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禦注道德真經卷之一

關燈
造車也。

    共一毂者,因言少總衆。

    夫轅箱之有,共則成車,車中空無,乃可運用。

    若無轅箱之有,亦無所用之車。

    車中若不空無,則轅箱之有,皆為棄物。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埏,和也。

    埴,土也。

    陶匠和土,為瓦缶之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古者陶穴以為室宇,亦開戶牖,故雲鑿爾。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有體利無,以無為利。

    無體用有,以有為用。

    且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曰器,将明至道之用,約形質以彰,故借粗有之利無,以明妙無之用有爾。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目悅青黃之觀,耳耽宮征之音,口燕刍豢之味,傷當過分,則坐令形骸聾盲。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馳騁代務,耽着有為,如彼田獵,唯求殺獲,日以心鬥,逐境奔馳,靜而思之,是發狂病。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性分所無,求亦不得。

    妄求難得,故令道行有所妨傷也。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取此含受之腹,去彼妄視之目。

     寵辱章第十三 寵辱若驚。

     操之則栗,舍之則悲,未忘寵辱,故皆驚也。

     貴大患若身。

     身為患本,矜貴其身,即如貴大患矣。

    此合雲貴身如貴大患,而乃雲貴大患如身者,欲明起心貴身,即是大患。

    有貴即身是大息,故雲貴大 息如身。

    若,如也。

    此上兩句正标。

     何謂寵辱?寵為下, 前标寵辱如驚,恐人不了,故問何謂寵辱?夫得寵驕盈,無不生禍,是知寵為辱本,故答雲寵為下矣。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寵辱循環,寵為辱本。

    凡情惑滞,驚辱而不驚寵,故聖人戒雲:汝之得寵,當如汝得辱而驚,則汝之失寵得辱,亦如吾戒,汝得寵而驚懼也。

    故結雲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恐人不曉即身是患本,故問之。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身相虛幻,本無真實,為患本者,以吾執有其身,痛瘥寒溫,故為身患。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能知天地委和,皆非我有,離形去智,了身非身,同於大通,夫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此章首标寵辱之戒,後以寄托結成者,寵辱若驚,未忘寵辱貴愛。

    以為未忘貴愛,故以辱校寵,則辱不如寵。

    以貴方愛,則貴不如愛。

    驚寵辱者,尚有寵辱介懷,存貴愛者,未為謙忘天下。

    故初則使驚寵如辱,後欲令寵辱俱忘,假寄托之近名,辯兼忘之極緻。

    忘寵辱則無所複驚,忘身則無為患本,忘天下則無寄托之近名。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 此明道也。

    夷,平易也。

    道非色,故視不可見。

    以其於無色之中而能色焉,故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希者,聲之微也。

    道非聲,故聽之不聞。

    以其於無聲之中獨能和焉,故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搏,執持也。

    微,妙也。

    道無形,故執持不得。

    以其於無形之中而能形焉,故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緻诘,故複混而為一。

     三者将以诘道,道非聲色形法,故诘不可得,但得夷希微爾。

    道非夷希微,故複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在上者必明,在下者必昧,唯道於上非上,在上亦不明。

    於下非下,在下亦不昧也。

     繩繩不可名,複歸於無物。

     繩繩者,運動不絕之意。

    不皦不昧,運動無窮,生物之功,名目不得,非物能物,故常生物而未始有物,妙本湛然,故雲複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是謂無形狀之狀,無物質之象,不可名有,不可者無,無有難名,故謂之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随之不見其後。

     無始,故迎之不見其首。

    無終,故随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

     執古無為之道,以禦今有為之事,則還返淳樸矣。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能知古始所行,是謂道化之紀綱。

     古之善為士者章第十五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士,事也。

    言古之善以道為事者,於彼微言妙道,無不玄鑒通照,而德容深邃,不可識知。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夫唯德量難識,故強為容狀以明之,謂下文。

     豫若冬涉川, 豫,閑豫也。

    善士於代閑法,如涉冬川,衆人貪着,故畏懼,今我不染,故閑豫也。

     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