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仙傳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察淅束,白居易出牧錢塘,以升舊友,皆暮升之文學道術,邀至。
於賓席問,問升:生當太平之世,何不就榮祿而久為布衣?對曰:不為世征,征亦不就。
乃徐吟曰:生在儒家遇太平,玄熏重滞布衣輕。
誰能世路趁名利,臣事玉皇歸上清。
元與白奇之,以詩酒延留歲餘,複去他遊,莫知所之。
僖宗庚子歲,黃巢犯阙之後,天下騷然,唯江左稍安。
宛陵主帥田頭常好道衛,而升五十年前,宛陵有耆老為童稚時識之,言狀貌不改於當時,人甚異之。
田顯乃延之,師敬益厚。
光澤輕健,若四十餘許人。
須發甚黑,目瞳且方,牙齒尖銳,如排棗核。
好吃石蓮,須臾咬一升,皆作兩截,人不可學。
飲酒二鬥不醉。
絕谷養氣,雪中單衣而顔益紅白。
時引中指指燈,丈餘若聞風所吹。
不知其服餌,人問其道術長生之事,皆嬌詞以對。
忽告人曰;我厭此世兵革紛紛,不如去矣。
時昭宗為朱全忠所篡,升聞而不平。
翌日俄氣絕,顔色不變。
舉之就棺,空衣耳。
已年一百四十一七歲矣。
未月餘問,田額兵敗,禍及升,已先覺而去。
亦嘗言之於人,鹹思之,聖人也。
後累有人於蜀中見之。
葉千韶 葉千韶,字魯聰,洪州建昌人。
少師事#6西山道士許昊二真君道衛,辟谷服氣。
嘗獨居山中,忽大風雨雷電,有一白衣人拜千韶,言君道德臻備,仙籍褒升,當在人問役使鬼神,更顯功績。
今神人将降,君可以見之,無所畏也。
於是千韶焚香拱默以坐。
俄頃,雲中有遠遊朱衣真官一人降,又神将十餘人,皆帶劍,佩龍虎符,部從鬼神甚衆。
有二黃衣綠衣吏,各執簿一卷,神将皆列拜千韶。
真官謂千韶曰:天命授君此簿,神将吏兵幸備役使,以救世人。
千韶拜受#7天書,捧其簿閱之,若人間兵籍也。
吏掌其簿書,請召即應命。
自後長嘯則風生林壑,歎水則雨流原野,捺地則雷嗚被梳,手畫空則電光爍人。
乃遊行天下,若徉狂,常醉騰騰於城市問。
忽驅叱似振威,人問之:何為如此?應之曰:我見某處火災,某處亢早,使雨救之耳。
人皆覆之,實有其驗。
或經過郡縣,逢旱皆請救之。
千韶乃備香案啟祝,須臾降雨。
人有請緻雷者,腳捺地便嗚,從地底發輸較聲。
或苦雨祈晴不應,乃請千韶止之。
遂作衛,便晴霁。
冬中或旱祈雪,千韶乃單衣胱足,立於日中嘯詠。
俄頃,風雲會合,降雪連宵。
又以符救人疾苦,不俟人之求請,見疾者,無不憫而救之。
有邪魅者,聞千韶之名自愈。
得符者,終身不複更發。
鹹通十一年遊及濠州,聞刺史劉防忽中風垂死,名醫莫療。
千韶策杖入州曰:感我此來,使君再生矣。
於是書符三道,貼於肩臉腿,曰:驅風從腳出,三日當愈。
風果飕飕從腳心出,三日平複如故。
防博通文學,素好道衛,曆官得郡,善政及人。
乃謂賓吏曰:防平生師道,忽中暴風,遽感聖人,以相救療。
董奉還士燮之魂,庶可伴矣,實道力之所報也。
郡人皆神於千韶。
防乃迎之於郡齋,欲師事,厚以金帛謝之。
千韶遽舍防而去,尋之無蹤。
後荊襄問人見,話濠州事而笑。
十餘年卻隐於西山。
今人時有見之者。
徐釣者 徐釣者,不知其名,自稱束海蓬萊鄉人也。
言談清爽,皆引子史。
捷而能文,每自吟曰:曾見秦皇架石橋,海神忙迫漲驚潮。
蓬萊隔海雖難到,直上三清卻不遙。
常腰懸一葫蘆,棹扁舟泛於鄂渚,上及三湘,下經五湖。
每将魚就沿江市井博酒,與人吟話而去。
垂白好事者言識之數十年矣,而顔貌不改。
人或戲留之,約名目斤數釣魚,須臾得魚如其約,人皆異之。
及見之有疾,即葫蘆内.取藥救之。
其藥如麻粟大,不許人服食,唯以酒研塗心腹問,其疾便愈,無不神驗。
人有問之:藥可服食否?曰:可,柢是入口便憎飯去。
好道者服其藥一粒,十年絕食,而常須飲酒吃水暢之。
顔益紅白,齒發不衰。
得其藥者甚多,壽皆八九十。
廬山錢朗累服其藥,極得長年。
今江湖漁人時有見者,逐之,舟去如飛,不可近,乃是水仙也。
錢朗 錢朗,字内光,洪州南昌人也。
少居西山讀書,迥為精儒。
勤苦節操,五經登科。
累曆世宦,清直着稱。
所履皆有遺愛,時論美之。
唐文宗朝為南安都副使,後為光祿卿,歸隐廬山。
情深好道,師於東嶽道士,得補腦還元服煉長生之術。
昭宗世,錢塘彭城王錢缪慕朗得道長年,乃迎就錢塘,師敬之勤切。
時朗已一百五十餘歲,童顔輕健,玄孫數人,皆以明經進身,仕為宰輔,已皓首矣,而朗猶如褪褓之子。
錢鑼逼傳秘衛。
朗駐泊錢塘二十餘年,忽一日告别,言:我處世多年,适為上清所召,今.須去矣。
俄氣絕。
數日顔色怡暢如生,異香滿室。
舉之就棺,已為屍解。
玄孫謂人曰:吾之高祖年一百七十歲矣。
續仙傳卷中竟 #1『元』字《四庫》本作『丸』。
#2『日』字據《四庫》本補。
#3『見』字原作『是』,據《四庫》本改。
#4一谪」字原作『請』,據《四庫》本改。
#5『啟一字原作『聲』,據《四庫》本改。
#6『師事』原作『事師』,據《四庫》本改。
#7『受』字原作『授』,據《四庫》本改。
於賓席問,問升:生當太平之世,何不就榮祿而久為布衣?對曰:不為世征,征亦不就。
乃徐吟曰:生在儒家遇太平,玄熏重滞布衣輕。
誰能世路趁名利,臣事玉皇歸上清。
元與白奇之,以詩酒延留歲餘,複去他遊,莫知所之。
僖宗庚子歲,黃巢犯阙之後,天下騷然,唯江左稍安。
宛陵主帥田頭常好道衛,而升五十年前,宛陵有耆老為童稚時識之,言狀貌不改於當時,人甚異之。
田顯乃延之,師敬益厚。
光澤輕健,若四十餘許人。
須發甚黑,目瞳且方,牙齒尖銳,如排棗核。
好吃石蓮,須臾咬一升,皆作兩截,人不可學。
飲酒二鬥不醉。
絕谷養氣,雪中單衣而顔益紅白。
時引中指指燈,丈餘若聞風所吹。
不知其服餌,人問其道術長生之事,皆嬌詞以對。
忽告人曰;我厭此世兵革紛紛,不如去矣。
時昭宗為朱全忠所篡,升聞而不平。
翌日俄氣絕,顔色不變。
舉之就棺,空衣耳。
已年一百四十一七歲矣。
未月餘問,田額兵敗,禍及升,已先覺而去。
亦嘗言之於人,鹹思之,聖人也。
後累有人於蜀中見之。
葉千韶 葉千韶,字魯聰,洪州建昌人。
少師事#6西山道士許昊二真君道衛,辟谷服氣。
嘗獨居山中,忽大風雨雷電,有一白衣人拜千韶,言君道德臻備,仙籍褒升,當在人問役使鬼神,更顯功績。
今神人将降,君可以見之,無所畏也。
於是千韶焚香拱默以坐。
俄頃,雲中有遠遊朱衣真官一人降,又神将十餘人,皆帶劍,佩龍虎符,部從鬼神甚衆。
有二黃衣綠衣吏,各執簿一卷,神将皆列拜千韶。
真官謂千韶曰:天命授君此簿,神将吏兵幸備役使,以救世人。
千韶拜受#7天書,捧其簿閱之,若人間兵籍也。
吏掌其簿書,請召即應命。
自後長嘯則風生林壑,歎水則雨流原野,捺地則雷嗚被梳,手畫空則電光爍人。
乃遊行天下,若徉狂,常醉騰騰於城市問。
忽驅叱似振威,人問之:何為如此?應之曰:我見某處火災,某處亢早,使雨救之耳。
人皆覆之,實有其驗。
或經過郡縣,逢旱皆請救之。
千韶乃備香案啟祝,須臾降雨。
人有請緻雷者,腳捺地便嗚,從地底發輸較聲。
或苦雨祈晴不應,乃請千韶止之。
遂作衛,便晴霁。
冬中或旱祈雪,千韶乃單衣胱足,立於日中嘯詠。
俄頃,風雲會合,降雪連宵。
又以符救人疾苦,不俟人之求請,見疾者,無不憫而救之。
有邪魅者,聞千韶之名自愈。
得符者,終身不複更發。
鹹通十一年遊及濠州,聞刺史劉防忽中風垂死,名醫莫療。
千韶策杖入州曰:感我此來,使君再生矣。
於是書符三道,貼於肩臉腿,曰:驅風從腳出,三日當愈。
風果飕飕從腳心出,三日平複如故。
防博通文學,素好道衛,曆官得郡,善政及人。
乃謂賓吏曰:防平生師道,忽中暴風,遽感聖人,以相救療。
董奉還士燮之魂,庶可伴矣,實道力之所報也。
郡人皆神於千韶。
防乃迎之於郡齋,欲師事,厚以金帛謝之。
千韶遽舍防而去,尋之無蹤。
後荊襄問人見,話濠州事而笑。
十餘年卻隐於西山。
今人時有見之者。
徐釣者 徐釣者,不知其名,自稱束海蓬萊鄉人也。
言談清爽,皆引子史。
捷而能文,每自吟曰:曾見秦皇架石橋,海神忙迫漲驚潮。
蓬萊隔海雖難到,直上三清卻不遙。
常腰懸一葫蘆,棹扁舟泛於鄂渚,上及三湘,下經五湖。
每将魚就沿江市井博酒,與人吟話而去。
垂白好事者言識之數十年矣,而顔貌不改。
人或戲留之,約名目斤數釣魚,須臾得魚如其約,人皆異之。
及見之有疾,即葫蘆内.取藥救之。
其藥如麻粟大,不許人服食,唯以酒研塗心腹問,其疾便愈,無不神驗。
人有問之:藥可服食否?曰:可,柢是入口便憎飯去。
好道者服其藥一粒,十年絕食,而常須飲酒吃水暢之。
顔益紅白,齒發不衰。
得其藥者甚多,壽皆八九十。
廬山錢朗累服其藥,極得長年。
今江湖漁人時有見者,逐之,舟去如飛,不可近,乃是水仙也。
錢朗 錢朗,字内光,洪州南昌人也。
少居西山讀書,迥為精儒。
勤苦節操,五經登科。
累曆世宦,清直着稱。
所履皆有遺愛,時論美之。
唐文宗朝為南安都副使,後為光祿卿,歸隐廬山。
情深好道,師於東嶽道士,得補腦還元服煉長生之術。
昭宗世,錢塘彭城王錢缪慕朗得道長年,乃迎就錢塘,師敬之勤切。
時朗已一百五十餘歲,童顔輕健,玄孫數人,皆以明經進身,仕為宰輔,已皓首矣,而朗猶如褪褓之子。
錢鑼逼傳秘衛。
朗駐泊錢塘二十餘年,忽一日告别,言:我處世多年,适為上清所召,今.須去矣。
俄氣絕。
數日顔色怡暢如生,異香滿室。
舉之就棺,已為屍解。
玄孫謂人曰:吾之高祖年一百七十歲矣。
續仙傳卷中竟 #1『元』字《四庫》本作『丸』。
#2『日』字據《四庫》本補。
#3『見』字原作『是』,據《四庫》本改。
#4一谪」字原作『請』,據《四庫》本改。
#5『啟一字原作『聲』,據《四庫》本改。
#6『師事』原作『事師』,據《四庫》本改。
#7『受』字原作『授』,據《四庫》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