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隆集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即撥放童行一人。
仍命采訪許真君别有遺邊去處,如未有觀,即勒本屬取官錢建造,如有宮觀,屋宇損壞,即如法修換,無常住,即撥近便僧寺堪好莊田,入觀供辦,務令嚴謹。
主者施行數月後,複夢真君回,如初謝上曰:分甯乃昔經行之處,重勞建造,吾蔔地西山,遺邊具存,但居宇隘陋,不足副西京瞻視,幸陛下一修整之耳。
上寤,即诏洪州改修玉隆萬壽宮,仍降圖本,依西京崇福宮例,鼎新蓋造。
賜真君像一軀,及銅鑄香爐、花瓶、燭台、鐘磬之具,禦書門殿二額。
凡為大殿六、小殿十二,三廓七門五閣,前殿三面壁繪真君出處功行之邊,後殿奉安玉冊,其上建閣,寶藏三诏禦書,兩應複壁繪仙仗出入之儀。
環以牆垣,由牆之西籲真人之故居,建道院以安道衆。
建炎中,金人寇江右,欲火宮庭。
俄而,水自楹桶問出,火不能熱,虜酋大驚,乃書壁雲:金國龍虎上将軍來獻忠,被授元帥府上畔都統大軍,屆茲遍觀聖像,莊嚴華麗,不敢焚毀。
時天會八年正月初二日記,主觀想知悉。
寫畢,戢兵而去。
此壁近頹,方理其字。
紹興二十八年賜禦書十軸,令寶之以鎮福庭焉。
凡真君之所遺物,皆有神物守護,不可觸犯。
殿前守植相,其榮悴常兆宮之盛衰,剪以煎湯,無疾不療。
丹井舊有神龍出沒,胡洞真始置符石以鎮之鐵柱。
唐嚴謬作州牧,心頗不信,嘗令發掘,俄迅雷烈風,江波泛溢,城郭震動。
撰懼,叩頭悔謝,久之而後止。
又強取真君修行鐘,置之僧寺,擊之聲啞如土木,疑道流以術禁之,遂加囚擊,欲置於刑。
讀忽坐寐,為神人叱責,将斷其首,驚覺,遂釋道流,送鐘還宮。
至五季亂,一夕飛去,莫知所之。
車毂,州牧徐登欲見之,令取至府,猶未及觀,即夕飛還,皇朝猶在,金人入寇,尋失之。
石函雖有家縫,而不可開,唐張善安竊據洪州,強鑿開之。
其蓋内丹書字雲:五百年後,狂賊張善安開之。
善安懼,磨洗其字,終不能滅,遂藏其蓋,止留函底。
今與藥臼皆存焉。
三朝宸翰及真君玉冊,金人入寇之後,不知所存焉。
真君垂迩,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
或散在山林湖灤,絕有異處。
如龍沙側之磨劍池,池上沙壁立,略不湮塞。
新建縣之歎早湖,水蛭至多,以粒藥投之,其蛭永絕,至今名藥湖。
松湖市之旅邸,真君嘗少憩,至今其家無蚊納。
豐城縣之秒針洞,蛟入其中,以杉木楔之,至今不朽。
奉新縣之藏溪,蛟藏其中,以劍劈裂溪傍巨石,書符以鎮。
今鎮蛟石碣尚存。
靖安縣有劉仙姑,名懿真,年數百歲,貌若童子,谌姆嘗稱之,真君往見,則已飛升矣,遂留寶木華車遺之,車因風飄舉,三日而下,因名其觀日華車觀,碑碣猶在,今号栖霞觀。
此類莫克婵舉。
每歲季夏,諸卿士庶,各備香華、鼓樂、旗幟,就寝殿迎請真君小塑像,幸其鄉社,随願祈禳,以镯除旱蝗。
先期數日,率衆社首,以瓜果酌獻于前殿,名日割瓜,預告迎請之期也。
真君之像凡六,唯前殿與寝殿未嘗動,餘皆随意迎請。
六旬之問,迎請周褊洪瑞之境,八十一鄉之人乃同詣宮醮謝,日黃中齋。
黃中儀式,真君所流傳也。
七月二十八日,仙駕登宮左之五龍崗,禁辟蛇虎,自古以然,謂之禁壇,故遠近祈禳之人晝夜往還,絕無蛇虎之患。
仲秋,号淨月,自朔旦開宮,受四方行香禱賽薦獻,先自州府始,州府具香燭、酒币、詞疏,遣衙吏馳獻。
遠迩之人扶老攜幼,肩輿乘騎,肩摩于路,且有商賈百貨之射利,奇能異仗之逞巧,以至茶坊、酒爐、食肆、旅邸,相續於十餘裡之問,骈於關市,終月乃已。
常以淨月之三日,仙仗往
仍命采訪許真君别有遺邊去處,如未有觀,即勒本屬取官錢建造,如有宮觀,屋宇損壞,即如法修換,無常住,即撥近便僧寺堪好莊田,入觀供辦,務令嚴謹。
主者施行數月後,複夢真君回,如初謝上曰:分甯乃昔經行之處,重勞建造,吾蔔地西山,遺邊具存,但居宇隘陋,不足副西京瞻視,幸陛下一修整之耳。
上寤,即诏洪州改修玉隆萬壽宮,仍降圖本,依西京崇福宮例,鼎新蓋造。
賜真君像一軀,及銅鑄香爐、花瓶、燭台、鐘磬之具,禦書門殿二額。
凡為大殿六、小殿十二,三廓七門五閣,前殿三面壁繪真君出處功行之邊,後殿奉安玉冊,其上建閣,寶藏三诏禦書,兩應複壁繪仙仗出入之儀。
環以牆垣,由牆之西籲真人之故居,建道院以安道衆。
建炎中,金人寇江右,欲火宮庭。
俄而,水自楹桶問出,火不能熱,虜酋大驚,乃書壁雲:金國龍虎上将軍來獻忠,被授元帥府上畔都統大軍,屆茲遍觀聖像,莊嚴華麗,不敢焚毀。
時天會八年正月初二日記,主觀想知悉。
寫畢,戢兵而去。
此壁近頹,方理其字。
紹興二十八年賜禦書十軸,令寶之以鎮福庭焉。
凡真君之所遺物,皆有神物守護,不可觸犯。
殿前守植相,其榮悴常兆宮之盛衰,剪以煎湯,無疾不療。
丹井舊有神龍出沒,胡洞真始置符石以鎮之鐵柱。
唐嚴謬作州牧,心頗不信,嘗令發掘,俄迅雷烈風,江波泛溢,城郭震動。
撰懼,叩頭悔謝,久之而後止。
又強取真君修行鐘,置之僧寺,擊之聲啞如土木,疑道流以術禁之,遂加囚擊,欲置於刑。
讀忽坐寐,為神人叱責,将斷其首,驚覺,遂釋道流,送鐘還宮。
至五季亂,一夕飛去,莫知所之。
車毂,州牧徐登欲見之,令取至府,猶未及觀,即夕飛還,皇朝猶在,金人入寇,尋失之。
石函雖有家縫,而不可開,唐張善安竊據洪州,強鑿開之。
其蓋内丹書字雲:五百年後,狂賊張善安開之。
善安懼,磨洗其字,終不能滅,遂藏其蓋,止留函底。
今與藥臼皆存焉。
三朝宸翰及真君玉冊,金人入寇之後,不知所存焉。
真君垂迩,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
或散在山林湖灤,絕有異處。
如龍沙側之磨劍池,池上沙壁立,略不湮塞。
新建縣之歎早湖,水蛭至多,以粒藥投之,其蛭永絕,至今名藥湖。
松湖市之旅邸,真君嘗少憩,至今其家無蚊納。
豐城縣之秒針洞,蛟入其中,以杉木楔之,至今不朽。
奉新縣之藏溪,蛟藏其中,以劍劈裂溪傍巨石,書符以鎮。
今鎮蛟石碣尚存。
靖安縣有劉仙姑,名懿真,年數百歲,貌若童子,谌姆嘗稱之,真君往見,則已飛升矣,遂留寶木華車遺之,車因風飄舉,三日而下,因名其觀日華車觀,碑碣猶在,今号栖霞觀。
此類莫克婵舉。
每歲季夏,諸卿士庶,各備香華、鼓樂、旗幟,就寝殿迎請真君小塑像,幸其鄉社,随願祈禳,以镯除旱蝗。
先期數日,率衆社首,以瓜果酌獻于前殿,名日割瓜,預告迎請之期也。
真君之像凡六,唯前殿與寝殿未嘗動,餘皆随意迎請。
六旬之問,迎請周褊洪瑞之境,八十一鄉之人乃同詣宮醮謝,日黃中齋。
黃中儀式,真君所流傳也。
七月二十八日,仙駕登宮左之五龍崗,禁辟蛇虎,自古以然,謂之禁壇,故遠近祈禳之人晝夜往還,絕無蛇虎之患。
仲秋,号淨月,自朔旦開宮,受四方行香禱賽薦獻,先自州府始,州府具香燭、酒币、詞疏,遣衙吏馳獻。
遠迩之人扶老攜幼,肩輿乘騎,肩摩于路,且有商賈百貨之射利,奇能異仗之逞巧,以至茶坊、酒爐、食肆、旅邸,相續於十餘裡之問,骈於關市,終月乃已。
常以淨月之三日,仙仗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