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膚論

關燈
欲之盡也。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所謂心者有二焉。

    擾神之心,乃妄心也;好靜之心,乃真心也。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其神可得清乎?既驚其神,即着萬物;既着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心可得而靜乎?故澄神之要,莫先于遣欲。

    能遣之者,内觀其心,心無其心,知三心之不可得也。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于物,物無其物,知四相之俱忘也,三者既悟,惟見于空,則人空矣。

    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則法空矣。

    如是則根塵永靜,六欲不生,而心靜矣。

    心靜則神自清,如水之無波,而萬頃澄澈也。

    虛靖天師《大道歌》雲:‘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台留一物。

    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損筋骨。

    ’遣欲澄神之說,百世以俟聖人,不易吾言矣!” 養神論 “神既澄矣,又何以加焉” 曰:“養之。

    養之者,所以韬神之光使勿露也。

    神之為物也,愈澄則愈清,愈清則愈明。

    蓋定能生慧,故靈光煥發,旁燭洞達,莫可蓋藏。

    《莊子》雲:‘甯泰定者,發乎天光。

    ’若用之不已,則太露而反傷于本性。

    《莊子》雲:‘古之治道者,以智養恬。

    ’智生而以智為也,謂之以恬養知。

    《坐忘樞冀論》雲:‘慧而不用,實智若愚;益資定慧,雙美無極。

    ’《道德經》雲:‘敦兮其若樸,渾兮其若濁。

    ’又曰:‘衆人昭昭,我獨若愚。

    俗人察察,我獨若悶。

    ’皆養神之要義也。

    ” 凝神論 “神既養矣,安所事凝耶?” 曰:“凝神雲者。

    無用用中之用,了命之學也。

    《參同契》曰:‘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

    ’且夫離宮修定,禅之宗也;水府求玄,丹之旨也。

    澄神要矣,凝神急焉。

    《翠虛吟》雲:‘昔日逢師傳口訣,隻要凝神入氣穴。

    ’所謂氣穴,乃吾人之鄞鄂也。

    予前所着《神室論》中,則既明且盡矣。

    慮夫學者徒知澄神,而不知凝神之處,則漫無歸宿,而無以會夫歸根複命之原,徒知養神而不知有凝神之方,則茫無下手,而不能偵夫造化消息之妙,故述所聞,複着此論。

    蓋凝神者,入玄之要旨,丹家之第一義也。

    所謂凝者,非塊然不動之謂也。

    乃以神入于氣穴之中,與之相守而不離也。

    老子曰:‘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夫氣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氣之初,所禀父母精氣而成者,即吾人各具之太極也。

    其名不一,曰氣海,曰關元,曰靈谷,曰下田,曰天根,曰命蒂,曰歸根竅、複命關,即一處也。

    方其處胎之時,呼吸之氣,與母相通。

    及夫子母分胎,剪落臍帶,則自安爐鼎,别立乾坤,而一呼—吸,常歸于本穴之中。

    蓋呼吸者,吾人立命之本也。

    一息之間,呼吸不至,則氣絕而死矣。

    呼則氣辟,陽之舒也;吸則氣阖,陰之斂也。

    一呼一吸,名曰一息。

    診家以之候氣,良有旨也。

    《莊子》曰:‘衆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

    ’以踵者,謂深入于穴也。

    衆人之息,非不以踵也,但神有不存,縱其出入焉,而不自覺,若以喉耳。

    真人則神依于息,而深入于本穴之中,綿綿若存,無少間斷,故得專氣緻柔,抱—無離,虛極靜笃,而能觀其複也。

    所謂依者,又非逐于息而依之也,有勿忘勿助之義焉。

    故神依于息則凝,神凝則氣亦凝;神依于息則和,神和則氣亦和,相須之道也。

    凝神之法,自調息始。

    調息者,依息之謂也。

    ” 真息論 所謂息者有二焉,曰凡息,曰真息。

    凡息者,口鼻出入之氣也;真息考,胎息也,上下乎本穴之中。

    晦翁先生所謂“翕然而噓,如春沼魚”者是也。

    凡息既停,則真息自動。

    而凡息之所以停者,非有心以屏之也。

    虛極靜笃,故心愈細,而氣愈微耳。

    今之論者但知調息,而忽不自知其落于以心逐氣之病,蓋以凡夫躁競之心,未閑調習,一旦使之依息,心豈肯自依?未免着意。

    着意則氣未平,而心先動矣。

    豈非複以氣而役神乎?予故曰:“調息者,自然依息之謂,非逐于息之謂也。

    ”調息又自調心始。

    調心者,攝念歸靜,行住坐卧,常在腔子。

    久久純熟,積習生常,自然澡雪柔埏,與息相和也。

    和則相依,依而勿逐。

    凡息自停,真息自動。

    橐鑰一鼓,煉精化氣,熏而上騰,灌注三宮。

    是謂真橐鑰、真鼎爐、真火候也。

    ” 火符論 “以真息為火,其亦有說乎?” 曰:“有之。

    ‘謾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丹竈河車休矻矻,鶴胎龜息自綿綿。

    ’古仙之言,不一而足。

    然非以息為火也。

    火,神火也,息則火之橐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