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著指玄篇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皆陽數也。
人但能心中無心,念中無念,純清絕點,謂之純陽。
當此之時,三屍消滅,六賊乞降,身外有身,猶未奇特,虛空粉碎,方露全身也。
流俗淺識,末學凡夫,豈知元始天尊與天仙地仙,日日采藥用而不停,藥物愈采而無窮也?又豈知山河大地與蠢動含靈,時時行火候而無暫停,火候愈行而不歇也?隻此火候與藥物,順之則凡,逆之則聖。
古語有雲:五行颠倒,大地七寶。
五行順行,法界火坑。
此義也。
先師泥丸先生、翠虛真人,出於祖師毗陵和尚薛君之門,而毗陵一線,實自祖師杏林先生石君所傳也。
石君承襲紫陽祖師之道,以今日單傳而觀,則曩者天台一夜西華之夢,無非後世蒙福,萬靈幸甚耶?頃年泥丸師挈至霍童洞天,焚香端拜,杏林祖、毗陵祖,極荷呼喚,撫身持耳以還,愈增守雌抱一之意。
昨到武夷見馬自然,口述諄谕,出示寶翰,凡四百言。
字字藥石,仰認愛育,甘露灑心,毛骨豁然。
比因妙道昭着,久居支提,茲來,渠以嬰兒離母之故,欲到青城山省觐,偶綠道過石骛洞,遂發一念,附此尺書。
但述金丹大藥之體如此,至於蕉花春風之機,梧枝秋雨之秘,碧潭之夜月,青山之暮雲,以此深妙,莫敢顯露也。
以有天機之故。
祖師一點頭否?杳林'毗陵、泥丸三師,想參鶴翼,自愧仙凡路隔,何日溫養事畢,飛神禦氣,參陪飛舄之下,以備呼鸾喚鶴之役。
臨紙不勝依戀,涕落筆端,恍失所措。
敢乞泛紫筏、駕丹梯,儲積金砂,垂手群蠢,不備。
謝仙師寄書詞 夫金丹者,采二八兩之藥,結三百日之胎。
心上工夫,不在吞津咽氣;先天造化,要須聚氣凝神。
若要行持須憑口訣,至簡至易,非色非空。
無中養就嬰兒,陰内煉成陽氣,使金公生擒活虎,令姹女獨駕赤龍。
乾夫坤婦而媒假黃婆,離女坎男而結成赤子。
一爐火焰,煉虛空化作微塵;萬頃冰壺,照世界大如黍米。
神歸四大,即龜蛇交合之時;氣入四肢,是烏兔郁羅之處。
玉葫蘆進出黃金之液,金苗酋開成白玉之花。
正當風玲月明時,誰會山青水綠意。
聖師口口,曆代心心,即工黃貫穿萬卷仙經,但片饷工夫無窮逸樂。
先明三五一,行九陽真火以煉之;後至萬百千,到嬰兒寶物則成矣。
銀山鐵壁,一錐直下,打開金鎖玉關,舉步自然無礙。
見萬裡是無塵之境,作千年永不死之人。
海變桑田,我在逍遙遊之境;衣磨劫石,同歸無何有之鄉。
玉蟾素志未回,初誠宿恪,自嗟蒲柳之質,幾近桑榆之年。
老頰猶紅,如有神仙之分;嫩須再黑,始歸道德之源。
歎古人六十四歲将謂休,得先聖八十一章來受用。
村膺落涕,緘口扪心,從來作用功勞,捕風捉影,此日虛無,訣法點鐵成金。
恭惟聖師泥丸聶、翠虛真人,拓世英雄,補天手段,心傳雲雨深深旨,手握雷霆赫赫權。
顧玉蟾三代感師恩,千年待真馭,說刀圭於癸酉秋月之夕,盡坎離於乙亥春雨。
人但能心中無心,念中無念,純清絕點,謂之純陽。
當此之時,三屍消滅,六賊乞降,身外有身,猶未奇特,虛空粉碎,方露全身也。
流俗淺識,末學凡夫,豈知元始天尊與天仙地仙,日日采藥用而不停,藥物愈采而無窮也?又豈知山河大地與蠢動含靈,時時行火候而無暫停,火候愈行而不歇也?隻此火候與藥物,順之則凡,逆之則聖。
古語有雲:五行颠倒,大地七寶。
五行順行,法界火坑。
此義也。
先師泥丸先生、翠虛真人,出於祖師毗陵和尚薛君之門,而毗陵一線,實自祖師杏林先生石君所傳也。
石君承襲紫陽祖師之道,以今日單傳而觀,則曩者天台一夜西華之夢,無非後世蒙福,萬靈幸甚耶?頃年泥丸師挈至霍童洞天,焚香端拜,杏林祖、毗陵祖,極荷呼喚,撫身持耳以還,愈增守雌抱一之意。
昨到武夷見馬自然,口述諄谕,出示寶翰,凡四百言。
字字藥石,仰認愛育,甘露灑心,毛骨豁然。
比因妙道昭着,久居支提,茲來,渠以嬰兒離母之故,欲到青城山省觐,偶綠道過石骛洞,遂發一念,附此尺書。
但述金丹大藥之體如此,至於蕉花春風之機,梧枝秋雨之秘,碧潭之夜月,青山之暮雲,以此深妙,莫敢顯露也。
以有天機之故。
祖師一點頭否?杳林'毗陵、泥丸三師,想參鶴翼,自愧仙凡路隔,何日溫養事畢,飛神禦氣,參陪飛舄之下,以備呼鸾喚鶴之役。
臨紙不勝依戀,涕落筆端,恍失所措。
敢乞泛紫筏、駕丹梯,儲積金砂,垂手群蠢,不備。
謝仙師寄書詞 夫金丹者,采二八兩之藥,結三百日之胎。
心上工夫,不在吞津咽氣;先天造化,要須聚氣凝神。
若要行持須憑口訣,至簡至易,非色非空。
無中養就嬰兒,陰内煉成陽氣,使金公生擒活虎,令姹女獨駕赤龍。
乾夫坤婦而媒假黃婆,離女坎男而結成赤子。
一爐火焰,煉虛空化作微塵;萬頃冰壺,照世界大如黍米。
神歸四大,即龜蛇交合之時;氣入四肢,是烏兔郁羅之處。
玉葫蘆進出黃金之液,金苗酋開成白玉之花。
正當風玲月明時,誰會山青水綠意。
聖師口口,曆代心心,即工黃貫穿萬卷仙經,但片饷工夫無窮逸樂。
先明三五一,行九陽真火以煉之;後至萬百千,到嬰兒寶物則成矣。
銀山鐵壁,一錐直下,打開金鎖玉關,舉步自然無礙。
見萬裡是無塵之境,作千年永不死之人。
海變桑田,我在逍遙遊之境;衣磨劫石,同歸無何有之鄉。
玉蟾素志未回,初誠宿恪,自嗟蒲柳之質,幾近桑榆之年。
老頰猶紅,如有神仙之分;嫩須再黑,始歸道德之源。
歎古人六十四歲将謂休,得先聖八十一章來受用。
村膺落涕,緘口扪心,從來作用功勞,捕風捉影,此日虛無,訣法點鐵成金。
恭惟聖師泥丸聶、翠虛真人,拓世英雄,補天手段,心傳雲雨深深旨,手握雷霆赫赫權。
顧玉蟾三代感師恩,千年待真馭,說刀圭於癸酉秋月之夕,盡坎離於乙亥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