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周易解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宋張根撰
繋辭解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六十四象皆出于八卦,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三百八十四爻皆出于六位。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陰陽之象盡于此, 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天下之事具于此矣。
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此聖人所以憂患而設教。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立本以守常,趣時以适變。
吉兇者,貞勝者也;禍福倚伏,守正者勝。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貞者,固也。
天地以貞而能明,天下之動以一而能勝。
一于善則吉,一于惡則兇,惟其所貞而已矣。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簡矣。
确然、??然,皆貞固之謂,易簡之道常不失也。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天地易簡,自然之理也。
爻象動乎内,吉兇見乎外,可不貞乎?功業見乎變, 所謂吉兇生大業,舉而錯之之謂。
聖人之情見乎辭。
愛人治物之意。
天地之大德曰生, 聖人繼天地而為民之父母,如此而已。
聖人之大寶曰位,行道之具。
何以守位?曰仁,愛人為本。
何以聚人曰财,養人之具。
理财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已養然後可教,教之然後可治。
是以曆世聖人所以通變盡神,無非生民之道而已。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地,植物也。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通神明之德,八卦是也;類萬物之情,六十四卦是也。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蓋有中虛之象焉。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益,民莫大于食。
日中為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頤中有物」之象。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所謂通變之謂事,鼓之舞之以盡神,至于黃帝、堯、舜而其法成矣。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乘木之象, 服牛乘馬,引重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随,随物之宜而施之。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思患而豫防之。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震、艮為木為石之象。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之象。
此數事皆先聖所作,皆通變之謂、事之謂。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壯之大者,莫大乎宮室之麗。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蓋取諸大過,喪過乎哀。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揚于王庭,孰大于是?自宮室、棺椁、書契以下,皆巧者述之之謂,故但言後世聖人而已。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此制器者以一取之,而其文無不一也。
彖者,材也,言其一卦之材。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者也。
制器者尚象,則取像而已,未盡變通之理。
若夫明天下之動,而言其吉兇,非爻不可。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兩儀為主。
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順故也。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逆故也。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緻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來信也。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精義入神,以緻用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三百八十四爻皆出于六位。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陰陽之象盡于此, 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天下之事具于此矣。
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此聖人所以憂患而設教。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立本以守常,趣時以适變。
吉兇者,貞勝者也;禍福倚伏,守正者勝。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貞者,固也。
天地以貞而能明,天下之動以一而能勝。
一于善則吉,一于惡則兇,惟其所貞而已矣。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簡矣。
确然、??然,皆貞固之謂,易簡之道常不失也。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天地易簡,自然之理也。
爻象動乎内,吉兇見乎外,可不貞乎?功業見乎變, 所謂吉兇生大業,舉而錯之之謂。
聖人之情見乎辭。
愛人治物之意。
天地之大德曰生, 聖人繼天地而為民之父母,如此而已。
聖人之大寶曰位,行道之具。
何以守位?曰仁,愛人為本。
何以聚人曰财,養人之具。
理财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已養然後可教,教之然後可治。
是以曆世聖人所以通變盡神,無非生民之道而已。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地,植物也。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通神明之德,八卦是也;類萬物之情,六十四卦是也。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蓋有中虛之象焉。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益,民莫大于食。
日中為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頤中有物」之象。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所謂通變之謂事,鼓之舞之以盡神,至于黃帝、堯、舜而其法成矣。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乘木之象, 服牛乘馬,引重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随,随物之宜而施之。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思患而豫防之。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震、艮為木為石之象。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之象。
此數事皆先聖所作,皆通變之謂、事之謂。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壯之大者,莫大乎宮室之麗。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蓋取諸大過,喪過乎哀。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揚于王庭,孰大于是?自宮室、棺椁、書契以下,皆巧者述之之謂,故但言後世聖人而已。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此制器者以一取之,而其文無不一也。
彖者,材也,言其一卦之材。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者也。
制器者尚象,則取像而已,未盡變通之理。
若夫明天下之動,而言其吉兇,非爻不可。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兩儀為主。
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順故也。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逆故也。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緻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來信也。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精義入神,以緻用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