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類解
關燈
小
中
大
而六候得丹,又當以陰陽之大小準之。
《參同》曰:“陰陽交結,小往大來”是也。
小往,則前行短,二候求藥也。
大來,則後行長,四候合丹也。
十二分火候,即在日月有數,大小有定之中。
聖人之功于此生,神明之用于此出矣。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盜機者,伐奪之機也。
不但五行相克,三才相襲為盜機。
即抱神守氣,取坎填離,亦是盜機。
至人默運神機,入水府,造金鄉,踵希夷,絕視聽,此中有莫能見,莫能知者。
神之神于此死,不神之神于此生。
故君子得此盜機,可以造命而固躬。
小人得此盜機,必至損躬而輕命。
所謂正人用之而正,邪人用之而邪者也。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
絕利一源,用師十倍。
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瞽以耳為目,即聽以察人笑貌,故曰:“瞽者善聽”。
聾以目為耳,即是以揣人聲情,故曰:“聾者善視”。
然吾身有無目之人,而能曲聽者。
又有無耳之人,而能旋視者。
善視善聽,在辨水源清濁耳。
老子曰:“水善利萬物”,以此知絕美之利,真一之源也。
用師十倍者,易卦以地水為師,土克水而不動,則其水愈覺澄清。
用師者,用土克水,行險而順。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十,以成數言。
三返者,三數屬木也。
夫離宮火精水汞所生,木中藏火同沉坤宮。
坤實成坎而生水,水中真氣則為金。
木載金還之後,須用屯蒙抽添,故曰:“三返晝夜,用師萬倍”者。
萬,以全數言。
十月火符,乃能煉寶成丹。
七返九還,即三返也。
心生于物,死于物。
機在目。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
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心因物而動,生于物也。
逐物而亡,死于物也。
夫九竅之邪,在乎三要。
三要之邪,莫要于目焉。
欲止其機,必用無恩。
天無恩而大恩生,死中有生,動中有靜也。
迅雷烈風皆從蠢然之中,自然靈動。
使天長用其風雷,則風雷之靈氣,有時而盡,何以于重陰之下,待地雷之複,而起申命之巽風乎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承上無恩之義推之,無恩者,猶之無為,樂之至靜之至也。
至樂者,其性閑适而有餘。
至靜者,其性清淨而廉潔。
故天有時而雷無風,似至私也。
能從蠢然中發出号令,又即天之至公也。
至私似無恩,至公則大恩生。
禽之制在氣。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沉水入火,自取滅亡(此二句,王鳳洲藏本接在“害生于恩”下,其意聯屬,今照其本。
)。
《白虎通》:禽,言為人所禽制也。
禽之制在氣,氣以火言,禽以朱雀言。
以氣制禽,以火制火也。
《參同》雲:“朱雀為火精,執平調勝負。
”蓋言土填水不起之候,必得朱雀之火執其平衡,調其勝負,猛烹而極煉之,火蒸水沸,其金自随水而上騰,則朱雀之制,即在乎以火沉水,舉水制火也。
其中有生死之機:水沸火升,入于離宮,離火反為坎水所滅,“生者死之根”也。
制伏拘鉗,不飛不走,鉛汞俱死,同歸厚土。
這回大死今方活,“死者生之根”也。
“恩生于害”:以火沉水也。
“害生于恩”:引水入火也。
沉水入火之妙,自生自死于其間,故曰:“自取滅亡。
”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疑也)聖,我以不愚虞聖。
人以奇其(同期)聖,我以不奇其聖(此六句,傳者謂武伯贊詞。
鳳洲藏本删去,今仍存之,移于“自取滅亡”之下)。
愚人以通天文、察地理為聖,若隻如此,究于身心何益我于天文中考其時行之妙,地理中玩其物生之機,盜天地而奪造化,方不愧為明哲。
所謂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至矣。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
”所謂“知之修煉,謂之聖人”也。
人以奇其聖,我以不奇其聖。
所謂“人知其神不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又況日月有定,大小有數,三才相盜,皆自然之聖功也,何奇之有此六句,皆似申贊上文言。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
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自然之道,一靜而已。
靜中生動,動則天地萬物生。
天地之道,一浸而已。
浸即自然之象。
陰浸浸而下降,陽浸浸而上升。
陰陽升降,妙在相勝。
不相勝,則不相推。
陰陽相推,而變化順其自然已。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朱子曰:“自然四句,極說得好。
”又曰:“浸字下得妙。
”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
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
昭昭乎,進乎象矣。
因而制之者,因自然之道,制為修煉之法也。
夫自然之道,實從至靜中發出,至靜之中,别有歲月乾坤。
人間律曆不能契也。
靜在何處有奇器焉,玄關一竅是也。
萬象生于中,八卦變于中,甲子運于中。
神機難測、鬼藏莫曉、陰陽相數之數,無不出乎其間。
昭昭乎人所共見之理,非隐怪難知之事也。
進乎象矣,象即易象之象。
象也者,象也。
《參同》曰:“陰陽交結,小往大來”是也。
小往,則前行短,二候求藥也。
大來,則後行長,四候合丹也。
十二分火候,即在日月有數,大小有定之中。
聖人之功于此生,神明之用于此出矣。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盜機者,伐奪之機也。
不但五行相克,三才相襲為盜機。
即抱神守氣,取坎填離,亦是盜機。
至人默運神機,入水府,造金鄉,踵希夷,絕視聽,此中有莫能見,莫能知者。
神之神于此死,不神之神于此生。
故君子得此盜機,可以造命而固躬。
小人得此盜機,必至損躬而輕命。
所謂正人用之而正,邪人用之而邪者也。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
絕利一源,用師十倍。
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瞽以耳為目,即聽以察人笑貌,故曰:“瞽者善聽”。
聾以目為耳,即是以揣人聲情,故曰:“聾者善視”。
然吾身有無目之人,而能曲聽者。
又有無耳之人,而能旋視者。
善視善聽,在辨水源清濁耳。
老子曰:“水善利萬物”,以此知絕美之利,真一之源也。
用師十倍者,易卦以地水為師,土克水而不動,則其水愈覺澄清。
用師者,用土克水,行險而順。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十,以成數言。
三返者,三數屬木也。
夫離宮火精水汞所生,木中藏火同沉坤宮。
坤實成坎而生水,水中真氣則為金。
木載金還之後,須用屯蒙抽添,故曰:“三返晝夜,用師萬倍”者。
萬,以全數言。
十月火符,乃能煉寶成丹。
七返九還,即三返也。
心生于物,死于物。
機在目。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
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心因物而動,生于物也。
逐物而亡,死于物也。
夫九竅之邪,在乎三要。
三要之邪,莫要于目焉。
欲止其機,必用無恩。
天無恩而大恩生,死中有生,動中有靜也。
迅雷烈風皆從蠢然之中,自然靈動。
使天長用其風雷,則風雷之靈氣,有時而盡,何以于重陰之下,待地雷之複,而起申命之巽風乎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承上無恩之義推之,無恩者,猶之無為,樂之至靜之至也。
至樂者,其性閑适而有餘。
至靜者,其性清淨而廉潔。
故天有時而雷無風,似至私也。
能從蠢然中發出号令,又即天之至公也。
至私似無恩,至公則大恩生。
禽之制在氣。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沉水入火,自取滅亡(此二句,王鳳洲藏本接在“害生于恩”下,其意聯屬,今照其本。
)。
《白虎通》:禽,言為人所禽制也。
禽之制在氣,氣以火言,禽以朱雀言。
以氣制禽,以火制火也。
《參同》雲:“朱雀為火精,執平調勝負。
”蓋言土填水不起之候,必得朱雀之火執其平衡,調其勝負,猛烹而極煉之,火蒸水沸,其金自随水而上騰,則朱雀之制,即在乎以火沉水,舉水制火也。
其中有生死之機:水沸火升,入于離宮,離火反為坎水所滅,“生者死之根”也。
制伏拘鉗,不飛不走,鉛汞俱死,同歸厚土。
這回大死今方活,“死者生之根”也。
“恩生于害”:以火沉水也。
“害生于恩”:引水入火也。
沉水入火之妙,自生自死于其間,故曰:“自取滅亡。
”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疑也)聖,我以不愚虞聖。
人以奇其(同期)聖,我以不奇其聖(此六句,傳者謂武伯贊詞。
鳳洲藏本删去,今仍存之,移于“自取滅亡”之下)。
愚人以通天文、察地理為聖,若隻如此,究于身心何益我于天文中考其時行之妙,地理中玩其物生之機,盜天地而奪造化,方不愧為明哲。
所謂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至矣。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
”所謂“知之修煉,謂之聖人”也。
人以奇其聖,我以不奇其聖。
所謂“人知其神不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又況日月有定,大小有數,三才相盜,皆自然之聖功也,何奇之有此六句,皆似申贊上文言。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
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自然之道,一靜而已。
靜中生動,動則天地萬物生。
天地之道,一浸而已。
浸即自然之象。
陰浸浸而下降,陽浸浸而上升。
陰陽升降,妙在相勝。
不相勝,則不相推。
陰陽相推,而變化順其自然已。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朱子曰:“自然四句,極說得好。
”又曰:“浸字下得妙。
”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
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
昭昭乎,進乎象矣。
因而制之者,因自然之道,制為修煉之法也。
夫自然之道,實從至靜中發出,至靜之中,别有歲月乾坤。
人間律曆不能契也。
靜在何處有奇器焉,玄關一竅是也。
萬象生于中,八卦變于中,甲子運于中。
神機難測、鬼藏莫曉、陰陽相數之數,無不出乎其間。
昭昭乎人所共見之理,非隐怪難知之事也。
進乎象矣,象即易象之象。
象也者,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