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育堂語錄卷二(三十段)

關燈
私欲正甚、血氣就衰之年,不先從極動之處漸而至于靜地,則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息不除,真息不見。

    故必動極而靜之際,忽來真意以主持之——此意屬陰,謂之己土——少焉恍恍惚惚,似夢非夢,似醒非醒,于此定靜中,忽覺一縷熱氣,混混續續,兀兀騰騰,此即神融氣暢,兩兩交會于黃房之中,不由感觸,自然發生,此即玄關兆象、太極開基也,唯用一點真心發為真意以收攝之——此意屬陽,為戊土。

    其實一意,不過以動靜之機分為戊己二土而已。

    蓋以玄牝未開,混沌之中有此真意為主,即無欲觀妙之意。

    及玄牝開而真機現,即有欲以觀竅。

    一為無名天地之始,一為有名萬物之母。

    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皆此一點真意為之機括——我于此急以真意運行,庶不至感而有妄思,動而又他馳。

    所以天關在我,地軸由心,宇宙在身,萬物生心,皆此時之靈覺為之運用而主持也。

    故曰略先一意,則真機未現,采之無益,略後一意,則凡念已起,采之多雜。

    學人須于此間認得清楚,純以真意主持,毫不分散,久之氣機大有力量,一任随其所至,我不加一意,參一見,唯了照之而主持之,得矣。

    但生等才初有象,必至靜處收持。

    到得氣機壯旺,一靜即天機發動,迅速如雷,雖一切喧嘩之地,鬧攘之鄉,其機亦不能禁止。

    總要有靈覺之心,庶無差忒。

     十三 修煉一事,不是别有妙法,無非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而已。

    如春夏之際,果木暢茂,花草盈疇,何其蓬蓬勃勃之無涯若是耶?又誰知發洩中尚藏收斂之意。

    古人謂夏至陰生,猶後也。

    秋冬之時,物彙凋殘,霜雪凝結,何其氣象之慘淡若此哉!又誰知摧殘内自寓發皇之機。

    古人謂冬至陽生,猶未也。

    以此觀之,足見陽中生陰,陰裡含陽矣。

    學道人當其龍虎相鬥,水火相射,一似春夏之萬物滋榮,我于其中須如如自如,了了自了,不随氣機之動而動,是即陽裡生陰也。

    及氣機一靜,龍降虎伏,水剛火柔,兩兩相合為一,此即秋冬歸藏之象也。

    我于此時必入恍惚杳冥之境,不令昏昏似睡,亦不使昭昭長明,卻于寂寂之中而有惺惺之意,在我不随氣機之靜而靜,此即陰中含陽也。

    吾再進為告曰:修道人務将一切閑思雜慮掃除,粗息暴氣收攝,然後凡陰凡陽盡息于外,而真陰真陽始發生于内。

    古雲:“若要人不死,除非死過人”者,此也。

    人若不肯耐心靜坐以除凡思凡慮、凡息凡氣,縱說我心能靜,我神亦甯,亦是粗粗之神,不足以成道。

    唯能掃得幹幹淨淨,呼吸之息若有若無,思慮之神無出無入,我于此一任寂然杳然,唯以主人翁坐鎮中庭,不動不搖,如此溫養,自有真陽從虛無窟子出。

    若不由他自動,卻以心去推移鬥柄,皆由我之造作存想而來,一任搬運不停,終年竟月,隻是後天識神引起後天凡氣,不可以成丹也。

    諸子務于心息相依、陰陽交會之時,久久涵育薰陶,必使我真陰真陽凝成一黍之珠,然後有真種焉。

    有真種,猶不可欲速成功,以期玉液丹成,且必俟我這個黍珠水火淘汰、陰陽含養,果然老壯,如胎嬰在母腹中,髒腑肢節百體俱全,方可成個完人。

    吾觀諸子每每一入杳冥,即起個計較意,不然,亦多有随其杳冥昏昏而睡,全不以主人翁安神靜坐,看守其中。

    所以學道人無不有丹,隻為起大明覺,夾後天識神而散者有之;即不起明覺,或因神昏氣倦而沒者亦有之。

    所以丹之不結,道之難成也。

    從今後靜坐一次,管他杳冥不杳冥,總将我元神發為真意以為之主;其杳冥境到,陰陽交會一區,我以真意主之;即至杳冥久久,真陽發生,我亦以元神主宰之而變化之,此外不參一見,加一意,方是吾師上上乘修煉之道。

     十四 近時修養一事,坐下存神入聽,務将萬緣放下,然後垂簾塞兌,回光返照于玄玄一竅之中。

    始而神或不凝,息或有粗,不妨以數息之武火,微微的壹其志,定其神。

    如是片晌,神凝息定,然後将心神放開,不死死觀照虛無一竅,唯存心于聽息。

    此個聽字,大有法機。

    莊子雲:“壹若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要知此氣,不是口鼻之氣,不是腎間動氣,更不是心中靈氣,此氣乃空中虛無元氣,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者,此也。

    唯能存心于虛無一氣,此心此神即與太和元氣相往還,所謂神氣合一,烹煉而成丹也。

    若著凡息,還不是神與凡息相交,又何以成丹哉?經雲:“不神之神,真神也。

    無息之息,真息也。

    ”我須于混沌中落出先天一點真意,以之翕聚元氣,是元神與元氣相交,而大道可成。

    苟有粗息,我即輕輕微微将此凡氣收斂至靜。

    到凡息已停,不問他元氣動否,而元氣自在個中矣。

    我當凝神以正,抱意以聽,此亦陰陽交媾之一端也。

    況乎下手之時,口鼻眼目之竅皆能固閉,獨有這個耳竅尚未盡閉。

    我一心以聽,即耳竅常閉,而衆竅無音矣。

    此個聽法,第一修煉良法。

    如此久聽,自然真陽日生,而玄牝現象矣。

     十五 天地雖寬,原有鬼神之靈主宰于其内,以為吉兇禍福者也。

    古雲:“暗室屋漏之中,無時不有鬼神。

    質之在旁,臨之在上,不是仿佛之見,是的的确确有相在爾室者。

    ”故人能清靜其心,無私無欲,所與共往來者,無非清明廣大之神。

    若昏蒙蔽塞,奸詐邪淫,所感召者,盡是魑魅魍魉之類。

    足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天下事無不如此。

    觀此而慎獨之工其可忽耶?吾傳授聽氣一法,亦是一個名目,要不過教諸子三寶閉塞,全無一點浮遊之氣著于外,所謂“真氣半點不滲漏,而大丹可凝”者,此也。

    亦要知得聽而無聽法則,若一著于迹,著于意,即落邊際方向,不可以言本來之道矣。

    知否?而要不過凝神于虛,合氣于漠,常惺惺天,活潑潑地,一身無處不照,卻一身并無所照,斯道得矣。

    至于鼻竅,是從父母媾成一團之際,氤氤氲氲中,那個精血肉團有一線如絲包于周身,此時借母之氣漸吹漸長,竟成任督二脈,先生兩個鼻竅,故古人謂鼻為始祖是。

    自生身下地,另開門戶,别立乾坤,而呼吸從此起。

    此時先後二天之氣猶合為一也。

    迨知識開而私欲起,扞格于外純是一團躁急之氣,而天地清空之氣自此漸相違矣。

    所以年少日長,及壯則消者,職此故也。

    吾師悲憫世人,生死無常,輪回不已,因示人返還之術,先教人視鼻端,其即仿天地生物之理,逆而修之于身,以成長生不老之仙欤?要知是法也,非理也。

    諸子須要有視無視、有心無心出之,斯得其宗旨矣。

    他如煉精化氣,雖是下手初基,要知人無精則無氣無神,亦猶燈之無油則無火無光也。

    但雲煉精,而不知生精,又将何以為用哉?黃帝雲:“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後人解釋,有節飲食薄滋味之說。

    又古人雲:“精以靜而後生。

    ”術家以搬運按摩動搖其精,誤矣。

    廣成子雲:“毋搖爾精,毋勞爾形,毋俾爾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

    ”此可見保精之道,又在乎身無搖動,心無雜妄矣。

    古人雲:“精由情感而動,精欲動而窒其情。

    情由目見而生,情一生而瞑其目。

    ”保精之道于此完矣。

    人果能凝神調息于方寸,一心不散,一息不出,猶天之氣下,地之氣上,上下相融,自然成雨。

    精之生也,又何異是?隻怕心不靜而息不調,上下不相混合,斯精所以日消也。

    至如心中靈液下降,則無形色可見,而泥丸陰精化為甘露,此有可以窺者,但要勤修煉耳。

    否則,著有著無,皆耗精者也。

    至于精已化氣,則神氣混合,心息相依,其身體内外泰然融然,有蘇軟如綿之意,此即氣生之兆也。

    但此氣生時,即玄關竅開時。

    古雲:“陽氣始生,此身自然壁立,如岩石之峙高山,此心自然凝定,如秋月之澄潭水。

    ”洩洩融融,其妙有不可得而拟議者。

    故古雲:“奇哉怪哉!玄關頓變了,似婦人受胎。

    呼吸偶然斷,身心樂容腮。

    神氣真混合,萬竅千脈開。

    ”蓋此時有不知神之入氣、氣之入神者。

    然又非全無事也,不過杳冥之極,有如此光景耳,寂寂中自然惺惺,舉凡身内身外略有微動之機,無不及覺。

    以後煉氣化神,溫養泥丸之宮,化盡陰霾之垢,自見神而不見氣也。

    諸子了然于心,庶不誤入歧途矣。

     十六 修煉工夫,進一步,更有一步,直到真空妙有,才算大丈夫功成名遂之候。

    莫說修煉一道至虛至細、不可以層次計也,即日用應酬之類,亦是由淺而深,要做到無人無我無壽者衆生諸相,才算與人無忤。

    又如人欲向善,必先語以因果報應,才肯出力舍财,及習之久久,然後語以仁義之行,不邀功,不計名,從此引入大道,亦是神聖苦心。

    昔莊子雲:“名利者,天下之公器,隻可以少取,而不可以多得。

    仁義者,天下之遽廬也,隻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留。

    ”莊子之言,誠見到語也。

    吾前雲,積功累德,不必他求,唯勤修大道于己,以之自任,更将此道信受奉行,推之于人。

    此扶道衛教之功,天下無有出于此者。

    諸子既聞大道,應以大道自任,其德在是,其功在是,即成真證聖亦無不在是,隻怕行有不力耳,又何事以外求功哉!然此一法,隻可為造詣高深者說,若與初學人言之,又恐涉于自了,徒知潤身肥家而一毛不拔,又無以感神天之悅也。

    知否?至玄關一竅,前已屢為抉破,學人必須明這個消息,然後才有把柄,蓋所謂本來人是,是即人受氣成形之初一點靈陽之氣。

    人欲修成法身,豈外此靈陽之氣乎?古雲:“藥出西南是坤位,欲尋坤位豈離人。

    分明說破君須記,隻恐相逢認不真。

    ”此人,非如外道以童男童女為侶伴也,乃是無極之極,太極一動,而有此一點靈陽正氣,為人受氣成形之本。

    若得此個本來人,大道自然有成。

    然非易得也。

    必須于假中尋真,然後此人始能現象。

    夫人有身後,日夜水火交會以生血肉之軀,全賴此心中之火、腎中之水以為之既濟。

    茲欲尋真,不仍于後天水火中尋出離中之一陰、坎中之一陽,又從何處下手?故曰:“真者,借假以施工也。

    ”修行人知生死之關,明真假之故,欲窮生身受氣之初那一點虛無元陽,必先向色身中調和坎離水火。

    迨後天水火既調,然後坎中一陽自下而上,離中一陰自上而下,上下相會于虛危穴中,烹之煉之,而先天一氣來歸,玄牝之門兆象矣。

    此坎中一陽、離中一陰,即内财也。

    日夜神火溫養,不許一絲滲漏,即積内财也。

    能向自家身心尋出一個妙竅,即内法也。

    前言本來人,即内伴侶也。

    雲虛危一穴,即内地也。

    欲煉神丹,四者豈可不備乎?内之法财侶地,吾已道破。

    外之法财侶地,諸子諒已知之,吾不再贅。

    有此坎離真陰真陽,一鼓而出,及至水剛火柔,鼎虛藥實,自然天地一點真陽之氣不自内不自外生出來,此即所謂真鉛也,又即所謂先天乾金也。

    夫以凡鉛而言,則坎中一陽、離中一陰,皆真鉛。

    以先天真鉛而論,則坎中一陽、離中一陰,皆屬後天有氣有質之物。

    從此想來,此個真鉛真陽不自坎生,不自離有,原從不内不外虛無窟裡,由坎離水火二物煅煉而來者也。

    吾今道破,以免學人誤認坎中陽氣為吾人煉丹之本,庶乎其不差矣。

     十七 天地之生人也,同是乾元一氣,此氣即太和之氣,在清空中渾淪無間者是。

    人受陰陽之陶鑄,而生此血肉之軀,雖由太極而陰陽,尚是真陰真陽,無有渣滓,其去太和元氣殆不遠也。

    自有生後,氣拘物蔽,那色身中陰陽盡化為思慮知覺之神、呼吸運動之氣、夫婦交感之精,有陰無陽,不堪入藥,又何能成丹?可知後天精氣概屬渣渣滓滓之物,修煉雖不得不借此入門,然而結丹則全不用此,夫以其有形有色,不能成就虛無一粒金丹也。

    若修性徒煉氣質之性,煉命隻煉血肉之命,莫說不能成丹,即能成丹,亦是幻丹,堕于狐狸之窟、蛇鼠之群,及其究也,不免天神惱怒,雷霆誅殛,永不得為人身,豈不可哀也哉!至人明得金丹大道系清靈之氣結成,而清靈之氣又不自來歸,必假我身中真陰真陽然後可以招攝得來,古人謂“二八同類之物”是也。

    尤要知此個元氣,本無朕兆可尋,亦無方所可測,于何求之見之耶?唯即我身真陰真陽發生時節,即是元氣來入我身,以擒制我身中之靈汞陰精,自然凝結為丹。

    所以古仙雲:“修道人須先曉兩重天地,兩個陰陽,方好興工。

    ”所謂兩重天地者何?即先天後天是。

    所謂兩個陰陽者何?即如打坐時,必向後天色身上有可以為依傍者下手。

    夫一呼一吸,即陰陽也;陰陽原一氣,一氣散而為陰陽,此凡陰凡陽也。

    學人打坐,必先調外呼吸,以引起真人元息。

    調外呼吸,必先以意為主。

    孟子曰:“志,氣之帥也。

    ”古仙雲:“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

    ”可知正心誠意為修煉之本也。

    調此呼吸,以目了照于丹田中,以息下入陰跷,提起陰跷之氣上入黃庭,又以息引起绛宮之陰精下會丹田,此亦凡陰凡陽也。

    久之陰精與陽氣兩相交融,凝于丹田土釜之中,自然陰精化為真陽之精,凡氣化為真陰之氣,蓬蓬勃勃充周一身,此即真陰真陽,與元氣不相遠也。

    諸子要知元氣本無形狀,其蓬蓬勃勃者,亦是真陰真陽之氣,非天然元氣。

    若謂天然元氣,去道遠矣。

    要知此中安閑恬靜者,即是元氣來歸,不離陰陽,亦不雜陰陽。

    吾師示生每坐一次,務要有安然天然自得光景,方見本來面目,不可執著元氣竟如一物可也。

    吾師傳玄至此,可謂抉透精微,挖出心肝與諸子看,生須著實行持,如董子“正其詣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可矣。

    至于有效無效,毫不期必以為喜憂,庶幾近之。

     十八 如今世人說他不愛身,看一切作為,事事俱向身上打算,究之愛其身者,皆害其身者也。

    他如嬌妻美妾,迷花戀柳,日日消耗精神,斫喪元氣,明知美色淫聲殺人利刃、毒人狂藥,及至死時,恬不知悔,亦何其多!夫名利場、恩愛多,誰不知大火坑?無奈明知之而明犯之。

    當其性情已亂,志向昏迷,雖有刀鋸鼎镬在前,毒蛇猛獸在側,亦不遑顧焉。

    所以古之人多壽而康,今之人多夭而病也。

    吾常言玄工無他,隻是一個順其自然可以盡之。

    然雖順自然,其間亦有旋轉造化妙訣。

    即如下手之時,以坎下動氣收入黃宮,與離内陰精配合為一,此不是全無事事,如修性者之空空了照也,必觀諸陰跷之下,绛宮之上,凝神于土釜,即是初步采取法程。

    及水火相激,龍虎交争,忽焉真氣沖沖,一陽微動,此即真陰真陽用事。

    雖不可上下了照,然亦必視真陽上升,我以呼吸略為提之,真陰下降,亦以呼吸略為收之,是為河車工法。

    古又雲:“外藥發生,在造化爐中,不出半個時辰立地成就。

    内藥發生,在自己身中,須待十月圓足。

    ”何以半個時辰即生外藥?蓋言水火相交,玄關竅開,即是外藥生矣。

    此是最不易得者。

    但外藥發生,金木相吞,水火相射,分毫不可差忒。

    差忒則大藥不能成就。

    此非别有一道也,以此外藥之生,必心純意正,了無外馳,藥才能生。

    若有一毫念起,即落後天知識,元氣又被打散矣。

    故曰:“白虎為難制之物,倘用之而不得其法,必有噬人之患。

    首經為難得之端,倘求之而不失其時,必有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