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本義卷下

關燈
三十一難 論三焦之部位與作用 三十一難曰: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終?其治常在何許?可曉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

    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臍傍。

    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濁,主出而不内,以傳道也,其治在臍下一寸。

    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氣街(一本作「沖」)。

     三十二難 論心肺獨在鬲上 三十二難曰:五藏俱等,而心肺獨在鬲上者,何也?然:心者血,肺者氣,血為榮,氣為衛,相随上下,謂之榮衛,通行經絡,營周于外,故令心肺在鬲上也。

     三十三難 論肝肺色象浮沉之理 三十三難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然:肝者非為純木也,乙角也,庚之柔,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釋其微陽,而吸其微陰之氣,其意樂金,又行陰道多,故令肝得水而沉也。

    肺者非為純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釋其微陰,婚而就火,其意樂火,又行陽道多,故令肺得水而浮也。

    肺熟而複沉,肝熟而複浮者,何也?故知辛當歸庚,乙當歸甲也。

     三十四難 論五髒之聲色臭味液與七神 三十四難曰:五藏各有聲色臭味,皆可曉知以不?然:十變言: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聲呼,其液泣。

    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聲言,其液汁。

    脾色黃,其臭香,其味甘,其聲歌,其液涎。

    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聲哭,其液涕。

    腎色黑,其臭腐,其味鹹,其聲呻,其液唾。

    是五藏聲色臭味也。

     五藏有七神,各何所藏耶?然:藏者,人之神氣所舍藏也。

    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也。

     三十五難 論諸腑之功能與五髒之相配 三十五難曰:五藏各有所,府皆相近,而心肺獨去大腸小腸遠者,何也?然:經言:「心榮肺衛,通行陽氣,故居在上。

    大腸小腸傳陰氣而下,故居在下。

    」所以相去而遠也。

     又諸府者,皆陽也,清淨之處,今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淨,其意何也? 然:諸府者謂是,非也。

    經言:「小腸者,受盛之府也;大腸者,傳寫行道之府也;膽者,清淨之府也;胃者,水谷之府也;膀胱者,津液之府也。

    」一府猶無兩名,故知非也。

    小腸者,心之府;大腸者,肺之府;膽者,肝之府;胃者,脾之府;膀胱者,腎之府。

    小腸謂赤腸,大腸謂白腸,膽者謂青腸,胃者謂黃腸,膀胱者謂黑腸,下焦之所治也。

     三十六難 論腎與命門 三十六難曰:藏各有一耳,腎獨有兩者,何也?然: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

    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腎有一也。

     三十七難 論五髒上關九竅與髒腑不和之病機 三十七難曰:五藏之氣,于何發起?通于何許?可曉以不?然:五藏者,當上關于九竅也。

    故肺氣通于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肝氣通于目,目和則知黑白矣;脾氣通于口,口和則知谷味矣;心氣通于舌,舌和則知五味矣;腎氣通于耳,耳和則知五音矣。

     五藏不和,則九竅不通;六府不和,則留結為癰。

     邪在六府,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

    邪在五藏,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脈盛矣。

    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也,故曰格。

    陽氣太盛,則陰氣不得相營也,故曰關。

    陰陽俱盛,不得相營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

     經言:氣獨行于五藏,不營于六府者,何也?然:夫氣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陰脈營于五藏,陽脈營于六府,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複始,其不覆溢。

    人氣内溫于藏府,外濡于腠理。

     三十八難 論腑何獨有六 三十八難曰:藏唯有五,府獨有六者,何也?然:所以府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别焉,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其經屬手少陽,此外府也,故言府有六焉。

     三十九難 論腑五髒六 三十九難曰:經言:「府有五,藏有六」者,何也?然:六府者,正有五府也。

     五藏亦有六藏者,謂腎有兩藏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

    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與腎通,故言藏有六也。

    府有五者,何也?然:五藏各一府,三焦亦是一府,然不屬于五藏,故言府有五焉。

     四十難 論鼻臭耳聞之意 四十難曰:經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聲,腎主液。

    」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腎之候,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