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數鈎隐圖卷下

關燈
河圖第四十九 河圖天地數第五十 河圖四象數第五十一 河圖八卦第五十二 洛書五行生數第五十三 洛書五行成數第五十四 或問日:洛書雲: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

    則與龍圖五行之數之位不偶者,何也?答曰:此謂陳其生數也。

    且雖則陳其生數,乃是已交之數也。

    下篇分土王四時,則備其成數矣。

    且夫洛書、九疇,惟出於五行之數,故先陳其已交之生數,然後以土數足之,乃可見其成數也。

     十日生五行并相生第五十五 天一、地六,地一不天七,天三、地八,地四、天九,天五、地十,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十日者,剛日也。

    相生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也。

    相克者,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

     龍圖龜書論上 《易》日: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春秋緯》雲: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

    河龍圖發,洛龜書感。

    《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

    《書·正義》日:洛書九類,各有文字,即是書也。

    而雲:天乃錫禹。

    如此天與禹者,即是洛書也。

    漢《五行志》,劉飲以為伏犧繼天。

    而王,河出圖,則而畫八卦是也;禹治洪水,錫洛書,法而陳《洪範》是也。

    穎達共為此說,龜負洛書,《經》無其事。

    《中候》及諸《緯》多說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受圖書之事,皆雲龍負圖,龜負書。

    緯候之書,不知誰着,通人讨竅,以為僞起哀、平者也。

    前漢之末,始有此書,不知起誰氏也。

    以前學者必相傳此說,故孔氏以《九類》是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從一而至於九,見其文,遂因而第之以《九類》也。

    陳而行之,所以常道得其次叔也。

    言禹第之者,以天神言語必當簡要,不應曲有次第,丁甯若此,故以禹次而第之也。

    然大禹既得《九類》,常道始有次叔;未有洛書之前,常道所以不亂者,世有澆、淳,教有疏、密,三皇以前無文亦治,何止元洛書也。

    但既得《九類》以後#3,口口法而行之則治,違之則亂也。

    且不知洛書本文計#4天言簡要,必元次第之數。

    上傳雲:禹因而次之。

    則孔氏以第是禹之所為,初一日等二十八字,必是禹加之也。

    其敬用、農用等一十八字,大劉及顧氏以為龜負也。

    小劉以為敬用等亦禹所第叔。

    '其龜文惟有二十字,并元明據,未知孰是,故兩存焉耳。

    詳夫衆賢之論,多背經書之旨。

    觀其大法,凡《九類》,蓋是禹叔洛書,因而第之,遂着成法則,非是神龜負書出於大禹之時也。

    何以明其然?略試論之:箕子日:在昔鲧陉洪水,汨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界《洪範》、九疇,彜倫攸教,鲧則趣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彜倫攸叔,則不載神龜負圖之事。

    惟孔氏《注》稱天與禹洛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九也。

    諸儒更演載天書言語字數之說,後乃邊相#5祖述,遂以禹親受洛書,而陳《九類》。

    且《經》元載圖書之事,惟《易·擊辭》雲: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此蓋仲尼以作《易》而雲也。

    ·則知河圖、洛書出於犧皇之世矣。

    乃是古者河出龍圖,洛出龜書,犧皇#6口□□畫八卦,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7。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仲尼輔之《十翼》,《易》道始明。

    觀今龍圖,其位有九,四象八卦皆所包組。

    且其圖縱橫皆合天地自然之數,财非後人能假僞而設之也。

    夫龍圖呈卦,非聖人不能畫之;卦含萬象,非聖人不能明之。

    以此而觀,則洛出書,非出大禹之時也。

    《書》雲天錫禹九疇者,蓋是天生聖德於禹,誠明洛書之義,因第而次之,垂範後世也。

    今河圖相傳於前代,其數自一至九,包四象八卦之義,而兼五行之數;洛書則惟五行生成之數也。

    然犧皇但畫卦以垂教,則五行之數未顯,故禹更陳五行而顯九類也。

    今諸儒以禹受洛書,書載天神言語,陳列字數,實非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