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源大道歌白話注解

關燈
的流質,外感于天氣溫度太高,就變化為汗,從毛孔中出來。

    眼睛裡面的流質,内感于情意過分悲哀,就變化為淚,從淚腺中出來。

     在腎感念即為精在鼻感風即為涕(第七十七句第七十八句) 外腎裡面的流質,内感于心中淫欲之念,就變化為精,從尿管中出來。

    鼻粘膜裡面的流質,外感于空氣寒冷之,就變化為涕,從鼻孔中出來。

    風 縱橫流轉潤一身到頭不出于神水(第七十九句第八十句) 神水難言識者稀資生一切由真氣(第八十一句第八十二句) 神水這件寶物,他本身的道理太玄妙,頗難以言語形容。

    而且世間有學問的人雖多,識得神水的人卻很少。

    須知汗淚涕唾精血等等,都是神水所生,神水又是真氣所生。

    人身若沒有真氣,神水就不免要幹枯。

    神水既然幹枯,于是乎有眼不能視,有耳不能聽,有鼻不能嗅,有舌不能嘗,有生殖器不能生育,有四肢百節不能活動。

    到了這個地步,去死也不遠了。

     按,學者讀丹經最感困難的,就是同樣的一個名詞,無論在什麼方法上都可以混用。

    即知神水二宇,在此處是如此解釋。

    若在别種丹經上,雖有同樣的名詞,卻不能作同樣的解釋,請看張紫陽《悟真篇後序》雲:“金丹之要,在乎神水華池。

    ”又張紫陽《全丹四百字序》雲:“以鉛見汞,名曰華池。

    以汞入鉛,名曰神水。

    ”這是人元丹法的神水。

    又張紫陽《金藥秘訣序》雲,“金水者乃得金氣之玄水:又号神水。

    煉丹之訣,但能引神水入華池,萬事畢矣。

    ”許真君《石函記》中《聖石指玄篇》雲:“鉛砂搏成如土塊。

    六一固濟相護愛。

    用火鍛煉一晝夜。

    火滅煙消土化灰。

    騰鉛倒裝入灰池。

    火發鉛熔化神水。

    ”這是天元丹法的神水。

    又《明鏡匣》雲:“若人識真汞黃金内神火。

    若人識真鉛。

    白金内神水。

    ”白紫清《地元真訣》雲:“華池神水。

    神水真金。

    閃灼先天。

    發洩幹金。

    ”這是地元丹法的神水。

    又靈陽子《洞天秘典》雲:“陰陽鉛汞為神水。

    神水施為不離鉛。

    誰識丹爐神水,乃為月魄金漿,伍沖虛《修仙歌》中自注雲:,暗進者,暗進神水,暗進神火,屬烹煉之工。

    明進者,明進神水,明進神火,屬超脫之工。

    ”朱癡伯《金火燈》雲:“生鉛但有壬水癸水。

    既成白金其中方有神水。

    ”這是黃白術的神水。

    以上所列各種丹經中神水名詞,比較《靈源大道歌》中神水,确有霄壤之别。

    又朗然子詩雲:“夾脊河車透頂門。

    真修捷徑此為尊。

    華池神水頻吞咽。

    紫府元君直上奔。

    常使氣沖關節透。

    自然精滿谷神存。

    一朝得到長生路。

    須感當初指教人。

    ”此詩所用神水名詞,專指口中津液而言,乃狹義的神水。

    《靈源大道歌》中神水,包括人身一切粗細流質而言,乃廣義的神水。

    義意雖同,而不完全相同。

    倘若學者止知其一,不知其二,依先入為主,看見名詞相同,就說方法是一樣,那真是誤人而又自誤。

    天元丹法,重在服食,不重點化。

     地元丹法,既能點化,又可以進一步煉成服食,而上接天元。

    黃白術,僅能到點化程度而止,不能再往前進。

    人元丹法,要用同類陰陽。

    雖有鉛銀砂汞等名詞,其實與五金八石毫無關系。

    這是四種丹法不同之處。

    至于《靈源大道歌》的宗旨,乃是修道,不是煉丹,也不是參禅止觀。

    其中作用,學者應當辨别清楚,不可稍涉含糊。

    世上流傳的各種丹經道書,都病在籠統,理路不情,閱之往往令人厭倦。

    我深悉其中弊病,所以專重分析想把科學精神用在仙學上面,以接引後來的同志。

    因為這個緣故,凡是拙作論調,每不肯附和前人之說,亦自有苦衷,讀者能諒解為幸。

     再按,《揚善半月刊》,第四十一期第六頁,所載《玉華宮侍書仙子降壇詩》,未二句雲:“為惜前緣開後覺,早留真液渡衰殘。

    ”真液二字,正合《靈源大道歌》神水二字的本意。

    留得住真液,才可以濟渡衰殘。

    即是留得住神水,才可以維持生命。

    這種理論,已成為鐵案如山,不能搖動。

    既然當年曹文逸真人不惜苦口婆心。

    把第一等修煉的方法宣布流傳諸君總算有綠,雖然在八百年以後出世,但是能讀她這篇歌訣,也就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了。

    因此奉勸諸君,務必努力奉行,不可虛度歲月。

    否則,轉世投胎,未必再有今日的機會。

     但知恬淡無思慮齋戒甯心節言語(第八十三句第八十四句) “但知”二字的意思,就是隻曉得照以下所說的方法做去,其它一切都不去管。

    恬,是心中安靜,淡,是把世問虛榮看得很淡。

     一昧醍醐甘露漿饑渴消除見真素(第八十五句第八十六句) 牛奶第一轉叫作酪。

    第二轉叫作生酥。

    第三轉叫作熟酥。

    第四轉叫作醍醐。

    醍醐可以算得牛奶中精華所結成的。

    芭蕉有一種,名叫甘露蕉。

    花苞中有露水,味甚甘,就是甘露漿。

    可以算得芭蕉中精華所結成的。

    一味,是說沒有第二樣。

    因為上面所做的工夫,純潔而安靜。

    所以身中發生的效驗,也是甜美而清涼。

    饑則思食,渴則思飲,都是表示吾人身體裡面有所欠缺,需要補足,方好維持。

    假使身體内部無所欠缺,自然就不饑渴,能入大定。

     自然就能看見本來面目。

    凡絲類沒有染顔色的叫作素。

    吾人真面目,本是白淨無疵,一塵不染,所以叫作真素。

     他時動滿自逍遙初日煉烹實勤苦(第八十七句第八十八句) 到了将來工夫圓滿之後,自然逍遙快樂。

    但在當初下功的時候,實未免勤勞而辛苦。

    用武火時叫作煉。

    用文火時叫作烹。

    如何是武火,打起精神,掃除雜念,端身正坐,心息相依。

    如何是文火,全休放松,含光内守,綿綿似有,默默如無。

     勤苦之中又不勤閑閑自要并無神(第八十九句第九十句) 雖說下手做工夫要耐得勤苦,然又不是勞心勞力動手動腳的事。

    所以老子《道德經》上有一句口訣,教人“用之不勤,”既說要勤,又說要不勤,豈非自相矛盾嗎。

    須知所說“不勤”的意思,就是不勞動,不執着。

    不揠苗助長。

    所說“勤”的意思,就是不虛度,不懈怠,不一暴十寒。

    閑閑,就是表示不勤。

    能閑閑,方能保得住元氣,能保元氣,方能養得住元神。

     奈何心使閑不得到此縱擒全在人(第九十一句第九十二句) 奈何世上的人心,總是要休息而不可得。

    雖說因為環境所困,不能完全放下。

    然而有一半也是曆劫以來的習慣,難以改變。

    做工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