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賊邪 疾病
關燈
小
中
大
賊邪九宮八風六十
【太乙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宮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複居葉蟄之宮,曰冬至矣。
太乙日遊,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數所在日,從一處至九日,複反于一。
常如是無已,終而複始。
】 太乙即北極。
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之所居也。
北極居中不動,而鬥之七星,環運于外。
北極,天之樞也。
《論語》: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
自一至四為魁,自五至七為杓,鬥杓旋指十二辰,以立月建。
正月指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醜。
一歲八節,太乙移居八宮。
周歲三百六十六日,分屬八宮,每宮得四十六日。
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即坎宮也。
明日四十六日之明日,自立春日始。
居天留四十六日,即艮宮也。
明日春分。
居倉門四十六日,即震宮也。
明日立夏。
居陰洛四十五日,即巽宮也。
明日夏至。
居天宮四十六日,即離宮也。
明日立秋。
居玄委四十六日,即坤宮也。
明日秋分。
居倉果四十六日,即兌宮也。
明日立冬。
居新洛四十五日,即乾宮也。
乾為天門,巽為地戶,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故兩宮止四十五日。
合之中央招搖,是為九宮。
太乙按節移居,周而複始。
【太乙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
先之則多雨,後之則多旱。
太乙在冬至之日有變,占在君,太乙在春分之日有變,占在相,太乙在中宮之日有變,占在吏,太乙在秋分之日有變,占在将,太乙在夏至之日有變,占在百姓。
所謂有變者,太乙居五宮之日,病風折樹木,揚沙石。
各以其所主占貴賤,因視風所來而占之。
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沖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
謹候虛風而避之,故聖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石矢然,邪弗能害,此之謂也。
】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正之宮,合之中宮,是謂五宮。
風自其所居之鄉來,如冬至之北風,夏至之南風,春分之東風,秋分之西風是也。
從其沖後來,謂從其對面來,如冬之南風,夏之北風是也。
【是故太乙入徒,立于中宮,以朝八風,以占吉兇也。
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脈,其氣主為熱。
風從西南方來,名曰謀風,其傷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氣主為弱。
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其傷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膚,其氣主為燥。
風從西北方來,名曰折風,其傷人也,内舍于小腸,外在于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
風從北方來,名曰大剛風,其傷人也,内舍于腎,外在于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
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兇風,其傷人也,内舍于大腸,外在于兩脅腋骨下及肢節。
風從東方來,名曰嬰兒風,其傷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紐,其氣主為身濕。
風從東南方來,名曰弱風,其傷人也,内舍于胃,外在于肌肉,其氣主體重。
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人。
三虛相抟,則為暴病卒死。
兩實一虛,病則為淋露寒熱。
犯其雨濕之地,則為痿。
故聖人避風如避石矢焉。
其有三虛,而偏中于風邪,則為擊仆偏枯矣。
】 風從南方來,謂冬至四十六日。
八風皆然,故曰從其虛之鄉來。
三虛,義詳歲露論,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也。
抟,聚也,謂三虛相合也。
淋露,淋帶之證也。
賊邪歲露論六十一 【黃帝問于少師曰:餘聞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賊風邪氣,因得以入乎?将必須八正虛邪,乃能傷人乎?少師答曰:不然。
賊風邪氣之中人也,不得以時,然必因其開也,其入深,其内極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閉也,其入淺以留,其病人也徐以遲。
黃帝曰:有寒溫和适,腠理不開,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師答曰:帝弗知邪入乎?雖平居,其腠理開閉緩急,其故常有時也。
黃帝曰:可得聞乎?少師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緻,毛發堅,腠理郄,煙垢着,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
至其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殘,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黃帝曰:其有卒然暴病暴死者,何也?少師答曰: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
黃帝曰:願聞三虛。
少師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
故論不知三虛,工反為粗。
黃帝曰:願聞三實。
少師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也。
黃帝曰:善乎哉論!明乎哉道!請藏之金匮,命曰三實。
然此一夫之論也,願聞歲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少師曰:此八風之候也。
黃帝曰:候之奈何?少師曰: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乙立于葉蟄之宮,其至也,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
風雨從南方來者,為虛風,賊傷人者也。
其以夜半至也,萬民皆卧而弗犯也,故其歲民少病。
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惰而皆中于虛風,故萬民多病。
虛邪入客于骨而不發于外,至其立春,陽氣大發,腠理開,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又皆中于虛風,此兩邪相抟,經氣結代者矣。
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
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而少死,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
黃帝曰:虛邪之風,其所傷貴賤何如?候之奈何?少師曰:正月朔日,太乙居天留之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
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
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
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
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将,國有殃,人多死亡。
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發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
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溫和不風,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籴貴,民多病。
此所謂候歲之風,殘傷人者也。
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
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
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
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諸所謂風者,皆發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者也。
郄、隙同。
殘,殘同。
】 乘年之衰,如五運陰年,歲氣不及,又遇六氣之邪克之是也。
逢月之空,即月郭空也。
失時之和,春不溫,夏不熱,秋不涼,冬不寒也。
經氣結代,即脈結代。
兩邪相合,外束皮毛,經脈壅遏,故病結代。
結代者,動而中止也。
旱鄉,南方火位,火旺則旱也。
白骨将,西方金位,金主殺,如好殺之将,白骨成丘也。
賊邪賊風六十二 【黃帝問于岐伯曰:人有八虛,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髒。
黃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氣留于兩肘,肝有邪,其氣留于兩腋,脾有邪,其氣留于兩髀,腎有邪,其氣留于兩腘。
凡此八虛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筋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故病攣也。
】 八虛皆身之大關節,邪氣伏留之所也。
此段舊誤在邪客。
【黃帝曰: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嘗有所傷于濕氣,藏于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墜,惡血在内而不去。
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适,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
黃帝曰:今夫子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氣,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内亂,兩氣相抟,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黃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白: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
】 舊有濕氣,或有惡血,阻其經脈,梗而不流。
偶因喜怒飲食乖常失度,傷其髒腑,迩時适逢寒溫不時,感其皮毛。
寒則腠理閉而不通,溫則孔竅開而遇風寒,風寒閉束,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濕氣惡血。
則為寒痹,其開而遇風寒,以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也。
此雖不遇賊風邪氣,亦必有所因加而發焉,所以病也。
【黃帝問于岐伯曰:經言夏日傷暑,秋病瘧,瘧之發以時,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邪客于風府,病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大會于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日作晏。
此其先客于脊背也,故每至于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
太乙日遊,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數所在日,從一處至九日,複反于一。
常如是無已,終而複始。
】 太乙即北極。
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之所居也。
北極居中不動,而鬥之七星,環運于外。
北極,天之樞也。
《論語》: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
自一至四為魁,自五至七為杓,鬥杓旋指十二辰,以立月建。
正月指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醜。
一歲八節,太乙移居八宮。
周歲三百六十六日,分屬八宮,每宮得四十六日。
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即坎宮也。
明日四十六日之明日,自立春日始。
居天留四十六日,即艮宮也。
明日春分。
居倉門四十六日,即震宮也。
明日立夏。
居陰洛四十五日,即巽宮也。
明日夏至。
居天宮四十六日,即離宮也。
明日立秋。
居玄委四十六日,即坤宮也。
明日秋分。
居倉果四十六日,即兌宮也。
明日立冬。
居新洛四十五日,即乾宮也。
乾為天門,巽為地戶,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故兩宮止四十五日。
合之中央招搖,是為九宮。
太乙按節移居,周而複始。
【太乙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
先之則多雨,後之則多旱。
太乙在冬至之日有變,占在君,太乙在春分之日有變,占在相,太乙在中宮之日有變,占在吏,太乙在秋分之日有變,占在将,太乙在夏至之日有變,占在百姓。
所謂有變者,太乙居五宮之日,病風折樹木,揚沙石。
各以其所主占貴賤,因視風所來而占之。
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沖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
謹候虛風而避之,故聖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石矢然,邪弗能害,此之謂也。
】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正之宮,合之中宮,是謂五宮。
風自其所居之鄉來,如冬至之北風,夏至之南風,春分之東風,秋分之西風是也。
從其沖後來,謂從其對面來,如冬之南風,夏之北風是也。
【是故太乙入徒,立于中宮,以朝八風,以占吉兇也。
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脈,其氣主為熱。
風從西南方來,名曰謀風,其傷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氣主為弱。
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其傷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膚,其氣主為燥。
風從西北方來,名曰折風,其傷人也,内舍于小腸,外在于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
風從北方來,名曰大剛風,其傷人也,内舍于腎,外在于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
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兇風,其傷人也,内舍于大腸,外在于兩脅腋骨下及肢節。
風從東方來,名曰嬰兒風,其傷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紐,其氣主為身濕。
風從東南方來,名曰弱風,其傷人也,内舍于胃,外在于肌肉,其氣主體重。
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人。
三虛相抟,則為暴病卒死。
兩實一虛,病則為淋露寒熱。
犯其雨濕之地,則為痿。
故聖人避風如避石矢焉。
其有三虛,而偏中于風邪,則為擊仆偏枯矣。
】 風從南方來,謂冬至四十六日。
八風皆然,故曰從其虛之鄉來。
三虛,義詳歲露論,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也。
抟,聚也,謂三虛相合也。
淋露,淋帶之證也。
賊邪歲露論六十一 【黃帝問于少師曰:餘聞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賊風邪氣,因得以入乎?将必須八正虛邪,乃能傷人乎?少師答曰:不然。
賊風邪氣之中人也,不得以時,然必因其開也,其入深,其内極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閉也,其入淺以留,其病人也徐以遲。
黃帝曰:有寒溫和适,腠理不開,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師答曰:帝弗知邪入乎?雖平居,其腠理開閉緩急,其故常有時也。
黃帝曰:可得聞乎?少師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緻,毛發堅,腠理郄,煙垢着,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
至其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殘,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黃帝曰:其有卒然暴病暴死者,何也?少師答曰: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
黃帝曰:願聞三虛。
少師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
故論不知三虛,工反為粗。
黃帝曰:願聞三實。
少師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也。
黃帝曰:善乎哉論!明乎哉道!請藏之金匮,命曰三實。
然此一夫之論也,願聞歲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少師曰:此八風之候也。
黃帝曰:候之奈何?少師曰: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乙立于葉蟄之宮,其至也,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
風雨從南方來者,為虛風,賊傷人者也。
其以夜半至也,萬民皆卧而弗犯也,故其歲民少病。
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惰而皆中于虛風,故萬民多病。
虛邪入客于骨而不發于外,至其立春,陽氣大發,腠理開,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又皆中于虛風,此兩邪相抟,經氣結代者矣。
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
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而少死,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
黃帝曰:虛邪之風,其所傷貴賤何如?候之奈何?少師曰:正月朔日,太乙居天留之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
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
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
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
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将,國有殃,人多死亡。
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發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
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溫和不風,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籴貴,民多病。
此所謂候歲之風,殘傷人者也。
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
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
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
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諸所謂風者,皆發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者也。
郄、隙同。
殘,殘同。
】 乘年之衰,如五運陰年,歲氣不及,又遇六氣之邪克之是也。
逢月之空,即月郭空也。
失時之和,春不溫,夏不熱,秋不涼,冬不寒也。
經氣結代,即脈結代。
兩邪相合,外束皮毛,經脈壅遏,故病結代。
結代者,動而中止也。
旱鄉,南方火位,火旺則旱也。
白骨将,西方金位,金主殺,如好殺之将,白骨成丘也。
賊邪賊風六十二 【黃帝問于岐伯曰:人有八虛,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髒。
黃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氣留于兩肘,肝有邪,其氣留于兩腋,脾有邪,其氣留于兩髀,腎有邪,其氣留于兩腘。
凡此八虛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筋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故病攣也。
】 八虛皆身之大關節,邪氣伏留之所也。
此段舊誤在邪客。
【黃帝曰: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嘗有所傷于濕氣,藏于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墜,惡血在内而不去。
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适,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
黃帝曰:今夫子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氣,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内亂,兩氣相抟,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黃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白: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
】 舊有濕氣,或有惡血,阻其經脈,梗而不流。
偶因喜怒飲食乖常失度,傷其髒腑,迩時适逢寒溫不時,感其皮毛。
寒則腠理閉而不通,溫則孔竅開而遇風寒,風寒閉束,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濕氣惡血。
則為寒痹,其開而遇風寒,以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也。
此雖不遇賊風邪氣,亦必有所因加而發焉,所以病也。
【黃帝問于岐伯曰:經言夏日傷暑,秋病瘧,瘧之發以時,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邪客于風府,病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大會于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日作晏。
此其先客于脊背也,故每至于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