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著指玄篇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謝張紫陽書
白玉蟾
某稽首百拜上覆:祖師天台悟真先生紫陽真人張君門下,即日伏以入春風雨,萬象翠寒,恭惟水草谷神天丁左右,龍精溢體,火候沖寂,滿室金花,歸根複命。
嘗聞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道之大不可得而形容,若形容此道,則空寂虛無,妙湛淵默也。
心之廣不可得而比喻,若比喻此心,則清靜靈明,沖和溫粹也。
會萬化而歸一道,則天下皆自化,而萬物皆自如也。
會百為而歸一.心則聖人自無為而百為,自無着也。
推,此心而與道合,此心即道也,體此道而與心會,此道即心也。
道融於心,心融於道也。
心外無别道,道外無别物也。
所以天地本.未嘗乾坤,而萬物自乾坤耳。
日月本未嘗離坎,而萬物自離坎耳。
緬惟我道祖太上老君,曉天下以此道,明聖人以此心。
此道之在天下,不容以物物,不容以化化。
故凡物物化化之理,在天下而不在此道也。
此道如如也,以此心而會此道可也。
此心之在聖人,不容以知知,不容以識識之理,在聖人而不在此心也。
此心如如也,以此道而會之此心可也。
道此道以脈此心,心此心而髓此道。
吾亦不知孰為道,孰為心也。
但見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似物非物,似象非象。
以耳聽之則眼聞,以眼視之則耳見,吾恐此而名之日陰陽之髓、混沌之精、虛空之根、太極之蒂也。
前輩不知,強名日道。
以今觀之,虹喚虹,作惚煉也;玉指玉,作賦砍也。
此而非金丹乎!今夫知金丹之妙也,夫何用泥象之安爐,着相而造鼎。
謂如黃芽白雪,非可見之黃芽白雪;神水華池,非可用之神水華池。
喻之為鉛精汞髓,比之為金精木液,何處烹偃月之爐,何處煉朱砂之鼎,知此則日:日烏月兔也,天馬地牛也。
乾坤本無離坎之用,離坎亦無乾坤之體。
紅鉛黑汞,非龍虎交媾之物乎?白金黑錫,非龜蛇交合之象乎?二八九三皆陰陽之異義,斤铢兩數乃混沌之餘事。
要之配合而調和,抽添而運用,故此藥物非金石草木之料,此火候非年月日時之數。
父母未生以前,盡有無窮活路。
身心不動以後,複有無極真機。
昨以夙綠,針芥枯骨更生,久侍師傍,幸沾法乳,謂:夫修煉金丹之旨,采藥物於不動之中,行火候於無為之内,以神氣之所沐浴,以形神之所配匹,然後知心中自有無限藥材,身中自有無限火符。
如是而悟之,謂丹如是而修之,謂道鑿石以求玉,陶沙以取金,煉形以養神,明心以合道,皆一意也。
所謂鉛中取水銀砂中取汞之旨也。
依而行之,夫歡婦合。
以此理而質之儒書,則一也,以此理而質之佛典,則一也。
所以天下無二道也。
天之道既無二理,而聖人之心豈兩用耶?形中以神為君,神乃形之命也;神中以性為極,性乃神之命也。
自形中之神以合神中之性,此謂之歸根複命也。
斯道甚明矣,此心不惑矣。
如七返九還之秘,世所不傳,夫七返九還者,乃返本還源之義也。
七數九數者,
嘗聞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道之大不可得而形容,若形容此道,則空寂虛無,妙湛淵默也。
心之廣不可得而比喻,若比喻此心,則清靜靈明,沖和溫粹也。
會萬化而歸一道,則天下皆自化,而萬物皆自如也。
會百為而歸一.心則聖人自無為而百為,自無着也。
推,此心而與道合,此心即道也,體此道而與心會,此道即心也。
道融於心,心融於道也。
心外無别道,道外無别物也。
所以天地本.未嘗乾坤,而萬物自乾坤耳。
日月本未嘗離坎,而萬物自離坎耳。
緬惟我道祖太上老君,曉天下以此道,明聖人以此心。
此道之在天下,不容以物物,不容以化化。
故凡物物化化之理,在天下而不在此道也。
此道如如也,以此心而會此道可也。
此心之在聖人,不容以知知,不容以識識之理,在聖人而不在此心也。
此心如如也,以此道而會之此心可也。
道此道以脈此心,心此心而髓此道。
吾亦不知孰為道,孰為心也。
但見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似物非物,似象非象。
以耳聽之則眼聞,以眼視之則耳見,吾恐此而名之日陰陽之髓、混沌之精、虛空之根、太極之蒂也。
前輩不知,強名日道。
以今觀之,虹喚虹,作惚煉也;玉指玉,作賦砍也。
此而非金丹乎!今夫知金丹之妙也,夫何用泥象之安爐,着相而造鼎。
謂如黃芽白雪,非可見之黃芽白雪;神水華池,非可用之神水華池。
喻之為鉛精汞髓,比之為金精木液,何處烹偃月之爐,何處煉朱砂之鼎,知此則日:日烏月兔也,天馬地牛也。
乾坤本無離坎之用,離坎亦無乾坤之體。
紅鉛黑汞,非龍虎交媾之物乎?白金黑錫,非龜蛇交合之象乎?二八九三皆陰陽之異義,斤铢兩數乃混沌之餘事。
要之配合而調和,抽添而運用,故此藥物非金石草木之料,此火候非年月日時之數。
父母未生以前,盡有無窮活路。
身心不動以後,複有無極真機。
昨以夙綠,針芥枯骨更生,久侍師傍,幸沾法乳,謂:夫修煉金丹之旨,采藥物於不動之中,行火候於無為之内,以神氣之所沐浴,以形神之所配匹,然後知心中自有無限藥材,身中自有無限火符。
如是而悟之,謂丹如是而修之,謂道鑿石以求玉,陶沙以取金,煉形以養神,明心以合道,皆一意也。
所謂鉛中取水銀砂中取汞之旨也。
依而行之,夫歡婦合。
以此理而質之儒書,則一也,以此理而質之佛典,則一也。
所以天下無二道也。
天之道既無二理,而聖人之心豈兩用耶?形中以神為君,神乃形之命也;神中以性為極,性乃神之命也。
自形中之神以合神中之性,此謂之歸根複命也。
斯道甚明矣,此心不惑矣。
如七返九還之秘,世所不傳,夫七返九還者,乃返本還源之義也。
七數九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