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關燈
一條師曰。

    夫脈。

    當取太過不及。

    陽微陰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責其極虛也。

    今陽虛。

    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陰弦故也。

     脈有倫類。

    盛則俱盛。

    衰則俱衰。

    此大較也。

    故凡診脈者。

    當取其既有太過處。

    又有不及處。

    則不及者自為病。

     而有餘者将乘之。

    而尤為不及者之病矣。

    即如其脈。

    關以前之陽部得微。

    關以後之陰部得弦。

    夫關前之陽脈微。

    則自胃脘上至胸中。

    其真陽卑弱而不能奮鼓。

    故病名曰痹。

    關後之陰脈弦。

    則自胃腑下至肝髒。

    其濁邪弦急而從上彈射。

    故症則見痛。

    所以然者。

    責在胸中陽位之極虛。

    故招下焦之上淩耳。

    二句。

    就主一邊說。

     即後文栝蒌薤白及人參諸湯。

    填陽之案也。

    關前應胸分。

    關前之脈微。

    故知胸分之陽虛而病痹也。

    二句是自注。

    所以知其為胸痹之故。

    弦脈。

    于髒為肝。

    于氣為陰。

    于邪為寒。

    于症為痛。

    病胸痹而心痛者。

    正弦脈以肝髒陰寒之邪。

    上乘陽虛之所緻也。

    二句就客一邊說。

    即後文栝蒌薤白加半夏。

    及薏苡附子等湯。

    并烏頭赤石脂丸。

    兼責中下二焦逆陰之案也。

    此與腹滿寒疝第一條。

    寸口脈微弦。

    文雖同而大有分别。

    彼處之微弦。

    在寸口一部上見。

    蓋浮之得微。

    而沉之得弦也。

    此處之微弦。

    是寸口與關上。

    或下與尺中兩部分見。

    故三條曰寸口脈雲雲。

    關上脈雲雲。

    九條烏頭赤石脂丸一症。

    雖未嘗言脈。

    然就其症與方意細審之。

    又确為尺弦之候故也。

    又彼處心肺間。

    其無形之宗氣虛餒。

    與此處同。

    而胸痹一症。

    多在當心之膈膜。

    其有形血肉中之氣虛。

    故痹着而痛。

    且從孫絡而痛徹于背也。

    大概無形之宗氣。

    虛于大驚大吐。

    或憂戚所緻。

    其病頓。

    略久而上不能禦下者。

    則成驚悸。

    或便難而見吐衄等血。

    其不能提下者。

    又成半産漏淋。

    亡血失精諸候。

    并傳變為本門之胸痹者亦有之。

    當心之膈膜。

    其有形血肉中之氣。

    又虛于形寒飲冷。

    及傷心諸事者居多。

    其病漸而在心後之脈絡。

    故其曰心痛者。

    謂當心而痛。

    非心髒中之自痛也。

     二條平人無寒熱。

    短氣不足以息者。

    實也。

     短氣者。

    宗氣上虛。

    而逆陰湊之。

    則吸氣艱于深入。

    入淺則出亦淺。

    故殊覺短而不足以息也。

    寒則肺卷。

    熱則氣閉。

    俱能短氣。

    今外則似無病之平人。

    既無寒熱之症。

    則其所以短氣者。

    豈非上虛而邪湊之。

    以緻氣機不能深入之故乎。

    夫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留而不去。

    其病乃實。

    即第五條所謂留氣結在胸中者是也。

    故曰實也。

    上照前條之極虛。

    故使客邪逗留而反實。

    下伏後方之攻實。

    故用橘枳濃樸以散痞也。

     三條胸痹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氣。

    寸口脈沉而遲。

    關上小緊數。

    栝蒌薤白白酒湯主之。

     栝蒌薤白白酒湯方栝蒌實(一枚)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

    同煮。

    取二升。

    分溫再服。

     此言胸痹之全症也。

    喘息及短氣者。

    胸中之本氣虛。

    而胃邪實之。

    以緻呼吸之氣不能深入遠出之義。

    肺氣逆。

    故咳。

    肺液與氣俱逆。

    故咳而且唾也。

    胸背痛者。

    胸中陰維陰跷之脈。

    其孫絡與督脈。

    及陽維陽跷之在背者相貫。

    其痛從胸透背。

    故胸背陰沁而切痛也。

    寸口二句。

    又即首條陽微陰弦而深細言之。

    蓋寸口為胸之應。

    沉為陽不能上鼓。

    遲為氣不能連續。

    是沉遲為微脈之根蒂。

    寸口外微而内沉遲。

    故知胸中之陽氣極虛而病痹也。

    關上為胃之應。

    緊即首條之弦脈。

    與傷寒之緊脈不同。

    傷寒之緊脈。

    因寒氣凝斂。

    脈從兩頭中縮而緊。

    其體常短。

    故曰形如轉索。

    轉索者。

    以中縮而緊也。

    弦脈之緊。

    因陰弛陽急。

    脈從兩頭扯拔而緊。

    其體較長。

    故曰狀如弓弦。

    弓弦者。

    以繃急而緊也。

    胸膈上虛下吸有力。

    以緻中焦之氣奔之。

    吸張乘兩就之勢。

    故其脈數也。

    小緊數。

    猶言略略緊數之謂。

    蓋終不比有餘者之上射也。

    關上小緊數。

    故知胸病虛痹。

    胃以陰弛陽急之氣赴之。

    而緻痛矣。

    夫胸膈象天。

    常喜輕清。

    薤白氣味俱薄。

    而性辛溫。

    薄則應在天之氣而走胸分。

    辛溫則能迎導其陽氣而發越之。

    佐以蔓生甘潤。

    而善于通竅之栝蒌。

    蔓生則走經絡。

    甘潤而通竅。

    則又能入絡脈。

    而行其陰中之氣矣。

    然後以浮緩之酒托之。

    取氣味俱薄之白酒者。

    一則以輕清應天。

    再則以少火生氣。

     将陽回春滿。

    從胸溫絡。

    而痹自愈矣。

    薤獨取白者。

    以白具上行之性故也。

    且南方種之以供蔬。

    嘗留白而就地刈之。

    不數天而苗長如故。

    則尤見其上行之最速者矣。

    此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