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居中何也?曰:凡數之始,一陰一陽而已矣。

    陽之象圓,圓者徑一而圍三。

    陰之象方,方者徑一而圍四。

    圍三者以一為一,故參其一陽而圍三;圍四者以二圍一,故兩其一陰而為二,是所謂參天兩地者也。

    三二之合則為五矣,此河洛之數所以皆以五為中也。

    數與位皆三同而二異。

    蓋陽不可易,而陰可易。

    成數雖陽,固亦生之陰也。

    河圖之一二三四,各居其五象本方之外。

    而二四六八者,又各因五而得數,以附于其生數之外。

    洛書之一三七九,亦居其五象本方之外。

    而二四六八者,又各因其類以附于奇數之側。

    蓋中者為主,而外者為實。

    正者為君,而側者為臣,亦各有條而不紊也。

    曰:其多寡之不同何也?曰:河圖主全,故極于十,而奇偶之位均。

    論其積實,然後見其偶赢而奇乏也。

    洛書主變,數極于九,而其位于實,皆奇赢而偶乏也。

    必皆虛其中焉,然後陰陽之數,均于二十,而無偏耳。

    曰:其序之不同何也?曰:河圖以生出之次言之,則始下,次上,次左,次右,以複于中,而又始終下也。

    以運行之次言之,則始東,次南,次中,次西,次北。

    左旋一周,而又始于東也。

    其生數之在内者,則陽居左而陰居上右也。

    洛書之次,其陽數,則首北,次東,次中,次西,次南。

    其陰數,則首西南,次東南,次西北,次東北也。

    合而言之,則首北,次西南,次東北,次中,次西北,次西,次東北,而究于南也。

    其運行,則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右旋一周,而土複克水也。

    是亦各有說矣。

    曰:其七八九之數不同何也?曰:河圖六七八九,既附于生數之外矣,以陰陽老少進退饒乏之正也。

    其九者,生數一三五之積也。

    故自北而東,自東而西,以成于四之外。

    其六者,生數二四之積也。

    故自南而西,自西而北,以成于一之外。

    七則九之自西而南者也,八則六之自北而東者也,此又陰陽老少互藏其宅之變也。

    洛書之縱橫十五,而七八九六疊為消長。

    虛五分十,而一含九,二含八,三含七,四含六,則參伍錯綜,無适而不遇其合焉。

    此變化無窮之所以為妙也。

    又曰:乾無十者,有坤以承之。

    坤無一者,有乾以首之。

    (按:洛書偶數,當曰由東南次西南,次西北,次東北。

    朱子蓋未知陰數逆行,從四起也。

    ) 蔡氏元定曰:古人傳記,自孔安國、劉向父子、班固,固皆以為河圖授羲,洛書錫禹。

    關子明、邵康節,皆以十為河圖,九為洛書。

    蓋《大傳》既陳“天地五十有五”之數,《洪範》又明言“天乃錫禹洪範九疇”。

    而九宮之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龜背之象也。

    劉牧以九為河圖,十為洛書,托言出于希夷。

    既與諸儒舊說不合,其易置圖書,并無明驗。

    其實天地之理,一而已矣。

    伏羲作《易》,不必預見洛書,而已逆與之合。

    大禹作《範》,不必追考河圖,而已暗與之符。

    誠以此理之外無他理故也。

    律呂有五聲十二律,而其相乘之數,究于六十。

    日有十幹十二支,而其相乘之數,亦究于六十。

    二者皆起于《易》之後,其起數又各不同(按:聲律幹支皆始于黃帝,其度數皆出于八卦。

    《周易》之《象》、《彖》、《爻》詞,根據于聲律幹支者正多。

    故謂二者起于伏羲畫卦之後可也,謂起易後不可也。

    今之易周文王之易也。

    )。

    然與《易》之陰陽策數多少自相配合皆為六十者,無不若合符契也。

    下至《運氣》、《參同》、《太一》之屬,雖不足道,(《運氣》、《參同》、《太乙》與《遁甲》、《六壬》皆出于易,皆說易之最精者。

    不明此而讀《彖》、《象》,爻詞不可解者多矣。

    舊儒皆以經學自大,以術數為小道,宜易道之終不能明也。

    蔡氏之說不免囿于積習,學者更不可囿其說以自域也。

    )然亦無不相通,蓋自然之理也。

     彭申甫曰:河圖,聖人歎其不出而已。

    重典藏于柱下,史府固未嘗亡,适周蓋得見之。

    河洛之書,漢時猶存。

    《後漢書》:“楊厚字仲桓,廣漢新都人。

    臨命戒子統曰:吾娣表中有先祖所傳秘記。

    統感父遺言,從犍為周循學習先法,又就同郡鄭伯山受河洛書,及天文推步之術。

    ”鄭氏所雲九篇六篇,今皆無傳。

    大抵如緯書所傳,真僞參錯。

    《尚書?中候》曰:“帝堯即政七十載,修壇河洛,仲月辛日禮備至于日稷(按:稷、昃古通用字。

    豐“日盈則昃”,亦作稷。

    ),榮光出河,龍馬銜甲,赤字綠色,臨壇吐圖。

    ”顧野王玉符瑞圖,虞舜時洛水出黃龍,舜與三公臨觀,黃龍五采,負圖出舜前,頌聖瑞者,固多侈陳。

    然天生神物,不容終秘。

    洛書文得箕子演之,未聞有圖。

    河圖有數無文,得夫子系《易》明著之,蓋有圖而亡于周末矣。

    曆千五百餘年,邵子因數演圖,因圖立說。

    雖雲得之于陳希夷,實則河圖方位,本之《參同契》。

    洛書方位,本之《太一?九宮》。

    點畫陰陽,即揚子《太玄經》,及《漢書?五行志》而神悟變化,自符乎奇偶生成之體用,故朱子宗之,以冠全經。

    雖疑者猶多,終不可掩也。

     萬氏河圖 萬氏彈峰《易拇?更正河圖洛書說》曰:“河圖洛書,邵子朱子闡發無餘蘊矣。

    但後人所傳,不無少差。

    如舊河圖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東,四九居西,五十居中,其點皆平鋪無兩折者,而十在中間分二五對置,便失其旨。

    蓋河圖外方而内圓,一三七九為一方,其數二十也。

    二四六八為一方,其數亦二十也。

    中十五共五十五數,中十點作十方圓布,包五數在内。

    此外方内圓而五數方布在中者,中一圈,即太極圓形。

    外四圈分布四方,為方形。

    十包五在内,仍然圓中藏方,方中藏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妙也。

    而十五居中,即洛書縱橫皆十五之數,是又河圖包裹洛書之象。

    河圖點皆平鋪無兩折,洛書亦然。

    舊洛書圖,二四六八皆兩折。

    不知河洛本二四六八,亦宜平鋪。

    洛書外圓而内方,圓者黑白共四十數。

    圓布于其外,一三七九為一方,二四六八為一方,仍然河圖本體。

    此又圓中藏方,洛書包裹河圖之象,而中五又有方中藏圖之妙。

    河圖已具洛書之體,洛書實有運用河圖之妙,因将圖書奇偶方圓交互表之以圖。

    漢劉氏雲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此語自有傳授,非漢儒所能言也。

    ”(二四六八當曰四二八六,萬氏亦未知陰數逆用之序也。

    ) 萬氏之圖,較僅改形式而無意義者(如以河圖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