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為土,為積土,為階,為田,為邑,為國,為邦,為大邦,為萬國,為異邦,為方,為鬼方,為裳,為級,為車,為輹,為器,為擊,為囊,為虎,為兕,為黃牛,為牝牛。
震為帝,為主,為諸侯,為人,為士,為兄,為夫,為元夫,為趾,為出,為行,為征,為作,為逐,為驚走,為警衛,為定,為百,為言,為講議,為問,為語,為告,為響,為聲,為音,為鳴,為夜,為交,為征,為反,為後,為後世,為從,為守,為左,為生,為嘗,為緩,為寬仁,為樂,為笑,為喜笑,為笑言,為道,為陵,為祭,為鬯,為禾稼,為百谷,為草莽,為鼓,為筐,為馬,為糜鹿。
巽為命,為命令,為号令,為教令,為诰,為号,為号咷,為處女,為婦,為妻,為商旅,為随,為入,為處,為入伏,為利,為齊,為同,為交,為進,為退,為舞,為谷,為長木,為苞,為楊,為果木,為茅,為白茅,為闌,為草木,為草莽,為杞,為葛藟,為薪,為庸,為休,為繩,為帛,為腰帶,為繑,為蛇,為魚,為鲋。
坎為聖,為雲,為玄雲,為川,為大川,為河,為心,為志,為思,為慮,為憂,為謀,為惕,為疑,為艱,為蹇,為恤,為悔,為逖,為忘,為勞,為濡,為涕洟,為眚,為疾,為疾病,為疾疠,為疑疾,為災,為破,為罪,為悖,為欲,為淫,為寇盜,為暴,為毒,為渎,為孚,為平,為法,為罰,為獄,為則,為經,為習,為入,為内,為聚,為脊,為要,為臀,為膏,為陰夜,為歲,為三歲,為屍,為酒,為叢木,為叢棘,為蒺藜,為棘匕,為穿木,為校,為弧,為弓彈,為木,為車,為馬。
離為女子,為婦,為孕,為惡人,為見,為飛,為爵,為日,為明,為先,為甲,為黃,為戎,為折首,為刀,為斧,為資斧,為矢,為飛矢,為黃矢,為網,為罟,為甕,為鳥,為飛鳥,為鶴,為隼,為鴻。
艮為弟,為小子,為君子,為賢人,為童,為童蒙,為僮仆,為官,為友,為阍,為時,為豐,為星,為沫,為霆,為果,為慎,為節,為待,為制,為執,為小,為多,為厚,為取,為舍,為求,為笃實,為道,為穴居,為石,為城,為宮室,為門阙,為廬,為牖,為居,為門庭,為宗廟,為社稷,為鼻,為肱,為背,為腓,為皮,為膚,為小木,為碩果,為豹,為狼,為小狐,為尾。
兌為妹,為妙,為妻,為朋,為友,為講習,為刑人,為小,為少,為密,為通,為見,為右,為下,為少知,為契。
右舉象至四百四十餘,然猶未能盡也。
别本坎下有竊象,巽下有系象,兌下有窺象,殆逸之中又有逸欤! 補象 《易》注如《瞿塘來氏集注》等,均有補象,要皆由《彖》、《象》十翼之辭,拟議以意增補。
然來氏乾之為郊為野等補象均已列《孟氏逸象》之中,而又補之。
殆來氏僻居巫峽,得書不易,《孟氏逸象》,或未之見耳。
實則《說卦》廣象,簡而能赅,提綱挈領,各卦《彖》、《爻》之象,無不可會通演繹,而各得其變化。
及根本之所在,必字字而拟之補之,則泥象以言《易》,而《易》反不可見矣。
各家補象,爰不複贅錄。
參象 參象者,乃八卦陰陽交變,未能以一卦之本象或變象盡之,因參合兩卦之象而會通之,其例已見于《廣象》。
順德鄭氏《易譜》,觸類引伸,并證以前史占驗之詞,列為參象,亦足為初學之隅反也。
離之艮,為火焚山,山敗之象。
于人為言,敗言為讒,故又為讒言之象。
乾之兌,天降為澤,為天子降心逆公之象。
震之離,火反燒木,有女嫁反害其母之象。
巽見艮,為山之材,而之乾有照以天光之象。
坤之乾,又見艮,有廷實旅百,奉之以玉帛之象。
蓋艮為廷實旅百,乾為玉而坤為帛也。
坤之震,曰安而能殺,為公侯之象。
坤之坎,坤貞也,坎和也。
和以率貞,有信之象。
震之坤,震為足,坤靜而不動,有足居之之象。
震車也,坤馬也,又為車從馬之象。
震為長兄,坤為母,又有兄長之,母覆之之象。
又為衆,衆又歸之之象。
乾之坤,君降為臣也,為不終為君之象。
乾天子也,變坤三爻皆出于乾,又為三出于天子之象。
坎之巽,為夫從風,風隕妻之象。
蓋風為隕落物也。
震之坎,在春木旺龍德之時,為廢水之氣。
來見乘加,升陽未布,隆陰仍積,坎為刑獄,為刑獄壅濫之象。
乾之離,為中天出日,有光顯之象, 離之艮,為日落西山之象。
艮之離,為山下起日,乃方升之象。
艮之坎,為山嶽變海之象。
坎之艮,為深谷為陵之象。
坎月也,變震為雷生明,變兌為上弦之月,變乾為十五夜月,變巽為十八晚初虧月,變艮為下弦月,變坤為晦。
離日也,變震為初出日,變乾為中天之日,變巽為方斜之日,變艮為落山之日,坤知入地矣。
離之坤,曰太陽入地,有退休之象,有傷夷之象。
巽見乾之兌,有花木被馬毀折之象。
離之坎,坎來乘物,為月來掩日之象。
郭景純曰:“變坎加離,厥象不燭,必有欺蔽之象。
” 坎之離,為月往日來。
離甲胄,用兵戈之象也。
而之坎知遇險于前,又不成出兵之象。
坤之乾,為自地升天之象。
艮之坤,有舍高就卑,去畸岖從平坦之象。
坎之巽,風還吹水,有波濤之象。
坎之兌,水竭耳聾,臣壅主聽之象。
坤之坎,有平地開通之象。
兌之艮,兌口舌講和,而艮又止之,有欲和不成和之象。
乾之離,為圓器在爐竈之側。
坎之乾,為雲從龍。
巽之艮,為風從虎。
震之離,離為矢,而火還燒震木,有張弧反射之象。
離之乾,在乾宮為同複于父,為歸宗。
震木之艮,有木入山之象。
坎之震,兌之震,為水澤中木,如逢坎離同位,乃其木是湯藥煎煮之象。
坎之艮,為官司刑獄而止不複升矣。
艮之巽,為居其所而風自播而今自行。
五行象 陰陽化合,播為五行。
《禮運》曰:“布五行于四時,和而後月生也。
”五行非質也,實天地陰陽之氣。
氣有盛衰,而時位乘之,而生克變化之迹著也。
氣不可見,仍見之于八卦之象。
聖人作《易》,既極數定象,複發其凡于蠱巽之《彖》、《爻》。
先後甲庚,各舉其端,而全《易》卦爻之陰陽五行無不可以此類推。
而卦氣占候、九宮三式之術數雖繁,亦無能越此範圍。
列象如右。
卦數另詳下篇。
水火木金土,分陰分陽,有柔剛,各有配偶,共為十象,舊稱八卦。
土金木皆有二,惟水火各一,實未知震兌各具水火之用也。
震兌為陰陽出入之門,日月往來之路,不啻五行生化之原,故後天與坎離皆居中位。
坎離居先天乾坤之位,震兌即居先天坎離之位。
參觀《内經》,則陰陽升降,五行生化之作用,更顯著矣。
意象影象 意象影象者,日本易學之名詞也。
經學諸書,自唐開元時傳入日本者為多。
故日人講《易》,多宗李鼎祚《集解》,其占筮亦用唐人之揲法。
卦象取用,有所謂意象者,如以震為船,翼為剪,離為鏡,艮為亭,類取形似,無甚深意義。
但象本無方,意動成象,故得意既可忘象,亦能成象。
《易》冒天下之道,以八卦相錯,陰陽反覆,能曲成萬物而不遺者,正以象之變化無盡,而肆應不窮。
盈天地間唯萬物,生生不已,《易》亦生生不已。
萬物之孳乳,日積月累,其數量為巧曆所不能計,而《易》之八卦,足以盡之。
非神而明之,其孰能與于斯? 海通而後,西學東漸,名物之繁,百倍于昔。
而鼎新革故,索之于《易》,無不各有其數,各有其象。
如廣象以乾為金為玉,金玉或非伏羲畫卦時所有物。
而三代以後,既有其物,而即以伏羲所畫乾卦之象當之。
以三代之時,物質之最精最堅莫金玉若也。
而今則金剛石之精粹堅剛,更出金玉之上,自可由金玉而更廣之以乾為金剛石。
乾之因物付物,仍莫不确合而确肖也。
廣象以坎為輿,坤為大輿,震為大塗,合坎通坤載震行而定其象,以當時載物之具,莫利于輿,莫過于大輿。
而通行之路,莫便捷于大塗故也。
今則交通之廣,運輸之捷,器用日新,幾非一名一物所能限。
然則占事知來,制器尚象,非由廣象更推而廣之,安能盡其用哉!以卦言之,小過飛鳥遺之音,固未知今日之有飛機也,而象已确肖之。
既未濟之曳其輪,未必知今日之有汽機也,而象已不啻曲繪之。
古未嘗有化學之分劑也,而今日化學各原質之分化輕重,其量劑數無不與八卦之數合。
是故但以象言,或猶疑為附會之适相巧合。
若更證之以數度,參之以陰陽剛柔之氣運,而形質狀态,性情功用,無不一一彰明顯著。
此意象之為用,非經生家鑽研故紙,取經傳之一名一物,自稱補象之足并論也。
我國雖無意象之名,而京焦管郭之占象,見于本傳及《易林》、《洞林》諸書者,其以意廣古人之象者,固不勝指數。
故特著之,為初學擴其心胸之一助焉。
影象之說,當本于吾國相傳之卦影。
卦影之術,始于晉唐,而盛于南宋。
嚴君平亦即其俦,今已失傳。
而日本之所謂影象,類似吾國之伏象。
惟不限以震伏巽,艮伏兌,大概與意象略同。
說詳東京易學讨論會丁巳年發行之易學雜志,亦足供學者之參考也。
震為帝,為主,為諸侯,為人,為士,為兄,為夫,為元夫,為趾,為出,為行,為征,為作,為逐,為驚走,為警衛,為定,為百,為言,為講議,為問,為語,為告,為響,為聲,為音,為鳴,為夜,為交,為征,為反,為後,為後世,為從,為守,為左,為生,為嘗,為緩,為寬仁,為樂,為笑,為喜笑,為笑言,為道,為陵,為祭,為鬯,為禾稼,為百谷,為草莽,為鼓,為筐,為馬,為糜鹿。
巽為命,為命令,為号令,為教令,為诰,為号,為号咷,為處女,為婦,為妻,為商旅,為随,為入,為處,為入伏,為利,為齊,為同,為交,為進,為退,為舞,為谷,為長木,為苞,為楊,為果木,為茅,為白茅,為闌,為草木,為草莽,為杞,為葛藟,為薪,為庸,為休,為繩,為帛,為腰帶,為繑,為蛇,為魚,為鲋。
坎為聖,為雲,為玄雲,為川,為大川,為河,為心,為志,為思,為慮,為憂,為謀,為惕,為疑,為艱,為蹇,為恤,為悔,為逖,為忘,為勞,為濡,為涕洟,為眚,為疾,為疾病,為疾疠,為疑疾,為災,為破,為罪,為悖,為欲,為淫,為寇盜,為暴,為毒,為渎,為孚,為平,為法,為罰,為獄,為則,為經,為習,為入,為内,為聚,為脊,為要,為臀,為膏,為陰夜,為歲,為三歲,為屍,為酒,為叢木,為叢棘,為蒺藜,為棘匕,為穿木,為校,為弧,為弓彈,為木,為車,為馬。
離為女子,為婦,為孕,為惡人,為見,為飛,為爵,為日,為明,為先,為甲,為黃,為戎,為折首,為刀,為斧,為資斧,為矢,為飛矢,為黃矢,為網,為罟,為甕,為鳥,為飛鳥,為鶴,為隼,為鴻。
艮為弟,為小子,為君子,為賢人,為童,為童蒙,為僮仆,為官,為友,為阍,為時,為豐,為星,為沫,為霆,為果,為慎,為節,為待,為制,為執,為小,為多,為厚,為取,為舍,為求,為笃實,為道,為穴居,為石,為城,為宮室,為門阙,為廬,為牖,為居,為門庭,為宗廟,為社稷,為鼻,為肱,為背,為腓,為皮,為膚,為小木,為碩果,為豹,為狼,為小狐,為尾。
兌為妹,為妙,為妻,為朋,為友,為講習,為刑人,為小,為少,為密,為通,為見,為右,為下,為少知,為契。
右舉象至四百四十餘,然猶未能盡也。
别本坎下有竊象,巽下有系象,兌下有窺象,殆逸之中又有逸欤! 補象 《易》注如《瞿塘來氏集注》等,均有補象,要皆由《彖》、《象》十翼之辭,拟議以意增補。
然來氏乾之為郊為野等補象均已列《孟氏逸象》之中,而又補之。
殆來氏僻居巫峽,得書不易,《孟氏逸象》,或未之見耳。
實則《說卦》廣象,簡而能赅,提綱挈領,各卦《彖》、《爻》之象,無不可會通演繹,而各得其變化。
及根本之所在,必字字而拟之補之,則泥象以言《易》,而《易》反不可見矣。
各家補象,爰不複贅錄。
參象 參象者,乃八卦陰陽交變,未能以一卦之本象或變象盡之,因參合兩卦之象而會通之,其例已見于《廣象》。
順德鄭氏《易譜》,觸類引伸,并證以前史占驗之詞,列為參象,亦足為初學之隅反也。
離之艮,為火焚山,山敗之象。
于人為言,敗言為讒,故又為讒言之象。
乾之兌,天降為澤,為天子降心逆公之象。
震之離,火反燒木,有女嫁反害其母之象。
巽見艮,為山之材,而之乾有照以天光之象。
坤之乾,又見艮,有廷實旅百,奉之以玉帛之象。
蓋艮為廷實旅百,乾為玉而坤為帛也。
坤之震,曰安而能殺,為公侯之象。
坤之坎,坤貞也,坎和也。
和以率貞,有信之象。
震之坤,震為足,坤靜而不動,有足居之之象。
震車也,坤馬也,又為車從馬之象。
震為長兄,坤為母,又有兄長之,母覆之之象。
又為衆,衆又歸之之象。
乾之坤,君降為臣也,為不終為君之象。
乾天子也,變坤三爻皆出于乾,又為三出于天子之象。
坎之巽,為夫從風,風隕妻之象。
蓋風為隕落物也。
震之坎,在春木旺龍德之時,為廢水之氣。
來見乘加,升陽未布,隆陰仍積,坎為刑獄,為刑獄壅濫之象。
乾之離,為中天出日,有光顯之象, 離之艮,為日落西山之象。
艮之離,為山下起日,乃方升之象。
艮之坎,為山嶽變海之象。
坎之艮,為深谷為陵之象。
坎月也,變震為雷生明,變兌為上弦之月,變乾為十五夜月,變巽為十八晚初虧月,變艮為下弦月,變坤為晦。
離日也,變震為初出日,變乾為中天之日,變巽為方斜之日,變艮為落山之日,坤知入地矣。
離之坤,曰太陽入地,有退休之象,有傷夷之象。
巽見乾之兌,有花木被馬毀折之象。
離之坎,坎來乘物,為月來掩日之象。
郭景純曰:“變坎加離,厥象不燭,必有欺蔽之象。
” 坎之離,為月往日來。
離甲胄,用兵戈之象也。
而之坎知遇險于前,又不成出兵之象。
坤之乾,為自地升天之象。
艮之坤,有舍高就卑,去畸岖從平坦之象。
坎之巽,風還吹水,有波濤之象。
坎之兌,水竭耳聾,臣壅主聽之象。
坤之坎,有平地開通之象。
兌之艮,兌口舌講和,而艮又止之,有欲和不成和之象。
乾之離,為圓器在爐竈之側。
坎之乾,為雲從龍。
巽之艮,為風從虎。
震之離,離為矢,而火還燒震木,有張弧反射之象。
離之乾,在乾宮為同複于父,為歸宗。
震木之艮,有木入山之象。
坎之震,兌之震,為水澤中木,如逢坎離同位,乃其木是湯藥煎煮之象。
坎之艮,為官司刑獄而止不複升矣。
艮之巽,為居其所而風自播而今自行。
五行象 陰陽化合,播為五行。
《禮運》曰:“布五行于四時,和而後月生也。
”五行非質也,實天地陰陽之氣。
氣有盛衰,而時位乘之,而生克變化之迹著也。
氣不可見,仍見之于八卦之象。
聖人作《易》,既極數定象,複發其凡于蠱巽之《彖》、《爻》。
先後甲庚,各舉其端,而全《易》卦爻之陰陽五行無不可以此類推。
而卦氣占候、九宮三式之術數雖繁,亦無能越此範圍。
列象如右。
卦數另詳下篇。
水火木金土,分陰分陽,有柔剛,各有配偶,共為十象,舊稱八卦。
土金木皆有二,惟水火各一,實未知震兌各具水火之用也。
震兌為陰陽出入之門,日月往來之路,不啻五行生化之原,故後天與坎離皆居中位。
坎離居先天乾坤之位,震兌即居先天坎離之位。
參觀《内經》,則陰陽升降,五行生化之作用,更顯著矣。
意象影象 意象影象者,日本易學之名詞也。
經學諸書,自唐開元時傳入日本者為多。
故日人講《易》,多宗李鼎祚《集解》,其占筮亦用唐人之揲法。
卦象取用,有所謂意象者,如以震為船,翼為剪,離為鏡,艮為亭,類取形似,無甚深意義。
但象本無方,意動成象,故得意既可忘象,亦能成象。
《易》冒天下之道,以八卦相錯,陰陽反覆,能曲成萬物而不遺者,正以象之變化無盡,而肆應不窮。
盈天地間唯萬物,生生不已,《易》亦生生不已。
萬物之孳乳,日積月累,其數量為巧曆所不能計,而《易》之八卦,足以盡之。
非神而明之,其孰能與于斯? 海通而後,西學東漸,名物之繁,百倍于昔。
而鼎新革故,索之于《易》,無不各有其數,各有其象。
如廣象以乾為金為玉,金玉或非伏羲畫卦時所有物。
而三代以後,既有其物,而即以伏羲所畫乾卦之象當之。
以三代之時,物質之最精最堅莫金玉若也。
而今則金剛石之精粹堅剛,更出金玉之上,自可由金玉而更廣之以乾為金剛石。
乾之因物付物,仍莫不确合而确肖也。
廣象以坎為輿,坤為大輿,震為大塗,合坎通坤載震行而定其象,以當時載物之具,莫利于輿,莫過于大輿。
而通行之路,莫便捷于大塗故也。
今則交通之廣,運輸之捷,器用日新,幾非一名一物所能限。
然則占事知來,制器尚象,非由廣象更推而廣之,安能盡其用哉!以卦言之,小過飛鳥遺之音,固未知今日之有飛機也,而象已确肖之。
既未濟之曳其輪,未必知今日之有汽機也,而象已不啻曲繪之。
古未嘗有化學之分劑也,而今日化學各原質之分化輕重,其量劑數無不與八卦之數合。
是故但以象言,或猶疑為附會之适相巧合。
若更證之以數度,參之以陰陽剛柔之氣運,而形質狀态,性情功用,無不一一彰明顯著。
此意象之為用,非經生家鑽研故紙,取經傳之一名一物,自稱補象之足并論也。
我國雖無意象之名,而京焦管郭之占象,見于本傳及《易林》、《洞林》諸書者,其以意廣古人之象者,固不勝指數。
故特著之,為初學擴其心胸之一助焉。
影象之說,當本于吾國相傳之卦影。
卦影之術,始于晉唐,而盛于南宋。
嚴君平亦即其俦,今已失傳。
而日本之所謂影象,類似吾國之伏象。
惟不限以震伏巽,艮伏兌,大概與意象略同。
說詳東京易學讨論會丁巳年發行之易學雜志,亦足供學者之參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