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外候 病論
關燈
小
中
大
人有小節。
地有深谷,人有腋腘。
地有聚邑,人有(月囷)肉。
地有泉脈,人有衛氣。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
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
地有九州,人有九竅。
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
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此段舊誤在邪客。
】 外候陰陽二十五人五十六 【黃帝曰:餘問陰陽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内,不離于五,人亦應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陰陽之人不與焉。
黃帝曰:其态又不合于衆者五,餘已知之矣。
願聞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别而以候,從外知内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秘也,伯高猶不能明之也。
黃帝避席遵循而卻曰:餘聞之,得其人弗教,是謂重失。
得而洩之,天将厭之。
餘願得而明之,金匮藏之,不敢揚之。
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異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請言之。
】 伯高答辭,在通天篇。
遵循,與逡巡同。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蒼帝,其為人,蒼色,小頭,長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勞心,少力,多憂,勞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陰,佗佗然。
太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遺然。
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陽,少陽之下,随随然。
钛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陽,少陽之上,推推然。
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陽,少陽之下,括括然。
】能,音耐,下同。
佗,音駝。
钛, 音代。
足厥陰,肝經,屬木。
佗佗,筋力松懈,足膝遲重之意。
上角,木形之全者,左之上為太角,右之下為左角,右之上為钛角,左之下為判角,判,半也。
于上角而分左右,于左右而分上下,是木形之五人也。
比于足少陽者,少陽與厥陰為表裡,皆屬木也。
遺遺、随随、推推、括括,形容其象也。
下四段,皆仿此。
【火形之人,比于上微,似于赤帝,其為人,赤色,廣(月引),銳面,小頭,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财,少信,多慮,見事明,好顔,急心,不壽,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陰,核核然。
質徵之人,比于左手太陽,太陽之上,肌肌然,少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陽,太陽之下,慆慆然。
右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陽,太陽之上,鲛鲛然。
質判之人,比于左手太陽,太陽之下,支支頤頤然。
】(月引),音引。
(月引),脊肉也。
此火形之五人。
質徵亦作太徵。
質判,太徵之半也。
【土形之人,比于上宮,似于上古黃帝,其為人,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權勢,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陰,敦敦然。
太宮之人,比于左足陽明,陽明之上,婉婉然。
加宮之人,比于左足陽明,陽明之下,坎坎然。
少宮之人,比于右足陽明,陽明之上,樞樞然。
左宮之人,比于右足陽明,陽明之下,兀兀然。
】 此土形之五人。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為人,方面,白色,小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發踵外,骨輕,身清廉,急心,靜悍,善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陰,敦敦然。
钛商之人,比于左手陽明,陽明之上,廉廉然。
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陽明,陽明之下,脫脫然。
太商之人,比于右手陽明,陽明之上,監監然。
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陽明,陽明之下,嚴嚴然。
】 此金形之五人。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為人,黑色,面不平,大頭,廉頤,小肩,大腹,動手足,發行搖身,下尻長,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陰,汗汗然。
太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陽,太陽之上,頰頰然。
少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陽,太陽之下,纡纡然。
衆之為人,比于右足太陽,太陽之下,沽潔然。
桎之為人,比于左足太陽,太陽之上,安安然。
】 此水形之五人。
衆,衆羽。
桎,桎羽。
【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變者,衆之所以相欺者是也。
黃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岐伯曰:形勝色,色勝形者,至其勝時年,加感則病行,失則憂矣。
形色相得者,富貴大樂。
黃帝曰:其形色相勝之時年,加可知乎?岐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
七歲、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則病行,失則憂矣。
當此之時,無為奸事,是謂年忌。
】 衆之所以相欺者,衆人疑惑而不能辨也。
形勝色者,如木形而黃色,色勝形者,如白色而木形也。
失則憂者,既病而又有所失也。
加可知乎,加以感傷,可推而知也。
【黃帝曰:夫子之言脈之上下,氣血之候,以知形氣奈何?岐伯曰:足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髯美長,血少氣多則髯短,氣少血多則髯少,氣血皆少則無髯,兩吻多畫。
足陽明之下,血氣盛則下毛美長至胸,血多氣少則下毛美短至臍,行則善高舉足,足指少肉,足善寒,血少氣多則肉而善瘃,血氣皆少則無毛,有則稀,枯悴,善痿厥,足痹。
】瘃,音竹。
足陽明之上者,挾口,環唇,而為髯。
口旁須。
足陽明之下者,會于氣街,而為下毛。
瘃,足寒裂也。
【足少陽之上,氣血盛則通髯美長,血多氣少則通髯美短,血少氣多則少須,氣血皆少則無須,感于寒濕則善痹,骨痛爪枯也。
足少陽之下,血氣盛則胫毛美長,外踝肥,血多氣少則胫毛美短,外踝皮堅而厚,血少氣多則毛少,外踝皮薄而軟,血氣皆少則無毛,外踝瘦,無肉。
】 足少陽之上者,下大迎,加頰車,而為須髯。
在頤曰須,在頰曰髯。
足少陽之下者,出膝外,抵絕骨,而為胫毛。
【足太陽之上,血氣盛則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氣少則惡眉,面多少理,血少氣多則面多肉,血氣和則美色。
足太陽之下,血氣盛則跟肉滿,踵堅,氣少血多則瘦,跟空,血氣皆少則喜轉筋,踵下痛。
】 足太陽之上者,起目眦,上額顱,而為眉。
足太陽之下者,貫踹腸,出外踝,而為循踵。
【手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髭美,血少氣多則髭惡,血氣皆少則無髭,手陽明之下,血氣盛則腋下毛美,手魚肉以溫,血氣皆少則手瘦以寒。
】 手陽明之上者,挾口,交人中,而為髭。
口上曰髭,口下曰須。
手陽明之下者,從臑外上肩,而為腋毛。
【手少陽之上,血氣盛則眉美以長,耳色美,血氣皆少則耳焦惡色。
手少陽之下,血氣盛則手卷多肉以溫,血氣皆少則寒以瘦,氣少血多則瘦以多脈。
】 手少陽之上者,出耳前,交銳眦,而為眉。
手少陽之下者,起名指,循手表,而走腕。
【手太陽之上,血氣盛則口多須,面多肉以平,血氣皆少則面瘦惡色。
手太陽之下,血氣盛則掌肉充滿,血氣皆少則掌瘦以寒。
】 手太陽之上者,循頸,上頰,而為須。
手太陽之下者,起小指,循外踝,而上臂。
【黃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約乎?岐伯曰:美眉者,足太陽之脈,氣血多,惡眉者,氣血少,其肥而澤者,血氣有餘,肥而不澤者,氣有餘,血不足,瘦而不澤者,氣血俱不足。
審察其形氣有餘不足而調之,可以知逆順矣。
黃帝曰:刺陰陽逆順奈何?岐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調陰陽。
切循其經絡之凝澀,結而不通者,此于身皆為痛痹,甚則不行,故凝澀,凝澀者,緻氣以溫之,血和乃止。
其結絡者,脈結血不和,決之乃行。
故曰,氣有餘于上者,導而下之,氣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寒與熱争者,導而行之,其宛陳血不結者,則而與之,必明于經隧,乃能持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則血氣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約畢矣。
】
地有深谷,人有腋腘。
地有聚邑,人有(月囷)肉。
地有泉脈,人有衛氣。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
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
地有九州,人有九竅。
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
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此段舊誤在邪客。
】 外候陰陽二十五人五十六 【黃帝曰:餘問陰陽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内,不離于五,人亦應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陰陽之人不與焉。
黃帝曰:其态又不合于衆者五,餘已知之矣。
願聞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别而以候,從外知内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秘也,伯高猶不能明之也。
黃帝避席遵循而卻曰:餘聞之,得其人弗教,是謂重失。
得而洩之,天将厭之。
餘願得而明之,金匮藏之,不敢揚之。
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異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請言之。
】 伯高答辭,在通天篇。
遵循,與逡巡同。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蒼帝,其為人,蒼色,小頭,長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勞心,少力,多憂,勞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陰,佗佗然。
太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遺然。
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陽,少陽之下,随随然。
钛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陽,少陽之上,推推然。
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陽,少陽之下,括括然。
】能,音耐,下同。
佗,音駝。
钛, 音代。
足厥陰,肝經,屬木。
佗佗,筋力松懈,足膝遲重之意。
上角,木形之全者,左之上為太角,右之下為左角,右之上為钛角,左之下為判角,判,半也。
于上角而分左右,于左右而分上下,是木形之五人也。
比于足少陽者,少陽與厥陰為表裡,皆屬木也。
遺遺、随随、推推、括括,形容其象也。
下四段,皆仿此。
【火形之人,比于上微,似于赤帝,其為人,赤色,廣(月引),銳面,小頭,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财,少信,多慮,見事明,好顔,急心,不壽,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陰,核核然。
質徵之人,比于左手太陽,太陽之上,肌肌然,少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陽,太陽之下,慆慆然。
右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陽,太陽之上,鲛鲛然。
質判之人,比于左手太陽,太陽之下,支支頤頤然。
】(月引),音引。
(月引),脊肉也。
此火形之五人。
質徵亦作太徵。
質判,太徵之半也。
【土形之人,比于上宮,似于上古黃帝,其為人,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權勢,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陰,敦敦然。
太宮之人,比于左足陽明,陽明之上,婉婉然。
加宮之人,比于左足陽明,陽明之下,坎坎然。
少宮之人,比于右足陽明,陽明之上,樞樞然。
左宮之人,比于右足陽明,陽明之下,兀兀然。
】 此土形之五人。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為人,方面,白色,小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發踵外,骨輕,身清廉,急心,靜悍,善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陰,敦敦然。
钛商之人,比于左手陽明,陽明之上,廉廉然。
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陽明,陽明之下,脫脫然。
太商之人,比于右手陽明,陽明之上,監監然。
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陽明,陽明之下,嚴嚴然。
】 此金形之五人。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為人,黑色,面不平,大頭,廉頤,小肩,大腹,動手足,發行搖身,下尻長,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陰,汗汗然。
太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陽,太陽之上,頰頰然。
少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陽,太陽之下,纡纡然。
衆之為人,比于右足太陽,太陽之下,沽潔然。
桎之為人,比于左足太陽,太陽之上,安安然。
】 此水形之五人。
衆,衆羽。
桎,桎羽。
【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變者,衆之所以相欺者是也。
黃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岐伯曰:形勝色,色勝形者,至其勝時年,加感則病行,失則憂矣。
形色相得者,富貴大樂。
黃帝曰:其形色相勝之時年,加可知乎?岐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
七歲、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則病行,失則憂矣。
當此之時,無為奸事,是謂年忌。
】 衆之所以相欺者,衆人疑惑而不能辨也。
形勝色者,如木形而黃色,色勝形者,如白色而木形也。
失則憂者,既病而又有所失也。
加可知乎,加以感傷,可推而知也。
【黃帝曰:夫子之言脈之上下,氣血之候,以知形氣奈何?岐伯曰:足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髯美長,血少氣多則髯短,氣少血多則髯少,氣血皆少則無髯,兩吻多畫。
足陽明之下,血氣盛則下毛美長至胸,血多氣少則下毛美短至臍,行則善高舉足,足指少肉,足善寒,血少氣多則肉而善瘃,血氣皆少則無毛,有則稀,枯悴,善痿厥,足痹。
】瘃,音竹。
足陽明之上者,挾口,環唇,而為髯。
口旁須。
足陽明之下者,會于氣街,而為下毛。
瘃,足寒裂也。
【足少陽之上,氣血盛則通髯美長,血多氣少則通髯美短,血少氣多則少須,氣血皆少則無須,感于寒濕則善痹,骨痛爪枯也。
足少陽之下,血氣盛則胫毛美長,外踝肥,血多氣少則胫毛美短,外踝皮堅而厚,血少氣多則毛少,外踝皮薄而軟,血氣皆少則無毛,外踝瘦,無肉。
】 足少陽之上者,下大迎,加頰車,而為須髯。
在頤曰須,在頰曰髯。
足少陽之下者,出膝外,抵絕骨,而為胫毛。
【足太陽之上,血氣盛則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氣少則惡眉,面多少理,血少氣多則面多肉,血氣和則美色。
足太陽之下,血氣盛則跟肉滿,踵堅,氣少血多則瘦,跟空,血氣皆少則喜轉筋,踵下痛。
】 足太陽之上者,起目眦,上額顱,而為眉。
足太陽之下者,貫踹腸,出外踝,而為循踵。
【手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髭美,血少氣多則髭惡,血氣皆少則無髭,手陽明之下,血氣盛則腋下毛美,手魚肉以溫,血氣皆少則手瘦以寒。
】 手陽明之上者,挾口,交人中,而為髭。
口上曰髭,口下曰須。
手陽明之下者,從臑外上肩,而為腋毛。
【手少陽之上,血氣盛則眉美以長,耳色美,血氣皆少則耳焦惡色。
手少陽之下,血氣盛則手卷多肉以溫,血氣皆少則寒以瘦,氣少血多則瘦以多脈。
】 手少陽之上者,出耳前,交銳眦,而為眉。
手少陽之下者,起名指,循手表,而走腕。
【手太陽之上,血氣盛則口多須,面多肉以平,血氣皆少則面瘦惡色。
手太陽之下,血氣盛則掌肉充滿,血氣皆少則掌瘦以寒。
】 手太陽之上者,循頸,上頰,而為須。
手太陽之下者,起小指,循外踝,而上臂。
【黃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約乎?岐伯曰:美眉者,足太陽之脈,氣血多,惡眉者,氣血少,其肥而澤者,血氣有餘,肥而不澤者,氣有餘,血不足,瘦而不澤者,氣血俱不足。
審察其形氣有餘不足而調之,可以知逆順矣。
黃帝曰:刺陰陽逆順奈何?岐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調陰陽。
切循其經絡之凝澀,結而不通者,此于身皆為痛痹,甚則不行,故凝澀,凝澀者,緻氣以溫之,血和乃止。
其結絡者,脈結血不和,決之乃行。
故曰,氣有餘于上者,導而下之,氣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寒與熱争者,導而行之,其宛陳血不結者,則而與之,必明于經隧,乃能持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則血氣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約畢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