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隆集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逍遙山群仙傳
吳君
吳君名猛,字世雲,濮陽人。
仕昊為西安令,因家焉。
今分甯縣是也。
性至孝,龆齔時,夏月手不驅蚊,懼其去己而嗜親也。
年四十,得至人丁義神方,繼師南海太守鮑說,複得秘法。
昊黃龍中,天降白雲符授之,遂以道術大行於吳晉之問。
晉武帝時,真君從世雲傳法,世雲盡以秘要授之。
永嘉末,杜被寇蜀,攻陷州縣,真君既誅大蛇,世雲曰:蛇是蜀精,蛇死則杜被滅矣。
卒如其言。
嘗見暴風大作,書符擲屋上,有青烏咖去,風即随止。
或問其故,答曰:南湖有舟遇此風,中有二道士呼天求救,故以此止之。
驗之果然。
西安令于慶死已三日,世雲曰:令長數未盡,當為訟之于天,遂卧於屍傍。
數日,與慶俱起。
慶弟着作郎寶,感其異,遂作《搜神記》行於也。
嘗渡豫章江,值風濤乏舟,世雲以所執白羽扇畫水而渡,觀者駭異。
甯康二年,真君上升,世雲複還西安。
是年十月十五日,上帝命真人周廣捧诏召世雲,遂乘白鹿車與弟子四人,白晝沖升。
宅号紫雲府。
今分甯縣昊仙村西平靖仙觀是也。
政和二年五月,準诰封為真人,詞曰:洪都福地,紫府列真沁既靈異之有聞,豈褒崇之可後。
以爾早學至道,嘗悟秘言,道化施行,世稱慈父,功行甫就,飛升帝鄉,大江之西,尚存故宅,幾禱辄應,吾民是依。
錫之新封,用彰厥懿、朕命惟允,其鑒于茲。
可特封神列真人。
蜀川陳勳廬陵周廣乃世族儒生 勳字孝舉,博學洽聞,時魏遣鐘會、鄧艾伐蜀,劉禅降,孝舉時尚少,己有出塵之志。
入青城山,師谷元子,求度世之法。
繼聞真君在旌陽仁政及民,走谒公庭,願充書吏。
真君嘉之,付以吏職。
凡表率輩流,說化民俗,撫字之術,裨益為多?遂引為門弟子,而托以腹心,典司經籍,守視藥爐。
真君沖翕,命執策導前焉。
昔玉隆宮西麻有孝舉道院,号承仙府,手植巨梧一株,其院面相而居。
政和二年,诰封正特真人,其詞略日: 以爾蚤以誠懇師事道君,門人之中,獨掌奧典,功行甫就,執幢而升。
大江之西,俨有遺像,幾禱辄應,吾民.是依,錫之新封,用彰厥懿,朕命惟允,其鑒于茲,可特封正特真人。
周廣 廣字惠常,大将軍瑜之後。
少好天文、音律之學,長通無為清诤之教。
嘗與同志遊巴蜀雲台山,得漢天師驅剪精邪之法,救民疾苦。
聞真君在旌陽,徑詣公庭,願備下執,真君納之,令供侍杖屦。
夙夜惟勤,遵行道法,始終不息。
還居私第,左右無違,乃就宅西百餘步問,築室以居。
真君飛舉,惠常與曾興國同膠龍車。
宅号宣诏府。
唐保大中,州牧周令公紹真人為祖,修營其宅,改日宣韶府。
有碑刻尚存焉,今日太虛觀。
政和二年封 元通真人,其詞略曰: 以爾早棄山宇,師事仙君,元化通神,能得其道,功行甫就,偕升帝鄉,大江之西,俨有故進,幾禱辄應,吾民是依,錫之新封,用彰厥懿,朕命惟允,其鑒于茲,可特封元通真人。
泗水曾亨巨鹿時荷皆黃冠上士 亨字興國,參之後也。
少為道士,天姿明敏,博學多能,修三天法師之教,逆知來物,名山列嶽,有路必通,妙訣靈符,無治不愈。
神人孫登見之日:子骨秀神惠,砥砺精勤,必作霄外人矣,子勉之。
後隐居豫章之豐城,聞真君道譽,投谒門下,願侍巾幾。
真君雅器重之,神方秘訣,無不備傳,後縿龍車升天。
今豐城縣真陽觀是其遺迩。
政和二年,诰封神惠真人,其詞略 曰: 以爾骨秀神惠,天禀殊姿,師事仙君,雅與道合,功行甫就,偕遊帝鄉,大江之西,尚存壇井,幾禱辄應,吾民是依,錫之新封,用彰厥懿,朕命惟允,其鑒于茲,可特封神惠真人。
時荷 荷字道陽,少修道德之教,入四明山,遇神人教以胎息衆妙之術。
用能卻寐絕粒,役使鬼神,驅除邪魅,點化金玉,鲷濟窮苦,民受其賜,聲聞遠迩,惠懷之世。
聞真君孝道法盛行江左,徒步踵門,願充弟子,真君納之,授以秘訣。
複遣還山,教導徒衆。
明帝诏赴阙,師問之,堅不願留,竟歸。
依柄真君,侍側。
甯康二年,與陳孝舉執冊導從升天。
有遺迩在豫章城,号紫蓋府,今南昌廳是也。
束海沐陽縣奉仙觀,乃其舊隐。
政和二年,封洪施真人,其詞略曰: 以爾系出東海,世稱仙材,能自得師,以有洪施,前驅龍節,參駕同升,大江之西,尚存故宅,幾禱辄應,吾民是依,錫以新封,用彰厥懿,朕命惟允,其鑒于茲,可特封洪施真人。
豐城甘戰草澤布衣 戰字伯武,以孝行見推於鄉黨。
遭時亂離,晦邊草澤,喜神仙久視之術。
聞真君行孝道法,除害利物,遂造門懇請,願備驅役,真君異其材器,可其所請。
至真君上升,複付以金丹妙訣。
伯武後歸豐城,布德行惠,至陳大建元年正月十日亭午,天诏下,乃駕麟車,乘雲而去。
今縣中清都觀乃昔藏丹之地。
其故宅号華陽亭,有飛簧觀為之奉禮。
政和二年,封精行真人,其詞略曰: 以爾幼就道教,同事仙君,驅妖除邪,厥功甚茂,精行既備,
仕昊為西安令,因家焉。
今分甯縣是也。
性至孝,龆齔時,夏月手不驅蚊,懼其去己而嗜親也。
年四十,得至人丁義神方,繼師南海太守鮑說,複得秘法。
昊黃龍中,天降白雲符授之,遂以道術大行於吳晉之問。
晉武帝時,真君從世雲傳法,世雲盡以秘要授之。
永嘉末,杜被寇蜀,攻陷州縣,真君既誅大蛇,世雲曰:蛇是蜀精,蛇死則杜被滅矣。
卒如其言。
嘗見暴風大作,書符擲屋上,有青烏咖去,風即随止。
或問其故,答曰:南湖有舟遇此風,中有二道士呼天求救,故以此止之。
驗之果然。
西安令于慶死已三日,世雲曰:令長數未盡,當為訟之于天,遂卧於屍傍。
數日,與慶俱起。
慶弟着作郎寶,感其異,遂作《搜神記》行於也。
嘗渡豫章江,值風濤乏舟,世雲以所執白羽扇畫水而渡,觀者駭異。
甯康二年,真君上升,世雲複還西安。
是年十月十五日,上帝命真人周廣捧诏召世雲,遂乘白鹿車與弟子四人,白晝沖升。
宅号紫雲府。
今分甯縣昊仙村西平靖仙觀是也。
政和二年五月,準诰封為真人,詞曰:洪都福地,紫府列真沁既靈異之有聞,豈褒崇之可後。
以爾早學至道,嘗悟秘言,道化施行,世稱慈父,功行甫就,飛升帝鄉,大江之西,尚存故宅,幾禱辄應,吾民是依。
錫之新封,用彰厥懿、朕命惟允,其鑒于茲。
可特封神列真人。
蜀川陳勳廬陵周廣乃世族儒生 勳字孝舉,博學洽聞,時魏遣鐘會、鄧艾伐蜀,劉禅降,孝舉時尚少,己有出塵之志。
入青城山,師谷元子,求度世之法。
繼聞真君在旌陽仁政及民,走谒公庭,願充書吏。
真君嘉之,付以吏職。
凡表率輩流,說化民俗,撫字之術,裨益為多?遂引為門弟子,而托以腹心,典司經籍,守視藥爐。
真君沖翕,命執策導前焉。
昔玉隆宮西麻有孝舉道院,号承仙府,手植巨梧一株,其院面相而居。
政和二年,诰封正特真人,其詞略日: 以爾蚤以誠懇師事道君,門人之中,獨掌奧典,功行甫就,執幢而升。
大江之西,俨有遺像,幾禱辄應,吾民.是依,錫之新封,用彰厥懿,朕命惟允,其鑒于茲,可特封正特真人。
周廣 廣字惠常,大将軍瑜之後。
少好天文、音律之學,長通無為清诤之教。
嘗與同志遊巴蜀雲台山,得漢天師驅剪精邪之法,救民疾苦。
聞真君在旌陽,徑詣公庭,願備下執,真君納之,令供侍杖屦。
夙夜惟勤,遵行道法,始終不息。
還居私第,左右無違,乃就宅西百餘步問,築室以居。
真君飛舉,惠常與曾興國同膠龍車。
宅号宣诏府。
唐保大中,州牧周令公紹真人為祖,修營其宅,改日宣韶府。
有碑刻尚存焉,今日太虛觀。
政和二年封 元通真人,其詞略曰: 以爾早棄山宇,師事仙君,元化通神,能得其道,功行甫就,偕升帝鄉,大江之西,俨有故進,幾禱辄應,吾民是依,錫之新封,用彰厥懿,朕命惟允,其鑒于茲,可特封元通真人。
泗水曾亨巨鹿時荷皆黃冠上士 亨字興國,參之後也。
少為道士,天姿明敏,博學多能,修三天法師之教,逆知來物,名山列嶽,有路必通,妙訣靈符,無治不愈。
神人孫登見之日:子骨秀神惠,砥砺精勤,必作霄外人矣,子勉之。
後隐居豫章之豐城,聞真君道譽,投谒門下,願侍巾幾。
真君雅器重之,神方秘訣,無不備傳,後縿龍車升天。
今豐城縣真陽觀是其遺迩。
政和二年,诰封神惠真人,其詞略 曰: 以爾骨秀神惠,天禀殊姿,師事仙君,雅與道合,功行甫就,偕遊帝鄉,大江之西,尚存壇井,幾禱辄應,吾民是依,錫之新封,用彰厥懿,朕命惟允,其鑒于茲,可特封神惠真人。
時荷 荷字道陽,少修道德之教,入四明山,遇神人教以胎息衆妙之術。
用能卻寐絕粒,役使鬼神,驅除邪魅,點化金玉,鲷濟窮苦,民受其賜,聲聞遠迩,惠懷之世。
聞真君孝道法盛行江左,徒步踵門,願充弟子,真君納之,授以秘訣。
複遣還山,教導徒衆。
明帝诏赴阙,師問之,堅不願留,竟歸。
依柄真君,侍側。
甯康二年,與陳孝舉執冊導從升天。
有遺迩在豫章城,号紫蓋府,今南昌廳是也。
束海沐陽縣奉仙觀,乃其舊隐。
政和二年,封洪施真人,其詞略曰: 以爾系出東海,世稱仙材,能自得師,以有洪施,前驅龍節,參駕同升,大江之西,尚存故宅,幾禱辄應,吾民是依,錫以新封,用彰厥懿,朕命惟允,其鑒于茲,可特封洪施真人。
豐城甘戰草澤布衣 戰字伯武,以孝行見推於鄉黨。
遭時亂離,晦邊草澤,喜神仙久視之術。
聞真君行孝道法,除害利物,遂造門懇請,願備驅役,真君異其材器,可其所請。
至真君上升,複付以金丹妙訣。
伯武後歸豐城,布德行惠,至陳大建元年正月十日亭午,天诏下,乃駕麟車,乘雲而去。
今縣中清都觀乃昔藏丹之地。
其故宅号華陽亭,有飛簧觀為之奉禮。
政和二年,封精行真人,其詞略曰: 以爾幼就道教,同事仙君,驅妖除邪,厥功甚茂,精行既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