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禦注道德真經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以為大迷,故聖人雲雖知凡俗以為大迷,以道觀之,是為要妙。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雄者,患於用牡,故知其雄,則當守其雌,謙德物歸,是為天下溪谷,則真常之德不離其身,抱道含和,複歸於嬰兒之行矣。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能守雌靜,常德不離,德雖明白,當如暗昧,如此則為天下法式。
常德應用,曾不差忒,德用不窮,故複歸於無極。
忒,差也。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於樸。
德雖尊榮,常守卑辱,物感斯應,如谷報聲,虛受不窮,常德圓足,則複歸於道矣。
樸,道也。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含德内融,則複歸於樸。
常德應用,則散而為器,既涉形器,必有精粗,聖人用之,則為群村之官長矣。
故大制不割。
聖人用道,大制群生,暄然似春,蒙澤不謝,動植鹹遂,曾不割傷。
将欲章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者,大寶之位也,有道之者,必待曆數在躬,若暴亂之人,将欲以力取而為之主者。
老君戒雲: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為者敗之, 大寶之位,是天地神明之器,謂為神器,故不可以力為也。
故曰為者敗之,此戒奸亂之臣。
執者失之。
曆數在躬,已得君位,而欲執有斯位,淩虐神主,天道禍淫,亦當令失之。
此戒帝王也。
故物或行或随,或煦或吹,或強或赢,或載或隳。
欲明為則敗,執則失,故物或行之於前,或随之於後,或煦之使暖,或吹之使寒,扶之則強,抑之則弱,有道則載事,無德則隳廢。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聖人睹或物之行随,知執者之必失,故去其過分爾。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人臣能以道輔佐人主者,當柔服以德,不用甲兵之威,取強於天下。
何則?兵者兇器,戰者危事。
抗兵加使,彼必應之,其事既好還報,則勝負之數,未可量也。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兇年。
軍師所處,戰則妨農,農事不修,故生荊棘。
兵氣感害,水旱繼之,農廢於前,災随其後,必有兇荒之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善輔相者,果於止敵。
蓋在於安人和衆,必不敢求勝取強。
故雖果於止敵,敵不為寇。
慎勿矜功伐取,以自驕盈,驕則敗亡,故為深戒。
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
前敵來侵,不得休止,故用兵以止之,如是則果在於應敵,非果以取強也。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物之用壯,由兵之恃強。
物壯則衰,兵強則敗,是謂不合於道,當須早止不為。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佳者,好也。
兵者,謀略也。
凡人修辭立誠,不能以道德藏器,而以兵謀韬略為好。
謀略之用,隻在於攻取殺伐,故為不善之材器。
凡物尚或惡之,是以有道之人不處身於此爾。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左,陽也。
陽和則發生,故平居所貴。
右,陰也,陰凝則肅殺,故用兵所貴。
兵者,不祥之器, 祥者,善也。
好兵者尚殺,故為不善之材器也。
非君子之器。
君子以道德為材器,不貴兵謀。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夷狄内侵,故不得已。
善勝不争,是恬淡為上。
勝而不美。
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制勝於敵,必哀其人,故不以為美也。
夫勝必多殺人,若以勝為美者,是樂多殺人,樂多殺人,人必不附。
欲求得志,不亦難乎!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
偏将軍處左,上将軍處右。
偏将軍卑而處左者,不專殺人。
上将軍尊而處右者,主兵謀也。
言以喪禮處之。
喪禮尚右,今上将軍居右者,是以喪禮處置之。
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
以生靈之貴,而交戰殺之,有恻隐之心,故以悲哀傷泣之爾。
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勇士雄,入戰而獲勝,勝則受爵,居於右位,尚右非吉,是以喪禮處之。
但以為不祥之器,亦何必缟素為資。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
道以應用為常,常能應物,其應非一,故於常無名。
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樸,妙本也,妙本精一,故雲小。
而應用匠成,則至大也,故無敢以道為臣者。
侯王若能守,萬物将自賓。
侯王若能守道精一,無為而化,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雄者,患於用牡,故知其雄,則當守其雌,謙德物歸,是為天下溪谷,則真常之德不離其身,抱道含和,複歸於嬰兒之行矣。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能守雌靜,常德不離,德雖明白,當如暗昧,如此則為天下法式。
常德應用,曾不差忒,德用不窮,故複歸於無極。
忒,差也。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於樸。
德雖尊榮,常守卑辱,物感斯應,如谷報聲,虛受不窮,常德圓足,則複歸於道矣。
樸,道也。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含德内融,則複歸於樸。
常德應用,則散而為器,既涉形器,必有精粗,聖人用之,則為群村之官長矣。
故大制不割。
聖人用道,大制群生,暄然似春,蒙澤不謝,動植鹹遂,曾不割傷。
将欲章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者,大寶之位也,有道之者,必待曆數在躬,若暴亂之人,将欲以力取而為之主者。
老君戒雲: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為者敗之, 大寶之位,是天地神明之器,謂為神器,故不可以力為也。
故曰為者敗之,此戒奸亂之臣。
執者失之。
曆數在躬,已得君位,而欲執有斯位,淩虐神主,天道禍淫,亦當令失之。
此戒帝王也。
故物或行或随,或煦或吹,或強或赢,或載或隳。
欲明為則敗,執則失,故物或行之於前,或随之於後,或煦之使暖,或吹之使寒,扶之則強,抑之則弱,有道則載事,無德則隳廢。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聖人睹或物之行随,知執者之必失,故去其過分爾。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人臣能以道輔佐人主者,當柔服以德,不用甲兵之威,取強於天下。
何則?兵者兇器,戰者危事。
抗兵加使,彼必應之,其事既好還報,則勝負之數,未可量也。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兇年。
軍師所處,戰則妨農,農事不修,故生荊棘。
兵氣感害,水旱繼之,農廢於前,災随其後,必有兇荒之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善輔相者,果於止敵。
蓋在於安人和衆,必不敢求勝取強。
故雖果於止敵,敵不為寇。
慎勿矜功伐取,以自驕盈,驕則敗亡,故為深戒。
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
前敵來侵,不得休止,故用兵以止之,如是則果在於應敵,非果以取強也。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物之用壯,由兵之恃強。
物壯則衰,兵強則敗,是謂不合於道,當須早止不為。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佳者,好也。
兵者,謀略也。
凡人修辭立誠,不能以道德藏器,而以兵謀韬略為好。
謀略之用,隻在於攻取殺伐,故為不善之材器。
凡物尚或惡之,是以有道之人不處身於此爾。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左,陽也。
陽和則發生,故平居所貴。
右,陰也,陰凝則肅殺,故用兵所貴。
兵者,不祥之器, 祥者,善也。
好兵者尚殺,故為不善之材器也。
非君子之器。
君子以道德為材器,不貴兵謀。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夷狄内侵,故不得已。
善勝不争,是恬淡為上。
勝而不美。
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制勝於敵,必哀其人,故不以為美也。
夫勝必多殺人,若以勝為美者,是樂多殺人,樂多殺人,人必不附。
欲求得志,不亦難乎!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
偏将軍處左,上将軍處右。
偏将軍卑而處左者,不專殺人。
上将軍尊而處右者,主兵謀也。
言以喪禮處之。
喪禮尚右,今上将軍居右者,是以喪禮處置之。
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
以生靈之貴,而交戰殺之,有恻隐之心,故以悲哀傷泣之爾。
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勇士雄,入戰而獲勝,勝則受爵,居於右位,尚右非吉,是以喪禮處之。
但以為不祥之器,亦何必缟素為資。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
道以應用為常,常能應物,其應非一,故於常無名。
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樸,妙本也,妙本精一,故雲小。
而應用匠成,則至大也,故無敢以道為臣者。
侯王若能守,萬物将自賓。
侯王若能守道精一,無為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