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黃庭外景經》
關燈
小
中
大
喉嚨何落落。
諸神皆會相求索,下有绛宮紫華敷。
隐藏華蓋通神廬,專守心神轉相呼。
觀我神明辟諸邪,脾神還歸依大家。
至于胃管通虛無,藏養靈根不複枯。
閉塞命門如玉都,壽傳萬歲将有餘。
首句見内注。
修理肺氣者,必先伏于天門,等候出入之故道,氣化為水,則清液醴泉灌通六俯。
此氣也,随鼻上下,鵲橋相連,上則為氣,下則為液。
空中聞流泉聲,知之者兩耳也。
又以内照之功,窺視天地之升降,以存白元童子,使之輔相六氣,調和一身精華,滋潤發齒,顔色光澤,永不服藥。
液下喉嚨落落然,苑如疏雨,諸神相索,各髒均沾美味。
下有绛宮,順涓滴而紫華敷榮,隐藏于華蓋之下,而通神明之廬焉。
夫心與神,二而一者也。
專守心神,務使心呼神,神呼心,時而在心,時而在脾,神皆明而不暗。
觀我神明,真可辟諸邪祟也。
在脾為脾神,所至如歸,常依脾為大家,至于胃管之間,下通虛無之境,藏養靈根,不使複枯,皆肺氣之澆培,有以緻之也。
但此藏養之際,須要閉塞命門,潔如玉都,一塵不染,萬慮皆清,由此靈根堅固,壽傳萬歲,亦将有餘而無不足矣。
第二十二章 脾中之神主中央,朝會五神和三光。
上合天門會明堂,通利六腑調五行。
金木水火土為王,日月列宿張陰陽。
[11]通利血脈汗為漿,修護七竅去不祥。
二神相得下玉英,上禀元氣年益長。
脾屬土,故其神位主中央。
朝會五神者,攢簇五行之意。
和三光者,運行鬥日月也。
上合天門會明堂,此句将上二章妙用點出。
玄門候天道,脾神也;天門候陰陽,亦脾神也;天門候故道,亦脾神也。
會明堂者,非眉間明堂宮,亦非绛宮,乃中央虛無也。
通利六腑,調和五行,金木水火,以土為王。
日月列宿,内有陰陽,誰與分之脾神主張,通利血脈,化汗為漿,修護七竅之心,掃去不祥之念,皆賴脾神立中,意由心生故也。
二神者,脾神心神也。
相得者,是二是一也。
下玉英者,玉液灌心,土亦生黃芽也。
上禀元氣者,以氣補神,神資乎氣,氣足神完,年益長也。
第二十三章 五髒之主腎為尊,伏于太陰藏其真。
出入二竅合黃庭,呼吸虛無見吾形。
強我筋骨血脈盛,恍惚不見過清靈。
坐于廬間觀小童,内息思存光神明。
出于天門入無間,恬淡無欲養華根。
服食玄炁可長生,還于七門飲太淵。
通我玄膺過清靈,坐于廬間見小童。
問我仙道與奇方,服食芝草紫華英。
頭戴白素距丹田,沐浴華池灌靈根。
五髒相得開命門,五味皆至善氣還。
被發行之可長存。
《外景》以腎列五髒之終,歸于一而已矣。
一為水,腎主之,故五髒以腎為尊。
太陰屬肺,伏于太陰者,真金生真水,真水藏真金也。
出入二竅者,乾坤之門,陰陽之戶,一金一水,一往一來,其中名黃庭,為收藏金水之所,出入相合之地。
中即虛,虛即無,呼吸守中,則以天地之間為橐鑰,活活潑潑,渾渾淪淪,秘秘綿綿,打成一片,圓陀陀,光灼灼,氣足神足,而吾之真形可見矣。
以後則強我筋骨,盛我血脈,恍惚之間,吾形不見,飛過清靈之境,升于中丹,此處乃神明之廬也。
坐于廬下,觀見一小小童子與我形貌如,然莫要管他,隻守内息,思之存之,則天光慧發,神明益長。
由是移神上丹,出于天門之上,與乾坤一炁相通,浩浩蕩蕩,清清空空,是我非我,是虛非虛,以道合天,入于無間,恬淡無欲,以養華根。
華根者,仙種也,仙能辟谷,隻服玄門之炁,可以長生不死。
夫食玄炁者,又須調神入内,還于七門,日飲太淵。
其還也,取道玄膺,路過清靈,仍坐廬間,見那小小童子,問我修仙之道,有甚麼奇方。
我告之曰,無他奇也,但能服食芝草紫華之英,頭戴白巾,足距丹田,沐浴華池,澆灌靈根,五髒相得,一氣沖和,揭開命門,丹光出鼎,五味皆至,善氣還身。
照此被發行之,得藥築基,煉己還丹,朝元返本,明善複初,皆在數語之中。
此即仙道奇方,可以長存矣。
第二十四章 大道蕩蕩心勿繁,吾言畢矣毋妄陳。
老子作經至此,于是總束兩句以勉人曰:以上所言者,皆大道也,蕩蕩然,至寬至正,無有曲徑邪途。
行之者,勿在繁雜之心而堕歧趨也。
吾言畢矣,子毋妄陳于匪人之前,自取罪戾,寶之記之。
諸神皆會相求索,下有绛宮紫華敷。
隐藏華蓋通神廬,專守心神轉相呼。
觀我神明辟諸邪,脾神還歸依大家。
至于胃管通虛無,藏養靈根不複枯。
閉塞命門如玉都,壽傳萬歲将有餘。
首句見内注。
修理肺氣者,必先伏于天門,等候出入之故道,氣化為水,則清液醴泉灌通六俯。
此氣也,随鼻上下,鵲橋相連,上則為氣,下則為液。
空中聞流泉聲,知之者兩耳也。
又以内照之功,窺視天地之升降,以存白元童子,使之輔相六氣,調和一身精華,滋潤發齒,顔色光澤,永不服藥。
液下喉嚨落落然,苑如疏雨,諸神相索,各髒均沾美味。
下有绛宮,順涓滴而紫華敷榮,隐藏于華蓋之下,而通神明之廬焉。
夫心與神,二而一者也。
專守心神,務使心呼神,神呼心,時而在心,時而在脾,神皆明而不暗。
觀我神明,真可辟諸邪祟也。
在脾為脾神,所至如歸,常依脾為大家,至于胃管之間,下通虛無之境,藏養靈根,不使複枯,皆肺氣之澆培,有以緻之也。
但此藏養之際,須要閉塞命門,潔如玉都,一塵不染,萬慮皆清,由此靈根堅固,壽傳萬歲,亦将有餘而無不足矣。
第二十二章 脾中之神主中央,朝會五神和三光。
上合天門會明堂,通利六腑調五行。
金木水火土為王,日月列宿張陰陽。
[11]通利血脈汗為漿,修護七竅去不祥。
二神相得下玉英,上禀元氣年益長。
脾屬土,故其神位主中央。
朝會五神者,攢簇五行之意。
和三光者,運行鬥日月也。
上合天門會明堂,此句将上二章妙用點出。
玄門候天道,脾神也;天門候陰陽,亦脾神也;天門候故道,亦脾神也。
會明堂者,非眉間明堂宮,亦非绛宮,乃中央虛無也。
通利六腑,調和五行,金木水火,以土為王。
日月列宿,内有陰陽,誰與分之脾神主張,通利血脈,化汗為漿,修護七竅之心,掃去不祥之念,皆賴脾神立中,意由心生故也。
二神者,脾神心神也。
相得者,是二是一也。
下玉英者,玉液灌心,土亦生黃芽也。
上禀元氣者,以氣補神,神資乎氣,氣足神完,年益長也。
第二十三章 五髒之主腎為尊,伏于太陰藏其真。
出入二竅合黃庭,呼吸虛無見吾形。
強我筋骨血脈盛,恍惚不見過清靈。
坐于廬間觀小童,内息思存光神明。
出于天門入無間,恬淡無欲養華根。
服食玄炁可長生,還于七門飲太淵。
通我玄膺過清靈,坐于廬間見小童。
問我仙道與奇方,服食芝草紫華英。
頭戴白素距丹田,沐浴華池灌靈根。
五髒相得開命門,五味皆至善氣還。
被發行之可長存。
《外景》以腎列五髒之終,歸于一而已矣。
一為水,腎主之,故五髒以腎為尊。
太陰屬肺,伏于太陰者,真金生真水,真水藏真金也。
出入二竅者,乾坤之門,陰陽之戶,一金一水,一往一來,其中名黃庭,為收藏金水之所,出入相合之地。
中即虛,虛即無,呼吸守中,則以天地之間為橐鑰,活活潑潑,渾渾淪淪,秘秘綿綿,打成一片,圓陀陀,光灼灼,氣足神足,而吾之真形可見矣。
以後則強我筋骨,盛我血脈,恍惚之間,吾形不見,飛過清靈之境,升于中丹,此處乃神明之廬也。
坐于廬下,觀見一小小童子與我形貌如,然莫要管他,隻守内息,思之存之,則天光慧發,神明益長。
由是移神上丹,出于天門之上,與乾坤一炁相通,浩浩蕩蕩,清清空空,是我非我,是虛非虛,以道合天,入于無間,恬淡無欲,以養華根。
華根者,仙種也,仙能辟谷,隻服玄門之炁,可以長生不死。
夫食玄炁者,又須調神入内,還于七門,日飲太淵。
其還也,取道玄膺,路過清靈,仍坐廬間,見那小小童子,問我修仙之道,有甚麼奇方。
我告之曰,無他奇也,但能服食芝草紫華之英,頭戴白巾,足距丹田,沐浴華池,澆灌靈根,五髒相得,一氣沖和,揭開命門,丹光出鼎,五味皆至,善氣還身。
照此被發行之,得藥築基,煉己還丹,朝元返本,明善複初,皆在數語之中。
此即仙道奇方,可以長存矣。
第二十四章 大道蕩蕩心勿繁,吾言畢矣毋妄陳。
老子作經至此,于是總束兩句以勉人曰:以上所言者,皆大道也,蕩蕩然,至寬至正,無有曲徑邪途。
行之者,勿在繁雜之心而堕歧趨也。
吾言畢矣,子毋妄陳于匪人之前,自取罪戾,寶之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