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龍門第八戒子黃守中題 龍門第九代戒子陶太輯 第十一代闵一得謹疏 第十二代沈陽一恭校 序 文所以載道也,餘聞世間是文久矣。

    憶自弱冠時,得侍東籬老師于桐柏山。

    師秦天人,年已百有十餘歲,姓高氏。

    浙閩總制高公,蓋師同宗也,巡邊過山,以三尼醫世說師。

    師曰:“吾曾見于王陽明先生篑中書之内編,其門人王龍溪刻以傳世者,是羲黃以身治世之大道也;又嘗聞諸駐世神仙李泥丸,吾門下沈一炳,曾三遇之,一炳嘗以‘三尼’兩字,叩于泥丸,泥丸曰:‘此道傳自羲黃,仲尼牟尼青尼三大聖人,闡以立教,三家之徒各述其入門之徑,集成一編,或曰說述,或曰心傳,或曰功訣,或曰功用’。

    今散轶矣,”餘昔聞于高師者如此。

     至乾隆丙午歲,十月二十六日,吾大師太虛翁是日離世,于先兩日授書一冊,囑收勿洩。

    其時尚達,不務慎守,友人攜赴晉甯,久借不歸,乃即呂祖三尼醫世功訣也。

     歲己酉,浙督學朱石君先生按臨湖州,進谒于右文館。

    始知先生有是書珍藏,不以示人,頗疑有脫簡。

    聞金蓋藏本完善,以餘為誠實可信,囑往索取,不得而返。

    乃示餘所藏之本,系明代人手錄,有誠意伯跋。

    餘拟錄之,适先生整裝将按他郡,匆匆不果。

     越四載宦遊,過雞足山,訪住世神仙雞足道者于龍樹山房。

    仙姓黃名守中,西域月支人,元時進中國,久休雞足,故有是号。

    順治十六年入京師,求授太上三大戒于昆陽王律師,初無名字,自号野怛婆,華言求道士也。

    律師以其身休中國有年,因命以華姓名,曰黃守中,迄今滇人鹹以黃真人呼之,年已五百有餘歲,而貌若六十許人,又眸炯炯,聲若洪鐘。

    案頭無多書,《佛說持世陀羅尼經》外,唯《三尼醫世說述》,核即東籬所見,太虛申說者。

    乞,勿與,請錄之。

    笑曰:“毋,子歸而求之“誠、訪”二美,得自集者,今非其時,姑待之”。

    餘因問曰:“某昔得有呂祖三尼醫世功訣,為某大師太虛翁所授,未及體閱,為友攜去,此書如何?”曰:“餘向亦有之,善冊也,他日亦必得者”。

    叙問曰:“先生嘗行是說乎”。

    先生曰:“時哉,時哉!”又問曰:“聖如孔子,不以斯道醫世,何也?”曰:“聖人立人之極,行斯道于萬世者也,夫子之道大,不在一時也。

    且郏鄂定鼎,蔔年七百,春秋之季,其數已終,安知非參贊之神功?維持衰運,延續乃命于乎?”曰:“夫子若以斯道濟世,當時應大治矣”。

    曰:“春秋之時,孽海甚深,殺運将啟,天故未欲平治天下也,凡暴殄之氣足以緻虛耗;淫之氣以緻水澇,冤抑之氣緻亢旱;悖逆之氣足以緻兵刃。

    乖氣久布而入不散,則元氣隔閡而不通,無位之聖人能培人心固有之善,而不能鋤人世已稔之惡。

    師道立,則善人多,則可以維持世運。

    其自作不靖者,天将聚而殲之,非群布之士所得而治也。

    ”曰:“然則斯道,亦有窮乎?”曰:“良醫攻疾,必去其疾,而後元氣可通,子不聞老子之言乎,道大、地大、王亦大”。

    王亦大者,薄海内外,百萬億生靈之所歸,有旋乾轉坤之權也。

    道與權合,則兵刑禮樂,革舊俗而新之,權足以去其疾而奠安之也。

    有道而無權,豈能于兇人敗類而亦安之懷之也哉。

    世之為病有二:曰人為之病,曰天運之病。

    人運之病,戾氣所鐘,所謂‘自作之孽不可活’,惟有權者能醫之。

    天運之病,協氣可追,所謂‘天作孽猶可為’也,惟有道者能醫之。

    然而天運亦轉移于人事,消戾氣于未萌之先,則天運亦應之。

    天運通,則元氣通,元氣通,則大化通,斯道乃大道而不窮也。

    在上之群之,則天地成天,于物一無所遺,在下之君之,則立人達人,于物亦大有所濟。

    以道醫世,不因世廢道也。

    況當升平之世,海宇又安,上有大聖人以為之主,道與權合,版圖之内,無有頑民污吏,釀災厄以梗塞氣機。

    則此道流通,雖一介之士,亦有位天地育萬物之能事,得襄贊于不見不聞之中矣。

    若五行百物之生成,偶有編災小劫,行此道以補之,上合仁主之心,下濟生靈之厄,有不如響音斯應者乎!”餘之受教于黃真人者如此。

     至歲癸醜,遊洞庭之東山,休于朱氏。

    朱為吾山前輩九還翁孫,好玄學。

    出示藏本二冊,其一為文正中堂珍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