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著指玄篇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移,能與精氣交而生萬神,若天地安和而長萬物。
聖人内默聰明,外屏嗜欲,靜居太始之先,未始有巧拙之辨。
三要者,玄牝、玉戶、金關。
上通於天,下通於地,切勿眼觀心動,耳聽神移,口談氣散,故三要動之神散也。
但人心中有二竅,左曰玄,右曰牝,下入氣海,上通泥丸,此真相通玉戶金關夾脊相赓,過三關而朝北極,陽穴動而養真。
廣成子日:木去火則不灰,人去性則不死。
火出神散,神散氣離,氣離身亡。
國有奸久而破,身有邪久而死。
去奸則甯,去邪則安。
天地盜太虛,人蠱盜天地。
蝶虹者,人腹之蟲,爍我魂魄,亡我神氣,散我精血,若能還陰陽造化之機,勿能害耳。
聖人以機籌運,法造化之機,如是修煉天界。
天以一氣長養萬物,人受一氣而生萬神。
散一氣以盜而死。
古聖人食天氣自有時,自調百脈,暢飲太和真氣,注想身田,即得五髒清涼,六府調泰,關節元氣精神安也。
廣成子曰:氣之柔弱,穿筋骨,安精神,皆使關節通流,豈不理乎?神機内用,千變萬化,天運機而養萬物,人運機而化不窮。
人知外象,有吉兇之兆,即壽而應,而不知自已有神,乃為神仙,所為神也。
日月者,陰陽之至晶也。
周遊八極,寒暑相推,克天地之意,定於日月周遊之道也。
日出月入,在於數中。
數者,一也。
一者,氣也。
聖人得之,通天地陰陽地理,固氣養神不失於道,萬變始也。
君子可以固窮,下士聞笑而輕命。
三返在於三元,天元真氣居首,靈元真氣居中,本元真氣居下。
精者,師也。
心者,王也。
身者,形也。
三陽循於内,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矣。
以天道而化下方萬物,受道所生,自然而然。
乃大恩生不以色欲縱其心。
安其心而保其氣,造化自恩生也。
剪其欲,正其心,定其氣,守神抱一,至靜而日新,必達於源,至於神,陰陽之本也。
目不視色神不移,神不移其氣内藏,至樂天真,終無所擾。
廣成子曰:禽者,南方之烏也。
人能緻伏真精力,久如禽飛騰太虛。
不過以氣而作飛仙,損有餘而補不足。
有餘者,心。
不足者,精。
有餘不能損,則其不足不能補。
補不足者,是害也。
節欲潛形物束無味,有恩存焉。
害中恩也。
天地之理,聖人之機,至道之苗,萬物之本,陰陽之宗,故造化無窮。
聖人於至道之精,我之有也。
道之勃然,萬物自物,我哲耳。
陰陽非勝,我之用勝之者,我神我靈。
而陰陽同勝天地者,二氣結而萬物皆同也。
哲同神氣,聖人也,而異於人,故作神仙矣。
内三要出《黃帝陰符經》 第一要者,頭,太淵也。
天,谷神所居之位是也。
上應玄都,萬神會集之鄉。
人能開此,谷神自居,真息自定,饑渴自除矣。
第二要者,心,绛宮也。
人能虛心凝神,得神氣俱定,息不往來,謂之大定矣。
夫神者,天地之元,性命之本,日月之祖,龍虎之首,陰陽之根。
每一息動四至,太上言:二十四動為一刀,二百四十動為一圭,故聖人謂之刀圭。
第三要者,在兩腎之問,水火之。
際,謂之地戶。
此關有神,謂之桃康,上通九天,下通湧泉,真氣聚散,皆從此關。
故聖人言:天門常開,地戶永閉。
人能會此三要,神氣自然交結。
《陰符經》曰:九竅之邪在此。
三要正此意也。
外三要 外三要者,玄牝之門也。
口通五髒,出者重濁之氣,屬陰。
一切百谷諸味,皆地之精,從口而入,與地相接,謂之地根。
鼻通六腑,出者輕清之氣,屬陽,接其天,此乃天根。
太上言:玄牝之門,是為天根。
鼻有兩竅,口有一竅,共三竅。
此是神氣往來之門。
陽神為玄,陰息為牝。
此門中有天魂地魄,與我神氣混而為一,故強名曰玄牝,二物也。
#1原作『庭經』,當為『紫庭經』。
聖人内默聰明,外屏嗜欲,靜居太始之先,未始有巧拙之辨。
三要者,玄牝、玉戶、金關。
上通於天,下通於地,切勿眼觀心動,耳聽神移,口談氣散,故三要動之神散也。
但人心中有二竅,左曰玄,右曰牝,下入氣海,上通泥丸,此真相通玉戶金關夾脊相赓,過三關而朝北極,陽穴動而養真。
廣成子日:木去火則不灰,人去性則不死。
火出神散,神散氣離,氣離身亡。
國有奸久而破,身有邪久而死。
去奸則甯,去邪則安。
天地盜太虛,人蠱盜天地。
蝶虹者,人腹之蟲,爍我魂魄,亡我神氣,散我精血,若能還陰陽造化之機,勿能害耳。
聖人以機籌運,法造化之機,如是修煉天界。
天以一氣長養萬物,人受一氣而生萬神。
散一氣以盜而死。
古聖人食天氣自有時,自調百脈,暢飲太和真氣,注想身田,即得五髒清涼,六府調泰,關節元氣精神安也。
廣成子曰:氣之柔弱,穿筋骨,安精神,皆使關節通流,豈不理乎?神機内用,千變萬化,天運機而養萬物,人運機而化不窮。
人知外象,有吉兇之兆,即壽而應,而不知自已有神,乃為神仙,所為神也。
日月者,陰陽之至晶也。
周遊八極,寒暑相推,克天地之意,定於日月周遊之道也。
日出月入,在於數中。
數者,一也。
一者,氣也。
聖人得之,通天地陰陽地理,固氣養神不失於道,萬變始也。
君子可以固窮,下士聞笑而輕命。
三返在於三元,天元真氣居首,靈元真氣居中,本元真氣居下。
精者,師也。
心者,王也。
身者,形也。
三陽循於内,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矣。
以天道而化下方萬物,受道所生,自然而然。
乃大恩生不以色欲縱其心。
安其心而保其氣,造化自恩生也。
剪其欲,正其心,定其氣,守神抱一,至靜而日新,必達於源,至於神,陰陽之本也。
目不視色神不移,神不移其氣内藏,至樂天真,終無所擾。
廣成子曰:禽者,南方之烏也。
人能緻伏真精力,久如禽飛騰太虛。
不過以氣而作飛仙,損有餘而補不足。
有餘者,心。
不足者,精。
有餘不能損,則其不足不能補。
補不足者,是害也。
節欲潛形物束無味,有恩存焉。
害中恩也。
天地之理,聖人之機,至道之苗,萬物之本,陰陽之宗,故造化無窮。
聖人於至道之精,我之有也。
道之勃然,萬物自物,我哲耳。
陰陽非勝,我之用勝之者,我神我靈。
而陰陽同勝天地者,二氣結而萬物皆同也。
哲同神氣,聖人也,而異於人,故作神仙矣。
内三要出《黃帝陰符經》 第一要者,頭,太淵也。
天,谷神所居之位是也。
上應玄都,萬神會集之鄉。
人能開此,谷神自居,真息自定,饑渴自除矣。
第二要者,心,绛宮也。
人能虛心凝神,得神氣俱定,息不往來,謂之大定矣。
夫神者,天地之元,性命之本,日月之祖,龍虎之首,陰陽之根。
每一息動四至,太上言:二十四動為一刀,二百四十動為一圭,故聖人謂之刀圭。
第三要者,在兩腎之問,水火之。
際,謂之地戶。
此關有神,謂之桃康,上通九天,下通湧泉,真氣聚散,皆從此關。
故聖人言:天門常開,地戶永閉。
人能會此三要,神氣自然交結。
《陰符經》曰:九竅之邪在此。
三要正此意也。
外三要 外三要者,玄牝之門也。
口通五髒,出者重濁之氣,屬陰。
一切百谷諸味,皆地之精,從口而入,與地相接,謂之地根。
鼻通六腑,出者輕清之氣,屬陽,接其天,此乃天根。
太上言:玄牝之門,是為天根。
鼻有兩竅,口有一竅,共三竅。
此是神氣往來之門。
陽神為玄,陰息為牝。
此門中有天魂地魄,與我神氣混而為一,故強名曰玄牝,二物也。
#1原作『庭經』,當為『紫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