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本義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内者,腎肝氣已絕于内也,而醫反補其心肺;五藏脈已絕于外者,其心肺脈已絕于外也,而醫反補其腎肝。
陽絕補陰,陰絕補陽,是謂實實虛虛。
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十三難 論色脈皮膚之相應 十三難曰: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者即死,得相生之脈者,病即自己,色之與脈,當參相應。
」為之柰何? 然:五藏有五色,皆見于面,亦當與寸口尺内相應。
假令色青,其脈當弦而急;色赤,其脈浮大而散;色黃,其脈中緩而大;色白,其脈浮濇而短;色黑,其脈沉濡而滑。
此所謂五色之與脈,當參相應也。
脈數,尺之皮膚亦數;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濇,尺之皮膚亦濇;脈滑,尺之皮膚亦滑。
五藏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口尺内相應,其不應者病也。
假令色青,其脈浮濇而短,若大而緩為相勝;浮大而散,若小而滑為相生也。
經言:「知一為下工,知二為中工,知三為上工。
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
」此之謂也。
十四難 論損至脈之病證及其治法 十四難曰:脈有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
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再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
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
損脈之為病柰何?然:一損損于皮毛,皮聚而毛落。
二損損于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于五藏六府。
三損損于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
四損損于筋,筋緩不能自收持。
五損損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
反此者,至于收病也。
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
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損之法柰何?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适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
此治損之法也。
脈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再呼吸再至。
脈來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
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适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煩滿,沉細者,腹中痛,滑者傷熱,濇者中霧露。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沉細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沉細夜死,浮大晝死。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猶當着床,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
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吸呼再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屍。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
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
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将自生。
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十五難 論四時之脈以胃氣為本 十五難曰:經言:「春脈弦,夏脈鈎,秋脈毛,冬脈石。
」是王脈耶?将病脈也?然:弦鈎毛石者,四時之脈也。
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
夏脈鈎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鈎,故其脈之來疾去遲,故曰鈎。
秋脈毛者,脈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
冬脈石者,腎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
此四時之脈也。
如有變柰何? 然:春脈弦,反者為病。
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氣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急而勁益強,如新張弓弦曰死。
春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為本。
夏脈鈎,反者為病。
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其脈來累累如環,如循琅玕曰平;來而益數,如雞舉足者曰病;前曲後居,如操帶鈎曰死。
夏脈微鈎曰平,鈎多胃氣少曰病,但鈎無胃氣曰死,夏以胃氣為本。
秋脈毛,反者為病。
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其脈來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按之蕭索,如風吹毛曰死。
秋脈微毛曰平,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秋以胃氣為本。
冬脈石,反者為病。
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脈來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啄曰平;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來解索,去如彈石曰死。
冬脈微石曰平,石多胃氣少曰病,但石
陽絕補陰,陰絕補陽,是謂實實虛虛。
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十三難 論色脈皮膚之相應 十三難曰: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者即死,得相生之脈者,病即自己,色之與脈,當參相應。
」為之柰何? 然:五藏有五色,皆見于面,亦當與寸口尺内相應。
假令色青,其脈當弦而急;色赤,其脈浮大而散;色黃,其脈中緩而大;色白,其脈浮濇而短;色黑,其脈沉濡而滑。
此所謂五色之與脈,當參相應也。
脈數,尺之皮膚亦數;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濇,尺之皮膚亦濇;脈滑,尺之皮膚亦滑。
五藏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口尺内相應,其不應者病也。
假令色青,其脈浮濇而短,若大而緩為相勝;浮大而散,若小而滑為相生也。
經言:「知一為下工,知二為中工,知三為上工。
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
」此之謂也。
十四難 論損至脈之病證及其治法 十四難曰:脈有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
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再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
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
損脈之為病柰何?然:一損損于皮毛,皮聚而毛落。
二損損于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于五藏六府。
三損損于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
四損損于筋,筋緩不能自收持。
五損損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
反此者,至于收病也。
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
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損之法柰何?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适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
此治損之法也。
脈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再呼吸再至。
脈來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
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适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煩滿,沉細者,腹中痛,滑者傷熱,濇者中霧露。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沉細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沉細夜死,浮大晝死。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猶當着床,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
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吸呼再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屍。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
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
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将自生。
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十五難 論四時之脈以胃氣為本 十五難曰:經言:「春脈弦,夏脈鈎,秋脈毛,冬脈石。
」是王脈耶?将病脈也?然:弦鈎毛石者,四時之脈也。
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
夏脈鈎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鈎,故其脈之來疾去遲,故曰鈎。
秋脈毛者,脈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
冬脈石者,腎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
此四時之脈也。
如有變柰何? 然:春脈弦,反者為病。
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氣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平;益實而滑,如循長竿曰病;急而勁益強,如新張弓弦曰死。
春脈微弦曰平,弦多胃氣少曰病,但弦無胃氣曰死,春以胃氣為本。
夏脈鈎,反者為病。
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其脈來累累如環,如循琅玕曰平;來而益數,如雞舉足者曰病;前曲後居,如操帶鈎曰死。
夏脈微鈎曰平,鈎多胃氣少曰病,但鈎無胃氣曰死,夏以胃氣為本。
秋脈毛,反者為病。
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其脈來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按之蕭索,如風吹毛曰死。
秋脈微毛曰平,毛多胃氣少曰病,但毛無胃氣曰死,秋以胃氣為本。
冬脈石,反者為病。
何謂反?然:其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内。
脈來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啄曰平;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來解索,去如彈石曰死。
冬脈微石曰平,石多胃氣少曰病,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