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又方用豉熬焦,水一升,淋汁冷服。
冷痢酒淋,日三服驗。
治洩痢寒熱,瘴瘧,陰氣不足,消渴病酒,頭痛邪氣,小兒丹毒、熱腫并用腐婢即赤小豆花,于豉汁中煮,五味調和作羹,任性食之。
治患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腫,口幹用冬瓜一枚,黃土泥濃裹五寸煨令爛熟,去土,絞汁服之。
治赤白痢用荠菜根葉燒灰,為末,調服極效。
又方用蔥白一握細切,和米煮粥,空心食之。
治疳痢用薤白一握,生搗如泥,以粳米粉、蜜調相和,作餅,炙熟吃,不過三兩度。
治冷熱痢用紅菜頭絞汁服之。
又止血生肌,人及禽獸有傷折,敷之立愈。
治一切痢并腹痛用馬齒苋細切,煮粥食之。
又方用薤白一握,細切,煮粥食。
治暴痢用蒜搗爛,兩足下貼之。
治痢用烏賊魚骨炙黃去皮,細研,粥飲調服。
治熱痢用蚯蚓糞一升,炒煙盡,水沃取半升,濾去渣,空肚服之。
治久痢用烏梅二十個,水一盞,煎六分,去渣,食前分為二服;或用梅葉煮濃汁服亦好。
治赤白痢下部疼腫用烏梅三十個打碎,水二升,煮一升,頓服。
治赤白痢用酸石榴皮炙黃,為末,棗肉丸如芡實大。
空腹吞三丸,日二服。
治腸滑久痢瀉用石榴一個掰破,炭火簇燒煙盡,急取出,存性,以碗蓋一宿出火毒,為末。
用酸石榴一瓣,水一盞煎湯,調二錢服。
治赤白痢用李根濃煎汁服。
治赤痢臍下痛用黑豆、茱萸二件搓摩,吞咽之。
治水谷痢用赤小豆一合,和蠟三兩,頓服愈。
治痢後氣滿不能食用赤小豆煮一頓服之即愈。
治赤白痢用山豆根為末,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空心水下二十丸,三服自止。
治痢用青蒿為末,米飲調五錢匕服。
又方用巴豆一兩和殼爛搗,綠豆一升爛煮同搗勻,丸如綠豆大。
每服八、九丸,小兒量減。
紅痢甘草;白痢幹姜;紅白姜、草煎湯下。
治疳痢困重用樗白皮搗末,面拌作小顆子,日曬少時,又拌凡三遍,水煮熟,加鹽醋少許治暴痢用小鯉魚一枚燒灰,米飲調服。
治久痢不止成休息用龍骨四兩,碎如小豆。
水五升,煮二升半,令冷,分為五服。
又方用龍骨為末,米飲和丸,每服十丸。
治氣痢用牛羊乳汁煎荜茇,服立瘥。
凡乳與酸物相反,若同食,令人結證。
治久痢、勞痢用狗頭骨燒灰為末,和幹姜、莨菪炒焦見煙,為丸。
空心下十丸,極效。
治久痢不愈,名休息(痢)用虎骨炙黃搗末,米飲調方寸匕服,日三即愈。
治赤白痢用雞子醋煮熟,空心食之。
治腸風血痢用鲫魚一個,釀白礬燒灰存性,為末,米飲調服。
治血痢用柏葉四兩,芍藥一兩半,二味微炒,為末。
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五分,溫服無時,日三服。
又方用黃柏、黃連各四兩。
苦酒五升,煎二升半,溫分服無時。
治白膿痢用白石脂為末,醋糊丸如小豆大。
每服十丸,米飲送下,日三服。
治五色痢并血痢用刺皮燒灰,為末。
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治下痢不可禁止,垂死者用羊子肝一具,去脂筋膜,切作片,上摻白礬末,緩火炙熟,空治一切惡毒痢用白頭翁一名野丈人,煎湯服之,立愈。
治血痢、疳痢用臭椿根,為末,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溫米湯送下。
治血痢用黑木耳燒灰,每服二錢匕,冷水調服,無時;或以姜、醋煮木耳熟食之亦妙。
治久痢水谷不消者用枳實為末,米飲調,日三服,每服二三錢。
尤療小兒。
治一切瀉痢用黃連、幹姜各半斤,木香一兩,為末。
每服四錢,清晨井花水調下,小兒量減。
又方用白扁豆花不拘多少,撣淨不洗,滾湯淖過,和小豬脊膂肉,蔥一根,胡椒七粒醬拌勻,将淖花汁和面,包作小馄饨,煮熟食。
又方用枯白礬一兩,乳香四錢,麝香少許,黃丹一兩炒過研細,淨黃蠟一兩熔開,投藥末,攪勻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七丸,空腹服。
紅痢甘草湯下,白痢幹姜湯下,洩瀉煨姜汁下。
又方用巴豆四十九粒去殼油,木香、乳香各四錢,槐花二錢,黃丹炒一兩。
淨黃蠟一兩于又方用丁香、胡椒各七十二粒,烏梅、巴豆各六顆,為末,糯米飯丸如綠豆大。
每服七丸或九丸,小兒三丸。
忌生冷,引同前,瀉米湯下。
又方用椿莢、粟殼各二兩,烏梅肉、幹姜各一兩,木香、甘草各半兩,共為末。
每服三錢,赤痢蜜湯調下,白痢砂糖湯調下。
又方用五倍子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
赤痢甘草湯,白痢幹姜湯下三十丸;或用陳皮、艾又方用枯白礬同五倍子末等分,為丸服,尤效。
又方用烏梅、棗子、粟殼各七枚,甘草七寸,燈草二十根。
酒盅半,煎一盅服。
治血痢用鹽一兩,濕紙裹,火内燒透,研細,作三次,粥飲調下。
治噤口痢用丁香半兩,蓮肉一兩,為末,陳米湯調下。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用黃連去蘆十兩,以吳茱萸五兩同炒色赤去茱萸,木香二兩四錢不見火,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湯下。
治脾經受濕,洩瀉不止,米谷不化,臍腹刺痛用黃連去須、吳茱萸去梗炒、白芍藥各五兩,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一切積痢靈砂丹用砂、朱砂各二錢半,并研極細。
先用黃蠟半兩,巴豆三七粒去殼皮膜,同于銀、石器内重湯煮一伏時,候巴豆紫色為度,去二七粒,隻将一七粒與前二味同研極勻,再熔蠟匮藥,每旋丸綠豆大。
每服三五丸,水瀉生姜湯下;白痢艾湯;赤白痢烏梅湯治噤口痢用石蓮捶碎去殼,留心并肉,研為末。
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
又方用山藥锉如豆大,一半銀瓦器内炒熟,一半生,同為末,米飲調下。
治赤白痢用吳茱萸、黃連擇淨等分,以好酒同浸透取出,各揀焙或曬幹為末,糊丸如桐子大。
赤痢黃連丸三十粒,甘草湯下;白痢茱萸丸三十粒,幹姜湯下;赤白痢各十五粒,姜、草湯下。
治隔年痢不止及血痢用木香半兩,以黃連炒,甘草炙一兩,粟殼半兩,生姜同炒,為末,入麝香少許。
每服二錢,陳米飲下。
治瀉痢腹痛用薔薇根搗汁服。
治赤白痢用雞腸草取汁一合,和蜜服之。
治瀉痢不止,裡急後重用鬼豆曬幹為末,每服一二錢,甘草湯調服。
治瀉痢日久不止用芥菜花曬幹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棗湯調服。
治赤白痢用木槿花炒作湯,代茶吃。
亦治風。
令人得睡。
又方用金剛根和好蠟茶,等分為末,白梅肉丸如雞頭大。
每服五七丸,小兒三丸。
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烏梅湯下;赤白痢烏梅、甘草湯下。
治髒毒赤白痢用香椿白皮,日幹為末。
飲調一錢下,大效。
治熱痢并久痢用好茶炙,搗為末,濃煎一二盞服。
治水谷痢久不瘥用濃樸、黃連各三兩。
水三升,煎一升,空心服。
治痢赤白久不瘥羸瘦用鼠尾草為末,每服一錢,粥飲調下。
又方用草烏三兩,
冷痢酒淋,日三服驗。
治洩痢寒熱,瘴瘧,陰氣不足,消渴病酒,頭痛邪氣,小兒丹毒、熱腫并用腐婢即赤小豆花,于豉汁中煮,五味調和作羹,任性食之。
治患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腫,口幹用冬瓜一枚,黃土泥濃裹五寸煨令爛熟,去土,絞汁服之。
治赤白痢用荠菜根葉燒灰,為末,調服極效。
又方用蔥白一握細切,和米煮粥,空心食之。
治疳痢用薤白一握,生搗如泥,以粳米粉、蜜調相和,作餅,炙熟吃,不過三兩度。
治冷熱痢用紅菜頭絞汁服之。
又止血生肌,人及禽獸有傷折,敷之立愈。
治一切痢并腹痛用馬齒苋細切,煮粥食之。
又方用薤白一握,細切,煮粥食。
治暴痢用蒜搗爛,兩足下貼之。
治痢用烏賊魚骨炙黃去皮,細研,粥飲調服。
治熱痢用蚯蚓糞一升,炒煙盡,水沃取半升,濾去渣,空肚服之。
治久痢用烏梅二十個,水一盞,煎六分,去渣,食前分為二服;或用梅葉煮濃汁服亦好。
治赤白痢下部疼腫用烏梅三十個打碎,水二升,煮一升,頓服。
治赤白痢用酸石榴皮炙黃,為末,棗肉丸如芡實大。
空腹吞三丸,日二服。
治腸滑久痢瀉用石榴一個掰破,炭火簇燒煙盡,急取出,存性,以碗蓋一宿出火毒,為末。
用酸石榴一瓣,水一盞煎湯,調二錢服。
治赤白痢用李根濃煎汁服。
治赤痢臍下痛用黑豆、茱萸二件搓摩,吞咽之。
治水谷痢用赤小豆一合,和蠟三兩,頓服愈。
治痢後氣滿不能食用赤小豆煮一頓服之即愈。
治赤白痢用山豆根為末,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空心水下二十丸,三服自止。
治痢用青蒿為末,米飲調五錢匕服。
又方用巴豆一兩和殼爛搗,綠豆一升爛煮同搗勻,丸如綠豆大。
每服八、九丸,小兒量減。
紅痢甘草;白痢幹姜;紅白姜、草煎湯下。
治疳痢困重用樗白皮搗末,面拌作小顆子,日曬少時,又拌凡三遍,水煮熟,加鹽醋少許治暴痢用小鯉魚一枚燒灰,米飲調服。
治久痢不止成休息用龍骨四兩,碎如小豆。
水五升,煮二升半,令冷,分為五服。
又方用龍骨為末,米飲和丸,每服十丸。
治氣痢用牛羊乳汁煎荜茇,服立瘥。
凡乳與酸物相反,若同食,令人結證。
治久痢、勞痢用狗頭骨燒灰為末,和幹姜、莨菪炒焦見煙,為丸。
空心下十丸,極效。
治久痢不愈,名休息(痢)用虎骨炙黃搗末,米飲調方寸匕服,日三即愈。
治赤白痢用雞子醋煮熟,空心食之。
治腸風血痢用鲫魚一個,釀白礬燒灰存性,為末,米飲調服。
治血痢用柏葉四兩,芍藥一兩半,二味微炒,為末。
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五分,溫服無時,日三服。
又方用黃柏、黃連各四兩。
苦酒五升,煎二升半,溫分服無時。
治白膿痢用白石脂為末,醋糊丸如小豆大。
每服十丸,米飲送下,日三服。
治五色痢并血痢用刺皮燒灰,為末。
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治下痢不可禁止,垂死者用羊子肝一具,去脂筋膜,切作片,上摻白礬末,緩火炙熟,空治一切惡毒痢用白頭翁一名野丈人,煎湯服之,立愈。
治血痢、疳痢用臭椿根,為末,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溫米湯送下。
治血痢用黑木耳燒灰,每服二錢匕,冷水調服,無時;或以姜、醋煮木耳熟食之亦妙。
治久痢水谷不消者用枳實為末,米飲調,日三服,每服二三錢。
尤療小兒。
治一切瀉痢用黃連、幹姜各半斤,木香一兩,為末。
每服四錢,清晨井花水調下,小兒量減。
又方用白扁豆花不拘多少,撣淨不洗,滾湯淖過,和小豬脊膂肉,蔥一根,胡椒七粒醬拌勻,将淖花汁和面,包作小馄饨,煮熟食。
又方用枯白礬一兩,乳香四錢,麝香少許,黃丹一兩炒過研細,淨黃蠟一兩熔開,投藥末,攪勻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七丸,空腹服。
紅痢甘草湯下,白痢幹姜湯下,洩瀉煨姜汁下。
又方用巴豆四十九粒去殼油,木香、乳香各四錢,槐花二錢,黃丹炒一兩。
淨黃蠟一兩于又方用丁香、胡椒各七十二粒,烏梅、巴豆各六顆,為末,糯米飯丸如綠豆大。
每服七丸或九丸,小兒三丸。
忌生冷,引同前,瀉米湯下。
又方用椿莢、粟殼各二兩,烏梅肉、幹姜各一兩,木香、甘草各半兩,共為末。
每服三錢,赤痢蜜湯調下,白痢砂糖湯調下。
又方用五倍子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
赤痢甘草湯,白痢幹姜湯下三十丸;或用陳皮、艾又方用枯白礬同五倍子末等分,為丸服,尤效。
又方用烏梅、棗子、粟殼各七枚,甘草七寸,燈草二十根。
酒盅半,煎一盅服。
治血痢用鹽一兩,濕紙裹,火内燒透,研細,作三次,粥飲調下。
治噤口痢用丁香半兩,蓮肉一兩,為末,陳米湯調下。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用黃連去蘆十兩,以吳茱萸五兩同炒色赤去茱萸,木香二兩四錢不見火,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湯下。
治脾經受濕,洩瀉不止,米谷不化,臍腹刺痛用黃連去須、吳茱萸去梗炒、白芍藥各五兩,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一切積痢靈砂丹用砂、朱砂各二錢半,并研極細。
先用黃蠟半兩,巴豆三七粒去殼皮膜,同于銀、石器内重湯煮一伏時,候巴豆紫色為度,去二七粒,隻将一七粒與前二味同研極勻,再熔蠟匮藥,每旋丸綠豆大。
每服三五丸,水瀉生姜湯下;白痢艾湯;赤白痢烏梅湯治噤口痢用石蓮捶碎去殼,留心并肉,研為末。
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
又方用山藥锉如豆大,一半銀瓦器内炒熟,一半生,同為末,米飲調下。
治赤白痢用吳茱萸、黃連擇淨等分,以好酒同浸透取出,各揀焙或曬幹為末,糊丸如桐子大。
赤痢黃連丸三十粒,甘草湯下;白痢茱萸丸三十粒,幹姜湯下;赤白痢各十五粒,姜、草湯下。
治隔年痢不止及血痢用木香半兩,以黃連炒,甘草炙一兩,粟殼半兩,生姜同炒,為末,入麝香少許。
每服二錢,陳米飲下。
治瀉痢腹痛用薔薇根搗汁服。
治赤白痢用雞腸草取汁一合,和蜜服之。
治瀉痢不止,裡急後重用鬼豆曬幹為末,每服一二錢,甘草湯調服。
治瀉痢日久不止用芥菜花曬幹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棗湯調服。
治赤白痢用木槿花炒作湯,代茶吃。
亦治風。
令人得睡。
又方用金剛根和好蠟茶,等分為末,白梅肉丸如雞頭大。
每服五七丸,小兒三丸。
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烏梅湯下;赤白痢烏梅、甘草湯下。
治髒毒赤白痢用香椿白皮,日幹為末。
飲調一錢下,大效。
治熱痢并久痢用好茶炙,搗為末,濃煎一二盞服。
治水谷痢久不瘥用濃樸、黃連各三兩。
水三升,煎一升,空心服。
治痢赤白久不瘥羸瘦用鼠尾草為末,每服一錢,粥飲調下。
又方用草烏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