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營衛 神氣
關燈
小
中
大
焦之後,後,下也。
此中焦之部,中脘之分也。
此所受于中宮之氣者,泌其糟柏,泌,分也,泌糟粕者,猶酒既釀熟,與糟粕分别之也,蒸為津液。
出其精微,上注于肺脈,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乎此,所謂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也,故獨得行于經隧之中,命曰營氣。
【黃帝曰:夫血之與氣,異名同類,何謂也?岐伯答曰: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
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
】 營化于谷精,衛化于谷氣,營衛者,人之精氣也。
血藏魂,魂生神,神者,血中溫氣所化也。
溫氣西行,肺金收之,溫變為涼,化成肺氣。
氣盛于肺,而究其根本,實原于血,是血者,人之神氣所由來也。
故血溫而升則化氣,氣清而降則化血,血之與氣,其名雖異,其類本同。
汗者,衛氣之蒸洩,而亦營氣所醞釀,是以奪血者無發其汗,奪汗者無出其血。
汗脫亦死,血脫亦死,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也。
【黃帝曰:願聞下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腸,注于膀胱,而滲入焉。
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小腸,而成下焦。
滲而俱下,濟泌别汁,循下焦而滲入于膀胱焉。
】 下焦者,州都之會,水别回腸,注于膀胱,而滲入焉。
此下焦之部,州都之會所也,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既成糟粕,俱下于小腸,而成下焦。
水谷齊下,谷滓傳于大腸,水滓别于大腸,滲而俱下,濟泌别汁,濟,齊,泌分也,言水谷自此齊分而别汁也。
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
【黃帝曰:人飲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獨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清,故後谷而入,先谷而液出也。
】 酒者,熟谷之津液也,其氣悍以清,較之谷尤為易化,故後谷而入,先谷而出也。
【黃帝曰:人有熱,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衛氣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傷于風,内開腠理,毛蒸理洩,衛氣走之。
此氣慓悍滑疾,見開而出,故不得從其道,命曰漏洩。
】 風性疏洩,外傷于風,内開腠理,毛蒸理洩,衛氣因而走之。
此氣慓悍滑疾,見其竅開,順流而出,故不得從其隧道,命曰漏洩。
【黃帝曰:善。
餘聞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渎,此之謂也。
】 上焦如霧,氣盛于上也。
下焦如渎,水盛于下也。
中焦如漚,氣水之交,水欲化氣,氣欲化水,泡波起滅,象如水漚也。
神氣本神三十八 【黃帝問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髒之所藏也,至其淫泆離藏,則精神散失,魂魄飛揚,志意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欤?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
】 精、神、魂、魄、意,是謂五神。
本于神者,本于五神也。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抟,謂之神,随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謀,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 人秉天地之中氣而生,天之在我者,五行之德也,地之在我者,五行之氣也。
五神者,德流于上,氣薄于下而生者也。
精者,生化之始基也,故生之方來,謂之精。
人身形象之根源,神氣之室宅也。
而陰陽之理,本自互生,其所以化精者,以其中有神也。
此神之來,不在精後,當其男女交時,兩精相抟,凝此一段祖氣,清虛靈妙,是謂之神。
神者,陽氣之靈者也,而究其由來,實化于魂。
魂以半陽而化純陽,則神發焉,故随神往來者,謂之魂。
精者,陰液之粹者也,而究其根本,實生于魄。
魄以半陰而生純陰,則精盈焉,故并精出入者,謂之魄,神藏于心,衆理皆備,所以載任萬物者,謂之心。
心有所憶念,謂之意。
意之所存注,謂之志。
因志而存其變化,謂之思。
因思而加以遠謀,謂之慮。
因慮而善于處物,謂之智也。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髒不安,實則腹脹,泾溲不利。
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髒不安。
必審五髒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
】 肝藏血,血舍魂,魂以血為宅舍也。
魂者,血中之溫氣所化,神之母也。
肝木主怒,生于腎水,腎水主恐,肝氣虛則生意不遂,陷于腎水而為恐。
實則生氣勃發而為怒,怒者,生氣雖旺,而未能茂長也。
心藏脈,脈舍神,神者,脈中之陽靈,魂之子也。
肺金主悲,克于心火,心火主笑,心氣虛則長令不遂,侮于肺金而為悲,實則長令暢茂而笑不休,笑者,陽氣升達而心神酣适也。
脾藏營,營舍意,營血雖藏于肝,而實化于脾。
腎水溫升,則生肝血,而非脾土左旋,則水不溫升,故脾主藏營。
營者,脈中之血。
神藏于心,志藏于腎,意者,神志之中氣也。
以水火交濟,全賴二土,水升火降,會于中宮,神志相感,則化而為意。
脾主四肢,四肢之動轉者,意使之也,脾氣虛則中氣不運,四肢失秉,故廢而不用。
土者,四維之母,母病子餒,故五髒不安。
脾為太陰濕土,實則濕旺土郁而腹脹。
肝為風木,主疏洩水道,土濕木遏,升氣不達,則疏洩失政,故泾溲不利。
小便淋澀。
肺藏氣,氣舍魄,魄者,氣中之清汁所結,精之父也。
肺竅于鼻,宗氣統焉,肺氣虛則鼻塞不利而少氣,實則宗氣郁滿,喘喝不甯,胸盈而仰息。
腎藏精,精舍志,志者,精中之陰靈,魄之子也。
腎主蟄藏,腎氣虛則陽根升洩,寒水上逆而為厥,四肢寒冷,昏愦無知,實則水旺土濕,腹滿作脹,寒水侮土,四維皆病,故五髒不安。
五髒虛實,化生諸病,必審五髒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劑之也。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邪僻不至,長生久視。
】 智者養生,五神和平,不實不虛,故病去而年永。
【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
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
盛怒者,迷惑而不治。
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
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
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
】 悲哀傷肺,肺金刑克肝木,故木氣竭絕而失生。
盛怒傷肝,肝膽同氣,甲木刑克戊土,胃氣上逆,神魂失歸,故心君迷惑而不治。
肺金主斂,腎水主藏,喜樂傷心,君火升洩,故神明憚散而不藏。
恐懼傷腎,水陷金浮,肺氣失根,收斂不行,
此中焦之部,中脘之分也。
此所受于中宮之氣者,泌其糟柏,泌,分也,泌糟粕者,猶酒既釀熟,與糟粕分别之也,蒸為津液。
出其精微,上注于肺脈,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乎此,所謂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也,故獨得行于經隧之中,命曰營氣。
【黃帝曰:夫血之與氣,異名同類,何謂也?岐伯答曰: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
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
】 營化于谷精,衛化于谷氣,營衛者,人之精氣也。
血藏魂,魂生神,神者,血中溫氣所化也。
溫氣西行,肺金收之,溫變為涼,化成肺氣。
氣盛于肺,而究其根本,實原于血,是血者,人之神氣所由來也。
故血溫而升則化氣,氣清而降則化血,血之與氣,其名雖異,其類本同。
汗者,衛氣之蒸洩,而亦營氣所醞釀,是以奪血者無發其汗,奪汗者無出其血。
汗脫亦死,血脫亦死,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也。
【黃帝曰:願聞下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腸,注于膀胱,而滲入焉。
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小腸,而成下焦。
滲而俱下,濟泌别汁,循下焦而滲入于膀胱焉。
】 下焦者,州都之會,水别回腸,注于膀胱,而滲入焉。
此下焦之部,州都之會所也,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既成糟粕,俱下于小腸,而成下焦。
水谷齊下,谷滓傳于大腸,水滓别于大腸,滲而俱下,濟泌别汁,濟,齊,泌分也,言水谷自此齊分而别汁也。
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
【黃帝曰:人飲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獨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清,故後谷而入,先谷而液出也。
】 酒者,熟谷之津液也,其氣悍以清,較之谷尤為易化,故後谷而入,先谷而出也。
【黃帝曰:人有熱,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衛氣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傷于風,内開腠理,毛蒸理洩,衛氣走之。
此氣慓悍滑疾,見開而出,故不得從其道,命曰漏洩。
】 風性疏洩,外傷于風,内開腠理,毛蒸理洩,衛氣因而走之。
此氣慓悍滑疾,見其竅開,順流而出,故不得從其隧道,命曰漏洩。
【黃帝曰:善。
餘聞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渎,此之謂也。
】 上焦如霧,氣盛于上也。
下焦如渎,水盛于下也。
中焦如漚,氣水之交,水欲化氣,氣欲化水,泡波起滅,象如水漚也。
神氣本神三十八 【黃帝問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髒之所藏也,至其淫泆離藏,則精神散失,魂魄飛揚,志意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欤?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
】 精、神、魂、魄、意,是謂五神。
本于神者,本于五神也。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抟,謂之神,随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謀,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 人秉天地之中氣而生,天之在我者,五行之德也,地之在我者,五行之氣也。
五神者,德流于上,氣薄于下而生者也。
精者,生化之始基也,故生之方來,謂之精。
人身形象之根源,神氣之室宅也。
而陰陽之理,本自互生,其所以化精者,以其中有神也。
此神之來,不在精後,當其男女交時,兩精相抟,凝此一段祖氣,清虛靈妙,是謂之神。
神者,陽氣之靈者也,而究其由來,實化于魂。
魂以半陽而化純陽,則神發焉,故随神往來者,謂之魂。
精者,陰液之粹者也,而究其根本,實生于魄。
魄以半陰而生純陰,則精盈焉,故并精出入者,謂之魄,神藏于心,衆理皆備,所以載任萬物者,謂之心。
心有所憶念,謂之意。
意之所存注,謂之志。
因志而存其變化,謂之思。
因思而加以遠謀,謂之慮。
因慮而善于處物,謂之智也。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髒不安,實則腹脹,泾溲不利。
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髒不安。
必審五髒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
】 肝藏血,血舍魂,魂以血為宅舍也。
魂者,血中之溫氣所化,神之母也。
肝木主怒,生于腎水,腎水主恐,肝氣虛則生意不遂,陷于腎水而為恐。
實則生氣勃發而為怒,怒者,生氣雖旺,而未能茂長也。
心藏脈,脈舍神,神者,脈中之陽靈,魂之子也。
肺金主悲,克于心火,心火主笑,心氣虛則長令不遂,侮于肺金而為悲,實則長令暢茂而笑不休,笑者,陽氣升達而心神酣适也。
脾藏營,營舍意,營血雖藏于肝,而實化于脾。
腎水溫升,則生肝血,而非脾土左旋,則水不溫升,故脾主藏營。
營者,脈中之血。
神藏于心,志藏于腎,意者,神志之中氣也。
以水火交濟,全賴二土,水升火降,會于中宮,神志相感,則化而為意。
脾主四肢,四肢之動轉者,意使之也,脾氣虛則中氣不運,四肢失秉,故廢而不用。
土者,四維之母,母病子餒,故五髒不安。
脾為太陰濕土,實則濕旺土郁而腹脹。
肝為風木,主疏洩水道,土濕木遏,升氣不達,則疏洩失政,故泾溲不利。
小便淋澀。
肺藏氣,氣舍魄,魄者,氣中之清汁所結,精之父也。
肺竅于鼻,宗氣統焉,肺氣虛則鼻塞不利而少氣,實則宗氣郁滿,喘喝不甯,胸盈而仰息。
腎藏精,精舍志,志者,精中之陰靈,魄之子也。
腎主蟄藏,腎氣虛則陽根升洩,寒水上逆而為厥,四肢寒冷,昏愦無知,實則水旺土濕,腹滿作脹,寒水侮土,四維皆病,故五髒不安。
五髒虛實,化生諸病,必審五髒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劑之也。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邪僻不至,長生久視。
】 智者養生,五神和平,不實不虛,故病去而年永。
【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
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
盛怒者,迷惑而不治。
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
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
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
】 悲哀傷肺,肺金刑克肝木,故木氣竭絕而失生。
盛怒傷肝,肝膽同氣,甲木刑克戊土,胃氣上逆,神魂失歸,故心君迷惑而不治。
肺金主斂,腎水主藏,喜樂傷心,君火升洩,故神明憚散而不藏。
恐懼傷腎,水陷金浮,肺氣失根,收斂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