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周易解卷四

關燈
既脫險難而強進之謂。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

    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大赉四海之謂。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險難大平,可以行其道矣。

    得位而在一卦之上,故謂之公,周召之事。

    ?兌下艮上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

    下不可損,其或損者,必其上也。

    上行而不悖,然後可信于天下而無咎也。

    賢者可貞,君子利往,茲損也,茲所以為益欤!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惟如是然後可損,蓋不咈百姓以從己之欲。

    可知二簋應有時, 亦非下事上之常道也。

    損剛益柔有時,損而不已,則至于否矣。

     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惟當之為貴。

    象曰:山下有澤,損。

     所謂山殺瘦,澤增肥,君子以懲忿窒欲。

     天下之可損,莫大于此。

    苟能如此,則其所謂「損下益上」,豈有不孚者哉!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損益之事,不敢以先事而言。

    格君之非,待其已事,然後遄往,而斟酌以救之,庶幾其可耳! 九二:利貞,征兇。

    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雖征則兇,而守正不變其所為少損乃所以益之。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是謂緻一密勿之義。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納初之說者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為損之主,柔而得中,下說而附,所以??福。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

    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損而不已必益,苟患失之,焉能與此??震下巽上 益利有往,利涉大川。

     損上益下之時,何用不可?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益而不已,遂至于泰。

    「利有攸往」,中正有慶。

     言中正則非違道以幹百姓之譽可知。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中虛故也。

     益動而巽,日進無疆,不自滿假之謂。

     天施地生,其益旡方。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過則失中。

    象曰:風雷,益。

     鼓舞萬物者,雷風乎?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此其常也。

    又從而鼓舞之,此物之所以益而不已欤!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天下所謂益者莫大于此,人主所謂損者莫難于此。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象曰:「元吉元咎」,下不厚事也。

    民忘其勞之謂。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

    王用亨于帝,吉。

    案:大有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随上六「王用亨于西山」,/升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皆作「亨」。

    惟益六二「王用亨于帝」作「享」。

    朱子語類已言之,相沿已久,今仍其舊。

     籲俊尊上帝之義同。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六三,益之用兇事,無咎。

    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與「行險以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之義同。

     象曰:益「用兇事」,固有之也。

    與若固有之之義同,言民不震不動也。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

    遷國。

     事莫難于遷國,當依人而行。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所謂「丕從厥志」。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

    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堯舜之仁,不徧愛人,急親賢之為務,益下之道,孰大于此。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所謂益而不已必決。

     吳園周易解卷四