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周易解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所謂和而不同。
九二:孚兌,吉,悔亡。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以剛中故。
六三:來兌,兇。
象曰:「來兌」之「兇」,位不當也。
此與「佞人來矣」之「來」同,無因而至,佞可知矣。
九四:商兌未甯,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糾逖小人而疏之,宜「有慶」也。
九五:孚于剝,有厲。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居中履正而欲惟天下之說己,所謂「一言喪邦」,不亦危乎!上六:引兌。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處卦之外,雖異乎「來兌」,然将順而已,是以「未光」也,與夫引君以當道異矣。
?坎下巽上 渙亨。
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此險難所以散也。
「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
不失位,故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此之謂濟難。
象曰:風行水上,「渙」。
先王以亨于帝立廟。
險難既散,将建國家,郊廟為先。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得願也。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坎為難者,險難既平,即當見讨,能自歸者為上,故初以先順??吉。
二為難首,舍九而奔則悔亡。
三,從難者也,雖不能帥其群,而能脫身自歸,亦可以免。
六四:渙其群,元吉。
渙有丘,匪夷所思。
光武散赤眉之衆,使各返其家是也。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号,與天下更始。
渙,王居無咎。
反正之謂。
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兌下坎上節亨。
苦節不可貞。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所以為節而亨。
「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
已甚之謂。
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
惟中正然後可以通天下之志。
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财,不害民,皆以中和為貴。
象曰:澤上有水,節。
水性散漫,故 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所謂内節于己而外節于萬物。
德行猶議之,而況其他乎!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外卦受節者也;内卦節物者也。
節之初最處于下,故「不出戶庭無咎」,至二則失之矣。
九二:不出門庭,兇。
象曰:「不出門庭兇」,失時極也。
以躁而居内故,況與下乎!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姑息之謂。
六四:安節,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承上道者,受節而無所迕之謂。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躬行以率之之謂。
上六:苦節,貞兇,悔亡。
物雖不堪,于己寡過。
象曰:「苦節貞兇」,其道窮也。
不能通變之謂。
?兌下巽上 中孚豚魚吉。
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
柔在内,故能虛;剛得中,故能執信。
「說而巽」,是以不疑于物焉,其化宜矣! 「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其他可知。
「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似之。
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變化大興,是謂天德。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
君子以議獄緩死。
宥過無大之謂。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九二:嗚鶴在陰,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其子和之,則其信可知矣。
雖欲勿用,其可得乎?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據非其位,有疑于四。
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
絕類于上一人,此大臣之無朋者也。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中不虛,故未能廣,然無可無不可,故「無咎」而已。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兇。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此信不足而急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所謂和而不同。
九二:孚兌,吉,悔亡。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以剛中故。
六三:來兌,兇。
象曰:「來兌」之「兇」,位不當也。
此與「佞人來矣」之「來」同,無因而至,佞可知矣。
九四:商兌未甯,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糾逖小人而疏之,宜「有慶」也。
九五:孚于剝,有厲。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居中履正而欲惟天下之說己,所謂「一言喪邦」,不亦危乎!上六:引兌。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處卦之外,雖異乎「來兌」,然将順而已,是以「未光」也,與夫引君以當道異矣。
?坎下巽上 渙亨。
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此險難所以散也。
「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
不失位,故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此之謂濟難。
象曰:風行水上,「渙」。
先王以亨于帝立廟。
險難既散,将建國家,郊廟為先。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得願也。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坎為難者,險難既平,即當見讨,能自歸者為上,故初以先順??吉。
二為難首,舍九而奔則悔亡。
三,從難者也,雖不能帥其群,而能脫身自歸,亦可以免。
六四:渙其群,元吉。
渙有丘,匪夷所思。
光武散赤眉之衆,使各返其家是也。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号,與天下更始。
渙,王居無咎。
反正之謂。
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兌下坎上節亨。
苦節不可貞。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所以為節而亨。
「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
已甚之謂。
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
惟中正然後可以通天下之志。
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财,不害民,皆以中和為貴。
象曰:澤上有水,節。
水性散漫,故 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所謂内節于己而外節于萬物。
德行猶議之,而況其他乎!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外卦受節者也;内卦節物者也。
節之初最處于下,故「不出戶庭無咎」,至二則失之矣。
九二:不出門庭,兇。
象曰:「不出門庭兇」,失時極也。
以躁而居内故,況與下乎!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姑息之謂。
六四:安節,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承上道者,受節而無所迕之謂。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躬行以率之之謂。
上六:苦節,貞兇,悔亡。
物雖不堪,于己寡過。
象曰:「苦節貞兇」,其道窮也。
不能通變之謂。
?兌下巽上 中孚豚魚吉。
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
柔在内,故能虛;剛得中,故能執信。
「說而巽」,是以不疑于物焉,其化宜矣! 「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其他可知。
「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似之。
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變化大興,是謂天德。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
君子以議獄緩死。
宥過無大之謂。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九二:嗚鶴在陰,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其子和之,則其信可知矣。
雖欲勿用,其可得乎?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據非其位,有疑于四。
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
絕類于上一人,此大臣之無朋者也。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中不虛,故未能廣,然無可無不可,故「無咎」而已。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兇。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此信不足而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