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象》凡涉言數者,亦各有體用之不同。

    先天八卦本數者,以河圖為體者也。

    後天八卦本數者,以洛書為體者也。

    先後天八卦合數者,兼先後天之象而納十幹之數者也。

    此數相傳最古,虞氏《易》即用此數也。

     古納甲圖:東方甲乙配乾坤,南方兌艮配丙丁,西方庚辛屬震巽,而坎戊離己中央,因壬癸為乾坤兼納也。

    此圖壬癸居北屬坎離,以坎離代乾坤。

    有作離一坎六.者,陰陽互根,亦自可通。

    并前兩圖合觀之,當知邵子數與《易》之分别矣。

     天地範圍數 天地範圍數,相傳即《連山》卦數。

    因其以艮為始終,所謂“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者也。

    略舉例如左: 右圖始艮一,終艮十,而又以艮七為用,象數體用皆艮,故有《連山》易數之名。

    雖未必即為《連山》,而其象則兼先後天,數則合河圖洛書。

    與納甲納音,融會而貫通之者也。

    天地萬物之數,莫能外于是矣。

    陽數極于九,陰數極于六。

    陽,天也。

    天之用皆見于地,故數至六而體全,得七而六數之用行也。

    太陽無七,太陰無十,而艮兼用一、七、十者,一始十終,七則具成終成始之用者也。

     八卦成列數 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非他,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數也。

    八卦成列,天地之數,分陰分陽,與八卦并列,而五位配合,五行生布也,幹支屬也。

    一始十終,順往逆來,六十四卦先後天往複循環,周而複始,而數有不周,獨阙西北。

    先天則艮阙,後天則乾無,而盈虛消長,于以無閥,皆出“乾知大始”。

    冒天下之道,以極天之數,定天下之象,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業,斷天下之疑,興神物以前民用,盡在于斯矣。

     坎子一,艮醜二寅三,震卯四,巽辰五巳六,離午七,坤未八申九,兌酉十,乾戌亥無數。

    子午南北至卯酉春秋分,寒暑往來,日月出入,先天鹹無,後天乾無,皆以無出有。

    此《易》數之精義入神,《易》道之廣大悉備,皆在此八卦成列之時位象數。

    宋後言《易》,先别門戶,争道統,宗宋者以老莊之說為異端,宗漢者以先天卦位為不經,而《易》遂無從言矣。

    程傳号為易學正宗,而程子《自序》,謂予所傳者辭也,冀學者由辭以得其意。

    然《彖》、《象》十翼之辭,無一辭一字,不由象數而來。

    舍象數而言辭,辭烏從得哉!此圖之數,前人所未言。

    清季青田端木鶴田氏始創為之圖,簡要精當,足與經傳相參證。

    與舊有諸圖會而通之,不但于數理之要領可得,而古今來占筮推步之本源,悉在于是矣。

     卦氣第八 既明方位象數,而氣可得言矣。

    氣不可見,顯之以象,定之以數,而驗之以候。

    五日為一候,故亦曰卦候。

    天地陰陽之消息,日月寒暑之往來,萬物生成,變化動靜,莫不先見乎氣。

    《彖》、《象》、《系辭》,皆隐合氣候而未明言。

    言氣者莫著于京房,遂相傳京房卦氣,實非京氏所創也。

    周公之時訓與《月令?夏小正》,皆以象數為氣候之準,無不與圖書卦象契合。

    京氏特整齊而排比之,以六十卦直日用事,以風雨寒溫,定占候災變,或為京房之法耳。

    黃粵洲曰:“上系七爻,起中孚‘鳴鶴在陰’,十一爻起于鹹‘憧憧往來’。

    ”卦氣從中孚至井,八十九陽,九十一陰。

    鹹至頤,八十九陰,九十一陽,與《系傳》恰合。

    而孔子複于鹹言“日月寒暑往來,陰陽屈伸”,是必三代已有此卦象氣候,孔子故于《系傳》及之,否則安有如此之巧合乎?特著錄其圖。

    非僅為占蔔之用也。

     京氏以六十卦當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每卦值六日七分,故又名為六日七分術。

    坎離震兌為後天四正,别立為監司,分管二十四氣,不入六十卦之内。

    六十卦之中,更有複臨泰大壯夬乾姤觀否遁剝坤十二卦為辟卦,分領十二月,每月約五卦。

    始六日曰公卦,次辟卦,次侯卦,則值月中節氣交界。

    次大夫,次卿,以畢一月。

    周而複始。

     卦氣起冬至,為中孚之二爻,至七日複卦,十二日複卦畢,第十三十四十五日則屯之内卦當之,約兩卦半當一氣,約十五爻當十五日也。

    小寒自屯四起,至謙與睽,亦兩卦半也。

    茲分舉其例如下: 或謂京房卦氣出《易緯》,不足以望先天。

    然按之《系辭》,既有中孚與鹹之前征,而驗之氣候,又與《時訓》、《夏小正》合,而邵子河洛先天諸數亦不能不采用其說。

    圖雖别用乾坤坎離,而河洛化工,仍取坎離震兌。

    蓋實始于《連山》曆法,四監周度。

    惟首起艮卦,然則京學之自來遠矣。

     辟卦主一年十二月,自冬至七日後起,陰陽往複,周而複始。

    朱子曰:“是當以一爻分三十分,陰陽進退日一分。

    如陰剝每日剝三十分之一,一月方剝得盡。

    陽長每日長三十分之一,亦一月方長得成。

    故複之一陽,不是頓然便生,乃是自坤卦中積來。

    從小雪後一日生一分,竟大雪共三十日,生三十分,然後成冬至之一陽。

    姤之陰亦生于小滿,一日一分,積三十日,然後成夏至之一陰。

    觀此知陰陽絕續之際,果無一息之間斷也。

    ”列子曰:“一氣不頓進。

    ”又曰:“天道密移,疇覺之哉!”聖人作《易》,仰觀俯察,知天地陰陽之運行消息甚微,人無從覺,故以懸象著明之日月,分畫八卦,象陰象陽,以《易》道示人,天道斯昭昭矣。

    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