,以花身作人之身,我句句用《敲爻》語,極說得真切有味也。
” 七 [劉言]乘時采取。
[李言]臨爐定靜。
無根樹,花正繁,美貌嬌容賽粉團。
防猿馬,劣更頑,挂起娘生鐵面顔。
提出青龍真寶劍,摘盡牆頭朵朵鮮。
趁風帆,滿載還,怎肯空行過寶山⑷。
[劉注]先天真靈發煥,一本萬殊,随時玩象,無物不在花甚繁也。
當其正繁,英華畢露,精神外用,易于争奇好勝,賣弄風流,故曰“美貌嬌容賽粉團”。
于斯時也,須要防危慮險,牢拴猿馬,挂起娘生鐵面,提着青龍寶劍,對景忘情,摘盡牆頭方露之花,不使些子逐于色相,耗散真氣也。
娘生面顔者,即無識無知之鐵面。
青龍寶劍者,即不染不着之真性。
娘生鐵面即是青龍寶劍,兩者同出而異名,以體言為娘生鐵面,以用言為青龍寶劍。
鐵面者,定體也,寶劍者,慧器也,定以用慧,慧以成定,定慧相需,體用不離。
先天真靈,即色即空,常應常靜,無滲無漏,是謂“摘盡牆頭朵朵鮮”也。
牆頭朵鮮,是方出牆而未離牆頭,真氣未散之時,于此而摘取之,絕無滓質,純是天真,漸生漸采,漸摘漸收,必摘至于無所摘而後已。
噫!大藥難遇,大法難逢,幸而遇逢,時不可錯,乘此風帆,急須摘取鮮花,滿載而還,怎肯空過寶山,自贻後悔也。
[李解]繁,即盛滿時也。
美貌嬌容,比先天一氣,即仙翁“五更道情”所謂“群陰盡,豔陽期,一枝春色金花麗”是也。
賽粉團者,藥生之時,即花魔賽美之時,古仙雲:“先天發現,藥魔易起”,若非煉已純熟,見美不動,誰能得金花于半刻哉!故曰“防猿馬,劣更頑”,即“一枝花”道情所謂“嬌夭體态,十指纖纖,引不動我意馬心猿”者也。
挂起娘生鐵面顔,拿出定力,“正教他,也無些兒轉動”也。
提出青龍真寶劍,摘盡牆頭朵朵鮮,與“退群魔,怒提起鋒芒慧劍,敢采他,出牆花兒朵朵新鮮”同一義也。
悟元以鐵面為定,寶劍為慧,真是知音,但定慧二者,非從煉己得來,則定非真定,慧非真慧,不可取用于臨事也。
“一枝花”雲:“時時防意馬,刻刻鎖心猿,晝夜不眠,煉己功無間”,宜須煉到那,“俺是個清淨海,一塵不染”,方是真定,“俺是個夜明珠,空裡長懸”,方是真定⑸。
牆頭者,花已出牆而猶在牆,這叫做出牆花兒,火最清,候最真,非得師傳人不解,非系過來人不知。
若曉得花枝出牆時,即行采來,便是仙家手段。
摘盡者,一口吸盡,吞入我家,非言漸摘漸收也。
漸摘漸收乃溫養抽添之事,尚在後頭一着。
趁風帆,滿載還,四候合丹,急起河車運回矣,怎肯空行過寶山。
寶山乃先天生處○。
丹法煉時為藥,采時為藥,養時則為火,然有藥則有火,但非溫養之火耳。
此章注采藥解為正。
八 [劉言]進退陰陽。
[李言]溫養還丹。
無根樹,花正飛,卸了重開有定期。
鉛花現,癸盡時,依舊西園花滿枝。
對月才經收拾去,又向朝陽補衲衣。
這玄機,世罕知,須共神仙仔細推⑹。
[劉注]人之精神衰敗,真靈耗散,如花之飛揚謝落矣。
然花謝落猶有重開之期,人衰敗亦有返還之道。
返還之道為何道即陰中複陽,已謝重開之道。
鉛花者,道心真知之光輝。
癸水者,人心客氣之私欲。
鉛花發現,道心不昧,癸水消盡,人心常靜。
道心不昧,人心常靜,依舊真靈無虧無損,本來圓成之物,複見于此,是花已謝而重開滿枝矣。
因其癸水要盡,故“對月殘經收拾去”,因其鉛花要現,故“旋趁朝陽補袖衣”。
人心之私欲,如外來之客氣,如月之殘經;道心之真知,乃本來之正氣,如日之陽光。
對月而殘經收拾,掃去人心之私欲,所以退陰也;朝陽而旋補衲衣,漸添道心之真知。
所以進陽也。
退陰退至于陰氣絕無,方是殘經收拾了;進陽進至于陽氣純全,方是衲衣補完成。
陰盡陽純,還元返本,本來面目全現,謝了重開豈虛語哉!這個謝了重開之天機,世人罕知。
若欲知之,須共神仙推究原始要終,方能知也。
[李解]悟元所注,其理甚佳,然非此章本義。
按此就還丹溫養言。
飛,上下也,乃朝進陽火、暮退陰符之意。
卸了者,還丹得葉落歸根,正指複命也。
複命之後,又取外爐金水,抽鉛添汞,溫養靈胎,《悟真》謂“外爐增減要施功”,《參同》謂“候視加謹慎,審察調寒溫,周旋十二節,節盡更須親”,豐翁謂“遇子午專行火候,逢卯酉冰浴金丹”是也,故曰“重開有定期”。
重開之物,即下文西園花枝也。
鉛花現,癸盡時者,還丹大藥鉛生癸後,鉛生則采之,金逢望遠則不堪嘗,惟于五千四十八日癸水初潮之後,斟酌用功,擒住首經至寶,乃為上上。
癸生為十四,癸盡為十五,一片陽光,正此時也。
以人身言,無非大靜中之大動耳。
采而吞之,遂成還丹,但大丹到手,外鉛複生,丹家必取為溫養之用,故曰“依舊西園花滿枝”雲雲。
對月才經收拾去,抽鉛也;又向朝陽補衲衣,添汞也。
收拾之法,須明月之晦朔,故以對月為言;補衣之法,須用日之朝暮,故以朝陽為喻:此玄家微意也。
這等玄微,世間罕有知者,如欲知之,須共得道神仙仔細推求,庶幾不謬耳。
九 [劉言]偃月爐。
[李言]天上寶。
無根樹,花正開,偃月爐中摘下來。
延年壽,減病災,好結良朋備法财。
從茲可成天上寶,一任群迷笑我呆。
勸貨才,體賣乖,不遇明師莫強猜。
[劉注]先天真靈之寶,無形無象,無方無所,從何而采,以結還丹然雖無形無象,無方無所,亦有花開之時。
當開之時,恍惚中有象,杳冥内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法象如偃月。
俗工家不知古人取象之意,或指為兩腎中間,或指為眉問明堂,或指為肉團頑心,更有作俑魔頭指為婦人産門,大錯大錯!夫所謂偃月者,偃仰之月也。
天上之月,每月初三,西南坤地黑體之下,現出峨眉之光,其光偃仰,故名偃月,在卦為純陰之下微陽漸生,為複,在人為靜極又動,虛室生白,天地之心萌動。
此心内含一點先天祖氣,從黑暗之處微露端倪,有象偃月之光。
因其這一點祖氣,為天地之根,為五行之本,能以造仙佛,能以作聖賢,能以固性命,又号為偃月爐。
這個天地之心,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難逢難遇。
幸而偶逢,時不可錯,急須下手摘來,謹封牢藏,勿令滲漏,可以延年壽,可以減病災,但此延年壽、減病災之事,非有大功大行者不能行,非有大志大力者不能作,必須外結良緣以修德,内備法财以用誠,乃能感動皇極而得天寶。
法财者,非凡間之财,乃法中之财,即專心緻志,真履實踐,一念不回之善财。
上陽真人雲:“天或有違,當以法财精誠求之。
蓋欲求天寶,須盡人事,人事不盡,是無法财,無法财而妄想天寶,難矣。
”欲求天寶者,可不先備法财乎天寶非别物,即真靈煉成之金丹,亦即天地之心複全之還丹,曰真靈,曰天地之心者,以未修煉言也;曰天寶,曰金丹者,以修煉成熟言也。
天寶既得,萬有皆空,根塵俱化,入于不識不知、無人無我之境,一任群迷笑我呆矣。
這個呆事,須要明師口傳心授,非可強猜而知。
仙翁雲:“勸賢才,休賣乖,不通明師莫強猜”,其提醒後人者多矣。
[李解]開,言玉蕊初生也。
偃月爐在人中無定所,亦無定時,因其陽氣初動,靜中有光,故以晦極生明之新月比之。
此月在天,有庚方,有初三,皆有時地可指,若在人身,則現處即庚方,現時即初三,不可預定也。
偃月何形劉圖是也。
偃兼仰言,九分黑一分白,黑中見白,陽氣初生,故現白光于上而為偃月。
今人所言者,有如此形,是仰月非偃月也。
何以雲摘下來乎其言摘下者,以其氣在空中也。
丹家見此一線白光,亦不可輕起河車,惟宜以淡泊之神、沖和之意,從氣生處采之,故曰“偃月爐中摘下來”。
神氣相合之際,俄而陽光大現,有如十五圓形○,是為中秋月,是為氣足潮生,方行驅之黃道,送之黃庭,由是則年壽可延、病災可減矣。
良朋法财者,同心好道之士,肯出善财,為人護法,助人成道者也。
悟元《修真辨》及此章注解,仍以法财為身中之物,此蓋矯貪之論也。
平心言之,法财有二:一内法财,真金也;一外法财,假寶也。
借假修真,确不可少,但不宜格外貪取耳。
至于天寶煉成,裝憨賣癡,抱璞懷玉,群迷笑我為呆子,俱可一概任之矣。
然煉天寶者,豈易言哉!非遇明師不知也。
十 [劉言]還丹成熟。
[李言]還丹入山。
無根樹,花正圓,結果收成滋味全。
如朱橘,似彈丸,護守堤防莫放閑。
學些草木收頭法,複命歸根返本原。
選靈地,結道庵,會合先天了大還。
[劉注]真靈之寶,去者複來,舊者仍新,無傷無損,依然本來原物,是花之圓也。
圓之雲者,言其結果收成滋味全也。
夫金丹成就,五行攢簇,四象和合,仁、義、禮、智、信混成一理,精、神、魂、魄、意歸于一氣,更得符火烹煎成熟,化為純陽之物,活活潑潑,其赤如朱橘,其圓如彈丸。
當斯時也,守護堤防,十二時中,不得放閑,韬光養晦,學些草木收頭之法,複命歸根,返于本源,以待靜極又動,會合先天,以了大還丹之事。
此言還丹成就,再造大丹之功也。
蓋還丹隻完的當年本有原物,乃超凡之事,呂祖所謂“三鉛隻得一鉛就,金果仙芽未現形”者是也。
大丹是從還丹又做向上事業,乃入聖之事,呂祖所謂“再安爐,重立鼎,跨虎乘龍離凡景”者是也。
若隻修還丹,不再造大丹,隻了得初乘之道,不過是一個完全人耳,焉能入于聖人之域哉!所謂選靈地、結道庵者,非外之靈地、道庵,乃内之靈地、道庵。
修道至于歸根複命,還丹事畢,溫之養之,神氣充足,則丹靈矣,是謂靈丹。
從此靈地,再安爐,重立鼎,是謂結道庵,曰選靈地者,等候一陽生也。
一陽生乃先天中靜極而動之陽,非若還丹乃後天中所生先天之陽也。
雖皆先天,但有先後之别耳。
欲了大還丹,非會合先天中之陽不能成功,故曰“會合先天了大還”。
大丹成就,方入聖基,若大丹末成,隻是半塗事業,非修道之全功。
釋典雲:“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尺竿頭重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即此了大還之謂乎 [李解]圓,指還丹,有性情團圓之意也。
其法功在緻虛守靜,觀彼庚方月生,喻如陽氣初動,即運己汞迎之,外觸内激而有象,内觸外感而有靈,如磁吸鐵,收入丹田,還外丹也。
此法至簡至易,故古仙雲:“不出半個時辰,立得成就。
”夫丹有二品,而分之則有三乘。
三乘丹法,皆采鉛花,皆稱還丹,但有大小先後之不同耳。
一曰初乘,名為結丹,又名玉液還丹,後天中返先天,去癸取壬,而以玉液培之,圓成内丹,此盡性之學,人仙也。
一曰上乘,則号還丹,又曰七返,以後天所返之先天,種出先天,立為丹母,此立命之學,地仙也。
一曰大乘,名為九轉大還丹,其藥以十五夜月圓為喻,先天中先天,火到即行,化為白液,吞歸腹内,凝而至堅,是為金液還丹,至靈至妙,成聖成真,此性命歸了之學,天仙也。
花正圓者,即以上乘丹基言之也。
算結了一果,收了一成,然其煉鉛之法,二物相吞,五行皆備,此之謂滋味全也。
是丹也,雖非大乘之丹,然亦赤灑灑有如朱橘,圓陀陀宛似彈丸,功夫至此,必須默默照顧,綿綿若存,否則懷抱不親,易于走失,故當護守堤防,莫放閑焉。
學些草木收頭法,《易》所謂“以此洗心,遲藏于密”也。
複命歸根返本原,《契》所謂“白裡真居,方圓徑寸”也。
選靈地,結道庵,悟元謂靈地、道庵在人身中,然亦有内外二用:内邊靈地、道庵,必求靈台清淨,神氣沖和,而以道人之心太平庵結于其中;外邊靈地、道庵,必求靈山福地,嚣塵不擾,而以道人之白雲茅庵結乎其内。
如是則心迹雙清,真力彌滿,鉛中産陽,會之合之,道成九轉大還,則聖功了當矣。
十一 [劉言]真一之氣。
[李言]交媾之所。
無根樹,花正亨,說到無根卻有根。
三才竅,二五精,天地交時萬物生,日月交時寒暑順,男女交時孕始成。
甚分明,說與君,猶恐相逢認不真。
[劉注]先天真靈之寶,具衆理,應萬事,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無處有礙,無往不利,是花之亨也。
花既亨,是樹雖無根而花卻有根。
其根為何根乃生天、生地、生人三才之竅,陰陽五行妙合二五之精。
因其是三才之竅、二五之精,先天而生乎陰陽,後天而藏于陰陽,一氣分而為陰陽,陰陽合而成一氣,故天地陰陽上下相交,合為一氣而萬物生,日月陰陽來往相交,合為一氣而寒暑順,男女陰陽彼此相交,而孕始成。
觀于天地、日月、男女,一陰一陽相交,方有造化,可知性命之道,非陰陽相交合一,不能完成,是一氣者,即性命之根、生死之竅。
有此一竅,則陰陽相交而生,無此一氣,則陰陽相背而死。
人之生死,隻在此一氣存亡之間耳。
但人不知此一氣是何物件,存于何處。
或疑此氣為呼吸之氣,或搬運上升下降于黃庭,或聚氣于丹田,或聚氣于眉間,或聚氣于天谷,或聚氣于腦後,種種不絕,千奇百怪,終落空亡。
殊不知先天真一之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聖人以實而形虛,以有而形無。
實而有者,真陰真陽;虛而無者,二八兩弦之氣。
兩者相形,一氣居中,凝結成丹,此乃虛空中事業,何得以有形有象之物猜之又何得以有方有所之竅作之哉仙翁以其人皆不識此一氣,故以三才竅、二五精示之,又以天地、日月、男女相交示之,分明将一氣與人指出,惟恐人遇此一氣,當面認不真耳。
悟元鬥膽,不避罪譴,今再為仙翁傳神寫意,分明說與大衆。
要知先天真一之氣,不是别物,即是一點真靈之氣,因其此氣剛健中正,故謂真一;因其此氣易知簡能,故謂真靈。
一真靈真,絕無滓質,故謂先天之物。
真一也,真靈也,同出異名,非有兩物,不知有人認
可不歎諸! [李解]悟元講“人”字是本來面目,是曾見過此人者,故不覺語長心重,達己達人,慈悲切矣。
但“坤是人”的“是”字,尚未醒露。
原夫花以比人,人即借花為喻,花正新者,如人到歸根處,緻虛守靜,觀彼一陽來複,不覺春色又新矣。
這花在坤方發現,即坤見花,即花見人,花生處即人生處,故曰“坤是人”也。
丹法種鉛于金鄉,播汞于火地,金火位乎西南,西南得朋,金火合處正在坤方之上,此人乃金身火體,一片純陽,吾人真氣是也,一曰真情。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熱如火,豔如花,花氣熏人濃似酒,得之所以如醉也。
此時也,吾即摘而戴之,時不可過也。
吾更采取其心,直須吞盡也。
由花及蕊,透入層層,真個是豔麗春宮,時人知其外而不知其中,必不達花中妙理。
花中妙理,純是天機,天機流露,一訣能值萬金。
此中四、五、六、七句,皆呂祖《敲爻歌》語。
豐翁雲:“呂祖以人身借花之名,以花身作人之身,我句句用《敲爻》語,極說得真切有味也。
” 七 [劉言]乘時采取。
[李言]臨爐定靜。
無根樹,花正繁,美貌嬌容賽粉團。
防猿馬,劣更頑,挂起娘生鐵面顔。
提出青龍真寶劍,摘盡牆頭朵朵鮮。
趁風帆,滿載還,怎肯空行過寶山⑷。
[劉注]先天真靈發煥,一本萬殊,随時玩象,無物不在花甚繁也。
當其正繁,英華畢露,精神外用,易于争奇好勝,賣弄風流,故曰“美貌嬌容賽粉團”。
于斯時也,須要防危慮險,牢拴猿馬,挂起娘生鐵面,提着青龍寶劍,對景忘情,摘盡牆頭方露之花,不使些子逐于色相,耗散真氣也。
娘生面顔者,即無識無知之鐵面。
青龍寶劍者,即不染不着之真性。
娘生鐵面即是青龍寶劍,兩者同出而異名,以體言為娘生鐵面,以用言為青龍寶劍。
鐵面者,定體也,寶劍者,慧器也,定以用慧,慧以成定,定慧相需,體用不離。
先天真靈,即色即空,常應常靜,無滲無漏,是謂“摘盡牆頭朵朵鮮”也。
牆頭朵鮮,是方出牆而未離牆頭,真氣未散之時,于此而摘取之,絕無滓質,純是天真,漸生漸采,漸摘漸收,必摘至于無所摘而後已。
噫!大藥難遇,大法難逢,幸而遇逢,時不可錯,乘此風帆,急須摘取鮮花,滿載而還,怎肯空過寶山,自贻後悔也。
[李解]繁,即盛滿時也。
美貌嬌容,比先天一氣,即仙翁“五更道情”所謂“群陰盡,豔陽期,一枝春色金花麗”是也。
賽粉團者,藥生之時,即花魔賽美之時,古仙雲:“先天發現,藥魔易起”,若非煉已純熟,見美不動,誰能得金花于半刻哉!故曰“防猿馬,劣更頑”,即“一枝花”道情所謂“嬌夭體态,十指纖纖,引不動我意馬心猿”者也。
挂起娘生鐵面顔,拿出定力,“正教他,也無些兒轉動”也。
提出青龍真寶劍,摘盡牆頭朵朵鮮,與“退群魔,怒提起鋒芒慧劍,敢采他,出牆花兒朵朵新鮮”同一義也。
悟元以鐵面為定,寶劍為慧,真是知音,但定慧二者,非從煉己得來,則定非真定,慧非真慧,不可取用于臨事也。
“一枝花”雲:“時時防意馬,刻刻鎖心猿,晝夜不眠,煉己功無間”,宜須煉到那,“俺是個清淨海,一塵不染”,方是真定,“俺是個夜明珠,空裡長懸”,方是真定⑸。
牆頭者,花已出牆而猶在牆,這叫做出牆花兒,火最清,候最真,非得師傳人不解,非系過來人不知。
若曉得花枝出牆時,即行采來,便是仙家手段。
摘盡者,一口吸盡,吞入我家,非言漸摘漸收也。
漸摘漸收乃溫養抽添之事,尚在後頭一着。
趁風帆,滿載還,四候合丹,急起河車運回矣,怎肯空行過寶山。
寶山乃先天生處○。
丹法煉時為藥,采時為藥,養時則為火,然有藥則有火,但非溫養之火耳。
此章注采藥解為正。
八 [劉言]進退陰陽。
[李言]溫養還丹。
無根樹,花正飛,卸了重開有定期。
鉛花現,癸盡時,依舊西園花滿枝。
對月才經收拾去,又向朝陽補衲衣。
這玄機,世罕知,須共神仙仔細推⑹。
[劉注]人之精神衰敗,真靈耗散,如花之飛揚謝落矣。
然花謝落猶有重開之期,人衰敗亦有返還之道。
返還之道為何道即陰中複陽,已謝重開之道。
鉛花者,道心真知之光輝。
癸水者,人心客氣之私欲。
鉛花發現,道心不昧,癸水消盡,人心常靜。
道心不昧,人心常靜,依舊真靈無虧無損,本來圓成之物,複見于此,是花已謝而重開滿枝矣。
因其癸水要盡,故“對月殘經收拾去”,因其鉛花要現,故“旋趁朝陽補袖衣”。
人心之私欲,如外來之客氣,如月之殘經;道心之真知,乃本來之正氣,如日之陽光。
對月而殘經收拾,掃去人心之私欲,所以退陰也;朝陽而旋補衲衣,漸添道心之真知。
所以進陽也。
退陰退至于陰氣絕無,方是殘經收拾了;進陽進至于陽氣純全,方是衲衣補完成。
陰盡陽純,還元返本,本來面目全現,謝了重開豈虛語哉!這個謝了重開之天機,世人罕知。
若欲知之,須共神仙推究原始要終,方能知也。
[李解]悟元所注,其理甚佳,然非此章本義。
按此就還丹溫養言。
飛,上下也,乃朝進陽火、暮退陰符之意。
卸了者,還丹得葉落歸根,正指複命也。
複命之後,又取外爐金水,抽鉛添汞,溫養靈胎,《悟真》謂“外爐增減要施功”,《參同》謂“候視加謹慎,審察調寒溫,周旋十二節,節盡更須親”,豐翁謂“遇子午專行火候,逢卯酉冰浴金丹”是也,故曰“重開有定期”。
重開之物,即下文西園花枝也。
鉛花現,癸盡時者,還丹大藥鉛生癸後,鉛生則采之,金逢望遠則不堪嘗,惟于五千四十八日癸水初潮之後,斟酌用功,擒住首經至寶,乃為上上。
癸生為十四,癸盡為十五,一片陽光,正此時也。
以人身言,無非大靜中之大動耳。
采而吞之,遂成還丹,但大丹到手,外鉛複生,丹家必取為溫養之用,故曰“依舊西園花滿枝”雲雲。
對月才經收拾去,抽鉛也;又向朝陽補衲衣,添汞也。
收拾之法,須明月之晦朔,故以對月為言;補衣之法,須用日之朝暮,故以朝陽為喻:此玄家微意也。
這等玄微,世間罕有知者,如欲知之,須共得道神仙仔細推求,庶幾不謬耳。
九 [劉言]偃月爐。
[李言]天上寶。
無根樹,花正開,偃月爐中摘下來。
延年壽,減病災,好結良朋備法财。
從茲可成天上寶,一任群迷笑我呆。
勸貨才,體賣乖,不遇明師莫強猜。
[劉注]先天真靈之寶,無形無象,無方無所,從何而采,以結還丹然雖無形無象,無方無所,亦有花開之時。
當開之時,恍惚中有象,杳冥内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法象如偃月。
俗工家不知古人取象之意,或指為兩腎中間,或指為眉問明堂,或指為肉團頑心,更有作俑魔頭指為婦人産門,大錯大錯!夫所謂偃月者,偃仰之月也。
天上之月,每月初三,西南坤地黑體之下,現出峨眉之光,其光偃仰,故名偃月,在卦為純陰之下微陽漸生,為複,在人為靜極又動,虛室生白,天地之心萌動。
此心内含一點先天祖氣,從黑暗之處微露端倪,有象偃月之光。
因其這一點祖氣,為天地之根,為五行之本,能以造仙佛,能以作聖賢,能以固性命,又号為偃月爐。
這個天地之心,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難逢難遇。
幸而偶逢,時不可錯,急須下手摘來,謹封牢藏,勿令滲漏,可以延年壽,可以減病災,但此延年壽、減病災之事,非有大功大行者不能行,非有大志大力者不能作,必須外結良緣以修德,内備法财以用誠,乃能感動皇極而得天寶。
法财者,非凡間之财,乃法中之财,即專心緻志,真履實踐,一念不回之善财。
上陽真人雲:“天或有違,當以法财精誠求之。
蓋欲求天寶,須盡人事,人事不盡,是無法财,無法财而妄想天寶,難矣。
”欲求天寶者,可不先備法财乎天寶非别物,即真靈煉成之金丹,亦即天地之心複全之還丹,曰真靈,曰天地之心者,以未修煉言也;曰天寶,曰金丹者,以修煉成熟言也。
天寶既得,萬有皆空,根塵俱化,入于不識不知、無人無我之境,一任群迷笑我呆矣。
這個呆事,須要明師口傳心授,非可強猜而知。
仙翁雲:“勸賢才,休賣乖,不通明師莫強猜”,其提醒後人者多矣。
[李解]開,言玉蕊初生也。
偃月爐在人中無定所,亦無定時,因其陽氣初動,靜中有光,故以晦極生明之新月比之。
此月在天,有庚方,有初三,皆有時地可指,若在人身,則現處即庚方,現時即初三,不可預定也。
偃月何形劉圖是也。
偃兼仰言,九分黑一分白,黑中見白,陽氣初生,故現白光于上而為偃月。
今人所言者,有如此形,是仰月非偃月也。
何以雲摘下來乎其言摘下者,以其氣在空中也。
丹家見此一線白光,亦不可輕起河車,惟宜以淡泊之神、沖和之意,從氣生處采之,故曰“偃月爐中摘下來”。
神氣相合之際,俄而陽光大現,有如十五圓形○,是為中秋月,是為氣足潮生,方行驅之黃道,送之黃庭,由是則年壽可延、病災可減矣。
良朋法财者,同心好道之士,肯出善财,為人護法,助人成道者也。
悟元《修真辨》及此章注解,仍以法财為身中之物,此蓋矯貪之論也。
平心言之,法财有二:一内法财,真金也;一外法财,假寶也。
借假修真,确不可少,但不宜格外貪取耳。
至于天寶煉成,裝憨賣癡,抱璞懷玉,群迷笑我為呆子,俱可一概任之矣。
然煉天寶者,豈易言哉!非遇明師不知也。
十 [劉言]還丹成熟。
[李言]還丹入山。
無根樹,花正圓,結果收成滋味全。
如朱橘,似彈丸,護守堤防莫放閑。
學些草木收頭法,複命歸根返本原。
選靈地,結道庵,會合先天了大還。
[劉注]真靈之寶,去者複來,舊者仍新,無傷無損,依然本來原物,是花之圓也。
圓之雲者,言其結果收成滋味全也。
夫金丹成就,五行攢簇,四象和合,仁、義、禮、智、信混成一理,精、神、魂、魄、意歸于一氣,更得符火烹煎成熟,化為純陽之物,活活潑潑,其赤如朱橘,其圓如彈丸。
當斯時也,守護堤防,十二時中,不得放閑,韬光養晦,學些草木收頭之法,複命歸根,返于本源,以待靜極又動,會合先天,以了大還丹之事。
此言還丹成就,再造大丹之功也。
蓋還丹隻完的當年本有原物,乃超凡之事,呂祖所謂“三鉛隻得一鉛就,金果仙芽未現形”者是也。
大丹是從還丹又做向上事業,乃入聖之事,呂祖所謂“再安爐,重立鼎,跨虎乘龍離凡景”者是也。
若隻修還丹,不再造大丹,隻了得初乘之道,不過是一個完全人耳,焉能入于聖人之域哉!所謂選靈地、結道庵者,非外之靈地、道庵,乃内之靈地、道庵。
修道至于歸根複命,還丹事畢,溫之養之,神氣充足,則丹靈矣,是謂靈丹。
從此靈地,再安爐,重立鼎,是謂結道庵,曰選靈地者,等候一陽生也。
一陽生乃先天中靜極而動之陽,非若還丹乃後天中所生先天之陽也。
雖皆先天,但有先後之别耳。
欲了大還丹,非會合先天中之陽不能成功,故曰“會合先天了大還”。
大丹成就,方入聖基,若大丹末成,隻是半塗事業,非修道之全功。
釋典雲:“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尺竿頭重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即此了大還之謂乎 [李解]圓,指還丹,有性情團圓之意也。
其法功在緻虛守靜,觀彼庚方月生,喻如陽氣初動,即運己汞迎之,外觸内激而有象,内觸外感而有靈,如磁吸鐵,收入丹田,還外丹也。
此法至簡至易,故古仙雲:“不出半個時辰,立得成就。
”夫丹有二品,而分之則有三乘。
三乘丹法,皆采鉛花,皆稱還丹,但有大小先後之不同耳。
一曰初乘,名為結丹,又名玉液還丹,後天中返先天,去癸取壬,而以玉液培之,圓成内丹,此盡性之學,人仙也。
一曰上乘,則号還丹,又曰七返,以後天所返之先天,種出先天,立為丹母,此立命之學,地仙也。
一曰大乘,名為九轉大還丹,其藥以十五夜月圓為喻,先天中先天,火到即行,化為白液,吞歸腹内,凝而至堅,是為金液還丹,至靈至妙,成聖成真,此性命歸了之學,天仙也。
花正圓者,即以上乘丹基言之也。
算結了一果,收了一成,然其煉鉛之法,二物相吞,五行皆備,此之謂滋味全也。
是丹也,雖非大乘之丹,然亦赤灑灑有如朱橘,圓陀陀宛似彈丸,功夫至此,必須默默照顧,綿綿若存,否則懷抱不親,易于走失,故當護守堤防,莫放閑焉。
學些草木收頭法,《易》所謂“以此洗心,遲藏于密”也。
複命歸根返本原,《契》所謂“白裡真居,方圓徑寸”也。
選靈地,結道庵,悟元謂靈地、道庵在人身中,然亦有内外二用:内邊靈地、道庵,必求靈台清淨,神氣沖和,而以道人之心太平庵結于其中;外邊靈地、道庵,必求靈山福地,嚣塵不擾,而以道人之白雲茅庵結乎其内。
如是則心迹雙清,真力彌滿,鉛中産陽,會之合之,道成九轉大還,則聖功了當矣。
十一 [劉言]真一之氣。
[李言]交媾之所。
無根樹,花正亨,說到無根卻有根。
三才竅,二五精,天地交時萬物生,日月交時寒暑順,男女交時孕始成。
甚分明,說與君,猶恐相逢認不真。
[劉注]先天真靈之寶,具衆理,應萬事,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無處有礙,無往不利,是花之亨也。
花既亨,是樹雖無根而花卻有根。
其根為何根乃生天、生地、生人三才之竅,陰陽五行妙合二五之精。
因其是三才之竅、二五之精,先天而生乎陰陽,後天而藏于陰陽,一氣分而為陰陽,陰陽合而成一氣,故天地陰陽上下相交,合為一氣而萬物生,日月陰陽來往相交,合為一氣而寒暑順,男女陰陽彼此相交,而孕始成。
觀于天地、日月、男女,一陰一陽相交,方有造化,可知性命之道,非陰陽相交合一,不能完成,是一氣者,即性命之根、生死之竅。
有此一竅,則陰陽相交而生,無此一氣,則陰陽相背而死。
人之生死,隻在此一氣存亡之間耳。
但人不知此一氣是何物件,存于何處。
或疑此氣為呼吸之氣,或搬運上升下降于黃庭,或聚氣于丹田,或聚氣于眉間,或聚氣于天谷,或聚氣于腦後,種種不絕,千奇百怪,終落空亡。
殊不知先天真一之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聖人以實而形虛,以有而形無。
實而有者,真陰真陽;虛而無者,二八兩弦之氣。
兩者相形,一氣居中,凝結成丹,此乃虛空中事業,何得以有形有象之物猜之又何得以有方有所之竅作之哉仙翁以其人皆不識此一氣,故以三才竅、二五精示之,又以天地、日月、男女相交示之,分明将一氣與人指出,惟恐人遇此一氣,當面認不真耳。
悟元鬥膽,不避罪譴,今再為仙翁傳神寫意,分明說與大衆。
要知先天真一之氣,不是别物,即是一點真靈之氣,因其此氣剛健中正,故謂真一;因其此氣易知簡能,故謂真靈。
一真靈真,絕無滓質,故謂先天之物。
真一也,真靈也,同出異名,非有兩物,不知有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