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膚論

關燈
随用顯發,而落于後天。

    何者?已鑿之後,說着用着皆落後天,而先天之真,沉潛淪匿,孱弱微細,日就蕭索,而不足以為一身之主,至于老病死苦者,後天之用竭,而先天不存也。

    然則欲吾形之永固者,舍先天奚以哉” 鉛汞論 或問:“先天之氣為真鉛,其旨安在?” 曰:“真者,對凡而言。

    真則無形,而凡則有象也。

    必欲競其說,請言其本。

    夫自乾坤交而離坎之體成矣。

    乾坤交,則渾淪之體己破。

    故後天卦位,退乾坤于至尊無用之地,而以離坎代之。

    蓋南北者,天地之兩極也。

    先天卦位,本乾坤所居。

    今退而不用,以離坎代之,則後天之用行矣。

    離為日,照耀于南;坎為月,照臨于北,日月交光,而萬物生焉。

    雖曰後天之用,其實則先天之體為之。

    故坎之真氣,化而為鉛,即天一所生之水也:離之真精,化而為汞,即地二所生之火也。

    鉛汞水火,皆人間有名有相之物,謂之真鉛真汞,則不可名不可相也。

    故不得已而假有名有相之物以拟之,而加之曰真實,則陰精陽氣而已。

    《易》曰:‘精氣為物,精與氣合。

    ’而人始生,皆先天之用也。

    以其互藏也,故男得其精,而用精者化;女得其氣,而用氣者昌。

    用精者化,故順而成人:用氣者昌,故逆而成丹。

    先天之氣為真鉛,厥有旨也。

    以先天未擾之真鉛,制後天久積之真汞,則其相愛相戀,如夫婦子母之不忍離,是皆自然而然。

    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自非洞曉陰陽,深達造化,烏足以語此哉!” 元精元氣元神論 “元氣為鉛,元精為汞,元神果何物乎?” 曰:“元神為性,精氣之主也。

    以其兩在而不測,靈通而無方,故命之曰神。

    故神住則精凝,精凝則氣歸,氣歸則丹結。

    皆先天之用也。

    所謂元精,非交感之精之謂也。

    精藏于離,心中之真液也。

    所謂元氣,非口鼻呼吸之謂也。

    氣藏于坎,虛無中之真氣也。

    所謂元神,非思慮之神之謂也。

    神通于無極,父母末生以前之靈真也。

    夫人,一太極也,精氣即太極之陰陽也,神即太極之無極也,是謂元精、元氣、元神。

    善乎,翠虛之吟曰:‘此精不是文感糟,乃是玉皇口中涎。

    ’玉皇,心君也。

    口中涎,心中之靈液也。

    ‘此氣不是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

    ’太素煙,先天真乙之氣也。

    ‘此神不是思慮神.可與元皇相比肩。

    ’元皇即元始也。

    是謂無極之真,通天地,貫宇宙,巍然而獨尊,超然而獨運者也。

    ” 神統論 “何以知神之統精氣乎?” “即舉一身之後天者言之。

    神太驚即精散而怔忡,神太淫則氣脫而痿縮。

    故神藏于精,則謂之曰精神;神藏于氣,則謂之曰神氣。

    精氣之得神而王,猶臣之得君而尊也。

    故修真之士,莫要于養神。

    神即性也,性定則神自安,神安則精自住,精住則氣自生。

    何以故?性定則心火不至上炎,火不炎則水不幹,故身中之精亦住。

    凡身中五髒六腑之精皆水也。

    身中之精既住,則腎中之精可知。

    腎為精府,精盛于腎者,積水生潮,滃然上騰,如雲霧然,熏蒸四大,灌注上下。

    吾以元神斡運乎其間,則升降進止,如運諸掌,是謂水火交而成既濟也,是謂後天之氣而得之似醉也。

    然此特自吾身之後天者言之耳。

    若夫先天之用,其采取交媾,脫胎神化,元一而非神之所為。

    故修真之士莫要于煉神。

    煉神者,玉液煉已之謂也,大道之所以成始而成終者也。

    ” 金液玉液論 “丹法有金液煉形,玉液煉己之說,其旨安在?” 曰:“夫道者,性命兼修,形神懼妙者也。

    金液煉形者,了命之謂也。

    玉液煉己者,了性之謂也。

    何謂玉液?玉者,溫潤貞純之喻。

    金者,堅剛不壞之稱。

    夫煉性者,損之又損,克去己私,務使溫潤貞純,與玉比德,則己之内煉熟矣。

    内煉既熟.然後可以臨爐采藥,而行一時半刻之功。

    及夫時至機動,則取坎填離,采鉛伏汞。

    而坎中一畫之陽,乃先天乾金也,謂之金液。

    以之煉形,則體化純陽,而形骸為之永固,一如金之堅剛而不壞矣。

    故曰金煉玉煉。

    性命兼修,而形神俱妙者也。

    玉煉,則無為之道也;金煉,則有為之術也。

    自無為而有為,有為之後,而複返于無為,則性命之理得,而聖修之能事畢矣。

    ” 性命論 “何謂性?何謂命?” 曰:“性者,萬物一源;命者,己所自立。

    性非命弗彰,命非性弗靈。

    性命所主也,命性所乘也。

    今之論者,類以性命分宗,而不知道器相乘,有無相因,虛實相生,有不可歧而二者。

    故性則神也,命則精與氣也;性則無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