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禦注道德真經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引也。
引敵者,欲争不争,故若無敵可引。
執無兵。
執兵所以表殺,今以慈和為主,故雖執兵,與無兵同。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者幾喪吾寶。
為禍之大,莫大於輕侮敵人,輕侮敵人者,則殆喪吾以慈之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抗,舉也。
兩國舉兵以相加,則慈哀於人者勝之。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老君雲,吾所說言契理,故易知,簡事,故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天下之人滞言而不悟,煩事而不約,故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言者在理,理得而言忘,故言以無言為宗。
事者在功,功成而不宰,故事以無事為君也。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夫唯代人無了悟之知,是以不知我無言無事之教。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了知我忘知之意者希少,法則我不言之教者至貴。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被褐者,晦其外。
懷玉者,明其内。
故知我者希少耳。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了法性空,本非知法,於知忘知,是德之上。
不知知法,本性是空,於知強知,是行之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夫唯能病,能知之病,是以不為強知所病也。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唯聖人所以不病病者,以其病衆生強知之病,是以不病。
人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人不畏威,則大威至。
有威而可畏,謂之威。
言人於小不畏,拙於慎微,則至於大可畏也。
無狹其所居, 神所居者,心也。
無狹者,除情去欲,使虛而生白。
無厭其所生。
身所生者,神也。
無厭者,少思寡欲,使不勞倦。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夫唯人不厭神,是以神亦不厭人。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自知其身,防可畏之事,自愛其身,無厭神之咎,不自見其能以犯息,不自貴其身以聚怨也。
故去彼取此。
去彼見貴,取此知愛。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敢謂果敢,言人勇於果敢從事,則失於謙柔退讓,必害於身,故雲則殺。
不敢者,則可以活身矣。
知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兩者,敢與不敢也。
或,有也。
能知不敢者有利,敢者有害,當須勇於不敢,此勇敢之人。
動有災害,乃天之所惡,孰能知其故哉? 是以聖人猶難之。
聖人猶難為勇敢之事。
天之道,不争而善勝, 此下言天道謙虛,以戒人事勇敢。
天不與物争,四時盈虛,物無違者,故善於勝。
不言而善應, 天何言哉?福善禍淫,曾無差忒,故雲善應。
不召而自來, 天道不召物使從己,物不能違,自來順天耳。
繟然而善謀。
天道玄遠,繟然寬大,垂象示人,可則之,故雲善謀也。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網羅,雖恢恢疏遠,刑淫賞善,毫分不失。
民常不畏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縱放情欲,動之死地,習以為常,嘗無畏者,人君當以清靜化之,奈何更立刑法以誅殺恐懼之? 若使人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若使代人皆從清靜之化,不敢溺情縱欲,常畏於死,而獨為奇詐者,假令吾勢得執殺此奇詐之人,孰敢即殺?故下文雲。
常有司殺者殺。
如此奇詐之人,天網不失,是常有天之司殺者殺之也。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人君好自執殺,必不得天理,是猶拙夫代大匠斲木。
夫代大匠斲,希有不傷其手矣。
拙夫代斲,豈但傷材,亦自傷其手。
人君任用刑法,代彼司殺,豈唯殘害百姓,抑亦自喪天和也。
民之饑章第七十五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天下之民所以饑之不足者,以其君上食用賦稅之太多故耳。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天下之民所以難治化者,以其君上之有為,有為則多難,多難則詐興,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天下之人所以輕其死者,以其違分求生太厚之故,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自然之分定則生全,若養過其分,分過則生亡矣。
故夫唯無以厚其生為者,是賢於矜貴其生。
民之生章第七十六 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萬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
引敵者,欲争不争,故若無敵可引。
執無兵。
執兵所以表殺,今以慈和為主,故雖執兵,與無兵同。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者幾喪吾寶。
為禍之大,莫大於輕侮敵人,輕侮敵人者,則殆喪吾以慈之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抗,舉也。
兩國舉兵以相加,則慈哀於人者勝之。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老君雲,吾所說言契理,故易知,簡事,故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天下之人滞言而不悟,煩事而不約,故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言者在理,理得而言忘,故言以無言為宗。
事者在功,功成而不宰,故事以無事為君也。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夫唯代人無了悟之知,是以不知我無言無事之教。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了知我忘知之意者希少,法則我不言之教者至貴。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被褐者,晦其外。
懷玉者,明其内。
故知我者希少耳。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了法性空,本非知法,於知忘知,是德之上。
不知知法,本性是空,於知強知,是行之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夫唯能病,能知之病,是以不為強知所病也。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唯聖人所以不病病者,以其病衆生強知之病,是以不病。
人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人不畏威,則大威至。
有威而可畏,謂之威。
言人於小不畏,拙於慎微,則至於大可畏也。
無狹其所居, 神所居者,心也。
無狹者,除情去欲,使虛而生白。
無厭其所生。
身所生者,神也。
無厭者,少思寡欲,使不勞倦。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夫唯人不厭神,是以神亦不厭人。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自知其身,防可畏之事,自愛其身,無厭神之咎,不自見其能以犯息,不自貴其身以聚怨也。
故去彼取此。
去彼見貴,取此知愛。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敢謂果敢,言人勇於果敢從事,則失於謙柔退讓,必害於身,故雲則殺。
不敢者,則可以活身矣。
知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兩者,敢與不敢也。
或,有也。
能知不敢者有利,敢者有害,當須勇於不敢,此勇敢之人。
動有災害,乃天之所惡,孰能知其故哉? 是以聖人猶難之。
聖人猶難為勇敢之事。
天之道,不争而善勝, 此下言天道謙虛,以戒人事勇敢。
天不與物争,四時盈虛,物無違者,故善於勝。
不言而善應, 天何言哉?福善禍淫,曾無差忒,故雲善應。
不召而自來, 天道不召物使從己,物不能違,自來順天耳。
繟然而善謀。
天道玄遠,繟然寬大,垂象示人,可則之,故雲善謀也。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網羅,雖恢恢疏遠,刑淫賞善,毫分不失。
民常不畏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縱放情欲,動之死地,習以為常,嘗無畏者,人君當以清靜化之,奈何更立刑法以誅殺恐懼之? 若使人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若使代人皆從清靜之化,不敢溺情縱欲,常畏於死,而獨為奇詐者,假令吾勢得執殺此奇詐之人,孰敢即殺?故下文雲。
常有司殺者殺。
如此奇詐之人,天網不失,是常有天之司殺者殺之也。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人君好自執殺,必不得天理,是猶拙夫代大匠斲木。
夫代大匠斲,希有不傷其手矣。
拙夫代斲,豈但傷材,亦自傷其手。
人君任用刑法,代彼司殺,豈唯殘害百姓,抑亦自喪天和也。
民之饑章第七十五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天下之民所以饑之不足者,以其君上食用賦稅之太多故耳。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天下之民所以難治化者,以其君上之有為,有為則多難,多難則詐興,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天下之人所以輕其死者,以其違分求生太厚之故,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自然之分定則生全,若養過其分,分過則生亡矣。
故夫唯無以厚其生為者,是賢於矜貴其生。
民之生章第七十六 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萬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