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象傳
象者、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周公所系之辭也。
乾下乾上 乾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乾卦之象也。
凡重卦皆取重義、此獨不然者、天一而已。
但言天行、則見其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若重複之象、非至健不能也。
君子法之、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剛、則自強而不息矣。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陽、謂九。
下、謂潛。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反複道也。
複、芳服反。
本亦作覆。
○反複、重複踐行之意。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可以進而不必進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造、徂早反。
○造、猶作也。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本書來自捏醋網)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言陽剛不可為物先。
故六陽皆變而吉。
○天行以下、先儒謂之大象。
潛龍以下、先儒謂之小象。
後放此。
○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地、坤之象、亦一而已。
故不言重、而言其勢之順。
則見其高下相因之無窮、至順極厚而無所不載也。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緻其道、至堅冰也。
凝、魚陵反。
訓、似遵反。
○按魏志作初六履霜。
今當從之。
訓、順習也。
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知、音智。
括囊無咎、愼不害也。
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文在中而見于外也。
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初陰後陽。
故曰大終。
震下坎上 屯 ○雲雷、屯。
君子以經綸。
坎不言水而言雲者、未通之意。
經綸、治絲之事。
經引之、綸理之也。
屯難之世、君子有為之時也。
雖磐桓、志行正也。
以貴下賤。
大得民也。
下、遐嫁反。
六二之難、乘剛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卽鹿無虞、以從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求而往、明也。
屯其膏、施未光也。
施、始豉反。
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長、直良反。
坎下艮上 蒙 ○山下出泉、蒙。
君子以果行育德。
行、下孟反。
六三象同。
○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漸也。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發蒙之初、法不可不正。
懲戒所以正法也。
子克家、剛柔接也。
指二·五之應。
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順、當作愼。
蓋順愼古字通用。
荀子順墨作愼墨。
且行不愼、于經意尤親切。
今當從之。
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遠、于滿反。
實、葉韻去聲。
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禦寇以剛、上下皆得其道。
乾下坎上 需 ○雲上于天、需。
君子以飮食宴樂。
上、上聲。
樂、音洛。
○雲上于天、無所複為、待其陰陽之和而自雨爾。
事之當需者、亦不容更有所為。
但飮食宴樂、俟其自至而已。
一有所為、則非需也。
需于郊、不犯難行也。
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難、去聲。
需于沙、衍在中也。
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衍、以善反。
○衍、寬意。
以寬居中、不急進也。
需于泥、災在外也。
自我緻寇、敬愼不敗也。
外、謂外卦。
敬愼不敗、發明占外之占。
聖人示人之意切矣。
需于血、順以聽也。
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當、都浪反。
後凡言當位不當位者仿此。
○以陰居上、是為當位、言不當位、未詳。
坎下乾上 訟 ○天與水違行、訟。
君子以作事謀始。
天上水下、其行相違。
作事謀始、訟端絶矣。
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
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不克訟、歸逋竄也。
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竄、七亂反。
掇、都活反。
○掇、自取也。
食舊德、從上吉也。
從上吉、謂随人則吉。
明自主事、則無成功也。
複卽命渝、安貞、不失也。
訟元吉、以中正也。
中則聽不偏、正則斷合理。
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地中有水、師。
君子以容民畜衆。
畜、許六反。
○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
故能養民、則可以得衆矣。
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知難而退、師之常也。
長子帥師、以中行也。
弟子輿屍、使不當也。
當、去聲。
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聖人之戒深矣。
○地上有水、比。
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地上有水、水比于地。
不容有閑。
建國親侯、亦先王所以比于天下而無閑者也。
彖意人來比我。
此取我行比人。
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得正則不自失矣。
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顯比之吉、位正中也。
舍逆取順、失前禽也。
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舍、音舍。
○由上之德使不偏也。
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以上下之象言之、則為無首。
以終始之象言之、則為無終。
無首則無終矣。
乾下巽上 小畜 ○風行天上、小畜。
君子以懿文德。
風有氣而無質、能畜而不能久。
故為小畜之象。
懿文德、言未能厚積而遠施也。
複自道、其義吉也。
牽複在中。
亦不自失也。
亦者、承上爻義。
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程子曰、說輻反目、三自為也。
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旣雨旣處、德積載也。
君子征兇、有所疑也。
兌下乾上 履 ○上天下澤、履。
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程傳備矣。
○傳曰、天在上、澤居下、上下之正理也。
人之所履當如是。
故取其象而為履。
君子觀履之象、以辯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
夫上下之分明、然後民志有定。
民志定、然後可以言治。
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
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德、終身居之、得其分也。
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
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
皆非有預于己也。
農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
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
後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志于尊榮、農工商賈、日志于富侈、億兆之心
乾下乾上 乾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乾卦之象也。
凡重卦皆取重義、此獨不然者、天一而已。
但言天行、則見其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若重複之象、非至健不能也。
君子法之、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剛、則自強而不息矣。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陽、謂九。
下、謂潛。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反複道也。
複、芳服反。
本亦作覆。
○反複、重複踐行之意。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可以進而不必進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造、徂早反。
○造、猶作也。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本書來自捏醋網)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言陽剛不可為物先。
故六陽皆變而吉。
○天行以下、先儒謂之大象。
潛龍以下、先儒謂之小象。
後放此。
○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地、坤之象、亦一而已。
故不言重、而言其勢之順。
則見其高下相因之無窮、至順極厚而無所不載也。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緻其道、至堅冰也。
凝、魚陵反。
訓、似遵反。
○按魏志作初六履霜。
今當從之。
訓、順習也。
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知、音智。
括囊無咎、愼不害也。
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文在中而見于外也。
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初陰後陽。
故曰大終。
震下坎上 屯 ○雲雷、屯。
君子以經綸。
坎不言水而言雲者、未通之意。
經綸、治絲之事。
經引之、綸理之也。
屯難之世、君子有為之時也。
雖磐桓、志行正也。
以貴下賤。
大得民也。
下、遐嫁反。
六二之難、乘剛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卽鹿無虞、以從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求而往、明也。
屯其膏、施未光也。
施、始豉反。
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長、直良反。
坎下艮上 蒙 ○山下出泉、蒙。
君子以果行育德。
行、下孟反。
六三象同。
○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漸也。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發蒙之初、法不可不正。
懲戒所以正法也。
子克家、剛柔接也。
指二·五之應。
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順、當作愼。
蓋順愼古字通用。
荀子順墨作愼墨。
且行不愼、于經意尤親切。
今當從之。
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遠、于滿反。
實、葉韻去聲。
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禦寇以剛、上下皆得其道。
乾下坎上 需 ○雲上于天、需。
君子以飮食宴樂。
上、上聲。
樂、音洛。
○雲上于天、無所複為、待其陰陽之和而自雨爾。
事之當需者、亦不容更有所為。
但飮食宴樂、俟其自至而已。
一有所為、則非需也。
需于郊、不犯難行也。
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難、去聲。
需于沙、衍在中也。
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衍、以善反。
○衍、寬意。
以寬居中、不急進也。
需于泥、災在外也。
自我緻寇、敬愼不敗也。
外、謂外卦。
敬愼不敗、發明占外之占。
聖人示人之意切矣。
需于血、順以聽也。
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當、都浪反。
後凡言當位不當位者仿此。
○以陰居上、是為當位、言不當位、未詳。
坎下乾上 訟 ○天與水違行、訟。
君子以作事謀始。
天上水下、其行相違。
作事謀始、訟端絶矣。
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
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不克訟、歸逋竄也。
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竄、七亂反。
掇、都活反。
○掇、自取也。
食舊德、從上吉也。
從上吉、謂随人則吉。
明自主事、則無成功也。
複卽命渝、安貞、不失也。
訟元吉、以中正也。
中則聽不偏、正則斷合理。
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地中有水、師。
君子以容民畜衆。
畜、許六反。
○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
故能養民、則可以得衆矣。
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知難而退、師之常也。
長子帥師、以中行也。
弟子輿屍、使不當也。
當、去聲。
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聖人之戒深矣。
○地上有水、比。
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地上有水、水比于地。
不容有閑。
建國親侯、亦先王所以比于天下而無閑者也。
彖意人來比我。
此取我行比人。
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得正則不自失矣。
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顯比之吉、位正中也。
舍逆取順、失前禽也。
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舍、音舍。
○由上之德使不偏也。
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以上下之象言之、則為無首。
以終始之象言之、則為無終。
無首則無終矣。
乾下巽上 小畜 ○風行天上、小畜。
君子以懿文德。
風有氣而無質、能畜而不能久。
故為小畜之象。
懿文德、言未能厚積而遠施也。
複自道、其義吉也。
牽複在中。
亦不自失也。
亦者、承上爻義。
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程子曰、說輻反目、三自為也。
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旣雨旣處、德積載也。
君子征兇、有所疑也。
兌下乾上 履 ○上天下澤、履。
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程傳備矣。
○傳曰、天在上、澤居下、上下之正理也。
人之所履當如是。
故取其象而為履。
君子觀履之象、以辯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
夫上下之分明、然後民志有定。
民志定、然後可以言治。
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
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德、終身居之、得其分也。
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
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
皆非有預于己也。
農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
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
後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志于尊榮、農工商賈、日志于富侈、億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