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世說述

關燈
<謝按:需達真胎息之層次,且性功純厚,方可以行此醫世功訣,否則,恐有弊患。

    又,行此功法,切戒私心,否則必入魔道,此功亦即無上金丹大道,即本書所載之天仙心傳功夫,宜與《天仙心傳》一起參看。

    > 呂祖師為太上門下關尹子嗣道曾孫,本唐宗室,姓李,名瓊,字伯玉。

    避武後之禍,偕夫人金氏隐于嵩山深谷,改姓呂,名曰岩,字洞賓。

    夫人殃,因号純陽——鐘離祖師弟子。

    元世宗敕封警化孚佑帝君。

     三尼者,孔子、如來、老子也。

    《心印集經》曰:“青尼緻中,仲尼時中,牟尼空中。

    三尼師師,文尼翼司。

    三尼克傳,文尼斯贊。

    宏敷教育,裨生化之源”。

    此元始诰文尼之文。

    本經又言:“純陽真人,化号文尼,職司铎化,故诏以三尼之道,敷錫于世,陰骘下民。

    ”——呂祖師之統儒釋道以宣教,天所命也,是以寶诰亦稱為三教之師。

     《醫世說》,乃三聖之精蘊,發育萬物,峻極于天。

    開辟以來,天下之道無有大于此者。

    呂祖述之,以開無量劫,懷保惠康之化。

    所言入手之則,雖屬玄門,實不外始基于定靜。

    定靜乃三家同入之門,惟道宗功法較為簡而易曉,故拈以示人。

    至于盡性知命而功及于天地,則三尼同道悉該于此焉。

    呂祖筆之于書,以授門下,曆代祖師寶之,藏于梅島之龍峤山房——地為黃隐真律師别業,仿址猶存,地離雲巢二裡許,金蓋之東麓也。

     是書原序為陶律師石庵着,其标題蓋出自隐真律師。

    曰“呂祖師三尼醫世說述”者,正以明是書尚有三聖本經,呂祖述其意以教人雲爾。

     第一步說法 大壯 [ 本易象以明各步功法,非盡以卦氣時序言也。

    〈謝按:非真有開頭,為便起言說法,故以大壯為一步說法,實無始無終。

    循環無端。

    〉“大壯利貞”:大者,正也,内乾外震。

    乾為天、為首,震起也,故功起于此。

    “帝出乎震”:帝,太乙也,即真一之宰也。

    震巽特變為多白眼:目注腦則向上,故多白,謂當注視乾宮也。

    震,陽之動也——意者心之所發,陽氣之動也] 〈謝按:乾為體,震為用,由用而見體,天雷震動,由下而上玄關開也。

    〉 若曰:法先閉目,意斂目神,向腦一注<謝按:久視上丹田,神炁合一,行混忘之功> [ 篑中書同。

    “若曰”者,明非本經。

    蓋本經簡奧難曉,呂祖述其意,若曰如是如是也。

    陶律師本無“若曰”兩字,次句有“微以”兩字,末句“腦”字下有“際”字,“一注”作“存守”。

    呂祖曰:“存者真一,守者真元。

    〈謝按:真一不可守,存者乃不用之意,非守也。

    人身之真元者,真意真息也,〉真一是性,真元是氣。

    腦為髓海,又為天性都會府,猶天上之有玉清勝境——其境至清,高居星月之上,乃太無之天。

    能知存守,自能明道。

    ”] 繼于腦中,向頂注之。

    <謝按:以泥丸為根,以頂門為“連接處”,五官渾同,身心混照渾化,而行身外虛空一着工夫,自然而然,一炁妙用自虛無中來> [ 篑中書同。

    陶本“中”作“際”,下句有“門上”兩字,“注之”作“一注”。

    呂祖曰:“腦為人身玉清宮,元始所居。

    頂曰囟門,穴名百會,乃三元聚會之所,上接三天真一。

    向頂注之,真一感通,真元彙注,得見紅黃星點若雨灑下為驗。

    ”〈謝按:即《天仙心傳》中所謂“緣引天罡下降”。

    〉蓋真一無形,所可見者真元。

    真元者,真一所生之氣也。

     ( 一得) 按:《禮》曰:“本于太乙,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太乙即真一,天之宰也。

    首為人身之天阙,故迎乾必于首。

    《易》曰“乾元”,曰“首出庶物”——乾為天為首也。

    《虞氏易義》:“乾為性”。

    ——天命之性也。

    心目“注之”,即《尚書》所謂“顧提天之明命”朱子曰“常目在之也”。

    《内典》曰“大佛頂首陀羅尼”——言慧光如日在佛頂也。

    又曰“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又曰“摩頂令其開悟”——言人之性光皆在頂也。

    儒釋二家醫世功法,以經義參之,與此書宗旨重規疊矩矣。

    ] 〈謝按:此一步之目的,乃使我心身清淨,而至“圓清”之境,即闵氏所言“事清必迎乾”也。

    〉 此為下手第一步 [ 篑中書同。

    陶本每步此句有“功法”二字。

    呂祖曰:“法,法則也;功,功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