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卦數第七 “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

    ”又曰“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河圖洛書之數,即此五十有五之數所分布而進退者也。

    聖人則圖畫卦,是故卦之數即圖書之數,亦即天地之數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者,所以衍《易》,即以衍此五十有五之數者也。

    自宋儒竄易經文,以“天一地二”一節,移置“大衍之數五十”以前,兩數遂相混合,并為一談。

    異論紛若,左支右吾,卒無是處。

    漢學家雖力糾其缪,而于兩節之數理,亦未能分析清楚,與卦象《彖傳》相證明。

    乃沿缪襲誤,以迄于今。

    程朱而後,言《易》者皆崇理論,言象者已不多,言數者尤少。

    偶有一鱗半爪,又皆似是而非。

    同人講習,幾于無可取資。

    爰就所知,略貢刍荛。

    所憾數學既淺,又荒廢日久,自知膚淺已甚。

    姑引其端,以待專家之續竟其緒也。

     先天數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數,邵子《皇極經世》之數,所謂先天數也。

    相傳康節從李挺之氏學《易》三年,未能窺其奧,請益于李,叩其要旨。

    李乃授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之八字,康節言下大悟,恍然于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之天然位次,與數适合。

    而陰陽交錯,順逆往來,無不妙合。

    極深研幾,遂得貫澈天人,成《皇極經世》一書。

    程子歎為内聖外王之學,朱子《木義》,又取其大小方圓各圖,弁諸經首。

    其後言《易》者,即以先天數為易數。

    于卦爻《彖》、《象》之言數者,如“七日”“八月”“十年”“九陵”之類,悉以先天數當之,歧誤乃不可究诘。

    夫邵子先天數,非不合也。

    特邵子别有妙悟,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為主,如算學之數根。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隻為其數之符号耳,故用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可也,用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亦無不可也。

    因邵子未嘗以此注《易》,但借卦爻以演其數,而所得之數理,變化分合,仍能與《易》相符。

    所謂殊途同歸,法異而實不異也。

    若以言《易》,則自當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主。

    先後體用,各有其數。

    與邵子之數同出天一地二之十數,并圖如左: 乾一對坤八,合九。

    兌二對艮七,合九。

    離三對坎六,合九。

    震四對巽五,合九。

    四九合三十六。

    乾陽三畫,坤陰六畫,合九。

    兌四畫,艮五畫,合九。

    離四畫,坎五畫,合九。

    震五畫,巽四畫,合九。

    四九亦合三十六。

    八卦相蕩成六十四,除乾坤坎離頤中孚大小過八卦反覆不變,餘五十六皆一卦反覆成二卦,實隻二十八卦。

    合乾坤等不變之八卦,亦共合三十六卦。

    三十六者,六之自乘也。

    故邵子曰“三十六宮都是春”,乃用六藏九,為邵子之獨有心得,别具用法。

    故依此數方位,與五行幹支納甲皆不相合。

    納甲之象與乾一兌二之數無關,漢學家力辟先天卦位,而于乾一兌二之數,無能辯駁。

    偶有言者,亦隔靴搔癢,無當于理。

    茲另圖先天八卦之合洛書河圖數如下: 聖人則圖畫卦,卦數即圖書之數。

    圖書之一六,皆從下起,陽從一始,陰以六終,皆歸藏于北方,未有從上起者。

    邵子先天數,獨悟“易逆數也”一語,故反用圖書而逆由乾位起一,藏九不用,為兩數之對待。

    如洛書之藏十,其妙用在卦順則數逆,卦逆則數順,故仍不悖于陽順陰逆之天則。

    錯綜變化,而無不相通。

    若論先天八卦之本數,則自當取則河圖,陰逆陽順,以合于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之匹偶。

    而陰陽相對,皆得五數。

    如雷風一四合五也,水火二三合五也,山澤七八合十五,天地九六合十五,皆五也。

    仍以五為中樞。

    而一六為地雷複,九四為天風姤,二七為水澤節,三八為火山旅。

    所謂布五行于四時,無不合也。

    和而後月生,此納甲所以用先天之象,而取後天之數也。

    此理千餘年來,未有發明。

    由于不知陽順陰逆之數,以邵氏之數,強解京、焦之《易》,紛纭糾結,遂莫可究诘矣。

    陽數順由一始,為一三七九。

    陰數逆由四起,為四二八六。

    宋以後,皆以二四六八為陰數之用,此其根本之錯誤也。

    陽順陰逆圖數,餘于庚申之秋,始由“乾乘六龍”一語悟得“乘六”之法,繪圖以明之。

    始知極數定象,通變成文,參伍錯綜,皆在陽順陰逆。

    而千餘年來,似是而非之注釋,均可一掃而空矣。

    圖說另詳《易數偶得》。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離九艮八兌七乾六。

    乾坎相連,一與六合。

    坤兌相連,二與七合。

    震艮相連,三與八合。

    巽離相連,四與九合。

    水火金木之數,各有配合,獨阙五十兩數。

    非阙也,坎一離九合十,中央戊己,而坤艮二八,亦合十為醜未,皆五與十土數所分寄,方位與洛書合,而數亦兼符納甲。

    其說已詳《卦位》章先天納甲圖,茲不贅述。

    更以數之順序,并列與洛書參照,則第一章二八易位,二五構精,兩圖之妙更可見矣。

     坎離乾巽震兌坤艮皆相對,與卦位合。

    惟坤二與艮八之位互易,五運中樞,而十暗寓于八方。

    所謂通變化而行鬼神者,即在此坤艮易位之妙用。

    故曰“神樞鬼藏”,向來道家珍為神秘。

    非入其門奧者,不肯輕洩。

    實則邵子天根月窟,子正在醜,午正在未數言,已不啻明明揭示,特後人不自悟耳。

     先後天八卦合數 先後天八卦,既各有其本位本數,而體用相生,升降變化,由合而分,亦由分而合。

    是以《易》之《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