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隆集卷之六

關燈
諸仙傳 蘭公 昔有異人,姓蘭名期,莫敢呼其名,稱之曰蘭公。

    初居于兖州曲阜縣高平鄉九原裡,其家百餘口,精修孝行,緻鬥中真人下降其家,自稱孝悌王,諱弘康,字伯仲。

    語蘭公曰:始氣為大道,於日中為孝道仙王。

    元氣為至道,於明中為孝道明王。

    玄氣為孝道,於鬥中為孝悌王。

    夫孝至於天,日月為之明,孝至於地,萬物為之生,孝至於民,王道為之成。

    吾於上清以下,托化人問,示陳孝悌之教。

    後晉代當有真仙許遜傳吾孝道之宗,是為衆仙之長。

    因付蘭公秘旨,及金丹、寶經、銅符、鐵券,姆,且戒之日當以此授之。

    海南白玉蟾着令傳授丹陽黃堂靖女真谌将來有學仙者許遜,汝孝悌王遂将蘭公遊於郊修真十書玉隆集野道傍,忽見有三古冢,指以示蘭公日:此是汝三生解化之迩,其第一冢乃昔屍解所遺仙衣而已,第二冢乃太陰煉形,形體已就,今當起矣,第三冢藏蛻骨耳,宜移冢傍之路,勿令人物踐履也。

    孝悌王言訖升天,蘭公乃榜示行人,斷其舊路。

    人謂其妖妄,擅移路徑,執以詣官,官吏拘公而請其驗。

    公具以前事對,官吏雲:必若妄言,将加誅。

    公曰:吾言得之孝悌王,安得妄。

    官吏遂引蘭公與地分,對開其冢。

    其第一冢果有黃衣一領,其第二冢見一人童顔弱質,如缍初覺之狀,第三冢見連環骨一具衆鹹驚歎,吏乃持仙衣還獻府君,府君着衣不能勝,還與蘭公。

    公服之,即同冢中仙人合為一體,煉身輕舉。

    官吏悔謝,虔懇拜問,何時再降人問。

    蘭公俯語之曰:我自此或十日、或百日一降,施行孝道,以濟迷途。

    其後昊都有十五歲童子,丹陽三歲靈童,并是真仙之化身也。

    将弘孝道之教,以接合仙之士焉。

     谌姆 谌姆,不知何許人也,其字日嬰。

    嘗居金陵丹陽郡之黃堂,潛修至道,忘其甲子,耆老累世見之,齒發不衰,容貌常少,皆以谌姆呼之,謂其可為人師也。

    昊大帝時,行丹陽市中,忽遇一男子,年可十四五,叩頭再拜,願為義子。

    谌姆告日:汝既長成,須侍養所生,何得背其己親,而事吾為母,既非其類,不合大道。

    於是童子跪謝而去。

    又經旬月,複過市中,忽見孩兄,年可三歲,悲啼呼叫,莫知誰氏之子。

    因遇谌姆,執衣不舍,告雲:我母何來?唯願哀憫,谌姆憐其無告,遂收歸撫育。

    漸向成長,供侍甘旨,晨昏不虧。

    心與道合,行通神明,聰慧過人,博通經教,天文地理,百氏九流,窮幽極玄,探微索奧。

    年将弱冠,谌姆謂之曰:我修奉正道,其來已久,汝以吾撫育,暫此相因,汝既無天,将何為姓氏?兒曰;昔蒙天真授以靈章,約為孝道明王,請以此為名号可乎?姆日既天真付授,吾何敢違?複議求婚,跪姆前說贊曰:我非世間人,上界真高仙。

    今與姆為兒,乃是宿昔綠。

    因得行孝道,度脫諸神仙。

    向前十五童,亦是我化身。

    今已道氣圓,我将返吾真。

    真凡自殊趣,何為議婚姻。

    盍於黃堂壇,傳教付至人。

    姆既施吾教,三清栖我神。

     谌姆聞贊,驚畏異常,遂於黃堂建立壇靖,嚴舉香火,大闡孝道明王之教。

    明王告姆修真之訣曰:姆須高處玄壇,疏絕異黨,偷閑丘阜,餌服陽和,委鑒太虛,靜夷玄圃,若非無英寶帳,黃老玉書,太洞真經豁落,七元太上隐玄之道,不可偃息一作輕蓋於流霞之車,一作障眷盼乎文昌之台也。

    得此道者,九鳳齊嗚,萬靈萃止,煉身禦節,八景浮空,龍輿虎旅,遊翔八方矣。

    姆宜寶之。

    於是盡付妙訣,兼授靈章。

    已而辭姆,飛騰太空。

    谌姆受訖,寶而秘之,積數十年人無知者。

    至西晉之末,許真君遜、昊真君猛,聞姆有道,遠詣丹陽,求受道法。

    姆知其名在圖籍,應為神仙,於是授以孝道明王之教、真仙飛舉之宗,及正一斬邪、三五飛步之衛。

    仍以蘭公所授孝悌王銅符、鐵券、金丹、寶經,一遵元戒,傳付許君。

    仍語二君《玉皇玄譜》仙籍品恢,乃令許君以道,次授吳君,二君禮謝。

    将辭歸,許君欲每歲來禮谒姆,姆止之曰:子勿來,吾即還帝鄉矣。

    乃取香茆一根,南望擲之,茆随風飛去。

    因謂曰: 子歸,於所居之南數十裡認茆落處,立吾祠,歲秋一至足矣。

    語訖,忽有雲龍之駕來迎,淩空而去。

    今新建、豐城二縣之界有黃堂觀,乃真君仿丹陽黃堂壇所立祠,每年八月三日朝谒谌姆之所也。

     地主真官傳 地主金公,世忘其名,或雲名寶,行第七。

    世居豫章之西山金田,以進納補官。

    樸直公正,鄉閑所推服。

    許真君與郭璞擇地,至其所居,璞曰:璞相地多矣,未見有若此者,如求富貴則必有起歇,如欲栖隐大合仙格,其崗阜圓厚,位坐深邃,三峰屹立,四環雲拱,内外勾鎖,無不合宜。

    大凡相地兼相其人,觀君表裹,正與地符。

    乃與真君同谒公,公欣然出迎,懼如平生。

    璞白公曰:許君欲置一舍,為修煉之地,故同璞上谒。

    公曰:竊觀許君仙風道骨,非塵埃中人,第恐此地不足以處君耳,君誠有意,當并緻莊産,以為薪水之資。

    許君曰:雖蒙傾蓋,然受之無名,願聞所需,多寡惟命。

    公曰:大丈夫一言道合,身命猶以許人,況外物乎?老夫拙直,平生無用文券。

    乃取一大錢,中破之,自收其半,以半授許君,曰: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