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仙傳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斫曰:他日礙我上升。
衆人常謂風狂,怒之且甚。
适永樂縣官入觀,見斫松,探訝之,衆具白於縣官。
縣官於是責辱之,道華亦欣然。
後七日,道華晨起沐浴裝飾,焚香曰:我當有仙使來迎。
但望空拜不已。
衆猶未信,須臾,人言觀前松上有雲鶴盤旋,箫笙響亮。
道華忽飛在松頂坐,久之,衆甚驚忙。
永樂縣官吏道俗奔馳贍禮,其責辱道華縣官叩磕流血。
道華揮手以謝道俗:我受#3玉皇韶授仙台郎,知上清宮善信院,今去矣。
俄頃,雲中仙衆作樂,幡幢隐隐,淩空而去。
馬自然 馬湘,字自然,杭州鹽官縣人也。
世為縣之小吏,而湘獨好經史文學,乃随道士天下遍遊,後歸江南。
而嘗醉於湖州,堕書溪,經日而出,衣不濕,坐於水上而來,言:适為項羽相召,飲酒欲醉。
方返溪濱,觀者如堵。
酒氣沖人,狀若風狂。
路人多随看之。
又時複以拳入鼻,及出,鼻如故。
又指溪水,令逆流良久。
指柳樹,令随溪水走來去。
指橋,令斷複續。
後遊常州,适值馬植出相,任常州刺史,素聞湘名,乃邀相見。
延湘,甚異之。
植問:道兄幸同姓,欲為兄第,冀師道衛,可乎?湘曰:相公何颦?植曰:扶風。
湘戲曰:相公扶風馬,湘則馬風牛。
但且相知,無征同姓意。
言與植風馬牛不相及也。
然植留之郡齋,益異之。
飲會次,相請見小衛。
乃於席上以瓷器盛土種瓜,須臾引蔓生花結實,取食,衆賓皆稱香美異於常瓜。
又於褊身及襪上摸錢,所出錢不知多少,擲之皆稱銅錢,撮投井中,呼之一一飛出一人有收取者,須臾複失。
又植言:此城中鼠極多。
湘書符,令人貼於南壁下,以筋擊盤長嘯,鼠成旱而來,走就符下俯伏。
湘乃呼鼠,有大者近諧前,湘曰:汝天生微物,天與粒食,何得穿穴屋室,晝夜擾於相公?且以慈憫為心,未能盡殺,汝宜便相率離此。
大鼠乃回,掌鼠前,皆皆叩磕謝罪。
遂作旱,莫知其數,出城門去。
自後城内鼠。
便絕邊。
後南遊越州,經洞岩禅院,僧三百方齋,而湘與姿州永康縣牧馬岩道士王知微及弟子王延叟同行,僧見湘、知微到,踞而食,略無揖者,但資以飯。
湘不食,促知微延叟速食而去。
僧齋未畢,及出門,又促速行。
到諸暨縣南店中,約去禅院七十餘裡。
深夜,聞尋道士聲。
主人遽應:此有三人。
外面極喜,請於主人,願見道士。
及入,乃二僧,但禮拜哀嗚:衆僧不識道者,昨失迎奉,緻贻責怒,二百僧#4到今下床不得。
某二僧主事不坐,所以特來,固乞舍之。
湘唯睡而不對,知微、延叟但笑。
僧愈哀乞,湘乃曰:此後無以輕慢為意。
回去入門坐,僧必能下床。
僧回,果如其言。
湘翌日又南行。
時方春,見一家好嵩菜,求之不得,仍聞惡言。
命延叟取紙筆,知微遂言:求菜見阻,誠無訟理。
況在道門,詛宜勉之?湘笑曰:我非訟者也,作小戲耳。
於是延叟捧紙筆,湘畫一白鹭,以水噴之,飛入菜畦中啄菜。
其主趁起,又飛下,再三。
湘又畫一猾子,走趁捉白鹭,共踐其菜,碎盡不已。
其主見道士戲笑,曾求菜緻此,慮複為他衛,遂哀求。
湘曰:非求菜也,故相戲耳。
於是呼鹭及犬皆飛走,投入湘懷中。
視菜悉無所損。
又南遊霍桐山長溪縣界,夜投旅店,宿舍少而行旅已多,主人戲曰:無宿處,道士能壁上睡,即相容。
已逼日暮,知微、延叟切於宿止,湘曰:汝但於俗旅中睡,我坐可到明。
衆皆睡,湘躍身梁上,以一腳挂梁倒睡。
适主人夜起,燭火照見,大驚異。
湘曰:梁上猶能,壁上何難?俄又入壁,久之不出。
主人祈謝,移知微、延叟入家内淨處,方出。
及旦,主人留連,忽失所在。
知微、延叟前行數裡尋求,已在路傍。
自霍桐回永康縣東天寶觀安泊。
觀有大枯松,湘指之曰:此松已三千餘年,即化為石。
自後松果化為石。
忽大風雷震石列側#5,作數截。
楊發自廣州節度責授委州刺史,發性尚奇異,乃徙兩截就郡齋,兩截緻之龍興寺九松院,各高六七尺,徑三尺餘。
其石松皮鱗铍,今猶存焉。
或人有告疾者,湘無藥,但以竹拄杖打痛處,取腹内及身上百病,以竹杖指之,口吹杖頭,如雷嗚,便愈。
其患腳膝腰背馳曲,拄杖而來者,亦以竹杖打之,令放拄杖,應手便伸展。
時有以财帛與湘者,再三阻讓不得,遂即留之,複散與貧人。
所遊行之處,或宮觀洞岩,多題詩句。
其《登秦望山》詩曰:太一初分何處尋,空留曆數變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萬裡山河換古今。
風動水光吞遠徽,雨添岚氣沒高林。
秦皇饅作驅山計,滄海茫茫轉更深。
後歸故鄉省兄,适兄遠出,嫂侄喜歸。
湘告曰:我與兄共此宅,歸來要分此地,我唯愛束園耳。
嫂侄異之:小叔久離
衆人常謂風狂,怒之且甚。
适永樂縣官入觀,見斫松,探訝之,衆具白於縣官。
縣官於是責辱之,道華亦欣然。
後七日,道華晨起沐浴裝飾,焚香曰:我當有仙使來迎。
但望空拜不已。
衆猶未信,須臾,人言觀前松上有雲鶴盤旋,箫笙響亮。
道華忽飛在松頂坐,久之,衆甚驚忙。
永樂縣官吏道俗奔馳贍禮,其責辱道華縣官叩磕流血。
道華揮手以謝道俗:我受#3玉皇韶授仙台郎,知上清宮善信院,今去矣。
俄頃,雲中仙衆作樂,幡幢隐隐,淩空而去。
馬自然 馬湘,字自然,杭州鹽官縣人也。
世為縣之小吏,而湘獨好經史文學,乃随道士天下遍遊,後歸江南。
而嘗醉於湖州,堕書溪,經日而出,衣不濕,坐於水上而來,言:适為項羽相召,飲酒欲醉。
方返溪濱,觀者如堵。
酒氣沖人,狀若風狂。
路人多随看之。
又時複以拳入鼻,及出,鼻如故。
又指溪水,令逆流良久。
指柳樹,令随溪水走來去。
指橋,令斷複續。
後遊常州,适值馬植出相,任常州刺史,素聞湘名,乃邀相見。
延湘,甚異之。
植問:道兄幸同姓,欲為兄第,冀師道衛,可乎?湘曰:相公何颦?植曰:扶風。
湘戲曰:相公扶風馬,湘則馬風牛。
但且相知,無征同姓意。
言與植風馬牛不相及也。
然植留之郡齋,益異之。
飲會次,相請見小衛。
乃於席上以瓷器盛土種瓜,須臾引蔓生花結實,取食,衆賓皆稱香美異於常瓜。
又於褊身及襪上摸錢,所出錢不知多少,擲之皆稱銅錢,撮投井中,呼之一一飛出一人有收取者,須臾複失。
又植言:此城中鼠極多。
湘書符,令人貼於南壁下,以筋擊盤長嘯,鼠成旱而來,走就符下俯伏。
湘乃呼鼠,有大者近諧前,湘曰:汝天生微物,天與粒食,何得穿穴屋室,晝夜擾於相公?且以慈憫為心,未能盡殺,汝宜便相率離此。
大鼠乃回,掌鼠前,皆皆叩磕謝罪。
遂作旱,莫知其數,出城門去。
自後城内鼠。
便絕邊。
後南遊越州,經洞岩禅院,僧三百方齋,而湘與姿州永康縣牧馬岩道士王知微及弟子王延叟同行,僧見湘、知微到,踞而食,略無揖者,但資以飯。
湘不食,促知微延叟速食而去。
僧齋未畢,及出門,又促速行。
到諸暨縣南店中,約去禅院七十餘裡。
深夜,聞尋道士聲。
主人遽應:此有三人。
外面極喜,請於主人,願見道士。
及入,乃二僧,但禮拜哀嗚:衆僧不識道者,昨失迎奉,緻贻責怒,二百僧#4到今下床不得。
某二僧主事不坐,所以特來,固乞舍之。
湘唯睡而不對,知微、延叟但笑。
僧愈哀乞,湘乃曰:此後無以輕慢為意。
回去入門坐,僧必能下床。
僧回,果如其言。
湘翌日又南行。
時方春,見一家好嵩菜,求之不得,仍聞惡言。
命延叟取紙筆,知微遂言:求菜見阻,誠無訟理。
況在道門,詛宜勉之?湘笑曰:我非訟者也,作小戲耳。
於是延叟捧紙筆,湘畫一白鹭,以水噴之,飛入菜畦中啄菜。
其主趁起,又飛下,再三。
湘又畫一猾子,走趁捉白鹭,共踐其菜,碎盡不已。
其主見道士戲笑,曾求菜緻此,慮複為他衛,遂哀求。
湘曰:非求菜也,故相戲耳。
於是呼鹭及犬皆飛走,投入湘懷中。
視菜悉無所損。
又南遊霍桐山長溪縣界,夜投旅店,宿舍少而行旅已多,主人戲曰:無宿處,道士能壁上睡,即相容。
已逼日暮,知微、延叟切於宿止,湘曰:汝但於俗旅中睡,我坐可到明。
衆皆睡,湘躍身梁上,以一腳挂梁倒睡。
适主人夜起,燭火照見,大驚異。
湘曰:梁上猶能,壁上何難?俄又入壁,久之不出。
主人祈謝,移知微、延叟入家内淨處,方出。
及旦,主人留連,忽失所在。
知微、延叟前行數裡尋求,已在路傍。
自霍桐回永康縣東天寶觀安泊。
觀有大枯松,湘指之曰:此松已三千餘年,即化為石。
自後松果化為石。
忽大風雷震石列側#5,作數截。
楊發自廣州節度責授委州刺史,發性尚奇異,乃徙兩截就郡齋,兩截緻之龍興寺九松院,各高六七尺,徑三尺餘。
其石松皮鱗铍,今猶存焉。
或人有告疾者,湘無藥,但以竹拄杖打痛處,取腹内及身上百病,以竹杖指之,口吹杖頭,如雷嗚,便愈。
其患腳膝腰背馳曲,拄杖而來者,亦以竹杖打之,令放拄杖,應手便伸展。
時有以财帛與湘者,再三阻讓不得,遂即留之,複散與貧人。
所遊行之處,或宮觀洞岩,多題詩句。
其《登秦望山》詩曰:太一初分何處尋,空留曆數變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萬裡山河換古今。
風動水光吞遠徽,雨添岚氣沒高林。
秦皇饅作驅山計,滄海茫茫轉更深。
後歸故鄉省兄,适兄遠出,嫂侄喜歸。
湘告曰:我與兄共此宅,歸來要分此地,我唯愛束園耳。
嫂侄異之:小叔久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