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師三尼醫世功訣

關燈
疴能自痊,塵勞溺可扶 按世疴,半由人事,鬥由運戾,故不可以藥力緻痊。

    若世塵勞,半由習染,半由氣禀,故不可以威惠維持。

    惟應迎一,以镕以化。

    庶幾疴能自痊,塵勞溺可扶。

    有志自新新民者,務勉誠體以行之。

     幽明皆有賴,由是升清都 幽乃地道,冥冥是也。

    明乃天德,昭昭是也。

    人之一身,兼而有之,身心是也。

    惟明知白守黑,知雄守雌者,庶克所用無偏,而幽明鹹賴焉。

    清都者,三清聖人所居之天都也。

    升者,平也。

    人知循一引一,以镕以化,自克平證清都。

    蓋言真一之妙用,進體下句是字,直接此句是字,可見矣。

     是為元命寶,窮劫不消磨。

    人能常持誦,世與天為徒 按此世字,專貼一身而言。

    元命寶,即是坎中一畫,升由海底,後穿尾闾,透脊達腦,化成王倪,懸于天靈蓋骨,運到中宮炁合,便成滿月,而心現紅黃丹書字曰天罡,究屬中央生炁所聚結。

    在天曰鎮星,高出日月之上,乃是地球精華,上騰成象。

    其為炁也,極中極正,而又至剛至仁。

    《道典》曰:所注則化,所鎮則正。

    而光随鬥轉,心不移極。

    蓋言其心中鎮定,若磨盤之心。

    故其中宮,常得泰定。

    吾輩醫世,心事迎鎮,罡氣自随下注,故宜色身端正,如立山巅,四顧空廓。

    蓋鎮如日,上麗天際,不假人存,自得光注全身。

    惟當虛寂身心,而容光必照。

    人能如是行持,自造身若紗谷,内外通透,此非中宮虛寂之極,不之現也。

    尤貴不住昭昭,兼聽冥冥。

    一旦身造清和,視若故有,心不稍動,是為身造清和,不滞色相。

    再能加造忘忘,乃入圓證矣。

    然或并此假法亦忘,則又堕入自然外道,不散漫,即昏沉。

    此古哲必假元命命寶之由。

    蓋以命寶,乃是吾身真一,用一以鎮,心乃泰定。

    餘今于是體呂祖之假玉經以調心,其旨更玄,其用更微。

    我師用以輔相命寶,上迎下注,全體虛靈,尤為神效也。

    蓋以玉經,乃是三才真一之精,而命寶又為天賦真一,即一引一,有無互溶而互化,世有不治乎哉。

    然惟至誠無息者能之,故曰人能常持誦,世與天為徒,古哲之垂戒如此。

    是言玉經雖靈,尤貴持誦之無或間耳。

     玉  經 羅三藍波,逮洽台離,堂運推入,連廣靈都。

    郁羅殊邈〈音穆〉,育弗超散,兆生天橫,滞始冥骞。

    庭盼苞己〈音幾,上聲〉猷玄握稱〈乎聲〉,沙福煙明,桂會和子。

    存樂賢勒,百奮天垢,土成垣平,彌結章生。

    章結陸渺,萊蒙龍登,獰〈音能〉獬〈音械〉筌信,帝你馱來。

    南無珏法,乘津幽延,日月星鬥,耀息命炁。

    防元德丘,壽貞固靈,壽天地晶。

     謹按:玉經經文,止至耀息命炁,其下文,乃言儒釋道三大宗教之所同祖,後代宗師之名,非經文也。

    經文出自浩劫之初,尚無天地人物,既現如雲如霞,遍滿虛空,是名玄篆。

    先天皇人,起而體之,按形摹寫,集而成文,然無句讀〈音豆〉可分。

    第流存世,及至中古,天神相之,為雲篆,為蝌蚪,退集成章。

    再後谌母下臨,口授旌陽許祖,不惟形體較準,音亦得詳悉。

    祖欲易以世楷,複慮世人愚魯,不無遺誤,乃以丹道意義,構成四言,便無遺誤而已,非以先天經義如是焉。

    故此四言玉經,亦猶周氏之集《千字文》,今人之集《蘭亭契帖》,重在體韻焉耳。

     餘昔自歎解悟之難,為之注釋空堕言诠。

    所幸音韻,無多違背。

    惟于南無二字,另音曩谟。

    又于百奮天垢“垢”字,另音後字,别有體會,未符此訣。

    茲閱醫世功訣,并無注釋,中有音韻,所存如錄,且戒注釋,但久持誦,自得會悟。

    原傳玄訓其義至精,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玄門所謂,誠誦一年成人仙,二年成地仙,三年成天仙,最下日持不間,亦得屍解上道雲雲。

    豈欺我哉?特恐持之或間耳!玉經經力,其可思議乎? 餘今以師傳實效,錄述于世,惟願學者純以調心虛寂入門。

    調至胸懷清靜,而天都泰定;調至坤腹通泰,而闾閻富庶;調至四肢通暢,而四夷安靖。

    如是體調而身安,身安而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