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黃庭外景經》
關燈
小
中
大
者,如環無端。
其入内也,陽丹與陰丹交凝,玉鑰[8]金鑰,兩兩封固而本身完堅矣。
載之以地,黃庭坤土也。
旋之于天,白液幹金也。
一周天内,盡乾坤陰陽之妙。
其沐浴卯酉,盈虛生成,又象四時之分。
至四時之推行,與四時之花實,十月霜飛,葉黃果熟,其赤如丹,此返本還元之所以名為丹也。
養丹之地,前仰後卑,前則任脈止于小腹,其象仰,後則督脈起于尾闾,其形卑。
一仰一卑,為金丹出入之門。
其往來有各異者,出送之往,入送之還。
還丹到手,付與玄泉。
玄泉者,虛中一竅深淵是也。
俗解作舌下廉泉,乃外行語。
結句雲,象龜引氣至靈根,若非深處,安得謂之靈根哉。
第十七章 中有真人巾金巾,負甲持符開七門。
此非枝葉實是根,晝夜思之可長存。
中即深淵之中,不在肉團心内。
七門比七竅。
肉團心有七竅,靈明心亦有七竅也。
可與《内景》二十八章參看。
第十八章 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
人皆食谷與五味,獨食太和陰陽氣。
故能不死天相既。
太和之氣,陰陽合成者。
既,盡也。
與天相盡,實無盡之謂也。
第十九章 試說五髒各有方,心為國主五髒王。
一意動靜氣偕行,道自守我神明光。
通我華精調陰陽,盡日昭昭夜自守。
渴自得飲饑自飽,經曆六腑藏卯酉。
轉陽之陰藏于九,審能行之不知老。
五髒以心為君,人以身為國,故心稱國王。
意由真心發見,靜則與氣相依,動則為氣之輔。
是二是一,故曰偕行。
欲得真意,道在守神明。
能守神明,則能生出真意,通我華精,調和陰陽。
華精者,真鉛也。
鉛汞相投,則陰陽和合,從此朝屯暮蒙,晝則昭昭而行火,夜則默默而行符。
金水抽添,渴得飲而饑得飽矣。
經曆六腑者,元氣充滿乎一身,藏丹于卯酉門中。
藏則轉陽之陰,如潛龍之藏于初九,皆一意之動靜為之也。
審能行此,永不知老矣。
第二十章 肝之為氣條且長,羅列五髒生三光。
上合三焦下玉漿,我神魂魄在中央。
津液流泉去臭香,立于懸廱[9]含明堂。
雷電霹靂往相将,左卯右酉是吾寶。
伏于玄門候天道,近在我身還自守。
清淨無為神留止,精神上下分開理。
通利天道長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
還坐天門候陰陽,下于喉嚨通神明。
過華蓋下清且涼,入清冷淵見吾形。
其成還丹可長生,下有華池動腎精。
立于明堂臨丹田,将使諸神開命門。
通利天道至靈根,陰陽布列如流星。
一本有肝氣周流終無端之句作收,頗似此章大旨。
或後賢注語,因七字混入經文,不忍棄之,附此。
肝之為氣,條達而流長,萃然沛然,真可庇蔭一身。
内雲六腑,此雲五髒,髒腑皆木液之所滋潤也。
羅列五髒,髒髒維持,合三焦而下玉漿,則與真元一氣,周流不息。
肝藏魂,此并言我之心神肺魄,同在中央,以三姓會于黃宮耳。
木生津液,化為流泉,可以滌去臭香,而着其清香。
立于懸廱[10]者,其津液欲下不下,其氣勢早含明堂,霎時間,流泉一瀉,灌注三宮,胃中如雷電霹靂之聲,則住明堂相将矣,下绛宮而歸元海。
此處為卯酉之門,左旋則氣出,右轉則液入,這是吾身至寶。
戌亥之間,伏于玄門,又候大道之回旋。
人言天道遠,我言天道近,周天度數,即在我身,還須自守其法。
清淨無為,内神留止,精神上下分開條理,往往來來,疏通關節,通利一身大道,此即長生仙草也。
由是殷勤灌溉,心地清明,七孔通達,永不知老矣。
得此洪福,全賴陰陽二炁。
炁升于天門之上者為清,炁降于天門之下者為玄。
《内景》雲“出清入玄二炁煥”是也。
故必凝神息氣,還坐天門,等候陰陽分判,到清升玄降之時,而後寒泉滴滴,下喉嚨而通神明,過華蓋而清且涼,入深淵而清清冷泠,洗心滌慮,見吾恬淡無欲之真形焉。
此之謂還丹。
其成還丹,可以長生矣。
金丹未還之先,下有華池,名曰炁海,腎中之精于此生動,吾立明堂以觀之,照臨丹田,此即将軍之官,主宰謀慮時也。
将軍之意,欲使諸神開命門,通利天道至靈根,而陰陽布列,早如流星之速也。
第二十一章 肺之為氣三焦起,伏于天門候故道。
清液醴泉通六腑,随鼻上下知兩耳。
窺視天地存童子,調和精華潤發齒。
顔色光澤不服藥,下于
其入内也,陽丹與陰丹交凝,玉鑰[8]金鑰,兩兩封固而本身完堅矣。
載之以地,黃庭坤土也。
旋之于天,白液幹金也。
一周天内,盡乾坤陰陽之妙。
其沐浴卯酉,盈虛生成,又象四時之分。
至四時之推行,與四時之花實,十月霜飛,葉黃果熟,其赤如丹,此返本還元之所以名為丹也。
養丹之地,前仰後卑,前則任脈止于小腹,其象仰,後則督脈起于尾闾,其形卑。
一仰一卑,為金丹出入之門。
其往來有各異者,出送之往,入送之還。
還丹到手,付與玄泉。
玄泉者,虛中一竅深淵是也。
俗解作舌下廉泉,乃外行語。
結句雲,象龜引氣至靈根,若非深處,安得謂之靈根哉。
第十七章 中有真人巾金巾,負甲持符開七門。
此非枝葉實是根,晝夜思之可長存。
中即深淵之中,不在肉團心内。
七門比七竅。
肉團心有七竅,靈明心亦有七竅也。
可與《内景》二十八章參看。
第十八章 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
人皆食谷與五味,獨食太和陰陽氣。
故能不死天相既。
太和之氣,陰陽合成者。
既,盡也。
與天相盡,實無盡之謂也。
第十九章 試說五髒各有方,心為國主五髒王。
一意動靜氣偕行,道自守我神明光。
通我華精調陰陽,盡日昭昭夜自守。
渴自得飲饑自飽,經曆六腑藏卯酉。
轉陽之陰藏于九,審能行之不知老。
五髒以心為君,人以身為國,故心稱國王。
意由真心發見,靜則與氣相依,動則為氣之輔。
是二是一,故曰偕行。
欲得真意,道在守神明。
能守神明,則能生出真意,通我華精,調和陰陽。
華精者,真鉛也。
鉛汞相投,則陰陽和合,從此朝屯暮蒙,晝則昭昭而行火,夜則默默而行符。
金水抽添,渴得飲而饑得飽矣。
經曆六腑者,元氣充滿乎一身,藏丹于卯酉門中。
藏則轉陽之陰,如潛龍之藏于初九,皆一意之動靜為之也。
審能行此,永不知老矣。
第二十章 肝之為氣條且長,羅列五髒生三光。
上合三焦下玉漿,我神魂魄在中央。
津液流泉去臭香,立于懸廱[9]含明堂。
雷電霹靂往相将,左卯右酉是吾寶。
伏于玄門候天道,近在我身還自守。
清淨無為神留止,精神上下分開理。
通利天道長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
還坐天門候陰陽,下于喉嚨通神明。
過華蓋下清且涼,入清冷淵見吾形。
其成還丹可長生,下有華池動腎精。
立于明堂臨丹田,将使諸神開命門。
通利天道至靈根,陰陽布列如流星。
一本有肝氣周流終無端之句作收,頗似此章大旨。
或後賢注語,因七字混入經文,不忍棄之,附此。
肝之為氣,條達而流長,萃然沛然,真可庇蔭一身。
内雲六腑,此雲五髒,髒腑皆木液之所滋潤也。
羅列五髒,髒髒維持,合三焦而下玉漿,則與真元一氣,周流不息。
肝藏魂,此并言我之心神肺魄,同在中央,以三姓會于黃宮耳。
木生津液,化為流泉,可以滌去臭香,而着其清香。
立于懸廱[10]者,其津液欲下不下,其氣勢早含明堂,霎時間,流泉一瀉,灌注三宮,胃中如雷電霹靂之聲,則住明堂相将矣,下绛宮而歸元海。
此處為卯酉之門,左旋則氣出,右轉則液入,這是吾身至寶。
戌亥之間,伏于玄門,又候大道之回旋。
人言天道遠,我言天道近,周天度數,即在我身,還須自守其法。
清淨無為,内神留止,精神上下分開條理,往往來來,疏通關節,通利一身大道,此即長生仙草也。
由是殷勤灌溉,心地清明,七孔通達,永不知老矣。
得此洪福,全賴陰陽二炁。
炁升于天門之上者為清,炁降于天門之下者為玄。
《内景》雲“出清入玄二炁煥”是也。
故必凝神息氣,還坐天門,等候陰陽分判,到清升玄降之時,而後寒泉滴滴,下喉嚨而通神明,過華蓋而清且涼,入深淵而清清冷泠,洗心滌慮,見吾恬淡無欲之真形焉。
此之謂還丹。
其成還丹,可以長生矣。
金丹未還之先,下有華池,名曰炁海,腎中之精于此生動,吾立明堂以觀之,照臨丹田,此即将軍之官,主宰謀慮時也。
将軍之意,欲使諸神開命門,通利天道至靈根,而陰陽布列,早如流星之速也。
第二十一章 肺之為氣三焦起,伏于天門候故道。
清液醴泉通六腑,随鼻上下知兩耳。
窺視天地存童子,調和精華潤發齒。
顔色光澤不服藥,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