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論原文
關燈
小
中
大
物同得而不同積,不貪故無憂,不積故無失,邊每同人,心常異俗。
此實行之宗要,可力為之。
前雖斷簡,病有難除者,但依法觀之。
若色病重者,當觀染色都由想爾,想若不生,終無色事。
當知色想外空,色心内妄,妄想心空,誰為色主?經雲:色者,想爾想悉是空,何有色也?又思妖妍美色,甚於狐魅,狐魅媚人,令人厭患,雖身緻死,不入惡道,為厭患故,永離邪侄。
妖豔惑人,令人愛着,乃緻身死,留戀彌深,為邪念故,死堕諸趣,生地獄中。
故經雲:今代發心為夫妻,死後不得俱生人道。
所以者何?為邪念故。
又觀色若定是美,何故魚見深入,烏見高飛,仙人觀之為穢濁,賢人喻之為刀斧?一生之命,七日不食,便至於死,百年無色,翻兔夭傷。
故知色者非身心之要,适為性命之仇賊,何須系着,自取消毀。
若見他人為惡,心生嫌惡者,猶如見人自殺,己身引頸,乘取他刀以自害命。
他自為惡不遣,我當何故引取他惡,以為己病。
又見為惡者若可嫌,見為善者亦須惡。
何以然耶?同障道故。
若貧者亦審觀之,誰與我貧?天地平等,覆載無私,我今貧苦,非天地也。
父母生子,欲令富貴,我今貧賤,非父母也。
人及鬼神,自救無暇,何能有力将貧與我?進退尋察,無所從來,乃知我業也,乃知天命也。
業由我造,命由天賦,業之與命,猶影響之逐形聲。
既不可逃,又不可怨,唯有智者善而達之,樂天知命,故不憂,何貧之可苦也。
《莊》雲:業入而不可舍。
、為自業故,貧病來入,不可舍止。
經雲:天地不能改其操,陰陽不能回其業。
由此言之,故真命也,非假物耳,有何怨焉?又如勇士逢賊,無所畏懼,揮劍當前,草寇皆潰,功勳一立,榮祿終身。
今有貧病惱亂我身,則寇賊也,我有正心,則勇士也,用智觀察,則揮劍也,惱累消除,則戰勝也,湛然常樂,則榮祿也。
凡有苦事來迫,我心不以此觀而生憂累,則如人逢賊不立功勳,棄甲背軍,逃亡獲罪,去樂就苦,何可憫焉?若病苦者,當觀此病由有我身,若無我身,患無所托。
經雲: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次觀於心,亦無真宰,内外求覓,無能受者,所有計念,從妄心生。
然枯形灰心,則萬病俱泯。
若惡死者,應思我身是神之舍,身今老病,氣力衰微,如屋朽壞,不堪居止,自須舍離,别處求安。
身死神逝,亦複如是。
若戀生惡死,拒違變化,則神識錯亂,失其正業。
以此托生,受氣之際,不感清秀,多逢濁辱。
蓋下愚貪鄙,實此之由。
若當生不悅,順死不惡者,一為生死理齊,二為後身成業。
若貪愛萬境,一愛一病。
一肢有病,猶令舉體不安;況一心萬病,身欲長生,豈可得乎?凡有愛惡,皆是妄生,積妄不除,以妨見道。
是故須舍諸欲,住無所有,徐清有本,然後返觀舊所愛處,自生厭薄。
若以合境之心觀境,終身不覺有惡。
如将離境之心觀境,方能了見是非。
譬如醒人能觀醉者為惡,如其自醉不覺其非。
經雲:吾本棄俗,壓離世問。
又雲:耳目聲色,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怨。
老君厭世棄俗,獨見香味是怨,嗜欲之流,焉知鮑肆為臭哉。
泰定六 夫定者,出俗之極地,緻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之畢事。
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無感無求,寂泊之至,無心於定,而無所不定,故日泰定。
《莊》雲:宇泰定者,發乎天光。
宇則心也,天光則發慧也。
心為道之器宇,虛靜至極則,道居而慧生,慧出本性,非适今有,故日天光。
但以貪愛.濁亂,遂至昏迷。
澡雪柔挺,複歸純靜,本真神識,稍稍自明,非謂今時别生他慧。
慧既生已,寶而懷之,勿以多知而傷於定。
非生慧難,慧而不用難。
自古忘形者衆,忘名者寡。
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為難。
貴能不驕,富能不奢,為無俗過,故得長守富貴。
定而不動,慧而不用,為無道過,故得深證真常。
《莊》雲:知道易,而弗言難。
知而不言,所以之天;知而言之,所以之人。
古之人天,而不人慧,能知道,非得道也。
人知得慧之利,未知得道之益。
因慧以明至理,縱辯以感物情,興心徇事,觸類而長,自雲處動而常寂,焉知寂者寂以待物乎。
此語俱非泰定也。
智雖出衆,彌不近道。
本期逐鹿,獲兔而歸。
所得太微,良由局小。
《莊》雲:古之治道者,以恬養智。
智生而無以智為也,謂之以智養恬。
智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性。
恬智則定慧也,和理則道德也。
有智不用而安其恬,積而久之自成道德。
然論此定,因為而得成,或因觀利而見害,懼禍而息心,捐舍滌除,積習心熟,同歸於定,鹹若自然。
疾雷破山而不驚,白刃交前而不懼,視名利如過隙,知生死如潰癱,故知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心之虛妙,不可思也。
夫心之為物也,即體非有,随用非無,不馳而速,不召而至,怒則玄石飲羽,怨則朱夏隕霜,縱惡則九幽匪遙,積善則三清何遠,忽來忽往,動寂不能名,時可時否,曹龜莫能測,其為調禦,豈鹿馬比其難乎。
太上老君運常善以度
此實行之宗要,可力為之。
前雖斷簡,病有難除者,但依法觀之。
若色病重者,當觀染色都由想爾,想若不生,終無色事。
當知色想外空,色心内妄,妄想心空,誰為色主?經雲:色者,想爾想悉是空,何有色也?又思妖妍美色,甚於狐魅,狐魅媚人,令人厭患,雖身緻死,不入惡道,為厭患故,永離邪侄。
妖豔惑人,令人愛着,乃緻身死,留戀彌深,為邪念故,死堕諸趣,生地獄中。
故經雲:今代發心為夫妻,死後不得俱生人道。
所以者何?為邪念故。
又觀色若定是美,何故魚見深入,烏見高飛,仙人觀之為穢濁,賢人喻之為刀斧?一生之命,七日不食,便至於死,百年無色,翻兔夭傷。
故知色者非身心之要,适為性命之仇賊,何須系着,自取消毀。
若見他人為惡,心生嫌惡者,猶如見人自殺,己身引頸,乘取他刀以自害命。
他自為惡不遣,我當何故引取他惡,以為己病。
又見為惡者若可嫌,見為善者亦須惡。
何以然耶?同障道故。
若貧者亦審觀之,誰與我貧?天地平等,覆載無私,我今貧苦,非天地也。
父母生子,欲令富貴,我今貧賤,非父母也。
人及鬼神,自救無暇,何能有力将貧與我?進退尋察,無所從來,乃知我業也,乃知天命也。
業由我造,命由天賦,業之與命,猶影響之逐形聲。
既不可逃,又不可怨,唯有智者善而達之,樂天知命,故不憂,何貧之可苦也。
《莊》雲:業入而不可舍。
、為自業故,貧病來入,不可舍止。
經雲:天地不能改其操,陰陽不能回其業。
由此言之,故真命也,非假物耳,有何怨焉?又如勇士逢賊,無所畏懼,揮劍當前,草寇皆潰,功勳一立,榮祿終身。
今有貧病惱亂我身,則寇賊也,我有正心,則勇士也,用智觀察,則揮劍也,惱累消除,則戰勝也,湛然常樂,則榮祿也。
凡有苦事來迫,我心不以此觀而生憂累,則如人逢賊不立功勳,棄甲背軍,逃亡獲罪,去樂就苦,何可憫焉?若病苦者,當觀此病由有我身,若無我身,患無所托。
經雲: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次觀於心,亦無真宰,内外求覓,無能受者,所有計念,從妄心生。
然枯形灰心,則萬病俱泯。
若惡死者,應思我身是神之舍,身今老病,氣力衰微,如屋朽壞,不堪居止,自須舍離,别處求安。
身死神逝,亦複如是。
若戀生惡死,拒違變化,則神識錯亂,失其正業。
以此托生,受氣之際,不感清秀,多逢濁辱。
蓋下愚貪鄙,實此之由。
若當生不悅,順死不惡者,一為生死理齊,二為後身成業。
若貪愛萬境,一愛一病。
一肢有病,猶令舉體不安;況一心萬病,身欲長生,豈可得乎?凡有愛惡,皆是妄生,積妄不除,以妨見道。
是故須舍諸欲,住無所有,徐清有本,然後返觀舊所愛處,自生厭薄。
若以合境之心觀境,終身不覺有惡。
如将離境之心觀境,方能了見是非。
譬如醒人能觀醉者為惡,如其自醉不覺其非。
經雲:吾本棄俗,壓離世問。
又雲:耳目聲色,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怨。
老君厭世棄俗,獨見香味是怨,嗜欲之流,焉知鮑肆為臭哉。
泰定六 夫定者,出俗之極地,緻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之畢事。
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無感無求,寂泊之至,無心於定,而無所不定,故日泰定。
《莊》雲:宇泰定者,發乎天光。
宇則心也,天光則發慧也。
心為道之器宇,虛靜至極則,道居而慧生,慧出本性,非适今有,故日天光。
但以貪愛.濁亂,遂至昏迷。
澡雪柔挺,複歸純靜,本真神識,稍稍自明,非謂今時别生他慧。
慧既生已,寶而懷之,勿以多知而傷於定。
非生慧難,慧而不用難。
自古忘形者衆,忘名者寡。
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為難。
貴能不驕,富能不奢,為無俗過,故得長守富貴。
定而不動,慧而不用,為無道過,故得深證真常。
《莊》雲:知道易,而弗言難。
知而不言,所以之天;知而言之,所以之人。
古之人天,而不人慧,能知道,非得道也。
人知得慧之利,未知得道之益。
因慧以明至理,縱辯以感物情,興心徇事,觸類而長,自雲處動而常寂,焉知寂者寂以待物乎。
此語俱非泰定也。
智雖出衆,彌不近道。
本期逐鹿,獲兔而歸。
所得太微,良由局小。
《莊》雲:古之治道者,以恬養智。
智生而無以智為也,謂之以智養恬。
智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性。
恬智則定慧也,和理則道德也。
有智不用而安其恬,積而久之自成道德。
然論此定,因為而得成,或因觀利而見害,懼禍而息心,捐舍滌除,積習心熟,同歸於定,鹹若自然。
疾雷破山而不驚,白刃交前而不懼,視名利如過隙,知生死如潰癱,故知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心之虛妙,不可思也。
夫心之為物也,即體非有,随用非無,不馳而速,不召而至,怒則玄石飲羽,怨則朱夏隕霜,縱惡則九幽匪遙,積善則三清何遠,忽來忽往,動寂不能名,時可時否,曹龜莫能測,其為調禦,豈鹿馬比其難乎。
太上老君運常善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