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煉金丹心法

關燈
“聖胎既凝,養以文火。

    安神定息,任其自然。

    ” 道光曰:“一年沐浴防危險,十月調和須謹節。

    ” 沐浴者,無候之火,即大周天也。

    謹節者,謹守沐浴之理也。

    防危者,防其沐浴而外馳不定也。

    若一年而得定之後,必時時在定,年年劫劫俱在定,又非止一年十月之說而已。

     陳虛白雲:“火須有候不必時,些子機關我自知。

    ” 有候者,大周天之火,無候之候也,乃似有似無之妙。

    不須時者,不用十二時為候,故可入無為。

    些子機關,是似沐浴而非沐浴,常定而神常覺,故曰我自知。

    若不知,則昏沉火冷而丹力遲也. 紫虛雲:“定意如如行火候。

    ” 如如者,是如有不有,如無不無,定意如有如無之候中,方得大周天之真候,方是真行。

     又雲:“看時似有覓時無。

    ” 大周天入定,本入于虛無,若陡然着無。

    則落空矣。

    故曰似有似無,不空而空,卻是無方是真空真定。

     又曰:“不在呼吸并數息,天然子母自相親。

    ” 有呼吸,數息,是言有為者之事。

    今既人定,不在有為,走任天然,以證無為。

    _ 又雲:“守真一,則不往來。

    ” 真一者,在前煉精時,煉而所得真精,曰真一。

    此煉炁時,乃真精之炁得真神,用真息之炁守之,三者合還神,曰真一。

    俱定不動,是息已無息矣。

    焉有往來? 古雲:“火記六百篇,篇篇相似采真鉛。

    ” 昔《參同契》亦雲:“火記六百篇,篇篇相似。

    ”卻未說出采真鉛之妙旨。

    此言似采真鉛,則玄中又玄者盡于是矣。

    采真鉛者,薛道光所謂定息采真者是也。

    篇篇相似,總歸大定。

     馬丹陽雲:“工夫常不間,定息号靈胎。

    ” 定息于空,神自守息,而為胎息。

    定無間斷,神亦常覺,而無間斷,而胎神始靈。

     杏林雲:“不須行火候,又恐損嬰兒。

    ” 初入十月之關,必用火候煉炁化神,而成嬰兒之胎,嬰兒喻神之微也。

    及胎成,嬰兒亦成,将出現于外之時,則無用火矣。

    若再用火,是嬰兒未完成之事,豈不有損于嬰兒手? 《中和集》雲:“守之即妄,縱之又非。

    非守非忘,不收不縱,勘這存存的誰。

    ” 大周天入定,似有似無。

    似有即神炁之定,似無是神炁在定,而不見在定之相。

    若曰守,便着于有。

    着有,即起有之忘念。

    縱之而不照,則神炁離,而非定之理。

    但微有似存,若二炁存,則 神亦存。

    神存則二氣存,俱存在定,便俱虛無,無上之妙境在是矣。

     鶴林子雲:“及至打熬成一塊,試問時人會不會?不增不減何抽添?無去無來何進退?” 神炁合一,俱定入一塊,則無火矣。

    不似小周天之有增減,不增不減,不有抽添,息無往來,有何進退?此歸一而漸歸于無之說也。

     張靜虛雲:“真候全非九六爻也,非颠倒,非進退,機同沐浴又還非,定空久定神通慧。

    ” 真候者,火候定而空矣,不用小周天之九六,不同其颠倒沐浴等,而惟定空。

    久定久空,神通慧照,朗然獨耀,同于世尊之涅盤,而滅盡定矣。

     丘長春雲:“息有一毫之不安,命非已有。

    ” 有息則有生死,無息則生死盡矣。

    心定息自無,則命為我所自有,由我得無死之道也。

    若有一些息不盡定,則命在息,而不為我有矣,由天地陰陽閻君所主張矣。

    此皆言煉炁化神,十月養胎,大周天之火候也。

    此又沖虛子總上文衆聖真所言大周天火候一段而言之也。

     予亦日:“大周天不計爻,固非有作,溫溫相續,又非頑無。

    初似不着有無,終則全歸大定。

    切不可為無,以為有了,則落小解之果。

    又不可住火,以為常行,則失大定之歸。

    将有還無,一到其定,則超脫出神、飛升沖舉之道盡之矣。

    ” 又,沖虛子自言大周天之旨,又兼叮咛勸誡,不計爻象者,乃無為之,異于小周天,有溫溫,非全無,是周天初之似有似無之實理也。

    大周天之初,正是一二三月之時,曰似存者,尚有有。

    曰似無者,未真無。

    所以猶有些子凡夫食性在,猶有些子息故也。

    乃至全歸大定,息無食性無、所以《金碧龍虎上經》雲:“自然之要,先存後亡。

    ”俞琰又注之曰:“先存神于氣穴,而後與之相亡。

    神自凝,息自定”是也。

     然又當知火本欲自于無,若不知先似有之妙,而據執曰:“本無何必用似于有?”則必堕在全無而不能至真無,落于屍解之小解也。

    又當知火起于似有,而求必歸于無,若不知有非了手而據住于有,常行于有而不無則亦堕在全有,何以得大定之歸,經萬劫而不死?終止于守戶鬼子,亦為屍解之類,終歸生死之途。

    想當初,煉精補炁,受多少萬苦千辛,始得證千萬劫不傳之秘而得傳以至于小成,又安可惜忽其大成而不求必成哉? 我又囑之曰:“将有還無,一到真定,而能長定于虛無之境,則超脫出神,飛升沖舉之道盡之矣。

    此大周天之火所以為成仙,成佛,了道之總要也。

    ” 我又以化炁化神而總言之,“前百日煉精化炁,必用有為之工,是從無而入有,即佛法中萬法歸一之義也。

    後十月煉炁化神,必從有自至無息,是從有而入無,即佛入四禅滅盡定也,是一歸于無之說也。

    此仙佛二宗之秘法,不可少之要機也。

    沖虛子今為後來聖真重宣明之,以接引後聖師,印證仙傳,并免後學執有為,執無為,執有候,執無候之争立門戶而妄拟之者。

     若此天機。

     自此句至結尾句了又皆沖虛子總結火候全經之言,再指煉神還虛向上之秘機,以為後聖證。

     群仙直語,以前群仙,皆有直言在世,而人不能悟。

     固非全露。

     從古至今,言火候者甚衆,并未全言,或一句,二句而已。

    既不全,後人如何作用?如何拟議?所以世之凡夫妄猜,唯有仙份者,自有仙人來度耳。

     然散之則各言其略,集之則序言其詳。

     完全火候不必盡出于予之齒頰,而此書出世,則為來劫萬真火經根本,從來見者,自能從斯了悟,不複疑堕旁門。

     旁門者,有相之火,忍氣着相稱為行火,知此仙火自然之定,則不複為強制之邪火。

     而陽神自就,劫運自超矣。

     習定,入定,成定,皆為出神,超神之所必用,而必證果者,故于此曆年所證。

     但于出神之後,煉神還虛,九年之妙,雖非敢言,而《中和集》雲:“九年三載常一定。

    ”便是神仙,亦直言之矣。

     出陽神是初成神仙時,即母腹中初生的孩子一般,雖具人形,尚未具足之人形,故喻曰嬰兒。

    故古言曰:“孩兒幼小未成人,須籍坤娘養育恩。

    ”乃喻為乳哺三年,前聖所言成就隻一二年是也。

     乳哺者,神炁已定,而又加定之慧,加至于常常在定而不必于出,便似乳而又乳,至于成大人一般。

    神既老成,若即行煉神還虛,九年之工,則此即為九年内之煉數。

    若有救世之願未完,且不必煉九年,而權住世以救世。

    及欲超世,而上升虛無,則必從九年而還虛矣。

     實非世學所能輕悟。

    輕用者,必俟了道之士以虛無實相而用之。

     了道之士,是出定之神仙,惟得定,是得虛無之初基,而後可緻虛無之極緻處,方能悟此,用此。

     第不可一乘既得,便稱了當,不行末後還虛,則于神通境界必竟住腳不得。

     神通境在化神時,神也通靈而無礙。

    在還虛時,神也更加通靈而無礙。

    此言神通,是言初得之神通,尚未大成,故曰住腳不得,若住腳,則止于神仙。

    猶有還虛,而至于天仙者。

     後來者,共勉之。

     第五章煉已論 已者即我靜中之真性,動中之真意,為元神之别名也。

    以吾心之真性,本以主宰乎精氣者,宰之順,以生人,由此性。

    宰之道,以成聖,亦由此性。

    有不得其先煉者哉?當藥生之時。

    不辭其為時,煉藥之後,不辭其為候。

    藥将成,或以己念而複失。

    神将出,或以己念而複堕,欲其氣之清真,己未純,必不得其清真。

    欲其神之靜定,己未純,必不得其靜定。

    安能超脫習染而複氣胎神哉? 古雲:“未練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先修心”,蓋為此而言之也。

     昔馬自然雲:“煉藥先須學煉心,對景無心是大還。

    ”張虛靜雲:“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台留一物。

    ” 能煉之者,因眼逐于色而用觀,則煉之于不睹。

    耳逐于聲而用聽,則煉之于不聞。

    平常日用,必當如是先煉,則已念伏降,而性真純靜。

    所以《元始天尊得道了身經》雲:“聲色不絕,情氣不全。

    萬緣不絕,神不安甯。

    ”必先煉之,煉氣煉神,方不為境物颠倒矣。

    采藥而藥即得,築基而基即成,結胎必就方名複性之初而煉己之功得矣。

     蓋先聖始言煉己者,謂其有諸相對者,是性之用于世法、世念中,而逆旋言之也。

    終言煉己者,以其無相對者,是獨還于虛而寂滅盡定而言之也。

    始終皆煉本性而成真,能全真性者,即仙也。

    非真性者,即非仙也。

     世之愚人不知仙即是佛,謂仙必意與佛不同,不信請《法華經》雲:“如來天仙道,微妙難思議.”既不信佛言,又何必強談佛,不但謂不知仙、不知佛,而亦不知自己真性,徒狂言妄語以惑世,自堕于仙佛法海之中,不能見一浮沉,真可憐也。

     第六章築基論 沖虛子曰:“修仙而始築基。

    築者,漸漸積累,增益之義。

    基者,修煉陽神之本根也,安神、定息之處所也。

    基必先築者,蓋謂陽神之所成就純全而顯靈者,常依精氣而為用。

     神原屬陰,精氣屬陽。

    依陽精真氣,則能成陽神。

    不依陽精真氣,則不能成陽神,止為陰神而已。

    精氣旺,則神亦旺,而法力大。

     精氣耗,則神亦耗,而靈光弱。

    此理之所以如是也。

    欲得元神常住而常靈覺,亦必精氣常住而長有基也。

    自基未築之先,元神逐境外馳,則元氣散,元精敗,基愈壞矣。

     且精之逐于交感,年深日久,戀戀愛根,一旦欲令不漏而且還氣,得乎?氣之散于呼吸,息出息人,勤勤不已,一旦欲令不息,而且化神,得乎?神之攝于思慮,時遞刻遷,茫茫不已,一旦欲令長定,而且還虛,得乎?此皆無基也,是以必用精氣神三寶合煉,精補其精,氣補其氣,神補其神,築而基成。

    唯能合一,則成基。

    不能合一,則不成基。

    所謂打成一片,正為此而言之也。

     及基築成,精則固矣,氣自還矣,證人仙之果矣。

    為出欲界。

    升色界之基者,以此。

    為十月神定者之基,以此。

    而九十月不昏睡者,有此基也。

    十月神不外馳,而得入大走者,有此基也。

    所以煉氣而氣即定,絕無呼吸一息。

    煉神而神即虛,而不昏迷一睡。

    此所謂陽神之有基也。

    基成由于陽精無漏,而名漏盡通。

    無基者,即無漏盡通也,一陰靈之性,五通之果。

     五通者,陰神之神通也。

    若陽神,則有六通,多漏盡通也。

     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漏盡通。

    此一通,為陽神之所多。

    餘五通,陰神同。

     不免死于此,而生于彼。

    宅舍難固,陰神可益哉?陽神之基,可不亟築哉?可不亟究哉?彼淫垢敗精者,反诳人曰;“采補築基”,欺騙愚夫,大悖正道,可不誡之哉?世人乃不知先天為至清至靜之稱,所以變而為後天有形之精者。

    此先天也。

    動而為先天無形之精者,亦此先天也,判而為後天有形之呼吸者,亦此先天也,此順行之理也。

     元氣為生身之本凡一身之所有者,皆由元氣之所化生。

    至于逆修,不使化為後天有形之精者,因此先天也。

    不使動為先天無形之精者,定此先天也。

    不使判為後天有形之呼吸者,伏此先天也。

    證到先天,始名一氣,是一而為三,三而複一,有數種之名,即有數種之用。

    故不知先後清濁之辨,亦不可以采取真氣。

     第七章煉藥論 沖虛子曰:“仙道以精、氣、神三元為正藥,(元精、元氣、元神曰三元,皆先天也)。

    以煉三合一,喻為煉藥。

    ”鬼谷子雲;“道以至神為本,以至精為藥,以沖和為用,以無為為治,長生久視之道成矣。

    ”若不如此,即非金液大還丹之法。

     其理最精微,其法最秘密。

    昔鐘離祖曾十試于呂祖。

    丘祖受百難于重陽。

    我伍子切問道二十載于曹還陽。

     逢師于萬曆癸已冬三月,受全道于壬子年三月.以壬癸計之,二十年也。

    方才有得。

    是以世之茫然學道者,及偶然漫談者,皆不知何者為真藥?何法為真煉?徒然空說向自己身心而求,實不知有至靜之真時真機也。

     夫至靜之真時、真機者,以是此身心靜極,即喻亥之末、子之初也,陰靜極必有陽動,則氣固有循還,真機自然複動,此正先天無形、元氣将動而為先天無形之元精也,即此先天無形之精,便為藥。

    物既有藥氣生機,必有先天得藥之覺。

    即以覺靈為煉藥之主,以沖和為煉藥之用,則用起火之候以采之。

    須辨藥之老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