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外候 病論
關燈
小
中
大
外候五變五十二
【黃帝問于少俞曰:餘聞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風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複還,或留止,或為風厥汗出,或為消瘅,或為寒熱,或為留痹,或為積聚,奇邪淫泆,不可勝數,願聞其故。
夫同時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為人生風乎,何其異也?少俞曰:夫天之生風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無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黃帝曰:一時遇風,同時得病,其病各異,願聞其故。
少俞曰:善乎哉問!請論以比匠人。
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
木之陰陽,尚有堅脆,堅者不入,脆者皮弛,及其交節,而缺斤斧焉。
夫一木之中,堅脆不同,堅者則剛,脆者易傷,況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異耶。
夫木之早花先生葉者,遇春霜烈風,則花落而葉萎。
久曝大旱,則脆木薄皮者,枝條汁少而葉萎。
久陰淫雨,則薄皮多汁者,皮潰而漉。
卒風暴起,則剛脆之木,枝折杌傷。
秋霜疾風,則剛脆之木,根搖而葉落。
凡此五者,各有所傷,況于人乎!黃帝曰:以人應木奈何?少俞答曰:木之所傷也,皆傷其枝,枝之剛而堅,未成傷也。
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為病也。
】杌,音兀。
風厥、汗出、消瘅、留痹、積聚,是為風邪五變。
斧斤、刀削,皆匠人之利器也。
檀弓:宋之斤,魯之削。
枝折杌傷,木無枝曰杌。
【黃帝曰: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
黃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堅也?少俞答曰:(月囷)肉不堅而無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緻者,腠理疏。
此言其渾然者。
】 肉之聚處曰,即臀肉也,此肌肉之本。
(月囷)肉不堅,則其餘肉必不堅也。
此言其渾然者,渾舉其大概而言之也。
【黃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髒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黃帝曰:何以知五髒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剛強多怒,柔者易傷也。
黃帝曰: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月寬)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瘅。
此言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
】 (月寬),同寬。
消瘅,即消渴。
瘅,熱也。
仲景《傷寒》、《金匮》:厥陰之為病,消渴。
肝為風木。
風燥亡津,是以病渴。
柔弱者,必有剛強,柔弱者,肺,剛強者,肝也,肝氣剛強則怒,肺氣柔弱則易傷消瘅也。
長沖直揚,論勇作長衡直揚。
長沖,目珠突露也,直揚,直眉也。
《詩》:揚且之晰也。
《注》:眉上橫也。
(月寬)皮充肌,血氣壅阻,而皮肉充塞也。
【黃帝曰:人之善病寒熱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
黃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堅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顴骨者,骨之本也,顴大則骨大,顴小則骨小。
皮膚薄而其肉無(月囷),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與其天同色,污然獨異,此其候也。
臂薄者,其髓不滿,故善病寒熱也。
】 懦懦,弱貌。
地者,面之下部。
天者,面之上部也。
殆然、污然,晦而不明也。
【黃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堅者,善病痹。
黃帝臼:痹之高下有處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視其部。
】 各視其部,視其肉所不堅之部也。
【黃帝曰: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
脾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蓄積留止,大聚乃起。
】淖,音鬧。
淖澤,濕氣濡滞也。
【黃帝曰:夫病形,餘已知之矣,願聞其時。
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時,時高則起,時下則殆,雖不陷下,當年有沖通,其病必起,是謂因形而生病,五變之紀也。
故用針者,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也。
】故用針者至末,誤在官針。
願聞其時,病起之時也。
先立其年,立其主運之年也。
以知其時,知其時令之生克也。
時高則起,得生旺而病愈也。
時下則殆,遇衰克而病危也。
雖不陷下,當年有沖通,其病必過,雖非衰克之時,而當其年有所沖犯而感通,其病亦所必起。
起,病作也。
是謂因形而生病,五變之紀也,因其形虛而生病,五變之綱紀也。
【黃帝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長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風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曰:帝問何急?黃帝曰:願盡聞之。
少俞曰:春青風,夏陽風,秋涼風,冬寒風。
凡此四時之風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黃帝曰:四時之風,病人如何?少俞曰:黃色薄皮弱肉者,不勝春之虛風,白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夏之虛風,青色薄皮弱肉者,不勝秋之虛風,赤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冬之虛風也。
黃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堅,固不傷于四時之風。
其皮薄而肉不堅,色不一者,長夏至而有虛風者,病矣。
其皮厚而肌肉堅者,長夏至而有虛風,不病矣。
其皮厚而肌肉堅者,必重感于寒。
外内皆然,乃病。
黃帝曰:善。
】此段舊誤在論勇。
黃色不勝春,木克土也。
白色不勝夏,火克金也。
青色不勝秋,金克木也。
赤色不勝冬,水克火也。
黑色不勝長夏,土克水也。
外候論疾診尺五十三 【黃帝問于岐伯曰:餘欲無視色持脈,獨調其尺,以言其病,從外知内,為之奈何?岐伯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
視人之目窠上微壅,如新卧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
尺膚滑而淖澤者,風也。
尺肉弱者。
解(亻亦)。
安卧脫肉者,寒熱,不治。
尺膚滑而澤脂者,風也。
尺膚澀者,風痹也。
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
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
其脈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膚寒,其脈小者,洩,少氣。
尺膚炬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
尺膚先寒,久大之而熱者,亦寒熱也。
】(亻亦),與迹同。
窅,凹下。
目窠上微壅,如新卧起狀,頸脈動,時咳段,與水脹篇同義,詳彼篇。
解(亻亦),形迹懈怠也。
病且出者,病将外退也。
炬然,熱蒸之象。
【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
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後獨熱者,肩背熱。
臂中獨然者,腰腹熱,肘後粗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
魚上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
尺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尺堅大,脈小甚,少氣,悗有加,立死。
】 掌後手大指根白肉豐起者,為魚。
炬然,熱盛之象。
人迎,足陽明動脈,在喉旁。
【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見者,寒熱。
診寒熱者,赤脈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
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内者,少陽病。
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
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診齲齒痛,按其陽之來,有過者獨熱,在左左熱,在右右熱,在上上熱,在下下熱。
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
安卧,小便黃赤,脈小而澀者,不嗜食。
女子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
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
耳間青脈起者,掣痛。
大便赤瓣,飧洩,脈小者,手足寒,難己,飧洩,脈小,手足溫,易已。
人病,其寸口之脈與人迎之脈小大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難已也。
】 診寒熱,赤脈上下至瞳子,與寒熱篇同。
大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少陽行于目銳眦,故目痛。
赤脈從上下者
夫同時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為人生風乎,何其異也?少俞曰:夫天之生風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無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黃帝曰:一時遇風,同時得病,其病各異,願聞其故。
少俞曰:善乎哉問!請論以比匠人。
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
木之陰陽,尚有堅脆,堅者不入,脆者皮弛,及其交節,而缺斤斧焉。
夫一木之中,堅脆不同,堅者則剛,脆者易傷,況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異耶。
夫木之早花先生葉者,遇春霜烈風,則花落而葉萎。
久曝大旱,則脆木薄皮者,枝條汁少而葉萎。
久陰淫雨,則薄皮多汁者,皮潰而漉。
卒風暴起,則剛脆之木,枝折杌傷。
秋霜疾風,則剛脆之木,根搖而葉落。
凡此五者,各有所傷,況于人乎!黃帝曰:以人應木奈何?少俞答曰:木之所傷也,皆傷其枝,枝之剛而堅,未成傷也。
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為病也。
】杌,音兀。
風厥、汗出、消瘅、留痹、積聚,是為風邪五變。
斧斤、刀削,皆匠人之利器也。
檀弓:宋之斤,魯之削。
枝折杌傷,木無枝曰杌。
【黃帝曰: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
黃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堅也?少俞答曰:(月囷)肉不堅而無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緻者,腠理疏。
此言其渾然者。
】 肉之聚處曰,即臀肉也,此肌肉之本。
(月囷)肉不堅,則其餘肉必不堅也。
此言其渾然者,渾舉其大概而言之也。
【黃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髒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黃帝曰:何以知五髒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剛強多怒,柔者易傷也。
黃帝曰: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月寬)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瘅。
此言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
】 (月寬),同寬。
消瘅,即消渴。
瘅,熱也。
仲景《傷寒》、《金匮》:厥陰之為病,消渴。
肝為風木。
風燥亡津,是以病渴。
柔弱者,必有剛強,柔弱者,肺,剛強者,肝也,肝氣剛強則怒,肺氣柔弱則易傷消瘅也。
長沖直揚,論勇作長衡直揚。
長沖,目珠突露也,直揚,直眉也。
《詩》:揚且之晰也。
《注》:眉上橫也。
(月寬)皮充肌,血氣壅阻,而皮肉充塞也。
【黃帝曰:人之善病寒熱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
黃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堅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顴骨者,骨之本也,顴大則骨大,顴小則骨小。
皮膚薄而其肉無(月囷),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與其天同色,污然獨異,此其候也。
臂薄者,其髓不滿,故善病寒熱也。
】 懦懦,弱貌。
地者,面之下部。
天者,面之上部也。
殆然、污然,晦而不明也。
【黃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堅者,善病痹。
黃帝臼:痹之高下有處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視其部。
】 各視其部,視其肉所不堅之部也。
【黃帝曰: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
脾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蓄積留止,大聚乃起。
】淖,音鬧。
淖澤,濕氣濡滞也。
【黃帝曰:夫病形,餘已知之矣,願聞其時。
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時,時高則起,時下則殆,雖不陷下,當年有沖通,其病必起,是謂因形而生病,五變之紀也。
故用針者,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也。
】故用針者至末,誤在官針。
願聞其時,病起之時也。
先立其年,立其主運之年也。
以知其時,知其時令之生克也。
時高則起,得生旺而病愈也。
時下則殆,遇衰克而病危也。
雖不陷下,當年有沖通,其病必過,雖非衰克之時,而當其年有所沖犯而感通,其病亦所必起。
起,病作也。
是謂因形而生病,五變之紀也,因其形虛而生病,五變之綱紀也。
【黃帝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長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風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曰:帝問何急?黃帝曰:願盡聞之。
少俞曰:春青風,夏陽風,秋涼風,冬寒風。
凡此四時之風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黃帝曰:四時之風,病人如何?少俞曰:黃色薄皮弱肉者,不勝春之虛風,白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夏之虛風,青色薄皮弱肉者,不勝秋之虛風,赤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冬之虛風也。
黃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堅,固不傷于四時之風。
其皮薄而肉不堅,色不一者,長夏至而有虛風者,病矣。
其皮厚而肌肉堅者,長夏至而有虛風,不病矣。
其皮厚而肌肉堅者,必重感于寒。
外内皆然,乃病。
黃帝曰:善。
】此段舊誤在論勇。
黃色不勝春,木克土也。
白色不勝夏,火克金也。
青色不勝秋,金克木也。
赤色不勝冬,水克火也。
黑色不勝長夏,土克水也。
外候論疾診尺五十三 【黃帝問于岐伯曰:餘欲無視色持脈,獨調其尺,以言其病,從外知内,為之奈何?岐伯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
視人之目窠上微壅,如新卧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
尺膚滑而淖澤者,風也。
尺肉弱者。
解(亻亦)。
安卧脫肉者,寒熱,不治。
尺膚滑而澤脂者,風也。
尺膚澀者,風痹也。
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
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
其脈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膚寒,其脈小者,洩,少氣。
尺膚炬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
尺膚先寒,久大之而熱者,亦寒熱也。
】(亻亦),與迹同。
窅,凹下。
目窠上微壅,如新卧起狀,頸脈動,時咳段,與水脹篇同義,詳彼篇。
解(亻亦),形迹懈怠也。
病且出者,病将外退也。
炬然,熱蒸之象。
【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
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後獨熱者,肩背熱。
臂中獨然者,腰腹熱,肘後粗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
魚上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
尺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尺堅大,脈小甚,少氣,悗有加,立死。
】 掌後手大指根白肉豐起者,為魚。
炬然,熱盛之象。
人迎,足陽明動脈,在喉旁。
【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見者,寒熱。
診寒熱者,赤脈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
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内者,少陽病。
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
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診齲齒痛,按其陽之來,有過者獨熱,在左左熱,在右右熱,在上上熱,在下下熱。
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
安卧,小便黃赤,脈小而澀者,不嗜食。
女子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
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
耳間青脈起者,掣痛。
大便赤瓣,飧洩,脈小者,手足寒,難己,飧洩,脈小,手足溫,易已。
人病,其寸口之脈與人迎之脈小大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難已也。
】 診寒熱,赤脈上下至瞳子,與寒熱篇同。
大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少陽行于目銳眦,故目痛。
赤脈從上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