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禦注道德真經卷之一

關燈
若畏四鄰, 猶豫,疑難也。

    上言善士不染故閑豫,及觀行事,甚疑難,如今代人懼鄰戒。

     俨若客,渙若冰将釋。

     雖則俨然若客,無所造為,而不凝滞於物,渙然若春冰之釋散也。

     敦兮其若樸, 雖渙然冰釋,曾不自矜,而能敦厚,若質樸無所分别。

     曠兮其若谷, 其德量曠然寬廣,無所含容,若彼空谷。

     渾兮其若濁。

     和光混迹,若濁而清。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孰,誰也。

    誰能於彼渾濁,以靜澄止之,令徐自清乎?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誰能安靜於此清以久,更求勝法,運動修行,令清靜之性,不滞於法,而徐動出也。

    生猶動出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

     欲保此徐清徐生之道,當須無所執滞,若執清求生,是謂盈滿,将失此道。

    故雲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夫唯不盈滿之人,故能以新證之,行為弊薄,不以其新成而滞着也。

     緻虛極章第十六 緻虛極,守靜笃。

     虛極者,妙本也。

    言人受生皆禀虛極妙本,及形有受納,則妙本離散。

    今欲令虛極妙本必緻於身,當須絕棄塵境染滞,守此雌靜笃厚,則虛極之道自緻於身也。

     萬物并作,吾以觀其複。

     老君雲:何以知守雌靜則能緻虛極乎?但觀萬物動作雲為,及其歸複,常在於靜,故知爾。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又雲所以知萬物歸複常在於靜者,為物華葉芸芸,生性皆複歸於其根本,故有作雲雲者,動作也。

    言夫物雲雲動作者,及其歸複皆在根本爾。

     歸根曰靜,靜曰複命。

     華葉雲雲者,生性歸根則靜止矣。

    人能歸根至靜,可謂複所禀之性命。

     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守靜複命,可謂有常。

    知守常者,更益明了。

     不知常,妄作兇。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失常妄作,窮兇必至矣。

     知常容, 知守真常,則心境虛靜,如彼空谷,無不含容。

     容乃公, 含容應物,應物無心,既無私邪,故為公正。

     公乃王, 能公正無私者,則為物所歸往。

     王乃天, 群物樂推,如天之覆,則與天合德。

     天乃道, 王德如天,乃能行道。

     道乃久。

     道行天下,乃可以久享福祚矣。

     殁身不殆。

     同天行道,則終殁其身,長無危殆之事矣。

     太上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

     太上者,淳古之君也。

    下知者,臣下知上有君,尊之如天而無施教有為之迹,故人無德而稱焉。

     其次,親之譽之。

     逮德下衰,君行善教,仁見故親之,功高故譽之。

     其次,畏之侮之。

     德又下衰,君多弊政,人不堪命,則驅以刑罰,故畏之。

    懷情相欺,明不能察,故侮之。

     信不足,有不信。

     畏之侮之者,皆由君信不足,故令下有不信之人。

     猶其貴言。

     親之譽之者,由君有德教之言,故貴其言而親譽之。

     功成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功成而不執,事遂而無為,百姓日用而不知,謂我自然而成遂,則太上下知有之之謂也。

     大道廢章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義。

     澆淳散樸,大道不行,曰仁與義,小成遂作。

    濡沬生於不足,凋弊起於有為,然則聖人救代之心未嘗異,而夷險之迹不得一爾。

     智慧出,有大僞。

     用智慧者,将立法也。

    法出而奸生,則有大僞矣。

    并竊符玺,可不信然? 六親不和,有孝慈。

     父子夫婦兄弟,六親也。

    疏戚無倫,不和也。

    各親各子,有孝慈也。

    皆由失道,故有偏名也。

     國家昏亂,有忠臣。

     太平之時,上下交足,何異名乎?昏亂之日,見危緻命,有忠臣矣。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聖人言教之迹,則化無為。

    棄凡夫智詐之用,則人淳樸。

    淳樸則巧僞不作,無為則矜徇不行。

    人抱天和,物無天枉,是有百倍之利。

     絕仁棄義,民複孝慈。

     絕兼愛之仁,棄裁非之義,則人複於大孝慈矣。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人矜偏能之巧,必有争利之心,故絕巧則人不争,棄利則人自足。

    足則不為盜賊矣。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此三者但令絕棄,未示修行,故以為文不足垂教,更令有所屬者,謂下文也。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見真素,抱淳樸,少私邪,寡貪欲。

     唐玄宗禦注道德真經卷之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