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尚不難顧名思義。

    若火山之何以名旅,山火之何以名贲,及大過小過之類,則望文生義,即難自圓其說。

    衆議紛纭,乃無可折中矣。

    不知名位象數,互相因緣,不能相離。

    不知名,其何以知《易》?遍征群籍,兼及古今占筮諸書,始知《周易》卦名,有合内外兩象之名義而成者,如屯蒙需訟等卦是也。

    有取象于先天卦位者,如大小過等卦是也。

    有取象于後天方位者,如謙睽家人等卦是也。

    有合取先後天卦位者,如噬嗑同人節比中孚觀頤大小畜等卦是也。

    更有取象于八宮世應,及五行順逆者,至不一例,要無不各有其義。

    舊說隻限于内外兩象者,說尚可通。

    餘皆以不解解之,茲特疏舉所已知者如左,未知者仍阙疑以俟後之君子。

     乾象辭“天行健”三字盡之。

    八純卦名,皆不易。

    既知八卦之方位,象數重卦之名位,象數舉可知矣。

     坤象辭“地勢坤”三字盡之。

    乾不稱乾而坤稱坤者,此天地陰陽之分際,聖人之物筆也。

    按:《序卦》不序乾坤,以乾坤為天地,萬物皆覆載于天地之中。

    全《易》六十四卦皆乾坤六爻所生,故《系辭》稱為“《易》之門”,“《易》之蘊”,非屯蒙以下六十二卦所能等量而齊觀也。

    《序卦》首曰“有天地”,天地即乾坤也。

     屯屯,難也,陰陽始交,故為六十二卦之始。

    按:屯象,草木初出地,而尾猶屈。

    一陽動于下,而上未應。

    中爻艮止,故難。

    此由内外兩象取義以立名者也。

     蒙蒙,物之始生。

    按:陽氣動于地之下,而二上兩爻包坤,有離象。

    如日光下燭,則地之上必有氣蒸發,所謂蒙氣是也。

    故名曰“蒙”。

     需《象》曰:“雲上于天”。

    《序卦》:“需,養也。

    ”按:需從雨從而。

    “雨”為坎,“而”與古文天字同,乾也。

     訟《象》曰:“上剛下險。

    險而健,訟。

    ”言其義也。

    天與水違行,言其象也。

    按:天水違行,何以有訟之名?夫乾父也,坎為中男,天與水乎,抑父與子也。

    聖人不忍斥言父子,而雲天水,所謂微言也。

    《雜卦》“訟不親也”,可互文見義矣。

     師《彖》曰:“地中有水,師。

    師,衆也。

    ”按:大地所載之物,莫多于水。

    而地中之水,尤多于地上之水。

    故雲“衆”。

     比《象》曰:比,輔也。

    按:水地相比,先天卦坤居北方,後天卦坎居北方,坤坎同位,故曰“比”。

    此合先後天之象而立名者也。

     小畜《象》曰:風行天上,小畜。

    按:後天巽東南,乾西北,乾巽對宮,畜有相近相合之意。

    此取後天方位之象以立名者也。

    月卦乾為四月,與巽辰巳亦同位。

     履《彖》曰:柔履剛也。

    按:“柔履剛”三字,聚訟不決。

    或雲“乾履兌”,或曰“三履四”,皆非也。

    柔履剛,坤三柔履乾三剛,此由對卦取象以立名者也。

    坤曰“履霜”,離曰“履錯然”。

    始終以履,即始終以禮。

    先天兌居乾之左,後天兌居乾之右,左右逢源,禮和為貴,合先後天之象觀之,更見象義之精,立名之當也。

     泰《彖》曰:小往大來。

    否《彖》曰:大往小來。

    按:泰否之說,先儒言之詳矣。

    然其立名,則取象于卦候,及先後天方位者也。

    玩《坤?文言》自見。

     同人天火同人。

    《雜卦傳》曰:同人親也。

    按:先天乾,後天離,先後同位,故曰“同人”,曰“同人親也”。

     大有《象》曰:火在天上。

    按:大有亦先後同位,而其立名。

    不取先後天,而取對卦水地比覆象之地水師,故師衆也,大有衆也。

    變化不測,精義入神。

    《學易筆談二集》,述其一端,餘義尚未能盡。

     謙《象》曰:地中有山。

    按:後天坤艮對宮,坤未艮醜,子正在醜,午正在未,醜二未八。

    二八易位,天地之數由此勻平,故曰“謙稱平”。

     豫《象》曰:雷出地奮。

    按:豫之立名,與大有與師謙與履同例。

    履以制禮,禮之本在謙。

    豫以作樂,樂之本在小畜。

    孟子曰“畜君何尤”,又曰“一遊一豫為諸侯度”,乃深得易象之精意者也。

     随《象》曰:澤中有雷。

    按:随之立名,取象後天之少女長男,陽動陰随,夫倡婦随。

    而六爻未嘗言夫婦,則重在随時。

    有孚在道,不以形下之名與器限也。

    此非熟玩先後天八宮納甲,及六十四卦,上下變通,未易窺測。

     蠱《象》曰:山下有風。

    按:山風兩卦,先天在右,後天居左。

    立名之取象于先後天自無疑義。

    爻象多取父母,即後天乾坤之證也。

    所以謂之蠱者,蠱訓事,亦訓故。

    史稱三皇五帝之故事,亦雲“蠱事”,故曰“幹蠱”。

    陰陽之數,至十八而變化備,蠱次第十八。

    物之變莫不由于風,實由于蟲。

    巽之風兼今日之所謂空氣。

    空氣不可見,于風見之。

    巽之入,風之無微不入,實氣之無微不入耳。

    蟲生于氣化,氣非有止之者亦不化。

    上卦艮止,故蠱能變化。

    物理之精,一名之微,而巨細無遺。

    非造化之筆,其孰能之! 臨《象》曰:澤上有地。

    按:臨為月卦,立名自出于卦候,觀彖辭自見。

    臨醜月卦,醜數二。

    醜與子合,為天地始合,故複小臨大。

     觀《象》曰:風行地上。

    按:巽坤亦先後天同位之卦。

    名曰“觀”者,觀以目。

    目上下相合,觀八月卦,故亦兼取卦候。

     噬嗑《象》曰:電雷噬嗑。

    按:先天離,後天震,故曰“噬嗑合”也。

    明先後天之相合也。

     贲《象》曰:山下有火。

    按:山以草木為飾。

    贲無色也。

    山下有火,草木焚山成贲矣。

    此由内外兩象立名者也。

    旅之“鳥焚其巢”,象出于贲,所謂上下易之卦也。

     剝《象》曰:山附于地。

    按:剝為九月卦,當然由卦候立名。

    陰之消陽以漸,剝與夬相對。

    履霜堅冰,非至柔變剛,尚不悟其為剝也。

     複《象》曰:雷在地中。

    又曰:複其見天地之心乎?按:複為一陽來複,立名即取本卦之一爻為主,而兼取卦候。

    《傳》曰“複小而辨于物”。

    辨之于早,所以能見天地之心也。

     無妄《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

    按:妄,《說文》“亂也”。

    馬、鄭、王、蕭皆作望。

    以剛自外來為主于内,前人都以變卦釋之,而說各不同,未敢妄斷。

    觀象辭“君子以茂對時育萬物”,則亦有取卦候。

    故端木氏《周易指》以為對時卦,亦無他書可證,姑阙疑以待博雅君子。

     大畜《象》曰:天在山中。

    按:艮乾亦先後同位之卦,乾巽以辟卦及後天同位曰“小畜”。

    故此先後八卦同位者,曰“大畜”。

     頤《象》曰:山下有雷。

    按:頤亦先後天同位,故取象上下相合。

    凡頤皆下動而上下動者也。

    爻取龜息虎視,當為古易相傳之象,為今道家修養之秘龠。

    孔子非道家之學,故以節言語慎飲食言之,而象數亦無不悉合。

    所謂殊塗而同歸也。

     大過《象》曰:澤滅木。

    按:大過,大者過也。

    陽大陰小,過者過乎中之謂。

    大過言大過乎中,即陽過乎中也。

    此全取象于先天卦位。

    先天巽兌居乾之左右,皆偏而不中。

    巽兌皆二陽,所謂陽過乎中(先天以體為主,以二陽者為陽卦,二陰者為陰卦。

    後天以用為主,以一陰為陰卦,一陽為陽卦。

    觀大小過立名,先天卦之方位已明白如見矣。

    )。

    大者過也。

    “大過棟桡”,棟極也,極中也,本末弱則合上下兩象而言之。

    頤中重坤,大過重乾,以結上篇。

    終以坎主,開後天之局,即以啟下篇之端。

    故離履錯然,上下篇相錯,六十四卦皆一氣呵成矣。

     習坎《象》曰:水洊至。

    按:八純重卦,皆不易卦名,獨坎曰“習坎”。

    先儒論議紛如,各有所見,偏以理想者多。

    坎勞卦也,後天居坤位,坤“不習無不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