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世說述

關燈
法先閉目”者,目為我心使氣神。

    《法錄》“目神在天,即為苟畢二帥”。

    其在人身,行則注于兩湧泉,坐則注于兩腰腎。

    閉也者,凝字之義也。

    曰“微以”者,有以若無之義。

    意為心神之号令,令出乃行,猶人君之有诰敕也。

    曰“上注”者,有透頂而上之義。

    所以注迎真一之元,以護身世也。

    ] 第二步說法 夬 [ 内乾外兌。

    《逸象》:“乾為神,兌為通,與神通氣也。

    ——引乾炁下通之義也。

    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小人謂陰。

    阙門下通于腹,腹為陰,引乾陽下注,以決陰也。

    ] 〈謝按:以丹道而言,乃是凝神入炁穴初步功法。

    〉 乃自百會,下遊阙盆。

    <謝按: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通則順之而引。

    > [ 篑中書同。

    陶本作“繼于腦際,向下胸堂。

    ”百會,穴名,其穴在頂門。

    阙盆,亦穴名,其穴在胸。

    呂祖曰:“此不言意,意在其中。

    ”,曰“下”者,引一引元并下之義,味下句自可見。

    ] <謝按:回光返照,采真元歸入泥丸,而直入中黃,即丹道中之“放光引緻世散元一”之法。

    > 乾 [ 元亨利貞:元始,亨通,利和,貞正。

    元始,謂易生複初,探赜索引,萬物資始。

    亨通,以陽通陰。

    各正性命為利貞。

    心以上為陽,腹為陰。

    胸乃陽始通陰之界,<謝按:亦可指绛宮一竅>,天下之赜将由之而起,不可憧擾。

    乾有伏坤,馭動以靜,乃為體得閑趣。

    體乾之德:剛健中正純粹精。

    ——此七德者,所由覺空色相,一絲不挂也。

    ] 遊夫阙盆,體得閑趣。

    <謝按:入歸神室,此時洗心沐浴,上中二田合而為一,心息和融,玄竅大開。

    大休歇一場,湛然而寂,不照而照,太極初現,“天仙心傳”稱此為“圓清”,渾然無塵。

    > [ 篑中書同。

    陶本作“用守胸堂,一絲不挂。

    ”( 一得) 按:《易》曰“清明在躬”,〈謝按:人心已與天心合一也。

    〉《心經》曰“五蘊皆空”,蓋同是道也。

    呂祖曰:“第一戒毋率躁,第二戒毋昏迷,第三戒毋莽蕩。

    要識此中,<謝按:從狹義而言,此“中”是為内玄牝,又稱中黃神室,從廣義而言,乃天地之“心”,造化之玄牝也,其訣在于“無住無執”>,本無一物,有何人我,有何内外,光明磊落,徹天徹地,物物件件,機動乃現。

    現非心體也。

    現而勿察,隐而勿追,如浮雲之點太空,過而已矣。

    所當迎者,清存十分,和迎三五”。

    蓋此一步,《參同》謂之“上德”。

    德以清虛恬淡,一塵不染。

    得失有無,不稍粘滞,乃為得法。

    ] 此為下手第二步。

     [ 呂祖曰:“此步中必現有紛纭景象,〈謝按:丹書謂此為活午時。

    〉若稍滞稍擾,天君有病,不惟無益,為害非細。

    而于下步便無下手處矣,可不戒哉!”( 一得) 竊謂:能體遊字、閑字,意義自得,行合祖訓焉。

    ] 〈謝按:雖得乾元降此而制之,但此乃人心之“中”,萬物芸芸,人心複雜,故現有紛纭景象,行者易逐幻境。

    如此時微雜私意,則恐有弊病。

    故需一絲不挂,〉 第三步說法 姤〈謝按;運返正午,夬通過乾而返為姤,丹道之返還偉功見矣!其訣惟在“念中無念”。

    〉 [ 内巽外乾。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

    ”陰為柔。

    “剛遇中正,天下大行”,謂以剛克柔。

    五中正,故剛遇中正。

    陰始生,故宜勒照。

    姤與複旁通,複則龍蛇俱蟄,女後則萬物發揚——陰陽相伏之理。

    象曰:“天地相遇品物鹹章”。

    故為萬路齊開。

    “天下有風”,無路不通也] 運值正午,訣惟勤照。

    〈謝按:功緻此,易入散亂和昏沉,故加意凝照,一線到底,不可間斷,所謂念中無念也〉 [ 篑中書同。

    陶本首句上有“已而”兩字,下句作“萬路齊開”。

    <謝按:元神大覺,身世合一,天地萬物人民皆在竅中顯現>,言此中元運旺,既庶且富,無物不備,有日中則昃、月盈則阙之懼,故當有勒照作用。

    正午,于世為中元,于身中為心,于功候為活午時,乃一陰初生之候,宜勒照也。

    ] 遁 [ 内艮外乾。

    象曰:“天下有山,遁。

    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君子謂乾,乾為遠為嚴。

    未于首,其位已遠,遠而嚴,正本清源之道。

    剛當位而陰漸長,故有偏頗之象。

    ] 已值未正,正本清源。

    <謝按:從姤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