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卦傳
說卦傳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幽贊神明,猶言贊化育。
《龜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叢生滿百莖。
」參天兩地而倚數,參,七南反。
天圓地方,圓者一而圍三,三各一奇, 故參天而為三。
方者一而圍四,四合二偶,故兩地而為二。
數皆倚此而起,故揲蓍三變之末,其餘三奇則三三而九,三耦則三二而六,兩二一三則為七,兩三一二則為八。
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和順,從容無所乖逆,統言之也。
理,謂随事得其條理,析言之也。
窮天下之理,盡人物之性,而合于天道,此聖人作《易》之極功也。
上第一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将以順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疊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兼三才而兩之,總言六畫。
又細分之,則陰陽之位,間雜而成文章也。
上第二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薄,音博。
邵子曰:「此伏羲八卦之位。
《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
于是八卦相交而成六十四卦,所謂先天之學也。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數,并上聲。
起《震》而曆《離》、《兌》,以至于《乾》,數已生之卦也;自《巽》而曆《坎》、《艮》,以至于《坤》,推未生之卦也。
《易》之生卦,則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次,故皆逆數也。
上第三章。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
雨以潤之,日以烜之。
艮以止之,兌以說之。
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烜,與晅同。
說,音悅。
此卦位相對,與上章同。
上第四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緻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說,音悅。
下同。
帝者,天之主宰。
邵子曰:「此卦位乃文王所定,所謂後天之學也。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齊乎巽,巽,東南也。
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
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聖人南 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緻養焉,故曰緻役乎坤。
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
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
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向,讀作向。
說,音悅。
下同。
薄,音博。
上言帝,此言萬物之随帝以出入也。
上第五章。
此章所推卦位之說,多未詳者。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桡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
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桡,乃飽反。
熯,呼但反。
悖,必内反。
此去《乾》《坤》而專言六子,以見神之所為,然其位序亦用上章之說,未詳其義。
上第六章。
乾,健也。
坤,順也。
震,動也。
巽,入也。
坎,陷也離,麗也。
艮,止也。
兌,說也。
說,音悅。
此言八卦之性情。
上第七章。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遠取諸物如此。
上第八章。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近取諸身如此。
上第九章。
乾,天也,故稱乎父。
坤,地也,故稱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
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
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
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
艮三索而
《龜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叢生滿百莖。
」參天兩地而倚數,參,七南反。
天圓地方,圓者一而圍三,三各一奇, 故參天而為三。
方者一而圍四,四合二偶,故兩地而為二。
數皆倚此而起,故揲蓍三變之末,其餘三奇則三三而九,三耦則三二而六,兩二一三則為七,兩三一二則為八。
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和順,從容無所乖逆,統言之也。
理,謂随事得其條理,析言之也。
窮天下之理,盡人物之性,而合于天道,此聖人作《易》之極功也。
上第一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将以順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疊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兼三才而兩之,總言六畫。
又細分之,則陰陽之位,間雜而成文章也。
上第二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薄,音博。
邵子曰:「此伏羲八卦之位。
《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
于是八卦相交而成六十四卦,所謂先天之學也。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數,并上聲。
起《震》而曆《離》、《兌》,以至于《乾》,數已生之卦也;自《巽》而曆《坎》、《艮》,以至于《坤》,推未生之卦也。
《易》之生卦,則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次,故皆逆數也。
上第三章。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
雨以潤之,日以烜之。
艮以止之,兌以說之。
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烜,與晅同。
說,音悅。
此卦位相對,與上章同。
上第四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緻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說,音悅。
下同。
帝者,天之主宰。
邵子曰:「此卦位乃文王所定,所謂後天之學也。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齊乎巽,巽,東南也。
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
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聖人南 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緻養焉,故曰緻役乎坤。
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
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
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向,讀作向。
說,音悅。
下同。
薄,音博。
上言帝,此言萬物之随帝以出入也。
上第五章。
此章所推卦位之說,多未詳者。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桡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
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桡,乃飽反。
熯,呼但反。
悖,必内反。
此去《乾》《坤》而專言六子,以見神之所為,然其位序亦用上章之說,未詳其義。
上第六章。
乾,健也。
坤,順也。
震,動也。
巽,入也。
坎,陷也離,麗也。
艮,止也。
兌,說也。
說,音悅。
此言八卦之性情。
上第七章。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遠取諸物如此。
上第八章。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近取諸身如此。
上第九章。
乾,天也,故稱乎父。
坤,地也,故稱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
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
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
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
艮三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