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世說述
關燈
小
中
大
,行必有成。
”又曰:“要知世運之有上中下,猶人之有少壯老。
人無不願常少壯,天地豈有不願常上中哉!至人體之,故垂是說以俟志士。
然有至玄玄理,終古未經道破。
餘昔早聞是說而竊有待,及既道成且圓,甫知昔既未事,今亦惟能述此說( 曰“述此”,說明非本經原文,祖師述其說以示人也。
) 以俟後之踵行者。
妝曹姑勿窮诘( 詳語意,此經之道甚大,仙真且不得盡聞,凡人不當窮诘秘錄。
祖師慈悲,吾輩得聞說述,豈非三生之幸乎?) 今姑為汝曹詳述其能緻之本( 可見全經上半部尚有修為功夫,下文乃述其能緻之本) 。
乃曰:“《參同契》、《悟真篇》足以圓命,《唱道真言》足以圓性,《大洞玉經》足以化凡,《三尼醫世》足以證果。
無如《參》《悟》兩書,中多隐秘,易入歧途。
《大洞玉經》,經義簡該,藉化氣質,功用極神,加之《唱道真言》,仗以煉心,則三寶淳粹,然後參以《參》、《悟》以圓命,《醫世》以證果。
證果,計行以證者——行有巨于《三尼醫世說》乎?嗚呼!匹婦銜冤,三年不雨,兇乃爾,吉亦然也。
餘嘗親印諸“三尼”,鹹雲如是如是。
“三尼”又曰‘性功不圓者驗不淳,命功不圓者緻不堅,氣質不聖者用不神;三寶盡圓返夫先天者,行之藉諸人。
’此即至玄玄理,吾昔未之聞也,汝曹今可悟矣。
否則兩大自謀何其疏,萬聖同寅何其懈,豈非有生以來一大疑團哉?汝曹今而後趁此生年月日,時時力行勿怠,盡此報身而證果,不亦宜乎?然治病要知源,病源不知如何下手?兩大,無心無欲者。
然而好生,生多則乏。
醫有子病補母,母病補子。
若夫保極而新民,一法也;愛民而悍災,一法也。
惟此醫世,乃有循環補劑,用用無窮,不費一錢,不勞絲力,坐而緻之,功圓上升。
與其從事三千功八百行須藉人力,不若行憑一念,操縱自由而訣又不繁,乃反空度歲月,不亦惑乎?時哉時哉,幸毋待焉”。
——此道光三年分所示者。
又曰:“兩大元複,則物産茂,生人良。
人良則物茂,物茂則人良,人良物茂,非世泰乎?<謝又按:兩大元者,即乾元坤元之謂也。
于人身而言,得乾元者,性陽生,即性玄關開也,又稱上玄關;坤元者,命陽生,命玄關開也,又稱下玄關,其實隻有“一”個“玄竅”,實是随各人根器功力環境不同而顯現各異也,真到玄竅大開,則性命合一,兩元混一,物我兩忘,真一乃現,循“一”以持,則“一”自化化生生,所謂“一”竅開,萬竅俱開也。
醫世之功訣,隻“虛寂混化,念中無念”八字而已,其訣又重在“念中無念”,所謂“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又所謂“真一其念”也,先放之極處,再收之極。
由放光而緻返光内省。
收之極處亦不過一太虛,放之極處亦不過一太虛。
放而非放,收而非收。
>非有互相醫治之義乎?又何觀望乎哉!昔姑射( 音弋) 山神人姓許名晶字子由,創醫兩大于堯舜時,而洪水平,苗民臣服,非明征欤( 葛陸問答亦載此) ?其尤着者,佛說《持世陀羅尼經》,親授妙月長者于驕彌國,迄今西域受其賜,見諸内典( 彭尺木佛藏随筆亦引) 。
厥功厥德,可勝量哉?吾宗以此道證果仙者,惟北派七子。
然而盡人可學也。
以昔未奉玉清神母懿旨,秘不敢洩,今則統沐懿旨,诰下三天,普敕三界,準行授受,無分男女。
三天三界,晝夜巡護,授持善信,有感斯應,魔無幹犯。
洵是開辟以來未有之遭逢,造化幸甚,億萬世世幸甚。
然貴有以身率者。
餘訣則以得合真一為本,而功用總自胎息一節始。
餘知道不終隐,故昔降說述存于茲山之龍峤山房也。
今更徹底宣示未洩,汝曹應共凜遵,慎毋稍存期效念——今更無驗自驗,理如是也,道如是也。
” 呂祖之訓如此,有志斯道者,閱是書,必能發所未發,身體而力行之。
三尼且默鑒之。
此( 一得) 采集呂祖遺訓,疏解是書之本意。
其餘強半采諸蔣元庭待郎纂刻呂祖《天仙正宗》内集。
待郎有跋,謂:“聞雲南五華山藏有《祖師醫世說經》,似合内集所示玄義。
曆訪未得,得則拟以冠諸内集,蓋必有要妙存是經中,《道藏》未采,缺典也。
”( 一得) 竊以待郎所聞,或即雞足山本,得之傳聞,故有是經雲雲耳!蓋以陶律師原序核之,訣非經文,而謂《呂祖醫世》亦誤也。
識此以俟考,( 一得) 謹識。
]
”又曰:“要知世運之有上中下,猶人之有少壯老。
人無不願常少壯,天地豈有不願常上中哉!至人體之,故垂是說以俟志士。
然有至玄玄理,終古未經道破。
餘昔早聞是說而竊有待,及既道成且圓,甫知昔既未事,今亦惟能述此說( 曰“述此”,說明非本經原文,祖師述其說以示人也。
) 以俟後之踵行者。
妝曹姑勿窮诘( 詳語意,此經之道甚大,仙真且不得盡聞,凡人不當窮诘秘錄。
祖師慈悲,吾輩得聞說述,豈非三生之幸乎?) 今姑為汝曹詳述其能緻之本( 可見全經上半部尚有修為功夫,下文乃述其能緻之本) 。
乃曰:“《參同契》、《悟真篇》足以圓命,《唱道真言》足以圓性,《大洞玉經》足以化凡,《三尼醫世》足以證果。
無如《參》《悟》兩書,中多隐秘,易入歧途。
《大洞玉經》,經義簡該,藉化氣質,功用極神,加之《唱道真言》,仗以煉心,則三寶淳粹,然後參以《參》、《悟》以圓命,《醫世》以證果。
證果,計行以證者——行有巨于《三尼醫世說》乎?嗚呼!匹婦銜冤,三年不雨,兇乃爾,吉亦然也。
餘嘗親印諸“三尼”,鹹雲如是如是。
“三尼”又曰‘性功不圓者驗不淳,命功不圓者緻不堅,氣質不聖者用不神;三寶盡圓返夫先天者,行之藉諸人。
’此即至玄玄理,吾昔未之聞也,汝曹今可悟矣。
否則兩大自謀何其疏,萬聖同寅何其懈,豈非有生以來一大疑團哉?汝曹今而後趁此生年月日,時時力行勿怠,盡此報身而證果,不亦宜乎?然治病要知源,病源不知如何下手?兩大,無心無欲者。
然而好生,生多則乏。
醫有子病補母,母病補子。
若夫保極而新民,一法也;愛民而悍災,一法也。
惟此醫世,乃有循環補劑,用用無窮,不費一錢,不勞絲力,坐而緻之,功圓上升。
與其從事三千功八百行須藉人力,不若行憑一念,操縱自由而訣又不繁,乃反空度歲月,不亦惑乎?時哉時哉,幸毋待焉”。
——此道光三年分所示者。
又曰:“兩大元複,則物産茂,生人良。
人良則物茂,物茂則人良,人良物茂,非世泰乎?<謝又按:兩大元者,即乾元坤元之謂也。
于人身而言,得乾元者,性陽生,即性玄關開也,又稱上玄關;坤元者,命陽生,命玄關開也,又稱下玄關,其實隻有“一”個“玄竅”,實是随各人根器功力環境不同而顯現各異也,真到玄竅大開,則性命合一,兩元混一,物我兩忘,真一乃現,循“一”以持,則“一”自化化生生,所謂“一”竅開,萬竅俱開也。
醫世之功訣,隻“虛寂混化,念中無念”八字而已,其訣又重在“念中無念”,所謂“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又所謂“真一其念”也,先放之極處,再收之極。
由放光而緻返光内省。
收之極處亦不過一太虛,放之極處亦不過一太虛。
放而非放,收而非收。
>非有互相醫治之義乎?又何觀望乎哉!昔姑射( 音弋) 山神人姓許名晶字子由,創醫兩大于堯舜時,而洪水平,苗民臣服,非明征欤( 葛陸問答亦載此) ?其尤着者,佛說《持世陀羅尼經》,親授妙月長者于驕彌國,迄今西域受其賜,見諸内典( 彭尺木佛藏随筆亦引) 。
厥功厥德,可勝量哉?吾宗以此道證果仙者,惟北派七子。
然而盡人可學也。
以昔未奉玉清神母懿旨,秘不敢洩,今則統沐懿旨,诰下三天,普敕三界,準行授受,無分男女。
三天三界,晝夜巡護,授持善信,有感斯應,魔無幹犯。
洵是開辟以來未有之遭逢,造化幸甚,億萬世世幸甚。
然貴有以身率者。
餘訣則以得合真一為本,而功用總自胎息一節始。
餘知道不終隐,故昔降說述存于茲山之龍峤山房也。
今更徹底宣示未洩,汝曹應共凜遵,慎毋稍存期效念——今更無驗自驗,理如是也,道如是也。
” 呂祖之訓如此,有志斯道者,閱是書,必能發所未發,身體而力行之。
三尼且默鑒之。
此( 一得) 采集呂祖遺訓,疏解是書之本意。
其餘強半采諸蔣元庭待郎纂刻呂祖《天仙正宗》内集。
待郎有跋,謂:“聞雲南五華山藏有《祖師醫世說經》,似合内集所示玄義。
曆訪未得,得則拟以冠諸内集,蓋必有要妙存是經中,《道藏》未采,缺典也。
”( 一得) 竊以待郎所聞,或即雞足山本,得之傳聞,故有是經雲雲耳!蓋以陶律師原序核之,訣非經文,而謂《呂祖醫世》亦誤也。
識此以俟考,( 一得) 謹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