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曆節病脈證治第五

關燈
者也。

    按李氏舊注雲。

    前節汗出。

    則腠理開而受風。

    入水。

    則寒氣勝而透骨。

     故濕流關節。

    曆節而痛。

    是外因也。

    此節趺陽脈浮滑。

    胃中水谷濕熱之氣。

    蒸發于外。

    以緻汗出受風。

    亦曆節而痛。

    是内因也。

    汗即是濕。

    汗出受風。

    是亦風濕相搏之症。

    全注中如此等議論。

    不可多得。

    但按本經第一篇。

     仲景以從内出外者為外因。

    從外入内者為内因。

    李君倒置言之。

    未免從俗而失本經之旨。

    當分别觀之耳。

     六條少陰脈浮而弱。

    弱則血不足。

    浮則為風。

    風血相搏。

    即疼痛如掣。

     少陰。

    指尺部而言。

    謂足少陰腎經也。

    浮脈。

    即瞥瞥如羹上肥之謂。

    非藹藹如車蓋者。

    蓋少陰浮而有力。

    則當浮出表分。

    不合見筋骨之曆節痛故也。

    弱。

    如弱水不能載羽之象。

    掣痛。

    即掣肘之義。

    謂痛如把持而不得屈伸也。

    足少陰腎髒。

    其所主在骨。

    其經脈則由本髒出脊。

    下行足内之後側。

    而終于湧泉。

    且是經氣嘗不足。

     而血嘗有餘者也。

    其脈。

    如石投水中。

    泛泛而悠揚下沉者為正。

    今其脈如羹湯上之油珠。

    瞥瞥然而上浮。

    及少按之。

    則如弱水之不能載羽而又見弱。

    夫脈之所以不弱者。

    以氣能載脈。

    而血能載氣故也。

    則氣不足以載脈而弱。

    謂非血不足以載氣之所緻乎。

    且弱從浮見。

    則知弱非髒中之精不足。

    而為本髒經脈中之血不足無疑矣。

    風為陽邪。

    嘗欲外洞。

    故浮。

    且浮從弱斷。

    則是因經脈之血短。

    而風邪乘空入之。

    以緻正氣從邪而上浮。

    故曰浮則為風也。

    以陽熱之風。

    與不足之血。

    兩相搏結于經脈。

    于是從少陰之經脈。

    而溢入骨節。

    則風熱煩疼。

    血虛幹痛所必至矣。

    此曆節之因于少陰血虛而風中之者也。

     七條盛人脈澀小。

    短氣。

    自汗出。

    曆節疼。

    不可屈伸。

    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緻。

     盛人。

    兼肢體魁梧。

    肌肉豐濃而言。

    盛人、當陰陽兩足為合。

    乃其脈澀小。

    澀則血虛。

    小則氣弱。

    是脈不充形矣。

     且驗其外症。

    呼吸孱而短氣。

    則與脈小之氣弱相應。

    自汗出而液傷。

    則與脈澀之血虛相應。

    合之曆節疼而不可屈伸。

    則因疑可以生悟矣。

    夫現是盛人。

    則脈症不該虛弱。

    現病虛弱。

    則其人不合尚盛。

    是知為飲酒汗出當風所緻之暴病矣。

    蓋盛人原是煩熱。

    加以浮熱之酒性。

    兩熱相灼。

    則蒸出脾胃心肺之液而汗出。

    汗出則血傷。

    故脈乍澀。

    又汗出則氣洩。

    故脈乍小。

    且汗出而氣血兩虛。

    故當風而風得以襲之。

    而成曆節耳。

    暴病于盛人尚無所損。

    盛人非飲酒安能暴病。

    仲景之診法。

    何細密至此哉。

     八條諸肢節疼痛。

    身體羸。

    腳腫如脫。

    頭眩。

    短氣。

    溫溫欲吐。

    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麻黃(二兩)附子(二兩炮)白術(五兩) 甘草(二兩)生姜(五兩) 上九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溫服七合。

    日三服。

     此總承上文四五六七諸條。

    而言其症治。

    故不曰曆節。

    而曰諸肢節疼者。

    猶雲寒濕、風濕、中風。

    諸樣肢節疼痛之謂。

    羸。

    肌肉瘦削也。

    六經之用。

    經絡外走。

    骨節内通。

    然後使水中之壬上升。

    火中之丁下降。

    骨節病風濕。

    則陽液不升。

    故身體羸。

    陽氣不降。

    故腳如脫也。

    風淫巅疾。

    故頭眩。

    濕淫氣滞。

    故短氣。

    溫溫欲吐者。

    風濕交持。

    而陽明中土。

    有化霧上騰之象。

    主桂枝芍藥知母湯者。

    真功極窮泉。

    用周天表者之所經營而得者也。

    夫四條之汗出入水。

    是水寒抑其汗而成濕。

    以入骨節者。

    五條之胃實自汗。

    雖不言濕。

    而于言外。

    見自汗者為風所襲。

    必将郁其汗而成種種之症者。

    七條之酒汗當風。

    是風邪蔽其汗而成濕。

    以入骨節者。

    則曆節之候。

    除六條血虛而單中風之外。

    餘皆濕因。

    以腎為水髒而主骨與濕相召。

    故直入其所主之骨節。

    則治例當注意在腎家矣。

    但腎中陰陽自足。

    則雖中風濕。

    勢必外推于自汗。

    下推于小便。

    而令其邪自去。

    何得安然遺于骨節。

    而成曆節等候乎。

    則腎氣之衰弱。

    已鑿鑿可據。

    虛則補其母。

    離桂枝芍藥知母湯。

    将誰任乎。

    知母色白。

    而味淡氣薄。

    色白應西金。

    氣味淡薄。

    則輕清應在天之象。

    故為肺家第一專藥。

    此救肺之白虎湯用知母。

    補肺之百合知母湯用知母。

    又其确證也。

    以辛溫之桂枝。

    與之平配。

    則桂枝因知母而直入肺家。

    是以桂枝之辛。

    挑動肺氣。

    而以其溫通和肺神也。

    又恐辛甘之性。

    從上發汗。

    而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