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類解

關燈
樹下涵虛述 《〈陰符經〉解》序 《陰符》以三才之理,萬化之基,定修煉之術。

    真似開辟以來應有文字,其所言者皆自然也。

    或言是周末、戰國時書,不過在盜機生殺間。

    疑其為怪怪奇奇,而不知其理實平正也。

    或言是達觀子李筌所作,使筌能言此,吾即推之為廣成。

    或言廣成是老子氣化前身,不應遽言夫此。

    殊不知古亦天地,今亦天地。

    古亦日月,今亦日月也。

     但其書得之嵩山虎口岩,自唐始出,黃帝以來,已隔數千餘歲,後人不免生疑。

    筌遇骊山老母,授以《陰符》玄義。

    戒筌曰:“陰符三百餘字,百言演道,百言演術。

    參演其三,混而為一。

    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民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

    非虛語也。

    ” 夫上、中、下者,非言三篇之名,乃言三等之義耳。

    此三者參伍混淆于經内,反複細繹,隐躍篇中,正所謂參演其三,混而為一也。

    仙家謂強兵戰勝,乃還丹向上之事,何又名為下等老子曰:“佳兵者不祥之氣,不得已而用之者也。

    ” 愚前注《道德經》,謬為聖師許可,近續《陰符》,又喜其文簡,其旨遠,字字切修煉秘語。

    乃複澄心觀物,更為注以發明之。

     卷石山人火西月自序于大江上。

     序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

    我觀涵虛,容貌如愚,人皆以愚虞之,我之不愚虞之也。

    及涵虛注解《道德》、《清靜》、《定觀》、《五廚》諸經,人又以奇其之,我又以不奇其之也。

    近者觀天明五賊,察地論安民,民安國富之經,強兵戰勝之術,一發之于《陰符》注解,由是而涵虛之蘊藏,吾亦不能測之也。

    《自序》謂“開辟以來應有文字”,力辨其為古書,可謂有才、有識也。

     夫《陰符》者,出于黃帝之時,殺戮蚩尤之後。

    黃帝訪廣成,廣成授此經。

    默相在廷諸人,如風後力牧、岐伯桐君、鬥苞大撓,是皆明殺機,悉生死,通甲子者,故廣成環而視之,發為奇險之語,内藏平坦之途,蓋欲黃帝之左右,皆得聞此妙音。

    度黃帝即所以度諸臣也,廣成子成人真廣也哉!三代以下之儒,或疑為非三代以上之書,不過在字句間皮相耳。

    今有一神丹于此,入市求售。

    詭雲殺鼠之藥,又謂可以治病,人必非之笑之,且诟罵之,為其毒藥也,何以又雲能治病然有見識者購而服之,則白日升空也。

    此即《陰符》之謂夫,此即《陰符》之謂夫。

    是為序。

     蓬萊山紫光洞道友張全一拜撰 輯諸家評語 達觀子曰:“内出天機,外合人事。

    觀其精妙,《黃庭》八景不足以為玄。

    察其至要,百家子史不足以為學。

    任其智巧,孫吳韓子不足以為奇。

    是以動植之性,成敗之數,死生之理,無非機也。

    ” 張果曰:“觀自然之道,無所觀也。

    不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

    以深微而無所見,故能照自然之性。

    其斯之謂陰。

    執自然之行,無所執也。

    不執之以手,而執之以機。

    機變通而無所系,故能契自然之現。

    其斯之謂符(此亦一解)。

    ” 呂純陽曰:“宋儒邵子,善讀《陰符》。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此《陰符》語也,《擊壤篇》襲用其句,默契者微矣。

    ” 闾邱次孟曰:“《陰符經》所謂"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

    陰陽相推,變化順矣。

    ’此數語,雖六經之言無以加。

    ” 朱子曰:“"自然之道靜’四句,極說得妙。

    靜能生動,便是漸漸恁地消去,又漸漸恁地長。

    天地之道,便是常恁地示人。

    ”又曰:“"天地之道浸’這句極好。

    陰陽之道,無日不相勝,隻管逐些子挨出,這個退一分,那個便進一分。

    又曰:”若不是極靜,則天地萬物不生。

    浸字下得妙,浸者,漸也。

    天地之道,漸漸消長,故剛柔勝。

    此便是吉兇貞勝之理。

    《陰符經》此等處特然好。

     朱子曰:“《陰符》三返晝夜之說,如修養家子午行持,今日如此明日如此,做得愈熟,愈有效驗。

    ” 《陰符考異》曰:“骊山老母注,往往後人僞托,語意殊淺。

    間引張果語,則知其出張後也。

    ” 歐陽巽齊曰:“道術裂,能為書者各為書。

    正言者或駁不純,《陰符》獨用反言而合于正。

    ” 魏鶴山曰:“李嘉猷博通經子百氏,而深于《易》,晚得專氣緻柔之說,以《陰符》、《參同》博考精玩,笃信不懈。

    然則知道者,固合是二書,與《易》同用雲。

    ” 陸潛虛曰:“《陰符》、《道德》,所言皆盜機逆用之事。

    至于治國用兵與取天下及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等語,皆有深旨。

    世人不知,指《陰符》為兵機,用《老子》以治國,失之遠矣。

    ” 《陰符經》者,修煉之書也。

    陰符對陽火言,言陰不言陽,陽在其中矣。

    《易·翼》曰:“一陰一陽之謂道”,以陰為先而陽為後者,蓋天地萬物之理,無靜不生動,剝所以居複之先也。

    《陰符》一卷,即陰陽交契機關。

    神之神滅于此,不神之神生于此。

    是乃殺與發隐顯之處,反與複出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